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试图把绝对价值的应用范围推广到第二个问题(区别交换价值的两种 变化的问题)上的这种努力中,李嘉图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前一种应用法必 须以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之间存在着严格的比例为先决条件,而后者则意味 着每一个别商品的相对价值对于绝对价值都有可变的偏离。这一矛盾李嘉图 始终没有能完全解决,从他最后的一篇论文中就可以显然看出。 他最后一篇论价值的论文在另一个方面也回到类似于第一版的论点上 去了。资本的比例或耐久性不同对价值的影响可以从两个不同方面来看:第 是使等量劳动所生产的商品的相对价值发生差异,第二是工资上涨所具有 的使这两种商品相对价值发生变化的影响。在第一版中所讨论的完全是第二 方面:关于价值问题,每当提到资本的不同比例和耐久性时,李嘉图所谈的 始终是工资上涨的影响。以后两版在不知不觉中谈到了第一方面。第二版有 次,第三版有好几次,一般都是在讨论价值的变化时附带提到的,很可能 是和他的论敌,特别是和托伦斯以及马尔萨斯争论的结果,因为这两人都是 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一问题的。但是,在第三版中,李嘉图虽然有时说资本的 比例或耐久性不同会引起相对价值的差异,可是工资上涨的影响却始终是提 在第一位的问题,而且在《绝对价值与交换价值》这一论文中注意力也集中 在这一方面。 这样专门注意工资变化的影响是由于他对价值问题的看法而来的。正如 我们所看到的一样,这种看法受他的利润理论的支配。 在他看来,“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是国民产品在各阶级之间的分配 问题。在这一研究的过程中,他感到麻烦的是这种产品量的大小似乎会随着 分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纵使没有出现什么使总产品的量值发生变化的情 况,但仅只量度的变化就会造成表面的变化。因为量度是用价值表示的,而 相对价值则由于工资与利润之间的划分有变动的结果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总 产品由等量的同一商品所构成,然而其量值以价值衡量时却又显得发生了变 化的极端情形下,这一点尤其明显。 因此,当时使李嘉图感到兴趣的价值问题,便是怎样找到一种不因产品 分配的变化而变化的价值尺度。因为如果工资涨落本身会使社会产品的量值 发生变化,那么对利润的影响就很难确定了。(这当然就是前面谈到李嘉图的 利润的谷物比数论时所提到的那一个问题。)另一方面,李嘉图对于以等量劳 动生产的两种商品为什么会具有不同交换价值这一向题本身并不感到兴趣。 他关心到这一问题,只是由于相对价值会因此受到工资变化的影响。差异和 变化的这两个观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在李嘉图的理论体系中占中心 地位的寻求不变价值尺度的问题,却完全是由于第二个观点而产生的,在对 第一个观点的研讨中就不会有相对应盼问题。 价值理论使人们在分配发生变化的情形下能够衡量由不同种类的商品所 构成的总产品的量值的变化,或者能确定其个变性(后者更为重要)的这种作 用,在关于资本数量的衡量方面,又一次出现。谈到托伦斯的理论(“商品的 ①在第二版中,有一段关于“不等价值”的说法偶然被加到本书第50页上的注里。在第三版中,这一方面 是在本书第27页和第29页上讨论的。参阅1820年10月9日致马尔萨斯函,《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 第8卷,第279页。 ②参看本书的《前言》,以及1802年10月9日致马尔萨斯函中关于“政治经济学”问题经常被人引证的 段话,《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8卷,第278页
