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
哮 病
概述 1、定义 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临床特征: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 平卧 2、范围 支气管哮喘 喘息性支气管炎 嗜酸性细胞增多症
概 述 1、定义 ⚫ 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 临床特征: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 平卧 2、范围 ⚫ 支气管哮喘 ⚫ 喘息性支气管炎 ⚫ 嗜酸性细胞增多症
3、历史源流 《内经》 素问·阴阳别论》“..起则熏肺,使人喘鸣” 《金匮要略》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必有伏饮” 《诸病源候论》 《呷嗽候》 《圣济总录》《普济方》 上气、呷嗽 《丹溪心法》 传专主于痰”,“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 《医学正传》 “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
3、历史源流 《内经》 《素问·阴阳别论》“……起则熏肺,使人喘鸣” 《金匮要略》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 黄汤主之”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必有伏饮” 《诸病源候论》 《呷嗽候》 《圣济总录》《普济方》 上气、呷嗽 《丹溪心法》 “专主于痰”,“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 《医学正传》 “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
病因病机 病因 外邪侵袭 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失于表散,邪遏肺气,气布不津,聚液生痰 吸入花粉、烟尘、异味气体等,肺失宣降,津液停聚,痰浊内蕴。 饮食不 过食生冷,津液凝聚,寒饮内停 嗜食酸、咸或甘肥甜腻之类,积痰蒸热。 进食海膻发物 病后体虚 素质不强,易受邪侵。(幼稚天哮) 病后体弱,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痰饮内生;或阴虚阳盛,热蒸液聚,痰
病因病机 病因 外邪侵袭 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失于表散,邪遏肺气,气布不津,聚液生痰。 吸入花粉、烟尘、异味气体等,肺失宣降,津液停聚,痰浊内蕴。 饮食不当 过食生冷,津液凝聚,寒饮内停。 嗜食酸、咸或甘肥甜腻之类,积痰蒸热。 进食海膻发物 病后体虚 素质不强,易受邪侵。(幼稚天哮) 病后体弱,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痰饮内生;或阴虚阳盛,热蒸液聚,痰 热胶固
病机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痰为夙根肺不能布散津液 脾不能运输水精 肾不能蒸化水液 病位在肺,关系到脾肾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发病机理 痰气搏击,壅阻气道,肺失宣降。 《证治汇补·哮病》“内因有壅塞之气,外有非附之感,膈有胶固之疲,三 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
病机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痰为夙根 肺不能布散津液 脾不能运输水精 肾不能蒸化水液 病位在肺,关系到脾肾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发病机理 痰气搏击,壅阻气道,肺失宣降。 《证治汇补·哮病》“内因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 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