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都一中枣阳一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宜城一中襄州一中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命题学校:宜城一中 分值:150分 命题老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把握好答题时间,分秒必争。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伦勃朗作为此期荷兰画派的代表人物,继承了十五六世纪尼德兰民族写实、纯朴的艺术 特点,从荷兰画派脱颖而出。与陈洪绶一样,伦勃朗的艺术不会只为上层社会服务,他的作 品更多的表现出对普通人的关注 不同的文化境遇和自我内心文化定位,决定了陈洪绶和伦勃朗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和心 理内涵,并形成了他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风貌。从《仕女图轴》中我们可以看出,陈洪绶注意 传统法度的精神。衣纹线条简练、优美,具有明显的装饰性;造型平面、色彩简淡,把物质 性表现降到最低,突出精神特征,处处见匠心。再看画面的形式感,他利用尽量简洁的点线 完成画面疏密、黑白、虚实的经营,惜墨如金。他的画不管在形式意味,还是在局部的刻画 上都让人赞叹。从画面看,陈洪绶的画可算得上高古奇骇,他的慕古情绪是显而易见的,是 继承传统与浪漫张扬的个性创造结合的典范。伦勃朗是—个不肯墨守陈规和为了“生意”而 作画的人。他吸收明暗技法,造型厚实,他的《圣家族》显示了丰富的想像力和岀色的构图 技巧。在伦勃朗手里,光和影成为表达主题和情感的有力的艺术语言。正像中国绘画中常常 让黑色的形象突现在大片空白背景上一样,他常让明亮的形象从黑色的背景里突现出来,以 求在显著的反衬中让主体突出。从以上可以看出,陈洪绶的“叛逆”是画家的“叛逆”,即以
- 1 - 2015—2016 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时间:150 分钟 命题学校:宜城一中 分值:150 分 命题老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把握好答题时间,分秒必争。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伦勃朗作为此期荷兰画派的代表人物,继承了十五六世纪尼德兰民族写实、纯朴的艺术 特点,从荷兰画派脱颖而出。与陈洪绶一样,伦勃朗的艺术不会只为上层社会服务,他的作 品更多的表现出对普通人的关注。 不同的文化境遇和自我内心文化定位,决定了陈洪绶和伦勃朗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和心 理内涵,并形成了他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风貌。从《仕女图轴》中我们可以看出,陈洪绶注意 传统法度的精神。衣纹线条简练、优美,具有明显的装饰性;造型平面、色彩简淡,把物质 性表现降到最低,突出精神特征,处处见匠心。再看画面的形式感,他利用尽量简洁的点线 完成画面疏密、黑白、虚实的经营,惜墨如金。他的画不管在形式意味,还是在局部的刻画 上都让人赞叹。从画面看,陈洪绶的画可算得上高古奇骇,他的慕古情绪是显而易见的,是 继承传统与浪漫张扬的个性创造结合的典范。伦勃朗是一个不肯墨守陈规和为了“生意”而 作画的人。他吸收明暗技法,造型厚实,他的《圣家族》显示了丰富的想像力和出色的构图 技巧。在伦勃朗手里,光和影成为表达主题和情感的有力的艺术语言。正像中国绘画中常常 让黑色的形象突现在大片空白背景上一样,他常让明亮的形象从黑色的背景里突现出来,以 求在显著的反衬中让主体突出。从以上可以看出,陈洪绶的“叛逆”是画家的“叛逆”,即以 曾都一中 枣阳一中 宜城一中 襄州一中
浪漫的形式、风格和夸张的创作手法所获取的艺术创作自由,而伦勃朗的“叛逆”则表现出 更为纯正、直接的审美理想的自由。因此可以说,陈洪绶更贴近于绘画本身,而伦勃朗则不 同。 中国古代版画与中国画一样,重视线的运用,注重轮廓感。陈洪绶的版画用线是其一大 特色。这是客观方面。主观上来说,陈洪绶身处明、清交替的动乱年代,作者对当时的社会、 制度都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其中《屈子行吟图》以非凡的想象力塑造了屈原屡遭排挤, 内心苦闷行吟泽畔的形象。画家笔下的屈原庄严、高洁,宽大衣袍中枯瘦的身躯衬托岀他 片赤热的爱国之心。总的来说,陈洪绶版画的线描简洁、明确、充满运动感和节奏感,具有 一种耐人寻味的沉着含蓄的艺术效果 西方自文艺复兴起,就不断探索用光的明暗变化来表现对象的体积与质感。17世纪的巴 洛克更是致力于追求光的明喑变化所形成的神奇效果。伦勃朗善于用光的明暗强烈对比手法, 突出形象的主体,使表现的深度直达人物内心。从总体上来说,17世纪的欧洲画家,不像文 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那样,只是用深浅色调画出立体感、用近大远小表现空间感,而是创造 种人造光,一种当时并不存在的人为的强光来形成一种明暗反差突出中心、传达情感、创造 氛围。这是快速发展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光学在艺术中的实际运用。伦勃朗整个一生都在研 究如何在画中运用光线的问题。在版画中他借助油墨的透明性和不同密度交替表现细微处的 质地组织和线条凹凸的立体感、明暗效果和神秘昏暗的气氛。巴洛克美学的强烈明暗对比和 远景模糊的处理手法,在伦勃朗的版画中展露无遗。蚀刻风景画《三棵树》通过极为精确的 笔触刻画,仿佛可以看到光的闪烁和空气的流动。最后,从形象特点来说,和中国画一样, 陈洪绶版画的艺术形象不受客体的局限,不斤斤于形似而是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客体形象 加以取舍提炼,通过夸张、变形鲜明地表现对象内在的神。西方版画也和绘画一样,注重写 实。但相同的是,都要深刻、传神表现对象的神