在试图把绝对价值的应用范围推广到第二个问题(区别交换价值的两种 变化的问题)上的这种努力中,李嘉图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前一种应用法必 须以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之间存在着严格的比例为先决条件,而后者则意味 着每一个别商品的相对价值对于绝对价值都有可变的偏离。这一矛盾李嘉图 始终没有能完全解决,从他最后的一篇论文中就可以显然看出。 他最后一篇论价值的论文在另一个方面也回到类似于第一版 的论点上 去了。资本的比例或耐久性不同对价值的影响可以从两 个不同方面来看:第 一是使等量劳动所生产的商品的相对价值发生差异,第二是工资上涨所具有 的使这两种商品相对价值发生变化的影响。在第一版中所讨论的完全是第二 方面:关于价值问题,每当提到资本的不同比例和耐久性时,李嘉图所谈的 始终是工资上涨的影响。以后两版在不知不觉中谈到了第一方面。第二版有 一次,第三版有好几次,一般都是在讨论价值的变化时附带提到的,很可能 是和他的论敌,特别是和托伦斯以及马尔萨斯争论的结果,因为这两人都是 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一问题的。①但是,在第三版中,李嘉图虽然有时说资本的 比例或耐久性不同会引起相对价 值的差异,可是工资上涨的影响却始终是提 在第一位的问题,而且 在《绝对价值与交换价值》这一论文中注意力也集中 在这一方面。 这样专门注意工资变化的影响是由于他对价值问题的看法而来的。正如 我们所看到的一样,这种看法受他的利润理论的支配。 在他看来,“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是国民产品在各阶级之间的分配 问题。②在这一研究的过程中,他感到麻烦的是这种产品量的大小似乎会随着 分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纵使没有出现什么使总 产品的量值发生变化的情 况,但仅只量度的变化就会造成表面的 变化。因为量度是用价值表示的,而 相对价值则由于工资与利润之间的划分有变动的结果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总 产品由等量的同 一商品所构成,然而其量值以价值衡量时却又显得发生了变 化的极端情形下,这一点尤其明显。 因此,当时使李嘉图感到兴趣的价值问题,便是怎样找到一种不因产品 分配的变化而变化的价值尺度。因为如果工资涨落本身会使社会产品的量值 发生变化,那么对利润的影响就很难确定了。(这当然就是前面谈到李嘉图的 利润的谷物比数论时所提到的那一个问题。)另一方面,李嘉图对于以等量劳 动生产的两种商品为什么会具有不同交换价值这一向题本身并不感到兴趣。 他关心到这一问题,只是由于相对价值会因此受到工资变化的影响。差异和 变化的这两个观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在李嘉图的理论体系中占中心 地位的寻求不变价值尺度的问题,却完全是由于第二个观点而产生的,在对 第一个观点的研讨中就不会有相对应盼问题。 价值理论使人们在分配发生变化的情形下能够衡量由不同种类的商品所 构成的总产品的量值的变化,或者能确定其个变性(后者更为重要)的这种作 用,在关于资本数量的衡量方面,又一次出现。谈到托伦斯的理论(“商品的 ① 在第二版中,有一段关于“不等价值”的说法偶然被加到本书第 50 页上的注里。在第三版中,这一方面 是在本书第 27 页和第 29 页上讨论的。参阅 1820 年 10 月 9 日致马尔萨斯函,《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 第 8 卷,第 279 页。 ② 参看本书的《前言》,以及 1802 年 10 月 9 日致马尔萨斯函中关于“政治经济 学”问题经常被人引证的 一段话,《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8 卷,第 278 页
价值根据其生产所用的资本的价值和资本运用的时间而定”)时,李嘉图在 1823年8月21日致麦卡洛克函中说:“我要问,你有什么方法能确定各种 资本具有相等的价值呢?……这些资本种类不同(在较早的草稿中他指出,如 果种类相同,“它们的比例的数量就说明了它们的比例的价值”)……如果 它们本身的生产时间不相等,那么它们就会发生与其他商品相同的变化。在 测定价值的标准没有确定以前,就谈不到等量资本的问题。”因为正象他在 该函的另一草稿中所说的,“测定它们的价值是否相等或变化的方法正是争 论未决的问题。”Ⅵ.第二版 《原理》的第一版只印了七百五十本;发行不到两个月,墨莱就告诉李 嘉图说,第二版“肯定是很有必要的了”。但直到麦卡洛克在1818年6月 那一期《爱丁堡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评论(实际发表日期是8月)使销数“大 增”以前,李嘉图并没有再听到这种话。