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授课人:周巍 第1页 章节 绪论 药用植物学:利用植物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是中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目的:正本清源 1、植物药在中药中的地位: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植物,另外还有动物、矿物 历代著作: 1.《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 2.《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 3.《新修本草》载药844种 4.《证类本草》载药1558种 5.《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 6.《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8.《全国中草药汇编》(1996年)载药2202种 9.《中药大辞典》载药5767种,其中植物药4773种 10.《中华本草》载药8980种,其中植物药4773种 11.中国中药资源志要(1994年)1118种 12.全国中草药名鉴(1996年)11471种 13.中华本草(1999年)7815味 《药用植物学》包括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 2、中药品种的复杂性 ①中药的多源性:亲缘关系相近,形色气味合格,具相同和较高含量的有效成分,极为相似的临床疗效 是中药多源性的原因 ②同名异物的复杂性,形成名实不符。 ③同物异名 ④古今品种变化的复杂性 3、在工作中的应用:只要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和在日常生活中,《药用植物学》知识是必备的知识。 4、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学》奠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中药资源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关系密切。另外《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方剂学》、《中药炮制学》与《药用植 物学》也有一定关系。 二、怎样学好《药用植物 1、融会贯通地掌握基本知识。 2、熟悉地掌握基本技能:重视实验课,平时多接触实 3、认识常用药用植物300种 4、背诵拉丁学名 5、独立鉴定植物:学会使用参考书,运用所学知识,淮确解剖花,鉴定未知植物 6、充分利用实验室、图书馆查阅资料,到标本室辨认各种标本,利用闲暇到大自然中加强实践。在学习 过程中,逐步培养专业兴趣,随时留心,辨认植物,多采集标本,制作标本,勤学勤问。 7、掌握学习方法:课前预习所学内容:学习中抓住重点:学习后归纳总结,多看参考
教 案 授课人:周巍 第 1 页 章节 绪论 药用植物学:利用植物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是中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一、 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目的:正本清源 1、植物药在中药中的地位: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植物,另外还有动物、矿物。 历代著作: 1.《神农本草经》载药 365 种,其中植物药 252 种。 2.《本草经集注》载药 730 种 3.《新修本草》载药 844 种 4.《证类本草》载药 1558 种 5.《本草纲目》载药 1892 种 6.《本草纲目拾遗》载药 921 种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8.《全国中草药汇编》(1996 年)载药 2202 种 9.《中药大辞典》载药 5767 种,其中植物药 4773 种 10.《中华本草》载药 8980 种,其中植物药 4773 种 11.中国中药资源志要(1994 年)11118 种 12.全国中草药名鉴(1996 年)11471 种 13.中华本草(1999 年)7815 味 《药用植物学》包括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 2、中药品种的复杂性 ①中药的多源性:亲缘关系相近,形色气味合格,具相同和较高含量的有效成分,极为相似的临床疗效 是中药多源性的原因。 ②同名异物的复杂性,形成名实不符。 ③同物异名 ④古今品种变化的复杂性 3、在工作中的应用:只要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和在日常生活中,《药用植物学》知识是必备的知识。 4、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学》奠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中药资源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关系密切。另外《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方剂学》、《中药炮制学》与《药用植 物学》也有一定关系。 二、怎样学好《药用植物学》 1、融会贯通地掌握基本知识。 2、熟悉地掌握基本技能:重视实验课,平时多接触实践。 3、认识常用药用植物 300 种。 4、背诵拉丁学名 5、独立鉴定植物:学会使用参考书,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剖花,鉴定未知植物。 6、充分利用实验室、图书馆查阅资料,到标本室辨认各种标本,利用闲暇到大自然中加强实践。在学习 过程中,逐步培养专业兴趣,随时留心,辨认植物,多采集标本,制作标本,勤学勤问。 7、掌握学习方法:课前预习所学内容;学习中抓住重点;学习后归纳总结,多看参考书
章节 上篇植物器官形态和显微结构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 植物细胞一一是构成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植物细胞形状:多样,随植物种类,存在植物体的部位和执行机能不同而异 游离或排列疏松——呈类圆形、椭园形和球形。 ②排列紧密一一多面体形或其他形状 ③支持作用——壁常增厚,纺锤形、圆柱形等 ④输导——长管状 2、植物细胞大小及显微镜的观察范围 植物细胞一般直径在10-100μm之间。 光学显微镜有效放大倍数一般不超过1200倍——显微结构 电子显微镜有效放大倍数己超过100万倍—一超微结构、亚显微结构 、原生质体 是细胞内有生命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是 细胞的主要部分,细胞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1、细胞质:(1)质膜:具选择透性和渗透现象 2)细胞器:质体、线粒体、液泡系、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核蛋白体、溶酶体。 2、细胞器:是细胞中具一定形态结构、成分和特定功能的微器官。 1)质体:具有一定形态结构、成分和功能的,并且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包括叶绿体 有色体、白色体。 叶绿体:叶、茎及长果绿色部分,根一般不含。含四种色素,A、B、胡萝卜素、叶黄素,形状为球形 卵形、透镜形。 体:色素主要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呈黄、橙红或红色(色素两者比例不同,颜色各异),存在于 白色体:不含色素,无色。形状为圆形,椭圆形、纺锤形,存在于不曝光的组织(块茎、块根),也有 在叶中 叶色与叶绿素关系:叶色与四种色素比例有关,叶绿素占绝对优势,叶呈绿色,叶绿素下降,叶呈黄或 橙黄色 2)线粒体:颗粒状、棒状、丝状或有分枝的细胞器,比质体小,一般直径0.5-1.0um,长约1-2um,光镜 下仅见外形,两层膜结构,是细胞中物质氧化(呼吸作用)的中心。 3)细胞核:高等植物通常单核,藻类、菌类有双核、多核,花粉囊绒毡层在成熟期也有双核,乳管有多 核,一般为圆球形,禾本科保卫细胞哑铃形,由核膜、核液、核仁、染色质组成 染色质在细胞核行将分裂时,螺旋状扭曲的染色质丝,再转变为棒状染色体,含有DNA、RNA
章节 上篇 植物器官形态和显微结构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 概述: 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植物细胞形状:多样,随植物种类,存在植物体的部位和执行机能不同而异。 ①游离或排列疏松——呈类圆形、椭园形和球形。 ②排列紧密——多面体形或其他形状 ③支持作用——壁常增厚,纺锤形、圆柱形等 ④输导——长管状 2、植物细胞大小及显微镜的观察范围 植物细胞一般直径在 10—100μm 之间 。 光学显微镜有效放大倍数一般不超过 1200 倍——显微结构 电子显微镜有效放大倍数已超过 100 万倍——超微结构、亚显微结构 一、原生质体 是细胞内有生命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是 细胞的主要部分,细胞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1、细胞质:(1)质膜:具选择透性和渗透现象 (2)细胞器:质体、线粒体、液泡系、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核蛋白体、溶酶体。 