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地有害于消费者”时,在什么意义上可以和西斯蒙第和布卡南的说法相 符合。李嘉图的回答是,地主的利益在于“他生产谷物的机器有人需要,事 实上他的地祖取决于这一点”。只有在低贱的谷价使人口增加了以后,“改 良的利益”才会“转移到地主方面去”。第二十四章新增加的两段中也提出 了类似的概念。在那里他说,土地的生产力增加时,“这一切利益最初是由 劳动者、资本家和消费者分享的,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将会逐渐移归土地所有 主 关于谷物自由进口的利益,李嘉图比在以前各版中更加强调了。在“第 三版广告”里,他使读者注意他在最后一章中所作的改动,以便更鲜明地显 示岀食物成本降低使国家支付税款的能力增加这一学说 马尔萨斯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还批评李嘉图不该把根据“比例 或劳动成本”进行度量的这一尺度应用到地租方面去,“并且不该因此而认 为,随着耕种的扩展,地祖对全部土地产品的比例就会增加。李嘉图专门用 了一条注释来重述他的沦点,并作了解释,大意是地祖所吸收的旧土地上的 产品的比例会增大,或者,如果是在同一土地上运用追加资本的话,对“每 一份原先取得的数量”所吸收的比例会增加。“在《马尔萨斯著作的注释》已 删去的一段中,他简洁地阐述他的意义如下:“地租不是所取得的产品的比 例——它不象工资与利润一样是由比例规定的——而是取决于两等量资本所 取得的产品量之间的差额。因此,如果我曾在任何地方说过地祖将随着所取 得的产品的增减而成比例地提高或降低的话,我便犯了错误。但我却想不起 我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虽然如此,在第三版中他把遭受马尔萨斯批评的 许多段落都作了修改。其中典型的是第一版和第二版中下一句话的修改:“谈 到地主的地租时,我们无宁把它视为全部产品的一个比例。”在第三版中这 句话结尾的几个字改成了“用一定资本在某一农场上获得的产品的一个比 第三版中由于萨伊而来的改动,有一部分是萨伊的《政治经济学》第四 版(1819)的修改所引起的,另一部分是萨伊的《致马尔萨斯先生函》(1820) 所引起的(对于后者李嘉图在写《马尔萨斯著作的注释》时,曾经做过一些注 释。主要的改动是论价值与财宫一章中若干段落的重写,并且由于萨供《政 ①《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2卷,第117页 2同上书,同卷,第118页 ③见本书第286页。但同页上“地主的利益永远是和消费者以及制造业者的利益相对立”这句话,却在第 三版中保留下来了。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2卷,第195页 同上书,同卷,第195-197页 0同上书,同卷,第197页与第198页注②。在《论利润》一文中,李嘉图所指的显然是净产品而不是总 产品,并提出了更彻底的说法“地主不但取得了更多的产品,而且所得的份额也更大。”(同上书,第4 卷第18页。)这是在《论利润》和《原理》第三版之间可以看出的较一般的改动的一个例子,这种改变 就是逐渐把重点从地租与利润的对立转移到工资与利润的对立方面去。 ①《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2卷,第196-197页。 ②本书第68页,并参阅第39页脚注 。③《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8卷,第301页。 本书第238-242页
相应地有害于消费者”时,在什么意义上可以和西斯蒙第和布卡南的说法相 符合。①李嘉图的回答是,地主的利益在于“他生产谷物的机器有人需要,事 实上他的地祖取决于这一点”。只有在低贱的谷价使人口增加了以后,“改 良的利益”才会“转移到地主方面去”。②第二十四章新增加的两段中也提出 了类似的概念。在那里他说,土地的生产力增加时,“这一切利益最初是由 劳动者、资本家和消费者分享的,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将会逐渐移归土地所有 主”。③ 关于谷物自由进口的利益,李嘉图比在以前各版中更加强调了。在“第 三版广告”里,他使读者注意他在最后一章中所作的改动,以便更鲜明地显 示出食物成本降低使国家支付税款的能力增加这一学说。 马尔萨斯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还批评李嘉图不该把根据“比例 或劳动成本”进行度量的这一尺度应用到地租方面去,④并且不该因此而认 为,随着耕种的扩展,地祖对全部土地产品的比例就会增加。