1818年11月8日,李嘉图写信给 穆勒说,“我从各方面听说我的书销得很快,不久就会需要新版,”并且补 充说,“我记得我们上次在一起交谈的时候,我们都认为将内容作任何新的 编排都不会有很大的好处,因为这种编排似乎已经使好好考虑它的人得到了 我所能希望给予他的印象了。”1818年11月17日,他接到墨莱的请求 让他准备第二版。一个星期之内,李嘉图就将这本书准备好付印了。“当他把 修订本寄给墨莱时,他曾提到其中有“一些无关紧要的改动”,并且要求把 拟定的第一章的分节办法派人送给穆勒征求他的同意。“但第二版直到1819 年2月27日才发行。在此期间,他接到了《原理》的法译本,其上附有萨伊 的注释。为了回答其中的一个注释,他加上了一段话,谈到地租理论是否取 决于有不提供地租的土地的存在这一问题。这一问题当马尔萨斯在1818年 12月到格特康去拜访时也曾讨论过。他曾想把萨伊的注释翻译出来,作为 自己这部书第二版的附录。但当他把这事向墨莱提出时,墨莱显然不肯这样 做 整个说来,第二版的改动是无关重要的,李嘉图可以说其中“没有什么 ①《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9卷,第357页 ①《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9卷,第359360页和脚注:并参阅同一时期论价值的论文,同上书,第 4卷,第393-394页 第二版和第三版各印了一千本。这些数字是约翰·墨莱爵士根据他的公司档案提供的。 1817年6月15日李嘉图致特娄尔函,《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7卷,第162页 1818年12月24日李嘉图致麦卡洛克函,同上书,同卷,第337页。据马勒特说,正是由于这一评论 第一版才销完了”(同上书,第8卷,第152页注②)。10月间马尔萨斯写道:“我听说你的书销得很 顺利。”(同上书,第7卷,第312页。) ⑤同上书,同卷,第327页 同上书,同卷,第328页和331页 ①《李嘉囹著作和通信集》,第7卷,第331页。 ②见《泰晤士报》广告。标价是十四先令 ③同上书,第7卷,第370页 见本书第354页脚注 ③《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7卷,第371-372页。 1818年12月28日致穆勒函,同上书,同卷,第371、379页
价值根据其生产所用的资本的价值和资本运用的时间而定”)时,李嘉图在 1823 年 8 月 21 日致麦卡洛克函中说:“我要问,你有什么方法能确定各种 资本具有相等的价值呢?……这些资本种类不同(在较早的草稿中他指出,如 果种类相同,“它们的比例的数量就说明了它们的比例的价值”① )……如果 它们本身的生产时间不相等,那么它们就会发生与其他商品相同的变化。在 测定价值的标准没有确定以前,就谈不到等量资本的问题。”因为正象他在 该函的另一草稿中所说的,“测定它们的价值是否相等或变化的方法正是争 论未决的问题。”Ⅵ.第二版 《原理》的第一版只印了七百五十本;②发行不到两个月,墨莱就告诉李 嘉图说,第二版“肯定是很有必要的了”。③但直到麦卡洛克在 1818 年 6 月 那一期《爱丁堡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评论(实际发表日期是 8 月)使销数“大 增”以前,④李嘉图并没有再听到这种话。1818 年 11 月 8 日,李嘉图写信给 穆勒说,“我从各方面听说我的书销得很快,不久就会需要新版,”并且补 充说,“我记得我们上次在一起交谈的时候,我们都认为将内容作任何新的 编排都不会有很大的好处,因为这种编排似乎已经使好好考虑它的人得到了 我所能希望给予他的印象了。”⑤ 1818 年 11 月 17 日,他接到墨莱的请求, 让他准备第二版。一个星期之内,李嘉图就将这本书准备好付印了。⑥当他把 修订本寄给墨莱时,他曾提到其中有“一些 无关紧要的改动”,并且要求把 拟定的第一章的分节办法派人送给穆勒征求他的同意。①但第二版直到 1819 年 2 月 27 日才发行。在此期间,他接到了《原理》的法译本,其上附有萨伊 的注释。③为了回答其中的一个注释,他加上了一段话,谈到地租理论是否取 决于有不提供地租的土地的存在这一问题。④这一问题当马尔萨斯在 1818 年 12 月到格特康去拜访时也曾讨论过。⑤他曾想把萨伊的注释翻译出来,作为 自己这部书第二版的附录。