2、细胞器:是细胞中具一定形态结构、成分和特定功能的微器官。 1) 质体:具有一定形态结构、成分和功能的,并且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包括叶绿体、 有色体、白色体。 叶绿体:叶、茎及长果绿色部分,根一般不含。含四种色素,A、B、胡萝卜素、叶黄素,形状为球形、 卵形、透镜形。 有色体:色素主要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呈黄、橙红或红色(色素两者比例不同,颜色各异),存在于 花、果、根。 白色体:不含色素,无色。形状为圆形,椭圆形、纺锤形,存在于不曝光的组织(块茎、块根),也有 在叶中。 叶色与叶绿素关系:叶色与四种色素比例有关,叶绿素占绝对优势,叶呈绿色,叶绿素下降,叶呈黄或 橙黄色。 2)线粒体:颗粒状、棒状、丝状或有分枝的细胞器,比质体小,一般直径 0.5-1.0um,长约 1-2um,光镜 下仅见外形,两层膜结构,是细胞中物质氧化(呼吸作用)的中心。 3)细胞核:高等植物通常单核,藻类、菌类有双核、多核,花粉囊绒毡层在成熟期也有双核,乳管有多 核,一般为圆球形,禾本科保卫细胞哑铃形,由核膜、核液、核仁、染色质组成。 染色质在细胞核行将分裂时,螺旋状扭曲的染色质丝,再转变为棒状染色体,含有 DNA、RNA
章节 上篇植物器官形态和显微结构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 二、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 1、后含物: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命物质统称 (1)淀粉:由叶绿素经光合作用产生,分布在薄壁细胞中,尤以各类贮藏器官更为集中,如种子胚乳 子叶、块根、块茎、球茎、根茎等更为丰富。造粉体在形成淀粉粒时,由内向外层层沉积,在光镜下可以观 察到层纹,中心即脐点。若用酒精脱水,层纹随之消失,形状为圆球形、卵圆形等。脐点多位于居中或偏于 侧,形状有点状,裂隙状、分叉状、星状、可能由于淀粉粒脱水,脐点往往出现辐射状裂缝。有单粒淀粉、 复粒淀粉、半复粒淀粉等类型,遇碘变呈蓝紫色。 (2)菊糖:观察时先将材料浸入乙醇中,一周后观察(切片),多分布于菊科,桔梗科,龙胆科,百合 科等植物中,为球形、半球形、扇形结晶存在于细胞内 3)蛋白质:一般以糊粉粒状态存在于细胞中。遇碘液显棕色或黄棕色 (4)脂肪和脂肪油:通常呈小滴状分散在细胞质里,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常存在于种子里 加苏丹Ⅲ试液显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 5)晶体一—草酸 和碳酸钙结晶 ①草酸钙结晶形状:无色透明,簇、针、方、砂、柱等形状 单晶又称方晶或块晶,通常正方、长方、斜方,八面体、三棱形等,单独存在,也有呈双晶。 针晶:针状,多成束存在,称针晶束,多存在于含粘液的细胞中,如姜科、百合科植物中。 簇晶:通常呈球状或三角状星状,如五加科、菊科等植物中。 砂晶:细小的三角形,密集于细胞腔中。多存在于茄科植物中 柱晶:晶体呈长柱形,形如柱状,多存在于鸢尾科植物等, ②碳酸钙结晶是cell壁的特殊瘤状突起上聚集了大量碳酸钙或少量的硅酸钙而形成,通常呈钟乳状,又 称钟乳体,多分布桑科、爵床科、荨麻科 ③其它类型:如石膏结晶,靛蓝结晶,橙皮甙结晶,芸香甙结晶。 2、生理活性物质:对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物质总称 包括:酶、维生素、植物激素、抗生素等 三、细胞壁:细胞壁,质体,液泡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不同的三大结构特征 1、细胞壁分为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 2、纹孔与胞间连丝 纹孔:次生壁加厚时,有的地方未增厚,只有胞间层和初生壁,此薄区域即纹孔 纹孔对:相邻细胞在相同部位出现纹孔,称纹孔对 纹孔膜:纹孔对之间的薄膜,即复合中层。 纹孔腔:两侧次生壁未加厚的腔穴。 纹孔口:纹孔腔通往细胞壁的开口 胞间连丝:初生纹孔场上集中分布许多小孔,许多纤细的原生质丝通过此彼此联系。1)纹孔对类型 单纹孔:未加厚处圆筒形,次生壁厚时成孔道或沟。 具缘纹孔:纹孔周围次生壁,向细胞腔内呈架拱状隆起,形成纹孔的缘部。有的具塞,正面观2圆或3 个同心圆 半缘纹孔:是薄壁细胞与管胞或导管间的纹孔,一边形似单纹孔,另一边呈架拱状隆起的纹孔缘,三塞 2圆
