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化学课程 教学重点 1.化学课程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 化学教学大纲 (1)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结构、作用 (2)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要求 3.课程内容和体系 (1)确定中学化学内容的原则 (2)中学化学课程的内容、体系 (3)评价中学化学教科书的标准 教学过程 第一节中学化学课程的设置 化学课程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1、化学课程的概念[讨论] 课程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 “课”一一课业,指教学内容,包括学科、教学大纲、教材 程”一一程度,指教学进程,包括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一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育和教学 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教学科目、设置顺序、科室和办学的质量 标准 教学大纲一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指 导性文件,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内容和基本教 学要求。 教科书——课本。根据教学大纲编订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 学用书。 教材一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讲 义、声像材料、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等。 化学课程—为实现化学教学目的而规定的教学内容、思想品 德、能力和方法以及行为习惯的总和。 化学课程的构成:化学教学大纲、化学教材 2、化学课程基本理念
1 第一章 化学课程 [教学重点] 1.化学课程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 2.化学教学大纲 (1)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结构、作用 (2)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要求 3.课程内容和体系 (1)确定中学化学内容的原则 (2)中学化学课程的内容、体系 (3)评价中学化学教科书的标准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中学化学课程的设置 一、化学课程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1、化学课程的概念 [讨论] 课程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 “课”---课业,指教学内容,包括学科、教学大纲、教材 “程”---程度,指教学进程,包括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育和教学 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教学科目、设置顺序、科室和办学的质量 标准。 教学大纲---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指 导性文件,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内容和基本教 学要求。 教科书---课本。根据教学大纲编订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 学用书。 教材---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讲 义、声像材料、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等。 化学课程---为实现化学教学目的而规定的教学内容、思想品 德、能力和方法以及行为习惯的总和。 化学课程的构成:化学教学大纲、化学教材 2、化学课程基本理念
(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 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 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 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 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 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 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 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 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 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 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 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 的重大作用。 (6)、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 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 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3、化学课程的研究对象 (1)化学课程的设置目的 (2)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3)化学教材的内容 (4)化学课程的评价 二、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讨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对理科课程进行了一系 列的改革。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把理科课程作为国家核 心课程来设置。这在理科课程发展史上还十分罕见。表明理科课 程在学校课程中占据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1、中学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 (1)性质:基础教育。 初中-公民素质教育。最低限度的学习要求