但当他把这事向墨莱提出时,墨莱显然不肯这样 做。⑥ 整个说来,第二版的改动是无关重要的,李嘉图可以说其中“没有什么 ①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9 卷,第 357 页。 ①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9 卷,第 359—360 页和脚注:并参阅同一时期论价值的论文,同上书,第 4 卷,第 393—394 页。 ② 第二版和第三版各印了一千本。这些数字是约翰·墨莱爵士根据他的公司档案提供的。 ③ 1817 年 6 月 15 日李嘉图致特娄尔函,《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7 卷,第 162 页。 ④ 1818 年 12 月 24 日李嘉图致麦卡洛克函,同上书,同卷,第 337 页。据马勒特说,正是由于这一评论, “第一版才销完了”(同上书,第 8 卷,第 152 页注②)。10 月间马尔萨斯写道:“我听说你的书销得很 顺利。”(同上书,第 7 卷,第 312 页。) ⑤ 同上书,同卷,第 327 页。 ⑥ 同上书,同卷,第 328 页和 331 页。 ① 《李嘉囹著作和通信集》,第 7 卷,第 331 页。 ② 见《泰晤士报》广告。标价是十四先令。 ③ 同上书,第 7 卷,第 370 页。 ④ 见本书第 354 页脚注。 ⑤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7 卷,第 371—372 页。 ⑥ 1818 年 12 月 28 日致穆勒函,同上书,同卷,第 371、379 页
新的东西”。①为了应付关于某几点的批评而作的几处改动倒有一些意义,可 以查明如下。论赋税的某些段落原先曾受到麦卡洛克的批评。当李嘉图为第 二版进行校改工作时,曾写信给麦卡洛克说他打算把可能被认为是“为大臣 们征税作解释”的那一段加以修改,并请他对“你认为最好加以改动的一切 段落”提出意见。有两个脚注是为了托沦斯埋怨没有提到他的名字而加上 的。其中的第一个注(本书第80页)提到托伦斯的关于劳动的自然价格的 段说法,托伦斯曾经声称这一说法是他首创的,其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强调 “生活习惯”的影响。至于采用托伦斯关于流动资本“不相等的耐久性”的 意见为问题,上面已经提到了。受到乔治·思索尔批评的有关爱尔兰农民贫 困状况的原因这一段也被删去了。不用人类劳动自动生产的机器那一例证曾 在《英国评论》上受到嘲笑,为了进行辩护,他在第一章中加了一个注解。 还有两处改动,一处是关于农业改良对地租的影响的,另一处是关于谷物进 口与利润的关系的。这两处改动似乎都是和马尔萨斯通讯的结果,预示了第 三版中更大的改动。 有一些表面上看来不大的改正实际上却可能是很重要的。在第一版中, 李嘉图常常用“工资的价格”这一奇怪的名词,俱在第二版中有好几处就取 消了这种说法,在第三版中又作了进一步的消除。。虽然在一些地方他显然 把这一名词当成是可以和“劳动价格”或单纯的“工资”互换使用,但它原 先必然是和“工资的实际价值”一词有关;他用后一名词来解释当他谈到工 资的涨落时应被理解的特殊意义,也就是说,他所指的是总产品归于劳动的 比例,而不是劳动者所得到的商品的绝对量。但在这样给“工资的实际价值” 下定义之后,他除了在第三版中由于马尔萨斯说他在工资方面采用了“新奇 而古怪的用语”因而不得不替自己进行辩护以外,在《原理》一书中没有再 用过这一名词。后来马歇尔又提出这一说法,他惋惜李嘉图未能为这一目的 1820年1月11日致萨伊函,同上书,第8卷,第150页 1818年11月20日李嘉图致麦卡洛克函,同上书,第7卷,第337-338页。麦卡洛克提出了许多意见 (同卷,第351-354页),其中有一些被采用了,包括根据麦卡洛克本人的话重写的有关赋税问题的第二 段(本书第129页):《经济而安全的通货》这一小册子的一部分被列入第27章中:“限制原理”在讨论 纸币时也详为论列(本书第302-303页)。 ①本书第80页与第231页。并参阅致穆勒函(同上书,第7卷,第33页) 2《论谷物的对外贸易》一书(1815年版)的前言,第 xuiI-XIV页。 ③本书第83页 见本书第49页庄 见本书第353和367368页。参阅1818年6月24日与8月20日致马尔萨斯函,《李嘉图著作和通 信集》,第7卷,第271页和第252-253页。 0例如在较早的著述中(同上书,第4卷,第22页)和1815年7月30日致马尔萨斯函中(同上书,第6 卷,第241页),以及以后的著述中(同上书,第2卷,第63页主⑤第231页注⑥和第411页)和1823 年8月3日致马尔萨斯函中(同上书,第9卷,第325页),都有这种名词。 见本书第79、80等页有关各注 见本书第78、258页有关各注。第三版中有几处还保留这一词句,如第100页和第122页 例如在本书第79页,所有这些词句都被当作是相同的 ①参阅本书第39-40页,并参阅第233页脚注。 2见本书第14页
