《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案 第1章绪 论 1.1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 1.1.1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称为混凝土结构。 2.分类: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素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一一由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钢筋网或钢筋骨架的混凝土制成 的结构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一一由配置受力的预应力钢筋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 加应力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称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素混凝土结构一一由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士制成的结构称为素混凝士 结构。 1.1.2配筋的作用与要求 1.试验介绍 图1-1 图1-1(a),(6)分别表示素混凝土简支梁和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破坏和受 力情况。 (1)素混凝土简支梁 图1-1()所示的素混凝士梁在外加集中力和梁的自身重力作用下,梁截面 的上部受压,下部受拉。由于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很差,只要梁的跨中附近截面 的受拉边缘混凝土一开裂,梁就突然断裂,破坏前变形很小,没有预兆,属于 脆性破坏类型。 (2)钢筋混凝土简支梁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截面受拉区域的外侧配置适量的钢筋构成钢筋混凝 土梁,见图1-1(6)。 钢筋主要承受梁中和轴以下受拉区的拉力,混凝土主要承受中和轴以上受 压区的压力。由于钢筋的抗拉能力和混凝士的抗压能力都很大,即使受拉区的
1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案 第 1 章 绪 论 1.1 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 1.1.1 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以混凝土为主制作的结构统称为混凝土结 1. 定义: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称为混凝土结构。 2. 分类: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素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由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钢筋网或钢筋骨架的混凝土制成 的结构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配置受力的预应力钢筋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 加应力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称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素混凝土结构——由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称为素混凝土 结构。 1.1.2 配筋的作用与要求 1. 试验介绍 图1-1 图1-1 (a ),(b)分别表示素混凝土简支梁和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破坏和受 力情况。 (1) 素混凝土简支梁 图 1-1 (a)所示的素混凝土梁在外加集中力和梁的自身重力作用下,梁截面 的上部受压,下部受拉。由于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很差,只要梁的跨中附近截面 的受拉边缘混凝土一开裂,梁就突然断裂,破坏前变形很小,没有预兆,属于 脆性破坏类型。 (2)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截面受拉区域的外侧配置适量的钢筋构成钢筋混凝 土梁,见图1-1 (b)。 钢筋主要承受梁中和轴以下受拉区的拉力,混凝土主要承受中和轴以上受 压区的压力。由于钢筋的抗拉能力和混凝土的抗压能力都很大,即使受拉区的
混凝土开裂后梁还能继续承受相当大的荷载,直到受拉钢筋达到屈服强度,此 后荷载还可略有增加,当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梁才破坏。破坏前,变形较大, 有明显预兆,属于延性破坏类型。 可见,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都有很大提 高,并且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强度都能得到较充分的利用。 (3)钢筋混凝土受压柱 如图1-1(C)所示,在轴心受压的柱子中通常也配置抗压强度较高的钢筋协 助混凝土承受压力,以提高柱子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由于钢筋的抗压强度比 混凝土的高,所以柱子的截面尺寸可以小些。另外,配置了钢筋还能改善受压构 件破坏时的脆性,并可以承受偶然因素产生的拉力。 2、钢筋和混凝士土协同工作的主要原因 (1)粘结力 混凝土硬化后与钢筋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从面可靠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变 形、共同受力。 (2)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胀系数相近 钢筋:1.2×103/℃ 混凝土:1.0~1.5×10/℃ 当温度变化时,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不会产生由温度引起的较大的相对变形造 成的粘结破坏。 (3)防锈 混凝土包裹钢筋,防止钢筋锈蚀,耐久性好。 3、在设计和施工中,钢筋的端部要留有一定的锚固长度,有的还要做弯钩, 以保证可靠地锚固,防止钢筋受力后被拔出或产生较大的滑移:钢筋的布置和数 量应由计算和构造要求确定。 1.1.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 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优点: (①)取材容易:混凝土所用的砂、石一般易于就地取材。另外,还可有效利 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 (②)合理用材:钢筋混凝土结构合理地发挥了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性 能,与钢结构相比,可以降低造价。 (3)耐久性:密实的混凝土有较高的强度,同时由于钢筋被混凝土包裹,不 2
