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今后五年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 主要任务集中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把扩大内需 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 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积极促进城乡消费。把扩大消费需求 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引导城乡居民增强消费意识,改善消费预 期完善消费政策,增强消费能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培育消费热点,积极引导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大力发展旅游、文 化、健身、养老、信用、网络等新型消费,努力把居民储蓄转化为现 实消费需求,力争"十二五”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400亿元 以上、年均增长18%。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 作用,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引导投资向改造传统 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农业农村、民生和 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倾斜,“十二五”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 到30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扩大进出口规模。推进市场多元 化,加快出口结构转型升级,力争“十二五”期间进出口总值年均增 长11%以上。 (二)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 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做强一产。坚持完善落实 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粮食增产计划,确保“十二 五”期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加快蔬菜基地建设,力争蔬菜面 积达到2500万亩、设施菜比重达到60%以上、京津市场占有率达到 50%以上:壮大畜牧、果品等优势产业,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 到48%、果品标准化生产率达到95%以上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农业 产业化经营,力争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 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体系,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 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做优二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 传统产业升级,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钢铁、装备制造、石 化等产业,促其由重转优、由粗转精、由低转高,力争“十二五”末 省内规模前10位的钢铁企业占全省总产能的比重达到75%以上,装备 制造、石油化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25%和15% 左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展,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高端装备制造
6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今后五年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 主要任务集中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把扩大内需 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 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积极促进城乡消费。把扩大消费需求 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引导城乡居民增强消费意识,改善消费预 期;完善消费政策,增强消费能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培育消费热点,积极引导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大力发展旅游、文 化、健身、养老、信用、网络等新型消费,努力把居民储蓄转化为现 实消费需求,力争“十二五”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400亿元 以上、年均增长18%。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 作用,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引导投资向改造传统 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农业农村、民生和 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倾斜,“十二五”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 到30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扩大进出口规模。推进市场多元 化,加快出口结构转型升级,力争“十二五”期间进出口总值年均增 长11%以上。 (二)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 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做强一产。坚持完善落实 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粮食增产计划,确保“十二 五”期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加快蔬菜基地建设,力争蔬菜面 积达到2500万亩、设施菜比重达到60%以上、京津市场占有率达到 50%以上;壮大畜牧、果品等优势产业,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 到48%、果品标准化生产率达到95%以上;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农业 产业化经营,力争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 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体系,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 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做优二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 传统产业升级,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钢铁、装备制造、石 化等产业,促其由重转优、由粗转精、由低转高,力争“十二五”末 省内规模前10位的钢铁企业占全省总产能的比重达到75%以上,装备 制造、石油化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25%和15% 左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展,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高端装备制造
节能环保、海洋经济快速增长,到“十二五”未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 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坚定有序地淘汰钢 铁、煤炭、水泥、玻璃、造纸、制革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 环经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 量减少等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要求。做大三产。 优先发展生产性 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积极发展面 向农村和社区的服务业,着重抓好旅游、文化、商贸物流、金融保险 服务外包、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力争“十二五”末,金融业增加值占 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 重达到38%。 (三)以实施“四个一”战略重点为关键,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支持优势地区率先发展,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环首都经济 圈。在积极为京津搞好服务 、全方位深化京津冀合作的同时,在承德 张家口、廊坊、保定四市选择毗邻北京、交通便利的14个县(市、区) 重点突破,建设1圈(以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环首都经济圈)、4区(高层次 人才创业、科技成果孵化、新兴产业示范、现代物流园区☒)、6基地(养 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聚集产 业和人才 ,带动周围区域经济发展,逐步把环首都地区打造成为经济 发达的新兴产业圈、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圈、独具魅力的休闲度假圈 环境优美的生态环保圈、舒适怡人的宜居生活圈。打造沿海经济隆起 带。结合实施秦唐沧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选择秦皇岛、唐山、沧州三 市近海临港、区位优越的县(市、区),实施11县(市、☒、8功能区、1 路(滨海公路)、1带(沿海经济带)的重点推进计划,带动周边地区加快 发展,逐步把沿海地区建设成实力雄厚的临港产业带、风光秀美的滨 海旅游带、海蓝地绿的海洋生态带、休闲宜居的海滨城市带。加快发 展冀中南经济区。推动石、衡、邢、邯4市整合资源、互动发展,建设 ”一中心、两轴、三基地”,以石家庄为中心,强力推进大西柏坡、正 定新区、环城水系、临空港产业园区、东部产业新城建设,做大省会 城市以京广(京珠)、京九(大广)沿线为主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邯 郸冀南新区、衡水滨湖新区、邢台新兴产业园区为重点,打造区域增 长新优势。培育一批干亿元级工业(产业)聚集区、开发区和大型企业集 团。坚持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以优势产业、重点企业为 依托,重点建设一批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产业聚集区,加快培育 批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7
7 节能环保、海洋经济快速增长,到“十二五”末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 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坚定有序地淘汰钢 铁、煤炭、水泥、玻璃、造纸、制革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 环经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 量减少等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要求。做大三产。优先发展生产性 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积极发展面 向农村和社区的服务业,着重抓好旅游、文化、商贸物流、金融保险、 服务外包、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力争“十二五”末,金融业增加值占 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 重达到38%。 (三)以实施“四个一”战略重点为关键,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支持优势地区率先发展,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环首都经济 圈。在积极为京津搞好服务、全方位深化京津冀合作的同时,在承德、 张家口、廊坊、保定四市选择毗邻北京、交通便利的14个县(市、区) 重点突破,建设1圈(以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环首都经济圈)、4区(高层次 人才创业、科技成果孵化、新兴产业示范、现代物流园区)、6基地(养 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聚集产 业和人才,带动周围区域经济发展,逐步把环首都地区打造成为经济 发达的新兴产业圈、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圈、独具魅力的休闲度假圈、 环境优美的生态环保圈、舒适怡人的宜居生活圈。打造沿海经济隆起 带。结合实施秦唐沧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选择秦皇岛、唐山、沧州三 市近海临港、区位优越的县(市、区),实施11县(市、区)、8功能区、1 路(滨海公路)、1带(沿海经济带)的重点推进计划,带动周边地区加快 发展,逐步把沿海地区建设成实力雄厚的临港产业带、风光秀美的滨 海旅游带、海蓝地绿的海洋生态带、休闲宜居的海滨城市带。加快发 展冀中南经济区。推动石、衡、邢、邯4市整合资源、互动发展,建设 “一中心、两轴、三基地”,以石家庄为中心,强力推进大西柏坡、正 定新区、环城水系、临空港产业园区、东部产业新城建设,做大省会 城市;以京广(京珠)、京九(大广)沿线为主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邯 郸冀南新区、衡水滨湖新区、邢台新兴产业园区为重点,打造区域增 长新优势。培育一批千亿元级工业(产业)聚集区、开发区和大型企业集 团。坚持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以优势产业、重点企业为 依托,重点建设一批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产业聚集区,加快培育一 批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