- 2 - 浪漫的形式、风格和夸张的创作手法所获取的艺术创作自由,而伦勃朗的“叛逆”则表现出 更为纯正、直接的审美理想的自由。因此可以说,陈洪绶更贴近于绘画本身,而伦勃朗则不 同。 中国古代版画与中国画一样,重视线的运用,注重轮廓感。陈洪绶的版画用线是其一大 特色。这是客观方面。主观上来说,陈洪绶身处明、清交替的动乱年代,作者对当时的社会、 制度都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其中《屈子行吟图》以非凡的想象力塑造了屈原屡遭排挤, 内心苦闷行吟泽畔的形象。画家笔下的屈原庄严、高洁,宽大衣袍中枯瘦的身躯衬托出他一 片赤热的爱国之心。总的来说,陈洪绶版画的线描简洁、明确、充满运动感和节奏感,具有 一种耐人寻味的沉着含蓄的艺术效果。 西方自文艺复兴起,就不断探索用光的明暗变化来表现对象的体积与质感。17 世纪的巴 洛克更是致力于追求光的明暗变化所形成的神奇效果。伦勃朗善于用光的明暗强烈对比手法, 突出形象的主体,使表现的深度直达人物内心。从总体上来说,17 世纪的欧洲画家,不像文 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那样,只是用深浅色调画出立体感、用近大远小表现空间感,而是创造一 种人造光,一种当时并不存在的人为的强光来形成一种明暗反差,突出中心、传达情感、创造 氛围。这是快速发展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光学在艺术中的实际运用。伦勃朗整个一生都在研 究如何在画中运用光线的问题。在版画中,他借助油墨的透明性和不同密度交替表现细微处的 质地组织和线条凹凸的立体感、明暗效果和神秘昏暗的气氛。巴洛克美学的强烈明暗对比和 远景模糊的处理手法,在伦勃朗的版画中展露无遗。蚀刻风景画《三棵树》通过极为精确的 笔触刻画,仿佛可以看到光的闪烁和空气的流动。最后,从形象特点来说,和中国画一样, 陈洪绶版画的艺术形象不受客体的局限,不斤斤于形似,而是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客体形象 加以取舍提炼,通过夸张、变形鲜明地表现对象内在的神。西方版画也和绘画一样,注重写 实。但相同的是,都要深刻、传神表现对象的神
(摘编自曹剑华、莫娜《明清版画与荷兰版画空间形态 比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伦勃朗的艺术更多地表现出对普通人的关注,也为上层社会服务,陈洪绶也一样 B.伦勃朗的绘画吸收明暗技巧,让黑色的形象突现在大片空白背景上,以求在显著的反 衬中让主体突出。 C.陈洪绶的《仕女图轴》,衣纹线条简练优美,造型平面,色彩简淡,惜墨如金,可见 他看重传统法度精神。 D.陈洪绶的《屈子行吟图》中,屈子的形象融入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深刻认识和理 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绘画中不同画家擅长的艺术语言不同,陈洪绶擅长用点和线,伦勃朗喜欢用光和影。 B.陈洪绶版画的艺术形象不受客体的局限,根本原因是他的作品线条简洁、明确,充满 运动感和节奏感 C.巴洛克强烈明暗对比和远景模糊的处理手法,使得绘画能产生光的闪烁和空气流动的 效果 D.伦勃朗绘画中善于借助光的明暗对比来突现艺术,是受文艺复兴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影 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绘画和版画,都重视线的运用,不偏重形而重神:西方绘画和版画,擅长 用光的明暗反差,突出中心,注重写实,但也要表现对象的神。 B.在绘画和版画上,陈洪绶与伦勃朗有相同之处,这说明中西艺术上有相通之处。 C.陈洪绶的绘画更贴近绘画本身,而伦勃朗更贴近审美理想,造成二者不同的原因是文 化背景不同。 D.陈洪绶与伦勃朗虽然在绘画领域都有“叛逆之处”,但他们的绘画理念和绘画技法还 是不尽相同的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至衡好学。衡射策甲科,调补平原文学。元帝初 即位,乐陵侯史高以外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前将军萧望之为副。望之名儒,天 子任之,多所贡荐。高充位而已,与望之有隙。长安令杨兴说高曰:“将军以亲戚辅政,贵重