李嘉图专门用 了一条注释⑤来重述他的沦点,并作了解释,大意是地祖所吸收的旧土地上的 产品的比例会增大,或者,如果是在同一土地上运用追加资本的话,对“每 一份原先取得的数量”所吸收的比例会增加。⑥在《马尔萨斯著作的注释》已 删去的一段中,他简洁地阐述他的意义如下:“地租不是所取得的产品的比 例——它不象工资与利润一样是由比例规定的——而是取决于两等量资本所 取得的产品量之间的差额。因此,如果我曾在任何地方说过地祖将随着所取 得的产品的增减而成比例地提高或降低的话,我便犯了错误。但我却想不起 我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①虽然如此,在第三版中他把遭受马尔萨斯批评的 许多段落都作了修改。其中典型的是第一版和第二版中下一句话的修改:“谈 到地主的地租时,我们无宁把它视为全部产品的一个比例。”在第三版中这 句话结尾的几个字改成了“用一定资本在某一农场上获得的产品的一个比 例。”② 第三版中由于萨伊而来的改动,有一部分是萨伊的《政治经济学》第四 版(1819)的修改所引起的,另一部分是萨伊的《致马尔萨斯先生函》(1820) 所引起的(对于后者李嘉图在写《马尔萨斯著作的注释》时,曾经做过一些注 释③ )。主要的改动是论价值与财宫一章中若干段落的重写,④并且由于萨伊《政 ①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2 卷,第 117 页。 ② 同上书,同卷,第 118 页。 ③ 见本书第 286 页。但同页上“地主的利益永远是和消费者以及制造业者的利 益相对立”这句话,却在第 三版中保留下来了。 ④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2 卷,第 195 页。 ⑤ 同上书,同卷,第 195—197 页。 ⑥ 同上书,同卷,第 197 页与第 198 页注②。在《论利润》一文中,李嘉图所指的 显然是净产品而不是总 产品,并提出了更彻底的说法“地主不但取得了更多的产品, 而且所得的份额也更大。”(同上书,第 4 卷第 18 页。)这是在《论利润》和《原理》第三版 之间可以看出的较一般的改动的一个例子,这种改变 就是逐渐把重点从地租与利润的 对立转移到工资与利润的对立方面去。 ①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2 卷,第 196—197 页。 ② 本书第 68 页,并参阅第 39 页脚注 ③ 。③《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8 卷,第 301 页。 ④ 本书第 238—242 页
治经济学》第四版的改动而把这一章中广泛引用共早几版原文的某几段删去 了。其他各章也有少数小增补 第三版中最基本的改变是在新的一章——《论机器》——里李嘉图收回 了他原先认为采用机器对社会所有各阶级都有利的看法。他解释说:“我的 错误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假定每当社会的纯收入增加时,其总收入也会增加。 但我现在有理由确信,地主与资本家从以取得其收入的那种基金增加时,劳 动阶级主要依靠的另一笔基金则会减少。”他的结论是:“劳动阶级认为采 用机器往往有损于他们的利益的看法并非基于成见与错误,而是符合于政治 经济学正确原理的。”这种结论使他的友人所感到的震惊必然比原理本身的 改变所引起的震惊更大 原先李嘉图认为由于机器可以使商品的生产成本降低,所以就必然会导 致商品量的增加,因之便对于社会上所有的阶级都有利。这一观点在《原理》 的前两版中并没有提出。他只在一个地方叙述了机器对劳动的影响,那是在 《论利润》一文中附带提及的。在那里他提到“机器改良的效果现在已经不 再成问题了,它具有一种肯定的趋势使劳动的实际工资上涨。”但他在这新 的一章开始时却说,他曾“用其他方式支持过”这些理论。当时他心里也许 是想到了1819年在议会对罗伯特·欧文的计划所发表的演说。在该讲演中他 声称:“全面看来,无可否认,机器并没有减少劳动的需求。”巴顿在1817 年曾经发表一本小册子名为定《论劳动阶级生活状况》,其中提出的观点认 为机器对劳动有不利效果。虽然在第三版这新的一章中他以赞成的态度引用 了它的话,这一小册子在发表时,对李嘉图似乎没有发生影响。麦卡洛克在 《爱丁堡评论》1820年1月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论税收与谷物法》 (该文表面上是巴顿的小册子的一篇评论),其中赞成巴顿的说法,这时李嘉 图曾写信给麦卡洛克反对这种意见。