2 混凝土开裂后梁还能继续承受相当大的荷载,直到受拉钢筋达到屈服强度,此 后荷载还可略有增加,当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梁才破坏。破坏前,变形较大, 有明显预兆,属于延性破坏类型。 可见,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都有很大提 高,并且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强度都能得到较充分的利用。 (3) 钢筋混凝土受压柱 如图1-1 (C)所示,在轴心受压的柱子中通常也配置抗压强度较高的钢筋协 助混凝土承受压力,以提高柱子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由于钢筋的抗压强度比 混凝土的高,所以柱子的截面尺寸可以小些。另外,配置了钢筋还能改善受压构 件破坏时的脆性,并可以承受偶然因素产生的拉力。 2、 钢筋和混凝土协同工作的主要原因 (1) 粘结力 混凝土硬化后与钢筋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从面可靠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变 形、共同受力。 (2) 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胀系数相近 钢筋: 1.2 ×10-5/℃ 混凝土: 1.0~1.5×10-5/℃ 当温度变化时,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不会产生由温度引起的较大的相对变形造 成的粘结破坏。 (3) 防锈 混凝土包裹钢筋,防止钢筋锈蚀,耐久性好。 3、在设计和施工中,钢筋的端部要留有一定的锚固长度,有的还要做弯钩, 以保证可靠地锚固,防止钢筋受力后被拔出或产生较大的滑移;钢筋的布置和数 量应由计算和构造要求确定。 1.1.3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 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优点: (1) 取材容易:混凝土所用的砂、石一般易于就地取材。另外,还可有效利 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 (2) 合理用材:钢筋混凝土结构合理地发挥了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性 能,与钢结构相比,可以降低造价。 (3) 耐久性:密实的混凝土有较高的强度,同时由于钢筋被混凝土包裹,不
易锈蚀,维修费用也很少,所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比较好。 (4)耐火性:混凝土包裹在钢筋外面,火灾时钢筋不会很快达到软化温度而 导致结构整体破坏。与裸露的木结构、钢结构相比耐火性要好。 (⑤)可模性:根据需要,可以较容易地浇筑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钢筋混凝土 结构。 (6)整体性:整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很好的整体性,有利于抗 震、抵抗振动和爆炸冲击波。 2.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存在一些缺点: ()自身重力较大:这对大跨度结构、高层建筑结构以及抗震不利,也给运输 和施工吊装带来困难。 (2)抗裂性较差:受拉和受弯等构件在正常使用时往往带裂缝工作,对一些不 允许出现裂缝或对裂缝宽度有严格限制的结构,要满足这些要求就需要提高工程造 价。 (3)隔热隔声性能也较差。 针对这些缺点,可采用轻质高强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以减轻自重,改善钢 筋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 1.2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概况 混凝土结构使用至今已约有150年的历史。与钢、木和砌体结构相比,由于 它在物理力学性能及材料来源等方面有许多优点,所以其发展速度很快,应用也 最广泛。 随着高强度钢筋、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强度达到10ON/mm)以及高性能外 加剂和混合材料的研制使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钢纤维混 凝土和聚合物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有了很大发展。还有,轻质混凝土、加气混凝 土、陶粒混凝土以及利用工业废渣的“绿色混凝土”,不但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 而且对节能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防射线、耐磨、耐腐蚀、防渗透、 保温等特殊需要的混凝土以及智能型混凝土及其结构也正在研究中。 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已从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设施、水 利水电建筑和基础工程扩大到了近海工程、海底建筑、地下建筑、核电站安全壳等 领域,甚至己开始构思和实验用于月面建筑。随着轻质高强材料的使用,在大跨度、 高层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越来越多。 我国是使用混凝土结构最多的国家,在高层建筑和多层框架中大多采用混凝土 3
3 易锈蚀,维修费用也很少,所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比较好。 (4) 耐火性:混凝土包裹在钢筋外面,火灾时钢筋不会很快达到软化温度而 导致结构整体破坏。与裸露的木结构、钢结构相比耐火性要好。 (5) 可模性:根据需要,可以较容易地浇筑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钢筋混凝土 结构。 (6) 整体性:整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很好的整体性,有利于抗 震、抵抗振动和爆炸冲击波。 2. 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存在一些缺点: (1) 自身重力较大: 这对大跨度结构、高层建筑结构以及抗震不利,也给运输 和施工吊装带来困难。 (2) 抗裂性较差: 受拉和受弯等构件在正常使用时往往带裂缝工作,对一些不 允许出现裂缝或对裂缝宽度有严格限制的结构,要满足这些要求就需要提高工程造 价。 (3) 隔热隔声性能也较差。 针对这些缺点,可采用轻质高强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以减轻自重,改善钢 筋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 1.2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概况 混凝土结构使用至今已约有 150 年的历史。