章节 上篇 植物器官形态和显微结构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 二、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 1、后含物: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命物质统称。 (1)淀粉:由叶绿素经光合作用产生,分布在薄壁细胞中,尤以各类贮藏器官更为集中,如种子胚乳、 子叶、块根、块茎、球茎、根茎等更为丰富。造粉体在形成淀粉粒时,由内向外层层沉积,在光镜下可以观 察到层纹,中心即脐点。若用酒精脱水,层纹随之消失,形状为圆球形、卵圆形等。脐点多位于居中或偏于 一侧,形状有点状,裂隙状、分叉状、星状、可能由于淀粉粒脱水,脐点往往出现辐射状裂缝。有单粒淀粉、 复粒淀粉、半复粒淀粉等类型,遇碘变呈蓝紫色。 (2)菊糖:观察时先将材料浸入乙醇中,一周后观察(切片),多分布于菊科,桔梗科,龙胆科,百合 科等植物中,为球形、半球形、扇形结晶存在于细胞内。 (3)蛋白质:一般以糊粉粒状态存在于细胞中。遇碘液显棕色或黄棕色。 (4)脂肪和脂肪油:通常呈小滴状分散在细胞质里,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常存在于种子里。 加苏丹Ⅲ试液显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 (5)晶体——草酸钙结晶和碳酸钙结晶 ①草酸钙结晶形状:无色透明,簇、针、方、砂、柱等形状 单晶又称方晶或块晶,通常正方、长方、斜方,八面体、三棱形等,单独存在,也有呈双晶。 针晶:针状,多成束存在,称针晶束,多存在于含粘液的细胞中,如姜科、百合科植物中。 簇晶:通常呈球状或三角状星状,如五加科、菊科等植物中。 砂晶:细小的三角形,密集于细胞腔中。多存在于茄科植物中。 柱晶:晶体呈长柱形,形如柱状,多存在于鸢尾科植物等。 ②碳酸钙结晶是 cell 壁的特殊瘤状突起上聚集了大量碳酸钙或少量的硅酸钙而形成,通常呈钟乳状,又 称钟乳体,多分布桑科、爵床科、荨麻科 ③其它类型:如石膏结晶,靛蓝结晶,橙皮甙结晶,芸香甙结晶。 2、生理活性物质:对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物质总称。 包括:酶、维生素、植物激素、抗生素等。 三、细胞壁:细胞壁,质体,液泡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不同的三大结构特征。 1、细胞壁分为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 2、纹孔与胞间连丝 纹孔:次生壁加厚时,有的地方未增厚,只有胞间层和初生壁,此薄区域即纹孔。 纹孔对:相邻细胞在相同部位出现纹孔,称纹孔对 纹孔膜:纹孔对之间的薄膜,即复合中层。 纹孔腔:两侧次生壁未加厚的腔穴。 纹孔口:纹孔腔通往细胞壁的开口 胞间连丝:初生纹孔场上集中分布许多小孔,许多纤细的原生质丝通过此彼此联系。1)纹孔对类型 单纹孔:未加厚处圆筒形,次生壁厚时成孔道或沟。 具缘纹孔:纹孔周围次生壁,向细胞腔内呈架拱状隆起,形成纹孔的缘部。有的具塞,正面观 2 圆或 3 个同心圆。 半缘纹孔:是薄壁细胞与管胞或导管间的纹孔,一边形似单纹孔,另一边呈架拱状隆起的纹孔缘,三塞。 2 圆
章节 上篇植物器官形态和显微结构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 2)细胞壁的特化 木质化:壁内填充和附加了木质素,硬度增强,细胞群机械力增加。又能透水,可防腐 管胞、导管、木纤维、石细胞等细胞细胞壁常加厚 木栓化:壁内增加木栓质,不透气和水,为死细胞,具保护作用,木栓层 角质化:原生质体产生的角质填充于壁中使之角质化,并常积聚壁表面成无色透明角质层,可防水分过 度蒸发和微生物侵 粘液质化:壁中果酸质,纤维素变成粘液。粘液化所形成的粘液在细胞表面常呈固体状态,吸水膨胀呈 粘滞状态,车前、芥菜、亚麻种子等表皮细胞中 矿质化:壁中含硅质或钙质。硅质化细胞壁加硫酸或醋酸无变化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分裂 有丝分裂 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在根尖、茎尖常见,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无丝分裂 又称直接分裂,较简单的一种方式,低等植物中常见,高等植物生长迅速的地方也常见到。 、减数分裂 与有性生殖密切相关,分裂结果使每个子细胞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成为单倍染色体(n),与有 丝分裂不同点有: 1、第一次分裂是母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排列到赤道板区,并纵裂为二,不分开,配对的染色 体移向两端,产生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一半,子染色体数与母细胞中染色体数 相同 2、第2次分裂,子细胞中每个染色体中的并列的两个子染色体分离,形成两个子细胞,各成单倍染色 体细胞。 植物细胞有单倍体、两倍体、多倍体等类型