麦卡洛克说:“投在机器上的固定资本 必得能替代更多的流动资本,否则就不会有安装这种机器的动机。因之其最 初影响是降低工资率而不是提高工资率。”李嘉图回答说:“我认为使用机 器决不会减少劳动的需求——这种减少决不是劳动价格跌落的原因,而是劳 动价格上涨的结果。”麦卡洛克相信了这种看法,并在1821年3月的《爱 丁堡评论》上发表一篇文章,认为“机器的改良决不可能减少劳动的需求或 降低工资率”。因此,他对于李嘉图在这问题上突然改变态度表示反对,当 ⑤本书第244245页。 0本书第212页、第225页和第298页 ①本书第332-333页 ②本书第36页。 ③《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4卷,第35页 1819年12月16日。同上书,第5卷,第30页。一般承认李嘉图具有这种看法,这一点在马尔萨斯《政 治经济学原理》一书的下一说法中可以看出:“但我完全同意李嘉图赞同一切劳动节约和机器发明的说法。”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2卷,第381页。) ①参阅李嘉图1817年5月20日致巴顿函(《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7卷,第157-159页)。然而这 封信是在这一小册子出版以前写的 ②《爱丁堡评论》1820年1月号,第177页 1820年3月29日致麦卡洛克函,同上书,第8卷,第171页。 《爱丁堡评论》,1821年3月号,第115页
治经济学》第四版的改动而把这一章中广泛引用共早几版原文的某几段删去 了。⑤其他各章也有少数小增补。⑥ 第三版中最基本的改变是在新的一章——《论机器》——里李嘉图收回 了他原先认为采用机器对社会所有各阶级都有利的看法。他解释说:“我的 错误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假定每当社会的纯收入增加时,其总收入也会增加。 但我现在有理由确信,地主与资本家从以取得其收入的那种基金增加时,劳 动阶级主要依靠的另一笔基金则会减少。”①他的结论是:“劳动阶级认为采 用机器往往有损于他们的利益的看法并非基于成见与错误,而是符合于政治 经济学正确原理的。”②这种结论使他的友人所感到的震惊必然比原理本身的 改变所引起的震惊更大。 原先李嘉图认为由于机器可以使商品的生产成本降低,所以就必然会导 致商品量的增加,因之便对于社会上所有的阶级都有利。这一观点在《原理》 的前两版中并没有提出。他只在一个地方叙述了机器对劳动的影响,那是在 《论利润》一文中附带提及的。在那里他提到“机器改良的效果现在已经不 再成问题了,它具有一种肯定的趋势使劳动的实际工资上涨。”③但他在这新 的一章开始时却说,他曾“用其他方式支持过”这些理论。当时他心里也许 是想到了 1819 年在议会对罗伯特·欧文的计划所发表的演说。在该讲演中他 声称:“全面看来,无可否认,机器并没有减少劳动的需求。”④巴顿在 1817 年曾经发表一本小册子名为定《论劳动阶级生活状况》,其中提出的观点认 为机器对劳动有不利效果。虽然在第三版这新的一章中他以赞成的态度引用 了它的话,这一小册子在发表时,对李嘉图似乎没有发生影响。①麦卡洛克在 《爱丁堡评论》1820 年 1 月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论税收与谷物法》 (该文表面上是巴顿的小册子的一篇评论),其中赞成巴顿的说法,这时李嘉 图曾写信给麦卡洛克反对这种意见。麦卡洛克说:“投在机器上的固定资本 必得能替代更多的流动资本,否则就不会有安装这种机器的动机。因之其最 初影响是降低工资率而不是提高工资率。”②李嘉图回答说:“我认为使用机 器决不会减少劳动的需求——这种减少决不是劳动价格跌落的原因,而是劳 动价格上涨的结果。”③麦卡洛克相信了这种看法,并在 1821 年 3 月的《爱 丁堡评论》上发表一篇文章,认为“机器的改良决不可能减少劳动的需求或 降低工资率”。④因此,他对于李嘉图在这问题上突然改变态度表示反对,当 ⑤ 本书第 244—245 页。 ⑥ 本书第 212 页、第 225 页和第 298 页。 ① 本书第 332—333 页。 ② 本书第 336 页。 ③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4 卷,第 35 页。 ④ 1819 年 12 月 16 日。同上书,第 5 卷,第 30 页。一般承认李嘉图具有这种看法,这一点在马尔萨斯《政 治经济学原理》一书的下一说法中可以看出:“但我完全同意李嘉图赞同一切劳动节约和机器发明的说法。”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2 卷,第 381 页。) ① 参阅李嘉图 1817 年 5 月 20 日致巴顿函(《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7 卷,第 157—159 页)。然而这 封信是在这一小册子出版以前写的。 ② 《爱丁堡评论》1820 年 1 月号,第 177 页。 ③ 1820 年 3 月 29 日致麦卡洛克函,同上书,第 8 卷,第 171 页。 ④ 《爱丁堡评论》,1821 年 3 月号,第 115 页