新的东西”。⑦为了应付关于某几点的批评而作的几处改动倒有一些意义,可 以查明如下。论赋税的某些段落原先曾受到麦卡洛克的批评。当李嘉图为第 二版进行校改工作时,曾写信给麦卡洛克说他打算把可能被认为是“为大臣 们征税作解释”的那一段加以修改,并请他对“你认为最好加以改动的一切 段落”提出意见。⑧有两个脚注是为了托沦斯埋怨没有提到他的名字而加上 的。①其中的第一个注(本书第 80 页)提到托伦斯的关于劳动的自然价格的一 段说法,托伦斯曾经声称这一说法是他首创的,②其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强调 “生活习惯”的影响。至于采用托伦斯关于流动资本“不相等的耐久性”的 意见为问题,上面已经提到了。受到乔治·思索尔批评的有关爱尔兰农民贫 困状况的原因这一段也被删去了。③不用人类劳动自动生产的机器那一例证曾 在《英国评论》上受到嘲笑,为了进行辩护,他在第一章中加了一个注解。④ 还有两处改动,一处是关于农业改良对地租的影响的,另一处是关于谷物进 口与利润的关系的。⑤这两处改动似乎都是和马尔萨斯通讯的结果,预示了第 三版中更大的改动。 有一些表面上看来不大的改正实际上却可能是很重要的。在第一版中, 李嘉图常常用“工资的价格”这一奇怪的名词,⑥俱在第二版中有好几处就取 消了这种说法⑦,在第三版中又作了进一步的消除。⑧虽然在一些地方他显然 把这一名词当成是可以和“劳动价格”或单纯的“工资”互换使用,⑨但它原 先必然是和“工资的实际价值”一词有关;他用后一名词来解释当他谈到工 资的涨落时应被理解的特殊意义,也就是说,他所指的是总产品归于劳动的 比例,而不是劳动者所得到的商品的绝对量。①但在这样给“工资的实际价值” 下定义之后,他除了在第三版中由于马尔萨斯说他在工资方面采用了“新奇 而古怪的用语”②因而不得不替自己进行辩护以外,在《原理》一书中没有再 用过这一名词。后来马歇尔又提出这一说法,他惋惜李嘉图未能为这一目的 ⑦ 1820 年 1 月 11 日致萨伊函,同上书,第 8 卷,第 150 页。 ⑧ 1818 年 11 月 20 日李嘉图致麦卡洛克函,同上书,第 7 卷,第 337—338 页。麦卡洛克提出了许多意见 (同卷,第 351—354 页),其中有一些被采用了,包括根据麦卡洛克本人的话重写的有关赋税问题的第二 段(本书第 129 页);《经济而安全的通货》这一小册子的一部分被列入第 27 章中:“限制原理”在讨论 纸币时也详为论列(本书第 302—303 页)。 ① 本书第 80 页与第 231 页。并参阅致穆勒函(同上书,第 7 卷,第 333 页)。 ② 《论谷物的对外贸易》一书(1815 年版)的前言,第 xiii—XIV 页。 ③ 本书第 83 页。 ④ 见本书第 49 页庄。 ⑤ 见本书第 353 和 367—368 页。参阅 1818 年 6 月 24 日与 8 月 20 日致马尔 萨斯函,《李嘉图著作和通 信集》,第 7 卷,第 271 页和第 252—253 页。 ⑥ 例如在较早的著述中(同上书,第 4 卷,第 22 页)和 1815 年 7 月 30 日致马尔 萨斯函中(同上书,第 6 卷,第 241 页),以及以后的著述中(同上书,第 2 卷,第 63 页主 ⑤第 231 页注⑥和第 411 页)和 1823 年 8 月 3 日致马尔萨斯函中(同上书,第 9 卷,第 325 页),都有这种名词。 ⑦ 见本书第 79、80 等页有关各注。 ⑧ 见本书第 78、258 页有关各注。第三版中有几处还保留这一词句,如第 100 页和第 122 页。 ⑨ 例如在本书第 79 页,所有这些词句都被当作是相同的。 ① 参阅本书第 39—40 页,并参阅第 233 页脚注。 ② 见本书第 14 页
