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提高,资源利用率整体取得大幅提升。2006年每生产1 公斤多晶硅的平均单耗水平为:工业硅18-20公斤、液氯 18公斤、综合电耗300-350千瓦时,到2010年分别下降为 工业硅1.3-1.4公斤、液氯10公斤、综合电耗160-180千瓦 时,部分骨干企业达到130-150千瓦时/公斤。生产晶硅太阳 能电池的多晶硅用量从2006年的11克/瓦下降到2010年的 7-8克瓦。 5.生产设备不断取得突破,本土化水平不断提高 国产单晶炉、多晶硅铸锭炉、开方机等设备逐步进入产 业化,占据国内较大市场份额。晶硅太阳能电池专用设备除 全自动印刷机和切割设备外基本实现了本土化并具备生产 线“交钥匙”的能力。硅基薄膜电池生产设备初步形成小尺 寸整线生产能力。2010年我国光伏专用制造设备销售收入超 过40亿元人民币,出口交货值达到1亿元人民币 6.国内光伏市场逐步启动,裝机量快速增长 我国已相继出台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 管理暂行方法》和《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等政 策,并先后启动了两批总计290兆瓦(MW)的光伏电站特 许权招标项目。截止2010年,我国累计光伏装机量达到 800MW,当年新增裝机容量达到500MW,同比增长166% (二)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特点 1.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要素,产业发展国际化程度高
3 稳步提高,资源利用率整体取得大幅提升。2006 年每生产 1 公斤多晶硅的平均单耗水平为:工业硅 1.8-2.0 公斤、液氯 1.8 公斤、综合电耗 300-350 千瓦时,到 2010 年分别下降为: 工业硅 1.3-1.4 公斤、液氯 1.0 公斤、综合电耗 160-180 千瓦 时,部分骨干企业达到 130-150 千瓦时/公斤。生产晶硅太阳 能电池的多晶硅用量从 2006 年的 11 克/瓦下降到 2010 年的 7-8 克/瓦。 5.生产设备不断取得突破,本土化水平不断提高 国产单晶炉、多晶硅铸锭炉、开方机等设备逐步进入产 业化,占据国内较大市场份额。晶硅太阳能电池专用设备除 全自动印刷机和切割设备外基本实现了本土化并具备生产 线“交钥匙”的能力。硅基薄膜电池生产设备初步形成小尺 寸整线生产能力。2010 年我国光伏专用制造设备销售收入超 过 40 亿元人民币,出口交货值达到 1 亿元人民币。 6.国内光伏市场逐步启动,装机量快速增长 我国已相继出台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 管理暂行方法》和《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等政 策,并先后启动了两批总计 290 兆瓦(MW)的光伏电站特 许权招标项目。截止 2010 年,我国累计光伏装机量达到 800MW,当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 500MW,同比增长 166%。 (二)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特点 1.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要素,产业发展国际化程度高
我国光伏产业充分运用国内外资金、人才两大市场要 素,“十一五”末期,已有数十家企业实现海外及国内上市, 产品广销国际市场。国内光伏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主要企 业实力不断增强有4家企业太阳能电池产量位居全球前十, 成为国际知名企业。 2.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形成自主特色产业体系 通过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初步形成 了具有我国自主特色的光伏产业体系,多晶硅、电池组件及 控制器等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制造设备的本土化率已经超过 50%,太阳能电池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也逐步走向世界前列 3.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推动光伏发电成本下降 十—五”期间,我国光伏产业突破材料、市场以及人 才等发展瓶颈,产业规模迅速壮大,上下游完整产业链基本 成型。我国光伏产业的崛起带动了世界光伏产业的发展,有 效地推动了技术进步,降低了光伏产品成本,加快了全球光 伏产业应用步伐。 4.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有效提高区域竞争力 我国光伏产业区域集群化发展态势初步显现,依托区域 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国內已形成了江苏、河北、浙江、江 西、河南、四川、内蒙等区域产业中心,并涌现出一批国内 外知名且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主要企业初步完成垂直一体化 布局,加快海外并购和设厂,向国际化企业发展
4 我国光伏产业充分运用国内外资金、人才两大市场要 素,“十一五”末期,已有数十家企业实现海外及国内上市, 产品广销国际市场。国内光伏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主要企 业实力不断增强,有 4 家企业太阳能电池产量位居全球前十, 成为国际知名企业。 2.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形成自主特色产业体系 通过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初步形成 了具有我国自主特色的光伏产业体系,多晶硅、电池组件及 控制器等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制造设备的本土化率已经超过 50%,太阳能电池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也逐步走向世界前列。 3.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推动光伏发电成本下降 “十一五”期间,我国光伏产业突破材料、市场以及人 才等发展瓶颈,产业规模迅速壮大,上下游完整产业链基本 成型。我国光伏产业的崛起带动了世界光伏产业的发展,有 效地推动了技术进步,降低了光伏产品成本,加快了全球光 伏产业应用步伐。 4.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有效提高区域竞争力 我国光伏产业区域集群化发展态势初步显现,依托区域 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国内已形成了江苏、河北、浙江、江 西、河南、四川、内蒙等区域产业中心,并涌现出一批国内 外知名且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主要企业初步完成垂直一体化 布局,加快海外并购和设厂,向国际化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