他看到《原理》的新版时在一封信(现在首次发表)里抱怨说,“阁下鲁莽地 以你的今名支持了极端错误的原理”5,这就不足为奇了 1820年秋季《马尔萨斯著作的注释》,特别是其中第149条的写作,标 志着李嘉图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的转变阶段。马尔萨斯在他那本书的《论劳动 工资》一章中曾引证巴顿的话,大意是说,“劳动的需求只能和流动资本的 增加成比例,不能和固定资本的增加成比例。”马尔萨斯一方面承认“在个 别情形下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又断言“谈到整个国家时无需作出这一区别 并说“一般说来…固定资本的运用是极有利于流动资本的增加的”。李嘉 图对这一点作了如下的评论:“劳动的有效需求必然要取决于支付劳动工资 的那一部分资本的增长…对资本家说来,他的资本究竟是由固定资本还是 由流动资本构成是无关紧要的事,但对于依靠劳动工资生活的人说来,这却 是极关重要的事。他们对于总收入的增加极感关怀,因为供养人口的手段必 然要取决于总收入。如果资本实现在机器上,那就不需要增加劳动量了。 另一条注释(153)似乎更接近于新理论,“人所做的工作几乎全部可以用马 做。在这种情形下,用马代替人,纵然是使产品增加,难道会对工人阶级有 益而不会相反地使劳动需求大大减少吗?”②当他(如他自己在新的一章中所 说的)不再认为“每当社会的纯收入增加时,其总收入也会增加”,《并改而 认为机器虽然能使总产量减少,使劳动需求减少,但采用仍然可能有利时, 他的见解的改变就达到了最后一步。 现在还没有证据说明李嘉图认为改良机器实际上会减少总产量这种最后 的看法究竟是在什么阶段采取的。马勒特在1823年9月李嘉图去世时有一则 日记写道:“这是三年前在他〔李嘉图〕家里的宴会上偶然发生的事情,那 次席间有格伦费尔先生、图克先生和其他人在场。当时我对于以机器代替人 力可以产生纯粹利益的流行见解想起了一个反对意见,李嘉图先生当时虽不 同意我的看法,但后来这却使他重新考虑这一问题,并在他那本著作的第三 版中增添了关于机器的一章。这一点是他自己以最和善、最坦率的态度告诉 我的。”1820年11月29日他显然还没有改变观点。我们在1821年3月 12日马尔萨斯致西斯蒙第函中第一次看到李嘉图关于机器的观点已经改变 的说法。麦卡洛克直到1821年4月25日李嘉图写信给他提到“我对机器的 利益的看法已经改变”“以前是显然一无所知的。但李嘉图改变了看法以后便 坚决伪新观点辩护,反对麦卡洛克的反对意见。他写道:“这些真理在我看 来就象几何学中任何一条真理一样,是可以证明的。我感到惊讶的只是我自 ⑤1821年6月5日麦卡洛克致李嘉图函,《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8卷,第382页。他还说,如果李 嘉图的新意见是正确的,那么“反卢德派工人的法案对于法令全集说来便是一种耻辱”(同卷,第395页 ①《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2卷,第234236页 2同上书,同卷,第239页,并参阅脚注。但李嘉图在第243条注释中说节省劳动的发明可以得到“纯粹 的利益”(同卷,第365页)。 ①本书第332页 ①见《政治经济学俱乐部百年纪念集》,1921年,第211-212页。所说的那次宴会可能是指1820年1月 12日的宴会。关于这次宴会请参阅《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8卷,第152-153页脚注 参阅该日致马尔萨斯函,同上书,同卷,第311页 同上书,同卷,第377页 同上书,同卷,第373页