创造某种新名词。“工资的价格”一词的初期用法,也许是一种迹象,说明 李嘉图最初感到有使用专门名词的必要,可是后来他似乎就认为不附任何形 容语的“工资”一词,“至少在政治经济学家之间”,“足可以描述比例工资 了 唯一显著的改变就是论价值的一章划分成各自具有标题的小节。这些正 是他与穆勒商量的地方。第二版所采用的划分法似乎最初是分成四节,后来 在把标题寄给穆勒之前又改成五节,最后出现的也就是这种形式。这样就要 把某一节分成两节。被分的很可能是第一节,增加的标题是“第二节:资本 的积累对上节所述原理不发生影响”。“第一节的标题是在该节还包括后来第 二节的全部内容时写出的,这一点可由下述事实证明,即:其中关于价值不 取决于“对该劳动所付报酬的大小”一语只能是指第二节后部的本文。①应当 指出的是,第一节这样缩短以后,在第三版中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而标 题则没有改动,其结果是第一节的标题仍然完全包括了第三版中该章头三节 的全部内容。 这种复分需要把现在构成节首和节尾的某些段落重写。但令人惊讶的是 重新编排工作做得太少。只有该章中部显然放错了地方的一段和结尾的三段 被移到较恰当的位置上了 Ⅶ.第三版 在1820年7月李嘉图离开伦敦去乡间以前,墨莱告诉李嘉图说“他不久 就打算发行《原理》一书的新版”。在以后六个月中(在布利顿住了几个星 期,其后都是在格特康度过的),°李嘉图为第三版进行了修订工作。这一修 订工作是抽空做出的,因为这一时期他要专心从事的工作是重读马尔萨斯的 《政治经济学原理》并做注释。最初他打算在第三版中加入他对马尔萨斯的 怦击的辩护。但后来放弃了这一计划,穆勒在8月和9月间曾造访格特康, 极力劝他”,叫他不要注意任何抨击,因为恐怕使该书的“争论性太强 1320年9月4日,李嘉图写信给马尔萨斯说:“我正在看我的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8版,第550页 他在别处这样说过,《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4卷,第409页 5李嘉图在1818年1月23日致墨莱函中说是四节,但在同一日期(第二日由墨莱转送)致穆勒函中又 把“四”字改成了“五”字(《季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7卷,第331、第333页注①) 本书第17页注①。 ①参阅第三节标题:“上节所述原理 这必然是指第一节,因为根据我们的假定,第一节原是直接 处于第三节之前的。还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在划分第一节和第二节时,没有重写开头和末尾的段落;这 点和李嘉图在1818年11月23日致穆勒函所说“每一节末尾”都有结语的话(同上书,同卷,第333页) 是相矛盾的 2见本书第43页注 ①见本书第53-54页 3《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8卷,第315页 同上书,同卷,第206、213页。 0李嘉图1821年1月14日致特娄尔函,同上书,同卷,第333页
创造某种新名词。③“工资的价格”一词的初期用法,也许是一种迹象,说明 李嘉图最初感到有使用专门名词的必要,可是后来他似乎就认为不附任何形 容语的“工资”一词,“至少在政治经济学家之间”,④足可以描述比例工资 了。 唯一显著的改变就是论价值的一章划分成各自具有标题的小节。这些正 是他与穆勒商量的地方。第二版所采用的划分法似乎最初是分成四节,后来 在把标题寄给穆勒之前又改成五节,⑤最后出现的也就是这种形式。这样就要 把某一节分成两节。被分的很可能是第一节,增加的标题是“第二节:资本 的积累对上节所述原理不发生影响”。⑥第一节的标题是在该节还包括后来第 二节的全部内容时写出的,这一点可由下述事实证明,即:其中关于价值不 取决于“对该劳动所付报酬的大小”一语只能是指第二节后部的本文。①应当 指出的是,第一节这样缩短以后,在第三版中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而标 题则没有改动,其结果是第一节的标题仍然完全包括了第三版中该章头三节 的全部内容。 这种复分需要把现在构成节首和节尾的某些段落重写。但令人惊讶的是 重新编排工作做得太少。只有该章中部显然放错了地方的一段②和结尾的三段 ③被移到较恰当的位置上了。 Ⅶ. 第三版 在 1820 年 7 月李嘉图离开伦敦去乡间以前,墨莱告诉李嘉图说“他不久 就打算发行《原理》一书的新版”。④在以后六个月中(在布利顿住了几个星 期,其后都是在格特康度过的),⑤李嘉图为第三版进行了修订工作。这一修 订工作是抽空做出的,因为这一时期他要专心从事的工作是重读马尔萨斯的 《政治经济学原理》并做注释。最初他打算在第三版中加入他对马尔萨斯的 怦击的辩护。但后来放弃了这一计划,穆勒在 8 月和 9 月间曾造访格特康, “极力劝他”,叫他不要注意任何抨击,因为恐怕使该书的“争论性太强”。 ⑥ 1320 年 9 月 4 日,李嘉图写信给马尔萨斯说:“我正在看我的第一章, ③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 8 版,第 550 页。 ④ 他在别处这样说过,《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4 卷,第 409 页。 ⑤ 李嘉图在 1818 年 11 月 23 日致墨莱函中说是四节,但在同一日期(第二日由 墨莱转送)致穆勒函中又 把“四”字改成了“五”字(《季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7 卷,第 331、第 333 页注①)。 ⑥ 本书第 17 页注①。 ① 参阅第三节标题:“上节所述原理……”。这必然是指第一节,因为根据我们的假定,第一节原是直接 处于第三节之前的。还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在划分第一节和第二节时,没有重写开头和末尾的段落;这一 点和李嘉图在 1818 年 11 月 23 日致穆勒函所说“每一节末尾”都有结语的话(同上书,同卷,第 333 页) 是相矛盾的。 ② 见本书第 43 页注。 ③ 见本书第 53—54 页。 ④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8 卷,第 315 页。 ⑤ 同上书,同卷,第 206 、213 页。 ⑥ 李嘉图 1821 年 1 月 14 日致特娄尔函,同上书,同卷,第 333 页
打算在发行另一版之前作出少数改动。我觉得我的工作很困难,但我希望我 将把我的意见说得更明白易懂。”①一个月以后,他便能向穆勒报导说已经有 了很大的进展:“我已经把我现在认为对于第一章是必要的工作做好了。并 且已经把它放到一边,等印象淡了一些之后再来复看。” 1821年1月初,墨莱把李嘉图的“修订第三版”列入了“即将出版的著 作”的广告书单中。在1月14日的一封信里,李嘉图说他预计第三版将在 几天之内付印。1月25日他又说第一章“正在印刷中”,并提到该书后面 各章还有一章正在“印行者手中 但从这时起,差不多过了四个月新版才开始出售。墨莱关于该书实际出 版的广告在1821年5月18日的《晨报》上首次出现,标价十二先令。1821 年4月26日马尔萨斯致普雷伏斯特函中揭露了这一延迟的原因:“我的书商 墨莱先生似乎认为这时期不利于销书,现在他把李嘉图先生的著作已经完成 的新版保留起来了,因为以前的一版没有象他预计的那样销完。”“这一点并 没有妨碍李嘉图在当时把预送的即本寄给他的友人。4月25日他写信给麦卡 洛克说“上星期”曾请墨莱寄一本给他。5月8日当他寄印本给萨伊时写道: 由于书商和印刷者的拖延,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我的预计,但我终于能在 这里把这最后一版首先印出的印本寄给你 这一版所作的改动比第二版要广泛得多。但李嘉图似乎认为这些改动人 部分是不重要的。他在1821年1月14日写信给特娄尔说:“我已经仔细看 过其中的每一部分,由于写作能力有限,我相信能改进的地方很少。”24月 25日他又写信给麦卡洛克说:“你会发现新版中没有多少新的东西。”③ 第一章的主要改动前面已经提到了。至于材料的编排,第二版的五节由 于第一节的再划分和加上了论不变价值尺度的新的一节,所以便成了七节。 这一章本文的重新编排开始于第二版,这时又更全面地继续进行;虽然还留 下了一些矛盾的地方,但这章在统一方面却有很大的改进。原先摆错了地方 的段落都移到适当的节中去了。重复现象或由于删去一段,或由于把不同的 段落合成一段而避免了。 关于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的注释有不少在新版的更改中反 映出来。关于他和马尔萨斯在农业改良对地租的影响这一长期存在的分歧意 见方面,李嘉图在第三版中加了一个注,承认农业改良最后对地主有利,但 没有放弃自己认为改良的直接效果有害于地主的说法。马尔萨斯曾问李嘉图 在说谷物价格“正象一种普通垄断品的价格一样,或者说只对地主有利,而 ①《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8卷,第229页 21820年10月14日函,《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8卷:第283-284页。 1821年1月10日《每月文献广告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8卷,第335页,并参阅第335页。 5同上书,同卷,第342页。 致日内瓦普雷伏斯特教授函,由Gw丰克在《经济史杂志》1942年5月份第2卷、第181页上发表。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8卷,第373页 ①《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8卷,第379页 同上书,同卷,第333页 同上书,同卷,第373页 见本书第67页
