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中的自我问题 黄希庭教授
人格中的自我问题 黄 希 庭 教授
本讲的主要内容 紫一、什么是人格 二、自我是人格研究中的热点 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 四、自我跨时间的稳定性问题 五、自我的神经解剖基础问题 六、自我在健全人格中的地位 七、时间洞察力与自我 八、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讲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人格 二、自我是人格研究中的热点 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 四、自我跨时间的稳定性问题 五、自我的神经解剖基础问题 六、自我在健全人格中的地位 七、时间洞察力与自我 八、值得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人格 装人格的词源是拉丁文“ persona”,意指戏剧演员所戴的 面具。这就暗示了一个人有两面—公开可见的一面, 以及隐藏其后不为人知的一面。 兴对人格的定义是从外内两个方面来定义—两者彼此 不同、但又都重要。外在的人格是一个人被他人知觉 和描述的方式;内在的人格是用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 被他人知觉为是这样的。人格心理学中的最大争议就 在于对这些内在因素的理解上。 从观察者的角度对人格的评鉴和从扮演者的角度对人 格的评鉴,有一致的也有不一致的,这里“自我”起 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的词源是拉丁文“persona”,意指戏剧演员所戴的 面具。这就暗示了一个人有两面——公开可见的一面, 以及隐藏其后不为人知的一面。 对人格的定义是从外内两个方面来定义——两者彼此 不同、但又都重要。外在的人格是一个人被他人知觉 和描述的方式;内在的人格是用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 被他人知觉为是这样的。人格心理学中的最大争议就 在于对这些内在因素的理解上。 从观察者的角度对人格的评鉴和从扮演者的角度对人 格的评鉴,有一致的也有不一致的,这里“自我”起 重要的作用
二、自我是人格研究中的热点 兴一组统计数字( Robins、 Norem& Cheek,1999) 1998年用关键词“自我”检索 Psychinfo数据库,结果 找到相关的文献153000篇; 近30年在《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杂志》(JPSP)与关键 词“自我”相关的文献有2000篇; 1969-1998年期间JPSP上有关自我文献的变化趋势: 1970年代自我研究是直线上升; >1980年代和1990年代达到高峰,占1969-1998这一时期 总量的35%-40%
二、自我是人格研究中的热点 一组统计数字(Robins、Norem & Cheek,1999) ➢ 1998年用关键词“自我”检索Psychinfo数据库,结果 找到相关的文献153000篇; ➢ 近30年在《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杂志》(JPSP)与关键 词“自我”相关的文献有2000篇; ➢ 1969-1998年期间JPSP上有关自我文献的变化趋势: 1970年代自我研究是直线上升; ➢ 1980年代和1990年代达到高峰,占1969-1998这一时期 总量的35%-40%
二、自我是人格研究中的热点 不同时期的西方人格理论家 对自我关注的重点不同: ≯早期的理论家如 James(1890)、 Baldwin(1897)、 Cooley(1902), Mead(1934) McDougall(1923, 1963) Murphy(1947)、 Hilgard(1949)和 Allport(1955)所关 注的基本问题: 自我是社会行为和人格的基础,它调节着人的思想 情感、和行为; 自我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组成的; 自我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及其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
二、自我是人格研究中的热点 不同时期的西方人格理论家 对自我关注的重点不同: ➢ 早期的理论家如 James(1890) 、 Baldwin(1897) 、 Cooley(1902)、Mead(1934)、McDougall(1923,1963)、 Murphy(1947)、Hilgard(1949)和Allport(1955)所关 注的基本问题: ▪ 自我是社会行为和人格的基础,它调节着人的思想、 情感、和行为; ▪ 自我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组成的; ▪ 自我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及其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