他看到《原理》的新版时在一封信(现在首次发表)里抱怨说,“阁下鲁莽地 以你的今名支持了极端错误的原理”⑤,这就不足为奇了。 1820 年秋季《马尔萨斯著作的注释》,特别是其中第 149 条的写作,标 志着李嘉图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的转变阶段。马尔萨斯在他那本书的《论劳动 工资》一章中曾引证巴顿的话,大意是说,“劳动的需求只能和流动资本的 增加成比例,不能和固定资本的增加成比例。”马尔萨斯一方面承认“在个 别情形下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又断言“谈到整个国家时无需作出这一区别”, 并说“一般说来……固定资本的运用是极有利于流动资本的增加的”。①李嘉 图对这一点作了如下的评论:“劳动的有效需求必然要取决于支付劳动工资 的那一部分资本的增长……对资本家说来,他的资本究竟是由固定资本还是 由流动资本构成是无关紧要的事,但对于依靠劳动工资生活的人说来,这却 是极关重要的事。他们对于总收入的增加极感关怀,因为供养人口的手段必 然要取决于总收入。如果资本实现在机器上,那就不需要增加劳动量了。” 另一条注释(153)似乎更接近于新理论,“人所做的工作几乎全部可以用马 做。在这种情形下,用马代替人,纵然是使产品增加,难道会对工人阶级有 益而不会相反地使劳动需求大大减少吗?”②当他(如他自己在新的一章中所 说的)不再认为“每当社会的纯收入增加时,其总收入也会增加”,③并改而 认为机器虽然能使总产量减少,使劳动需求减少,但采用仍然可能有利时, 他的见解的改变就达到了最后一步。 现在还没有证据说明李嘉图认为改良机器实际上会减少总产量这种最后 的看法究竟是在什么阶段采取的。马勒特在 1823 年 9 月李嘉图去世时有一则 日记写道:“这是三年前在他〔李嘉图〕家里的宴会上偶然发生的事情,那 次席间有格伦费尔先生、图克先生和其他人在场。当时我对于以机器代替人 力可以产生纯粹利益的流行见解想起了一个反对意见,李嘉图先生当时虽不 同意我的看法,但后来这却使他重新考虑这一问题,并在他那本著作的第三 版中增添了关于机器的一章。这一点是他自己以最和善、最坦率的态度告诉 我的。”① l820 年 11 月 29 日他显然还没有改变观点。②我们在 1821 年 3 月 12 日马尔萨斯致西斯蒙第函中第一次看到李嘉图关于机器的观点已经改变 的说法。③麦卡洛克直到 1821 年 4 月 25 日李嘉图写信给他提到“我对机器的 利益的看法已经改变”④以前是显然一无所知的。但李嘉图改变了看法以后便 坚决伪新观点辩护,反对麦卡洛克的反对意见。他写道:“这些真理在我看 来就象几何学中任何一条真理一样,是可以证明的。我感到惊讶的只是我自 ⑤ 1821 年 6 月 5 日麦卡洛克致李嘉图函,《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8 卷,第 382 页。他还说,如果李 嘉图的新意见是正确的,那么“反卢德派工人的法案对于法令全集说来便是一种耻辱”(同卷,第 395 页)。 ①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2 卷,第 234—236 页。 ② 同上书,同卷,第 239 页,并参阅脚注。但李嘉图在第 243 条注释中说节省劳动的发明可以得到“纯粹 的利益”(同卷,第 365 页)。 ③ 本书第 332 页。 ① 见《政治经济学俱乐部百年纪念集》,1921 年,第 211—212 页。所说的那次宴会可能是指 1820 年 1 月 12 日的宴会。关于这次宴会请参阅《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8 卷,第 152—153 页脚注。 ② 参阅该日致马尔萨斯函,同上书,同卷,第 311 页。 ③ 同上书,同卷,第 377 页。 ④ 同上书,同卷,第 373 页
己竟然这样久没有看出来。”5 Ⅷ.本剑桥版 本版是以对《原理》的第一、二、三版进行全面比较为基础。我们采用 了1821年第三版的正文,它是经李嘉图修改过的最后的一个版本。而所有与 第三版有出入的第一、二版异文,也都在注释中注明。 但是,对于第一章,即《论价值》,我们不得不采用特殊的办法来处理 因为这一章的一些部分变动既大而又复杂,以致单靠注释还不能使读者充分 了解改动的情况。因此,在该章末尾我们用小号字将第一版本章后面部分正 文(占全章三分之二)作为附录重新刊用上(见本书第42-54页)。与这一部分 相对应的第三版正文注释,虽然指出了与第 版正文的出入,但注释仅 仅引用了较短的异文,而对于较长者则只是指出了应参见的《附录》部分 另一方面,对《附录》中第一版正文所作的注释,编者也仅仅说明了第二版 所作的改动。 此外,为了使重新编排的情况变得更加清楚起见,本版在《序言》后的 折页上附了一份《段落索引对照表》(中译本从略),借以说明第一章后半部 分正文中诸段落在第一版和第三版中的对应位置。但表中所表示的段落对应 情况有时也仅仅是大致的,至于确切的关系读者还应当参看注释。在同一张 折页上另有一份与此相似的表(中译本从略),它说明第二版新加的那些段落 在第三版中的位置。 这样一来,结合着使用这两份表和注释,读者便可以或者读第三版而回 溯较早的第一、二版正文,或者用另一种方式,即读第一版而查究往后版本 的正文改动情况。 