打算在发行另一版之前作出少数改动。我觉得我的工作很困难,但我希望我 将把我的意见说得更明白易懂。”①一个月以后,他便能向穆勒报导说已经有 了很大的进展:“我已经把我现在认为对于第一章是必要的工作做好了。并 且已经把它放到一边,等印象淡了一些之后再来复看。”② 1821 年 1 月初,墨莱把李嘉图的“修订第三版”列入了“即将出版的著 作”的广告书单中。③在 1 月 14 日的一封信里,李嘉图说他预计第三版将在 几天之内付印。④ 1 月 25 日他又说第一章“正在印刷中”,并提到该书后面 各章还有一章正在“印行者手中”。⑤ 但从这时起,差不多过了四个月新版才开始出售。墨莱关于该书实际出 版的广告在 1821 年 5 月 18 日的《晨报》上首次出现,标价十二先令。1821 年 4 月 26 日马尔萨斯致普雷伏斯特函中揭露了这一延迟的原因:“我的书商 墨莱先生似乎认为这时期不利于销书,现在他把李嘉图先生的著作已经完成 的新版保留起来了,因为以前的一版没有象他预计的那样销完。”⑥这一点并 没有妨碍李嘉图在当时把预送的即本寄给他的友人。4 月 25 日他写信给麦卡 洛克说“上星期”曾请墨莱寄一本给他。⑦ 5 月 8 日当他寄印本给萨伊时写道: “由于书商和印刷者的拖延,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我的预计,但我终于能在 这里把这最后一版首先印出的印本寄给你。”① 这一版所作的改动比第二版要广泛得多。但李嘉图似乎认为这些改动人 部分是不重要的。他在 1821 年 1 月 14 日写信给特娄尔说:“我已经仔细看 过其中的每一部分,由于写作能力有限,我相信能改进的地方很少。”② 4 月 25 日他又写信给麦卡洛克说:“你会发现新版中没有多少新的东西。”③ 第一章的主要改动前面已经提到了。至于材料的编排,第二版的五节由 于第一节的再划分和加上了论不变价值尺度的新的一节,所以便成了七节。 这一章本文的重新编排开始于第二版,这时又更全面地继续进行;虽然还留 下了一些矛盾的地方,但这章在统一方面却有很大的改进。原先摆错了地方 的段落都移到适当的节中去了。重复现象或由于删去一段,或由于把不同的 段落合成一段而避免了。 关于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的注释有不少在新版的更改中反 映出来。关于他和马尔萨斯在农业改良对地租的影响这一长期存在的分歧意 见方面,李嘉图在第三版中加了一个注④,承认农业改良最后对地主有利,但 没有放弃自己认为改良的直接效果有害于地主的说法。马尔萨斯曾问李嘉图 在说谷物价格“正象一种普通垄断品的价格一样,或者说只对地主有利,而 ①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8 卷,第 229 页。 ② 1820 年 10 月 14 日函,《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8 卷:第 283—284 页。 ③ 1821 年 1 月 10 日《每月文献广告》。 ④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8 卷,第 335 页,并参阅第 335 页。 ⑤ 同上书,同卷,第 342 页。 ⑥ 致日内瓦普雷伏斯特教授函,由 G.w.丰克在《经济史杂志》1942 年 5 月份第 2 卷、第 181 页上发表。 ⑦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8 卷,第 373 页。 ①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8 卷,第 379 页。 ② 同上书,同卷,第 333 页。 ③ 同上书,同卷,第 373 页。 ④ 见本书第 6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