与钢、木和砌体结构相比,由于 它在物理力学性能及材料来源等方面有许多优点,所以其发展速度很快,应用也 最广泛。 随着高强度钢筋、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强度达到 100N/mm2)以及高性能外 加剂和混合材料的研制使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钢纤维混 凝土和聚合物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有了很大发展。还有,轻质混凝土、加气混凝 土、陶粒混凝土以及利用工业废渣的“绿色混凝土”,不但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 而且对节能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防射线、耐磨、耐腐蚀、防渗透、 保温等特殊需要的混凝土以及智能型混凝土及其结构也正在研究中。 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已从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设施、水 利水电建筑和基础工程扩大到了近海工程、海底建筑、地下建筑、核电站安全壳等 领域,甚至已开始构思和实验用于月面建筑。随着轻质高强材料的使用,在大跨度、 高层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越来越多。 我国是使用混凝土结构最多的国家,在高层建筑和多层框架中大多采用混凝土
结构。在民用建筑中也采用了定型化、标准化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件。己建成的 88层的上海金茂大厦,高420.5m,是我国目前最高的高层建筑。电视塔、水塔、水 池、冷却塔、烟囱、贮罐、筒仓等特殊构筑物也普遍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 凝土,上海电视塔高468m,其高度为亚洲第一。此外,在大跨度的公共钢筋混凝士 桁架、门式刚架、拱、薄壳等结构形式也有广泛应用。 在铁路、公路、城市的立交桥、高架桥、地铁隧道,以及水利港口等交通工程 中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水闸、水电站、船坞和码头已是星罗棋布。正在兴建的长江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高186m,坝体混凝土用量达1527万m,是世界上最大的 水利工程。 近年来,我国在混凝土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结构可靠度与荷载分析、工业化 建筑体系、结构抗震与有限元方法、电子计算机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以及现代化 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某些方面己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研究向更完善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此外,在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方面通过大量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 新颁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积累了半个世纪以来丰富的工程 实践经验和最新的科研成果,把我国混凝士结构设计方法提高到了当前的国际水平, 它将在工程设计中发挥指导作用。 1.3学习本课程要注意的问题 混凝土结构课程通常按内容的性质可分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士 结构设计”两部分。前者主要讲述各种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截面设计计算 方法和构造等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属于专业基础课内容。后者主要讲述梁板结 构、单层厂房、多层和高层房屋等的结构设计,属于专业课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并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这些理论 知识正确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学习本课程时,建议注意下面一些问题: 1,加强实验、实践性教学环节并注意扩大知识面 混凝士结构的基本理论相当于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的材料力学,它是以 实验为基础的,因此除课堂学习以外,还要加强实验的教学环节,以进一步理解学 习内容和训练实验的基本技能。当有条件时,可进行简支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简 支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偏心受压短柱正截面受压承载力的实验。 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因此要加强课程作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4
4 结构。在民用建筑中也采用了定型化、标准化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件。已建成的 88 层的上海金茂大厦,高 420.5m,是我国目前最高的高层建筑。电视塔、水塔、水 池、冷却塔、烟囱、贮罐、筒仓等特殊构筑物也普遍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 凝土,上海电视塔高 468m,其高度为亚洲第一。此外,在大跨度的公共钢筋混凝土 桁架、门式刚架、拱、薄壳等结构形式也有广泛应用。 在铁路、公路、城市的立交桥、高架桥、地铁隧道,以及水利港口等交通工程 中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水闸、水电站、船坞和码头已是星罗棋布。正在兴建的长江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高 186m,坝体混凝土用量达 1527 万 m 3,是世界上最大的 水利工程。 