有关对照第二版与第三版《论价值》一章各节标题的表格,附在本序言 之后(中译本从略)。 李嘉图原编的《索引》在本版中予以重印了,并且标明了几个版本的出 入(中译本删去此索引,另附自编索引)。 为了方便读者在本版中找到以往作家根据《原理》几个通用版本所注的 参考页次,编者在卷未附上一份《页次对照丧》(中译本从略) 在本卷以及本版以后的各卷中,凡属作者的注释用星号标明并横排通 行;而编者的注则用数目字标出。 编者注是想指出某些段落李嘉图所根据的资料,并注明他所援引的典 籍。在引证亚当·斯密处,编者补充注明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坎南版(两卷本,伦敦,梅休因,1904年)的相应页次。 本版保留了原作者的缀字法和标点符号。在明显属于印刷错误之处,编 者已经加以改正;但有些地方可作两解,则仍然保留不变:对于这两种情况 般都已在注释中提请注意。 1821年6月13日函,同上书,第390页
己竟然这样久没有看出来。”⑤ Ⅷ. 本剑桥版 本版是以对《原理》的第一、二、三版进行全面比较为基础。我们采用 了 1821 年第三版的正文,它是经李嘉图修改过的最后的一个版本。而所有与 第三版有出入的第一、二版异文,也都在注释中注明。 但是,对于第一章,即《论价值》,我们不得不采用特殊的办法来处理, 因为这一章的一些部分变动既大而又复杂,以致单靠注释还不能使读者充分 了解改动的情况。因此,在该章末尾我们用小号字将第一版本章后面部分正 文(占全章三分之二)作为附录重新刊用上(见本书第 42—54 页)。与这一部分 相对应的第三版正文注释,虽然指出了与第一、二版正文的出入,但注释仅 仅引用了较短的异文,而对于较长者则只是指出了应参见的《附录》部分。 另一方面,对《附录》中第一版正文所作的注释,编者也仅仅说明了第二版 所作的改动。 此外,为了使重新编排的情况变得更加清楚起见,本版在《序言》后的 折页上附了一份《段落索引对照表》(中译本从略),借以说明第一章后半部 分正文中诸段落在第一版和第三版中的对应位置。但表中所表示的段落对应 情况有时也仅仅是大致的,至于确切的关系读者还应当参看注释。在同一张 折页上另有一份与此相似的表(中译本从略),它说明第二版新加的那些段落 在第三版中的位置。 这样一来,结合着使用这两份表和注释,读者便可以或者读第三版而回 溯较早的第一、二版正文,或者用另一种方式,即读第一版而查究往后版本 的正文改动情况。 有关对照第二版与第三版《论价值》一章各节标题的表格,附在本序言 之后(中译本从略)。 李嘉图原编的《索引》在本版中予以重印了,并且标明了几个版本的出 入(中译本删去此索引,另附自编索引)。 为了方便读者在本版中找到以往作家根据《原理》几个通用版本所注的 参考页次,编者在卷未附上一份《页次对照丧》(中译本从略)。 在本卷以及本版以后的各卷中,凡属作者的注释用星号标明并横排通 行;而编者的注则用数目字标出。 编者注是想指出某些段落李嘉图所根据的资料,并注明他所援引的典 籍。在引证亚当·斯密处,编者补充注明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坎南版(两卷本,伦敦,梅休因,1904 年)的相应页次。 本版保留了原作者的缀字法和标点符号。在明显属于印刷错误之处,编 者已经加以改正;但有些地方可作两解,则仍然保留不变:对于这两种情况 一般都已在注释中提请注意。 ⑤ 1821 年 6 月 13 日函,同上书,第 390 页
中译本序言 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时代,代表着产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是 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资产阶级的古典经济学在英国是由威廉·配第开始, 到李嘉图结束的 李嘉图生活在1772年至1823年的英国。他所处的时代,是英国的产业 革命正在进行,产业资本正在为自己奠定物质技术基础,并继续同旧的经济 残余与政治势力进行斗争,为自己的发展扫清道路的时代,是资本主义经济 的内部矛盾与阶级斗争虽已发展但尚未十分尖锐的时代。 