- 3 - (摘编自曹剑华、莫娜《明清版画与荷兰版画空间形态 比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伦勃朗的艺术更多地表现出对普通人的关注,也为上层社会服务,陈洪绶也一样。 B.伦勃朗的绘画吸收明暗技巧,让黑色的形象突现在大片空白背景上,以求在显著的反 衬中让主体突出。 C.陈洪绶的《仕女图轴》,衣纹线条简练优美,造型平面,色彩简淡,惜墨如金,可见 他看重传统法度精神。 D.陈洪绶的《屈子行吟图》中,屈子的形象融入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深刻认识和理 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绘画中不同画家擅长的艺术语言不同,陈洪绶擅长用点和线,伦勃朗喜欢用光和影。 B.陈洪绶版画的艺术形象不受客体的局限,根本原因是他的作品线条简洁、明确,充满 运动感和节奏感。 C.巴洛克强烈明暗对比和远景模糊的处理手法,使得绘画能产生光的闪烁和空气流动的 效果。 D.伦勃朗绘画中善于借助光的明暗对比来突现艺术,是受文艺复兴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影 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绘画和版画,都重视线的运用,不偏重形而重神;西方绘画和版画,擅长 用光的明暗反差,突出中心,注重写实,但也要表现对象的神。 B.在绘画和版画上,陈洪绶与伦勃朗有相同之处,这说明中西艺术上有相通之处。 C.陈洪绶的绘画更贴近绘画本身,而伦勃朗更贴近审美理想,造成二者不同的原因是文 化背景不同。 D.陈洪绶与伦勃朗虽然在绘画领域都有“叛逆之处”,但他们的绘画理念和绘画技法还 是不尽相同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至衡好学。衡射策甲科,调补平原文学。元帝初 即位,乐陵侯史高以外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前将军萧望之为副。望之名儒,天 子任之,多所贡荐。高充位而已,与望之有隙。长安令杨兴说高曰:“将军以亲戚辅政,贵重
于天下无二,然众庶论议,令闻休誉,不专在将军者,何也?以将军之幕府,海内莫不仰望 而所举不过私门宾客。夫富贵在身而世人不誉,是有狐皮之裘而反衣之也,古人病之。平原 文学匡衡材智有余,而随牒在远方。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 贡之朝廷,必为国器。以此显示众庶,名流于世。”高然其言,辟衡为议曹史,荐衡于上,上 以为郎中,迁博土、给事中。 是时,有日蚀、地震之变,上向以政治得失,衡上疏,上说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太 子少傅。为少傅数年,数上疏陈便宜。建昭三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 元帝崩,成帝即位,衡上疏劝经学威仪之则,上敬纳其言。初,元帝时,中书令石显用 事,自前相韦玄成及衡皆畏显,不敢失其意。至成帝初即位,衡乃与御史大夫甄谭共奏显, 追条其旧恶,并及党与。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专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 附下罔上无大巨辅政之义既奏显等,不由陈不忠之罪,而反扬著先帝任用倾覆之徒,罪至 不道。”有诏勿劾。衡惭惧,上疏谢罪。因称病乞骸骨,上丞相乐安侯印绶。上报日:“君以 道德修明,位在三公,朕嘉与君同心合意。今司隶校尉尊妄诋欺,朕甚闵焉。方下有司问状 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是彰朕之未烛也。传不云乎?礼义不愆,何恤人之言!君其察焉。 因赐上尊酒、养牛。衡起视事。上以新即位,褒优大臣,然群下多是王尊者。衡不自安,每 有水旱,风雨不时,连乞骸骨让位。上辄以诏书慰抚,不许 久之,衡子昌为越骑校尉,醉杀人,系诏狱。越骑官属与昌弟且谋篡昌。事发觉,衡免 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谒者诏衡冠履。而有司奏衡专地盗土,衡竟坐免。 (选自《汉书卷八十一》,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 臣辅之义 B.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 臣辅之义
- 4 - 于天下无二,然众庶论议,令闻休誉,不专在将军者,何也?以将军之幕府,海内莫不仰望, 而所举不过私门宾客。夫富贵在身而世人不誉,是有狐皮之裘而反衣之也,古人病之。平原 文学匡衡材智有余,而随牒在远方。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 贡之朝廷,必为国器。以此显示众庶,名流于世。”高然其言,辟衡为议曹史,荐衡于上,上 以为郎中,迁.博士、给事中。 是时,有日蚀、地震之变,上向以政治得失,衡上疏,上说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太 子少傅。为少傅数年,数上疏陈便宜。建昭..三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 元帝崩.,成帝即位,衡上疏.劝经学威仪之则,上敬纳其言。初,元帝时,中书令石显用 事,自前相韦玄成及衡皆畏显,不敢失其意。至成帝初即位,衡乃与御史大夫甄谭共奏显, 追条其旧恶,并及党与。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专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 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既奏显等,不由陈不忠之罪,而反扬著先帝任用倾覆之徒,罪至 不道。”有诏勿劾。衡惭惧,上疏谢罪。因称病乞骸骨,上丞相乐安侯印绶。上报曰:“君以 道德修明,位在三公,朕嘉与君同心合意。