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快发 展和提升建筑业。 (9)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抓住国家培有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机遇,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实施产业创新发 展工程,发挥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作用,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玻重点领域,大力发展 新能源汽车、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努力建设全国 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基地。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以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等基 础条件较好的产业为突破口,弥补产业短板,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领域集聚,培育支撑未来 发展的先导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跟踪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对传统产业转 型升级具有突出作用的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和新材料产业,以承接产业转移、培有龙头企业 促进集群发展,迅速扩大新兴产业规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10)加快发展服务业。 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以重点项目、龙头企业、特色 园区建设为抓手,以改善政策和体制环境为保障,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网络化经 营,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的此重。大 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新业态,培有新热点。依托区位和交通 优势,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培有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形成 高效便捷的物流网络。加快发展金融保险证券业,健全壮大现代金融体系,推动郑州区域性 金融中心建设,增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调控和支撑作用。大力发展旅游业,重点培育古都 功夫等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积极发展山水休闲旅游,促进旅游和文化互融共进、共同发展 推动旅游业做大做强。发展信息、商务、科技和会展服务,积极承接服务外包。以制造业两 端延伸和中间分离为突破口,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领域。大城市要突出发展服务业,主城 区要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11)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功能完善、协调配套、高效快捷、支撑有 力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基础产业保障和支撑能力。加快民航发展,着力推进郑州国际 航空枢纽和支线机场建设,巩固提升郑州铁路枢纽地位,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干线通道和城 际铁路网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络,优化干线公路和城乡公路网,发展内河航运,形成便捷、 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和公路快速通道建设为 支撑,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半小时通勤圈:以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为依托,加快建设1小时交 通圈。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稳定煤炭产量,加强电源、电网和油气管网建设,发
形成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快发 展和提升建筑业。 (9)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抓住国家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机遇,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实施产业创新发 展工程,发挥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作用,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领域,大力发展 新能源汽车、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努力建设全国 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基地。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以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等基 础条件较好的产业为突破口,弥补产业短板,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领域集聚,培育支撑未来 发展的先导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跟踪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对传统产业转 型升级具有突出作用的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和新材料产业,以承接产业转移、培育龙头企业 促进集群发展,迅速扩大新兴产业规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10)加快发展服务业。 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以重点项目、龙头企业、特色 园区建设为抓手,以改善政策和体制环境为保障,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网络化经 营,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的比重。大 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依托区位和交通 优势,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培育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形成 高效便捷的物流网络。加快发展金融保险证券业,健全壮大现代金融体系,推动郑州区域性 金融中心建设,增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调控和支撑作用。大力发展旅游业,重点培育古都、 功夫等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积极发展山水休闲旅游,促进旅游和文化互融共进、共同发展, 推动旅游业做大做强。发展信息、商务、科技和会展服务,积极承接服务外包。以制造业两 端延伸和中间分离为突破口,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领域。大城市要突出发展服务业,主城 区要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11)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功能完善、协调配套、高效快捷、支撑有 力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基础产业保障和支撑能力。加快民航发展,着力推进郑州国际 航空枢纽和支线机场建设,巩固提升郑州铁路枢纽地位,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干线通道和城 际铁路网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络,优化干线公路和城乡公路网,发展内河航运,形成便捷、 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和公路快速通道建设为 支撑,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半小时通勤圈;以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为依托,加快建设 1 小时交 通圈。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稳定煤炭产量,加强电源、电网和油气管网建设,发
展智能电网,加快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 基地。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受水城市供水配套工程建设,在继续加快重点河流治理的同 时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水库建设步伐,促进水资渴 合理开发利用,强化水利支撑保障。 (12)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 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拉动增长、优化结构、增强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努力增强载体功 能。坚持科学规划、提升功能,完善集聚机制、积累机制、服务机制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创新平台等保障能力,促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 利用和功能集合构建,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承接集群 式、链式产业转移,培有和壮大主导产业,做强一批辐射带动有力的产业基地,做优一批特 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做精一批充满活力的特色园区。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搞好生产和 居住功能分区,实现产业集聚和城市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 (13)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数字河南”。积极推 进“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积极发展软件业、物联网和 电子商务。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 发利用。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确保基础信息网 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城镇化滞后是我省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症结所在,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各种矛盾的 聚焦点。必须把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堀起和河南振兴 的关键性、全局性战略举措,加快实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构筑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国家 区域性中心城市、地区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 进的五级城乡体系,走出一条全面开放、城乡统筹、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 和诺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4)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 坚持向心布局、集群发展、统筹协调,强化中心城市带动,推进交通一体、产业链接、 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加快郑汴新区建设,深入推进郑汴一体化,提升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
展智能电网,加快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 基地。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受水城市供水配套工程建设,在继续加快重点河流治理的同 时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水库建设步伐,促进水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强化水利支撑保障。 (12)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 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拉动增长、优化结构、增强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努力增强载体功 能。坚持科学规划、提升功能,完善集聚机制、积累机制、服务机制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创新平台等保障能力,促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 利用和功能集合构建,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承接集群 式、链式产业转移,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做强一批辐射带动有力的产业基地,做优一批特 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做精一批充满活力的特色园区。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搞好生产和 居住功能分区,实现产业集聚和城市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 (13)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数字河南”。积极推 进“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积极发展软件业、物联网和 电子商务。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 发利用。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确保基础信息网 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城镇化滞后是我省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症结所在,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各种矛盾的 聚焦点。必须把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 的关键性、全局性战略举措,加快实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构筑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国家 区域性中心城市、地区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 进的五级城乡体系,走出一条全面开放、城乡统筹、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 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4)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 坚持向心布局、集群发展、统筹协调,强化中心城市带动,推进交通一体、产业链接、 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加快郑汴新区建设,深入推进郑汴一体化,提升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