产业革命的巨大意义,就在于它以工作机为核心的大机器代替了手工工 具,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跃 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产业资本的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使资本主义 的生产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了机器工业的阶段,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 切旧的生产方式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经济学家李嘉图,由于他处在那样一个资本主义进步的、发展的时代 也由于他对科学的真诚,因此就能够对科学的资产阶级的经济学,无顾虑地 作出了自己的总结,将古典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推向了最高峰;另一方面, 也由于共资产阶级的立场、观点与方法的限制,就不可避免地在理论上留下 了不少的破绽、错误,甚至庸俗的因素。 李嘉图专门研究经济问题的时间并不长,留下的著作也不算多,但某学 术水平却超过了以往任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者。《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这本书,就是其经济思想的集中表现。这本书的重新出版,对于我们了解李 嘉图的,以至资产阶级的经济学,都是必要的。帮助我们理解这本书的最好 老师是马克思的《资本论》第四卷,即《剩余价值学说史》。马克思在这部 著作中,将李嘉图的经济学说,当作研究重点,用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 作了十分详细、系统、全面的科学评论。从中我们可只得到许多宝贵的启示。 李嘉图这部划时代的科学名著,初版于1817年,最后修订(第三版)于 1821年。全书共分三十二章。但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他的全部理论已经包括 在前六章中了,在前六章中,基本的原理部分又集中在头两章,无论独创性 根本见解的统一性、集中性、深刻、新奇以及有含蓄的简洁,这头两章都给 了我们理论上的满足,第七章以后的各章,就只是前六章的复述、说明、应 用与补充,没有什么新的发展了。 李嘉图的经济学说,是代表着一个还在同封建社会的残余进行斗争,并 力图发展生产力,扩大生产的产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因此,它的历史使命, 就是证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如何比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更能够促进生产力 发展,更能使财富增加。这样的理论,对于当时的社会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判断某种经济学说的历史意义与科学价值,首先就要看这种学说,是否 曾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揭示了经济运动中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从而 推动了科学的前进。其所起的作用愈大,其科学的价值也愈大。 读过季嘉图的著作,就可以知道,他是热爱生产力发展的,通过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来维护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这是贯穿于李嘉图著作中的一个中 心思想。李嘉图懂得,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前提。他认为应该不惜一 切地为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财富的增加创造条件。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的