近年来,我国在混凝土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结构可靠度与荷载分析、工业化 建筑体系、结构抗震与有限元方法、电子计算机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以及现代化 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某些方面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研究向更完善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此外,在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方面通过大量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 新颁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积累了半个世纪以来丰富的工程 实践经验和最新的科研成果,把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提高到了当前的国际水平, 它将在工程设计中发挥指导作用。 1.3 学习本课程要注意的问题 混凝土结构课程通常按内容的性质可分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 结构设计”两部分。前者主要讲述各种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截面设计计算 方法和构造等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属于专业基础课内容。后者主要讲述梁板结 构、单层厂房、多层和高层房屋等的结构设计,属于专业课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并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这些理论 知识正确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学习本课程时,建议注意下面一些问题: 1.加强实验、实践性教学环节并注意扩大知识面 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相当于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的材料力学,它是以 实验为基础的,因此除课堂学习以外,还要加强实验的教学环节,以进一步理解学 习内容和训练实验的基本技能。当有条件时,可进行简支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简 支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偏心受压短柱正截面受压承载力的实验。 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因此要加强课程作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熟悉和正确运用我国颁布的一些设计 规范和设计规程。诸如: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GJ3-91)等。 混凝土结构是一门发展很快的学科,学习时要多注意它的新动向和新成就, 以扩大知识面 2.突出重点,并注意难点的学习 本课程的内容多、符号多、计算公式多、构造规定也多,学习时要遵循教学 大纲的要求,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内容的学习。例如,第4章是上 册中的重点内容,把它学好了,就为后面各章的学习打下了好的基础。对学习中 的难点要找出它的根源,以利于化解。例如,上册第5章中的抵抗弯矩图常是难 点,如果知道了画抵抗弯矩图的目的在于弯起、截断梁内纵向受力钢筋,难点也 就基本上化解了。 3.深刻理解重要的概念,熟练掌握设计计算的基本功,切忌死记硬背 教学大纲中对要求深刻理解的一些重要概念作了具体的规定。注意,深刻理 解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展开和深入,逐步加深的。例如, 学习上册中的第9章和下册中的第12章后就要回过头来,加深对适筋梁正截面受 弯三个受力阶段的理解。 要求熟练掌握的设计计算内容也在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规定,它们是本课程 的基本功。熟练掌握是指正确、快捷。为此,本教材各章后面给出的习题是要求 认真完成的。应该是先复习教学内容,搞懂例题后再做习题,切忌边做题边看例 题。习题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这也是本课程与一般的数学、力学课程所 不同的。 对构造规定,也要着眼于理解,切忌死记硬背。事实上,不理解的东西也是 难以记住的。当然,对常识性的构造规定是应该知道的。 思考题 1.1钢筋混凝土梁破坏时有哪些特点?钢筋和混凝土是如何共同工作的? 1.2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1.3本课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学习本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
5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熟悉和正确运用我国颁布的一些设计 规范和设计规程。诸如: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GB50011-200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等。 混凝土结构是一门发展很快的学科,学习时要多注意它的新动向和新成就, 以扩大知识面。 2.突出重点,并注意难点的学习 本课程的内容多、符号多、计算公式多、构造规定也多,学习时要遵循教学 大纲的要求,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内容的学习。例如,第4章是上 册中的重点内容,把它学好了,就为后面各章的学习打下了好的基础。对学习中 的难点要找出它的根源,以利于化解。例如,上册第5章中的抵抗弯矩图常是难 点,如果知道了画抵抗弯矩图的目的在于弯起、截断梁内纵向受力钢筋,难点也 就基本上化解了。 3.深刻理解重要的概念,熟练掌握设计计算的基本功,切忌死记硬背 教学大纲中对要求深刻理解的一些重要概念作了具体的规定。注意,深刻理 解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展开和深入,逐步加深的。例如, 学习上册中的第9章和下册中的第12章后就要回过头来,加深对适筋梁正截面受 弯三个受力阶段的理解。 要求熟练掌握的设计计算内容也在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规定,它们是本课程 的基本功。熟练掌握是指正确、快捷。为此,本教材各章后面给出的习题是要求 认真完成的。应该是先复习教学内容,搞懂例题后再做习题,切忌边做题边看例 题。习题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这也是本课程与一般的数学、力学课程所 不同的。 对构造规定,也要着眼于理解,切忌死记硬背。事实上,不理解的东西也是 难以记住的。当然,对常识性的构造规定是应该知道的。 思 考 题 1.1 钢筋混凝土梁破坏时有哪些特点?钢筋和混凝土是如何共同工作的? 1.2 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1.3 本课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学习本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