今司隶校尉尊妄诋欺,朕甚闵焉。方下有司问状, 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是彰朕之未烛也。传不云乎?‘礼义不愆,何恤人之言!’君其察焉。” 因赐上尊酒、养牛。衡起视事..。上以新即位,褒优大臣,然群下多是王尊者。衡不自安,每 有水旱,风雨不时,连乞骸骨让位。上辄以诏书慰抚,不许。 久之,衡子昌为越骑校尉,醉杀人,系诏狱。越骑官属与昌弟且谋篡昌。事发觉,衡免 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谒者诏衡冠履。而有司奏衡专地盗土,衡竟坐免。 (选自《汉书·卷八十一》,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 臣辅之义 B.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权势不以时/白奏行 罚/附下罔上/无大 臣辅之义
C.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 臣辅之义 D.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 臣辅之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是晋升或调动官职的意思,古代官职的变动有特殊称谓,如文中“领尚书事” 的“领”是兼任官职的意思,“视事”是任职的意思 B.建昭是西汉元帝刘奭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还有一种常用的 纪年方式为干支纪年。 C.古代关于人的死亡有不同的名称,名称是根据死者的身份而确定的,皇上死曰崩,诸 侯死曰薨,士死曰卒,大夫死曰不禄,平民死曰死 D.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奏章 的文体还有表,如李密的《陈情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年,匡衡在平原郡文学才能突出,得到长安县令杨兴的推荐,乐陵侯史高认同杨兴 的看法,征召匡衡做议曹史。 B.文帝曾询问地震等灾变与政治得失的关系,匡衡上疏,皇上看了很高兴,就晋升他为 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后来还又接替韦玄成担任丞相之职。 C.虽然王尊弹劾匡衡,但成帝对匡衡很信任,用言语安慰他,并赏赐他财物。 D.匡衡的儿子们犯了罪,匡衡脱下官帽,光着脚,等待皇帝降罪,皇上免了他的罪,但 有关部门又以其他的罪名弹劾他,匡衡最终还是被免除了惩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军以亲戚辅政,贵重于天下无二,然众庶论议,令闻休誉,不专在将军者,何也? (2)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孟浩然的两首诗歌,完成8-9题 岁暮归南山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白发催年老,青阳⑨逼岁除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5 - C.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 臣辅之义 D.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 臣辅之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迁”是晋升或调动官职的意思,古代官职的变动有特殊称谓,如文中“领尚书事” 的“领”是兼任官职的意思,“视事”是任职的意思。 B.建昭是西汉元帝刘奭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还有一种常用的 纪年方式为干支纪年。 C.古代关于人的死亡有不同的名称,名称是根据死者的身份而确定的,皇上死曰崩,诸 侯死曰薨,士死曰卒,大夫死曰不禄,平民死曰死。 D.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奏章 的文体还有表,如李密的《陈情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早年,匡衡在平原郡文学才能突出,得到长安县令杨兴的推荐,乐陵侯史高认同杨兴 的看法,征召匡衡做议曹史。 B.文帝曾询问地震等灾变与政治得失的关系,匡衡上疏,皇上看了很高兴,就晋升他为 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后来还又接替韦玄成担任丞相之职。 C.虽然王尊弹劾匡衡,但成帝对匡衡很信任,用言语安慰他,并赏赐他财物。 D.匡衡的儿子们犯了罪,匡衡脱下官帽,光着脚,等待皇帝降罪,皇上免了他的罪,但 有关部门又以其他的罪名弹劾他,匡衡最终还是被免除了惩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将军以亲戚辅政,贵重于天下无二,然众庶论议,令闻休誉,不专在将军者,何也? (2) 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孟浩然的两首诗歌,完成 8-9 题。 岁暮归南山①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④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