章节 上篇 植物器官形态和显微结构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 2)细胞壁的特化 木质化 ...:壁内填充和附加了木质素,硬度增强,细胞群机械力增加。又能透水,可防腐。 管胞、导管、木纤维、石细胞等细胞细胞壁常加厚。 木栓化 ...:壁内增加木栓质,不透气和水,为死细胞,具保护作用,木栓层 角质化 ...:原生质体产生的角质填充于壁中使之角质化,并常积聚壁表面成无色透明角质层,可防水分过 度蒸发和微生物侵害。 粘液质化 ....:壁中果酸质,纤维素变成粘液。粘液化所形成的粘液在细胞表面常呈固体状态,吸水膨胀呈 粘滞状态,车前、芥菜、亚麻种子等表皮细胞中。 矿质化 ...:壁中含硅质或钙质。硅质化细胞壁加硫酸或醋酸无变化。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分裂 一、有丝分裂 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在根尖、茎尖常见,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二、无丝分裂 又称直接分裂,较简单的一种方式,低等植物中常见,高等植物生长迅速的地方也常见到。 三、减数分裂 与有性生殖密切相关,分裂结果使每个子细胞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成为单倍染色体(n),与有 丝分裂不同点有: 1、第一次分裂是母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排列到赤道板区,并纵裂为二,不分开,配对的染色 体移向两端,产生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一半,子染色体数与母细胞中染色体数 相同。 2、第 2 次分裂,子细胞中每个染色体中的并列的两个子染色体分离,形成两个子细胞,各成单倍染色 体细胞。 植物细胞有单倍体、两倍体、多倍体等类型
章节 上篇植物器官形态和显微结构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单细胞的低等生物,在一个细胞中可行使各种不同功能,无组织的分化 高等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异,逐渐由单cel到多细胞个体,导致细胞分工。产生了组织一一器官 植物界的大类 组织: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机能相同而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群 中药材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内含物特征,是鉴定一种常用和可靠的方法,称为显微鉴定。 节植物组织的类型 分生组织 分生组织:植物体内凡能持续保持细胞分裂的机能,不断产生新细胞的细胞群。存在位于植物生长的部 位,使植物生长。 1、按来源的性质分类 1)原分生组织:来源于种子的胚,位于根茎的最先端,是由没有任何分化的、最幼嫩的,终生保持分 裂能力的胚性细胞组成 2)初生分生组织:来源于原分生组织衍生出来的细胞所组成。一方面仍保持分裂能力,但次于原分生组 织,一方面开始分化。可看作是原分生组织到分化完成的成熟组织之间过渡形式。 3)次生分生组织:由已成熟的薄壁组织(如表皮、皮层、髓射线等)经过生理上和结构上的变化,重 新恢复分生能力,转变过程中,原生质变浓,液泡缩小。如木栓形成层,根的形成层,茎的束间形成层及单 子叶植物茎内特殊的增粗活动环 2、按位置分类 1)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茎顶端,细胞能长期保持旺盛的分裂机能,进行长度和高度生长, 2)侧生分组织:种子植物(除单子叶)根、茎内的侧方周围部分,形成环状。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 层,使根、茎增粗,并使增粗破坏的表皮形成新的保护组织木栓层,并不断更新。 3)居间分生组织:存在于茎的节间基部,叶的基部,总花柄的顶端,子房柄处,是顶端分生组织细胞 遗留下来的或已分化的薄壁组织重新恢复分生能力,只保持一段时间,以后即转成成熟组织使植物进行居间 生长。分布于裸子植物、蕨类、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双子叶植物(豆科) 薄壁组织(基本组织 分布: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布广、体积大,如根、茎的皮层,髓部,叶肉细胞,花的各部分 果实的果肉,种子的胚乳全部或主要由薄壁组织构成。机械、输导等组织则常包括在薄壁组织之中。具有同 化,贮藏,吸收,通气等营养功能,故又称营养组织。 1、基本溥壁组织(一般薄壁组织):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各处。常呈球形,圆柱形,多面体形等,质稀 薄,液泡较大,细胞排列疏松,富有细胞间隙。