中译本序言 (一) 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时代,代表着产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是 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资产阶级的古典经济学在英国是由威廉·配第开始, 到李嘉图结束的。 李嘉图生活在 1772 年至 1823 年的英国。他所处的时代,是英国的产业 革命正在进行,产业资本正在为自己奠定物质技术基础,并继续同旧的经济 残余与政治势力进行斗争,为自己的发展扫清道路的时代,是资本主义经济 的内部矛盾与阶级斗争虽已发展但尚未十分尖锐的时代。 产业革命的巨大意义,就在于它以工作机为核心的大机器代替了手工工 具,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跃 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产业资本的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使资本主义 的生产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了机器工业的阶段,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 一切旧的生产方式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经济学家李嘉图,由于他处在那样一个资本主义进步的、发展的时代, 也由于他对科学的真诚,因此就能够对科学的资产阶级的经济学,无顾虑地 作出了自己的总结,将古典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推向了最高峰;另一方面, 也由于共资产阶级的立场、观点与方法的限制,就不可避免地在理论上留下 了不少的破绽、错误,甚至庸俗的因素。 李嘉图专门研究经济问题的时间并不长,留下的著作也不算多,但某学 术水平却超过了以往任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者。《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这本书,就是其经济思想的集中表现。这本书的重新出版,对于我们了解李 嘉图的,以至资产阶级的经济学,都是必要的。帮助我们理解这本书的最好 老师是马克思的《资本论》第四卷,即《剩余价值学说史》。马克思在这部 著作中,将李嘉图的经济学说,当作研究重点,用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 作了十分详细、系统、全面的科学评论。从中我们可只得到许多宝贵的启示。 李嘉图这部划时代的科学名著,初版于 1817 年,最后修订(第三版)于 1821 年。全书共分三十二章。但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他的全部理论已经包括 在前六章中了,在前六章中,基本的原理部分又集中在头两章,无论独创性, 根本见解的统一性、集中性、深刻、新奇以及有含蓄的简洁,这头两章都给 了我们理论上的满足,第七章以后的各章,就只是前六章的复述、说明、应 用与补充,没有什么新的发展了。 李嘉图的经济学说,是代表着一个还在同封建社会的残余进行斗争,并 力图发展生产力,扩大生产的产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因此,它的历史使命, 就是证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如何比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更能够促进生产力 发展,更能使财富增加。这样的理论,对于当时的社会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判断某种经济学说的历史意义与科学价值,首先就要看这种学说,是否 曾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揭示了经济运动中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从而 推动了科学的前进。其所起的作用愈大,其科学的价值也愈大。 读过季嘉图的著作,就可以知道,他是热爱生产力发展的,通过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来维护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这是贯穿于李嘉图著作中的一个中 心思想。李嘉图懂得,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前提。他认为应该不惜一 切地为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财富的增加创造条件。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