2 (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 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 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 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 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 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 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 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 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 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 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 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 的重大作用。 (6)、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 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 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3、化学课程的研究对象 (1)化学课程的设置目的 (2)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3)化学教材的内容 (4)化学课程的评价 二、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讨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对理科课程进行了一系 列的改革。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把理科课程作为国家核 心课程来设置。这在理科课程发展史上还十分罕见。表明理科课 程在学校课程中占据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1、中学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 (1)性质:基础教育。 初中---公民素质教育。最低限度的学习要求
高中-与义务教育相衔接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 (2)中学教育的任务 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单一任务——素质教育;普通高中 的任务—“双重任务”:升学和就业(发展个性) 概括为:四有新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劳 动者 (3)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初中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基本是一致的,包括德、 智、体、美、劳几个方面(素质教育的几个方面)区别: 高中: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提到“自立、自律”的能力;强 调了“一定的应变能力 未来生存的需要;提出了“具有初 步的择业能力”“现代生活技能”。 概括为:“345”(三个面向、四有新人、五育并举 2、化学课程在完成上述任务、目标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科学素质 ①什么是科学素养(见美《科学教育标准》P28) 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枝能、科学的伦理、科学与人文、科学 与社会、科学与技术。 重要性:见美《科学教育标准》P15 ②科学知识:如,化学概念、物质的结构、原子分子的观点、 化学反应等。 引用理查德·费因曼的一段原话来说明 学过科学以后,你周围的世界仿佛就变了样子。就拿树来说 吧,树的构成材料居然主要是空气。你把树焚烧了,树就会化作 原来的空气,在火焰的光热中散发出来的是原来被束缚在里面用 来把空气转化成树的太阳光热。在灰烬中的那一办部分残余物质 则本来不是来自空气,而是来自固体物质泥土。 这些镇都十分有趣,这样的例子,科学里面简直是俯拾即是
3 高中----与义务教育相衔接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 (2)中学教育的任务 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 单一任务——素质教育 ;普通高中 的任务—“双重任务”:升学和就业(发展个性); 概括为:四有新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劳 动者 (3)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初中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基本是一致的,包括德、 智、体、美、劳几个方面(素质教育的几个方面)区别: 高中: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提到“自立、自律”的能力;强 调了“一定的应变能力”----未来生存的需要;提出了“具有初 步的择业能力”“现代生活技能”。 概括为:“345”(三个面向、四有新人、五育并举) 2、化学课程在完成上述任务、目标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科学素质 ①什么是科学素养(见美《科学教育标准》P28) 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枝能、科学的伦理、科学与人文、科学 与社会、科学与技术。 重要性:见美《科学教育标准》P15 ②科学知识:如,化学概念、物质的结构、原子分子的观点、 化学反应等。 引用理查德·费因曼的一段原话来说明: 学过科学以后,你周围的世界仿佛就变了样子。就拿树来说 吧,树的构成材料居然主要是空气。你把树焚烧了,树就会化作 原来的空气,在火焰的光热中散发出来的是原来被束缚在里面用 来把空气转化成树的太阳光热。在灰烬中的那一办部分残余物质, 则本来不是来自空气,而是来自固体物质泥土。 这些镇都十分有趣,这样的例子,科学里面简直是俯拾即是
不胜枚举。这样一些例子都是很有激励作用的,你可以用它们去 激励、去启迪、去教育别的人。 ③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 神 化学的特征是以实验为基础,化学课程中有大量的化学实验, 研究微观领域的变化--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 科学方法是在学习和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培养的。如 观察—-实验——测定—-数据处理—一分析-归纳—一提出假说 --验证假说一——结论 [举例说明科学态度的培养]例如:AlCl3+NaOH→适量则产生 沉淀;过量——沉淀溶解。 (2)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 化学课程中有大量的素材例如: 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原子结构的知识,是人类对整个物质世界的 认识推进了三个层次:物体→分子→原子(离子) 科学与伪科学:如王洪成水变油的伪科学的例子 (3)为升学打基础 (4)社会发展和生活的需要 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邓小平: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化学和物理构成了科学技术的中心(见附页2),起着重要的作 用 化工在国内经济中的地位:GNP与化工发展速度(见卡片) 德国的崛起一一靠化工(见《德国化学工业的崛起》或卡片 化学在现代科技中的作用。现代科技三大支柱:能源、 材料、信息都离不开化学 例:航天能源:液体燃料、02、酒精、煤油等, 固体燃料、燃料电池(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通讯卫星姿态 控制(见甘道初:《化学大渗透》)。 化学在其他科学领域起着交叉渗透的作用(见附页2) 生物化学、医药化学、环境化学、能源化学、信息科学、天 体化学、海洋化学、地球化学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化学与生活)氧气的发现者普里斯特 里的一句名言:
4 不胜枚举。这样一些例子都是很有激励作用的,你可以用它们去 激励、去启迪、去教育别的人。 ③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 神。 化学的特征是以实验为基础,化学课程中有大量的化学实验, 研究微观领域的变化---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 科学方法是在学习和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培养的。如 观察---实验----测定---数据处理---分析---归纳---提出假说 ----验证假说-----结论 [举例说明科学态度的培养] 例如:AlCl3+NaOH→ 适量则产生 沉淀;过量----沉淀溶解 。 (2)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 化学课程中有大量的素材例如: 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原子结构的知识,是人类对整个物质世界的 认识推进了三个层次:物体→分子→原子(离子) 科学与伪科学:如王洪成水变油的伪科学的例子。 (3)为升学打基础 (4)社会发展和生活的需要 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邓小平: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化学和物理构成了科学技术的中心(见附页 2),起着重要的作 用。 ——化工在国内经济中的地位:GNP 与化工发展速度(见卡片) 德国的崛起——靠化工(见《德国化学工业的崛起》或卡片) ——化学在现代科技中的作用。 现代科技三大支柱:能源、 材料、信息都离不开化学。 例:航天 能源:液体燃料 H2、O2、酒精、煤油等, 固体燃料、燃料电池 (阿波罗 11 号登月飞船)、 通讯卫星姿态 控制(见甘道初:《化学大渗透》)。 ——化学在其他科学领域起着交叉渗透的作用(见附页 2) 生物化学、医药化学、环境化学、能源化学、信息科学、天 体化学、海洋化学、地球化学、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化学与生活)氧气的发现者普里斯特 里的一句名言:
化学是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服务的一门科学。” 3、各国普遍重视理科教育 把理科列为核心课程(见英国中学的学制和课程) 增加经费用于理科教育 美国的2061计划(见卡片 我国高中理科课时多于文科 美英等国都有化学周“纪念日”开放科学博物馆 对于这一变化,有必要从理科课程论的角度进行研究。 1、理科课程的地位问题,本质上是理科课程的价值问题。 在19世纪,为了论证在学校中应该开设理科课程,斯宾塞 (H. Spencer,1820一1903)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题:“什么知 识最有价值?”对这一论题的回答,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为理科课 程进入学校并占有一席之地奠定了基础,还在于开辟了“理科课 程的价值“问题研究的先河。 学校应开设理科课程的问题解决以后,接下来的就是理科在 学校课程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问题。这种地位是高、是低, 它所蕴含和反映的是理科课程同学校其他课程相比,其价值是大、 是小。因此,理科课程的地位问题,本质上是理科课程的价值问 2、理科课程的价值 理科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市内在的,即理 科课程本身所固有的、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价值,也可称为“本 体论”意义上的价值。如“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实验 与调査”等。学生通过学习理科课程可以满足他们认识物质世界 的需要,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外在的,即理科课程 作为学校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反映学校课程总目标过程中反 映出的课程价值。由于学校课程(包括理科课程)是一种重要的社 会工具,因而,理科课程应反映和满足社会需要。所以。理科课 程的外在价值,也可称为“工具论”意义上的价值。如对学生进 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同反 科学和伪科学做斗争″等方面的教育。 理科课程本体论意义上的价值,主要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因 而价值主体是学生,理科课程工具论意义上的价值,主要是满足 社会的需要,因而,其价值主体是社会。理想的理科课程应该是
5 “化学是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服务的一门科学。” 3、各国普遍重视理科教育 把理科列为核心课程(见 英国中学的学制和课程) 增加经费用于理科教育 美国的 2061 计划(见卡片) 我国高中理科课时多于文科 美英等国都有化学周“纪念日”开放科学博物馆 对于这一变化,有必要从理科课程论的角度进行研究。 1、理科课程的地位问题,本质上是理科课程的价值问题。 在 19 世纪,为了论证在学校中应该开设理科课程,斯宾塞 (H.Spencern,1820 一 1903)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题:“什么知 识最有价值?”对这一论题的回答,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为理科课 程进入学校并占有一席之地奠定了基础,还在于开辟了“理科课 程的价值“问题研究的先河。 学校应开设理科课程的问题解决以后,接下来的就是理科在 学校课程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问题。这种地位是高、是低, 它所蕴含和反映的是理科课程同学校其他课程相比,其价值是大、 是小。因此,理科课程的地位问题,本质上是理科课程的价值问 题。 2、 理科课程的价值 理科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市内在的,即理 科课程本身所固有的、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价值,也可称为“本 体论”意义上的价值。如“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实验 与调查”等。学生通过学习理科课程可以满足他们认识物质世界 的需要,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另一方面是外在的,即理科课程 作为学校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反映学校课程总目标过程中反 映出的课程价值。由于学校课程(包括理科课程)是一种重要的社 会工具,因而,理科课程应反映和满足社会需要。所以。理科课 程的外在价值,也可称为“工具论”意义上的价值。如对学生进 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同反 科学和伪科学做斗争"等方面的教育。 理科课程本体论意义上的价值,主要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因 而价值主体是学生,理科课程工具论意义上的价值,主要是满足 社会的需要,因而,其价值主体是社会。理想的理科课程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