起填充,联系其他组织的作用,并具有转化为次生分生组织 的机能 2、同化薄壁组织:分布于植物体表面易受光照部分,如叶、萼(绿)、果实、幼茎。含叶绿素,能进行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 3、贮藏薄壁组织:分布于根-根状茎,果实,种子中。主要储藏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还有贮水 薄壁组织等。 4、吸收薄壁组织主要分布在根尖,可以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并运送到输导组织中 5、通气溥壁组织:分布与水生或沼泽植物体内,如莲叶柄和灯心草髓部,具贮藏气体、漂浮和支柱作 组织间具相当发达的细胞间隙、间隙互相联结,形成大气腔。 6、输导薄壁组织:如髓射线,在木质部和髓部输送水分和养料。薄壁组织对中药鍳定意义不大
章节 上篇 植物器官形态和显微结构 第二章 植物的组织 单细胞的低等生物,在一个细胞中可行使各种不同功能,无组织的分化。 高等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异,逐渐由单 cell 到多细胞个体,导致细胞分工。产生了组织——器官。 植物界的大类群 组织: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机能相同而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群。 中药材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内含物特征,是鉴定一种常用和可靠的方法,称为显微鉴定。 第一节 植物组织的类型 一、分生组织 分生组织:植物体内凡能持续保持细胞分裂的机能,不断产生新细胞的细胞群。存在位于植物生长的部 位,使植物生长。 1、按来源的性质分类 1)原分生组织:来源于种子的胚,位于根茎的最先端,是由没有任何分化的、最幼嫩的,终生保持分 裂能力的胚性细胞组成。 2) 初生分生组织:来源于原分生组织衍生出来的细胞所组成。一方面仍保持分裂能力,但次于原分生组 织,一方面开始分化。可看作是原分生组织到分化完成的成熟组织之间过渡形式。 3)次生分生组织:由已成熟的薄壁组织(如表皮、皮层、髓射线等)经过生理上和结构上的变化,重 新恢复分生能力,转变过程中,原生质变浓,液泡缩小。如木栓形成层,根的形成层,茎的束间形成层及单 子叶植物茎内特殊的增粗活动环。 2、按位置分类 1)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茎顶端,细胞能长期保持旺盛的分裂机能,进行长度和高度生长。 2)侧生分组织:种子植物(除单子叶)根、茎内的侧方周围部分,形成环状。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 层,使根、茎增粗,并使增粗破坏的表皮形成新的保护组织木栓层,并不断更新。 3)居间分生组织:存在于茎的节间基部,叶的基部,总花柄的顶端,子房柄处,是顶端分生组织细胞 遗留下来的或已分化的薄壁组织重新恢复分生能力,只保持一段时间,以后即转成成熟组织使植物进行居间 生长。分布于裸子植物、蕨类、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双子叶植物(豆科) 二、薄壁组织(基本组织) 分布: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布广、体积大,如根、茎的皮层,髓部,叶肉细胞,花的各部分, 果实的果肉,种子的胚乳全部或主要由薄壁组织构成。机械、输导等组织则常包括在薄壁组织之中。具有同 化,贮藏,吸收,通气等营养功能,故又称营养组织。 1、基本薄壁组织(一般薄壁组织):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各处。常呈球形,圆柱形,多面体形等,质稀 薄,液泡较大,细胞排列疏松,富有细胞间隙。起填充,联系其他组织的作用,并具有转化为次生分生组织 的机能。 2、同化薄壁组织:分布于植物体表面易受光照部分,如叶、萼(绿)、果实、幼茎。含叶绿素,能进行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 3、贮藏薄壁组织:分布于根-根状茎,果实,种子中。主要储藏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还有贮水 薄壁组织等。 4、吸收薄壁组织主要分布在根尖,可以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并运送到输导组织中。 5、通气薄壁组织:分布与水生或沼泽植物体内,如莲叶柄和灯心草髓部,具贮藏气体、漂浮和支柱作 用,组织间具相当发达的细胞间隙、间隙互相联结,形成大气腔。 6、输导薄壁组织:如髓射线,在木质部和髓部输送水分和养料。薄壁组织对中药鉴定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