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不寐
不 寐
概述 二病因病机 诊治纲要 四辨证论治 五转归预后 六预防调护 七研究进展
• 一 概述 • 二 病因病机 • 三 诊治纲要 • 四 辨证论治 • 五 转归预后 • 六 预防调护 • 七 研究进展
概述 (-定义: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 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 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 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 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不寐与西医病名的关系:西医学的神经官能 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 粥样硬化症等以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 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一 概 述 • (一)定义: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 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 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 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 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 (二)不寐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西医学的神经官能 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 粥样硬化症等以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 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三源流: 1)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 认为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得。 《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 2)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将其病 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 论述,至芩临床仍有应用价值。 3)《景岳全书·不寐》中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 邪两种类型 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 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 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 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在治疗上 则提出:“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
• (三)源流: • 1)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 、 “目不瞑” 。 认为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得。 《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 。 • 2)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将其病 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 论述,至今临床仍有应用价值。 • 3)《景岳全书·不寐》中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 邪两种类型。“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 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 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 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在治疗上 则提出:“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
4)明李中梓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不寐证的病因及 治疗提出了卓有见识的论述:“不寐之故,大约有五: 日气虚,六君子汤加酸枣仁、黄芪;一日阴虚,血 少心烦,酸枣仁一两,生地黄五钱,米二合,煮粥食 之;一日痰滞,温胆汤加南星、酸枣仁、雄黄末; 日水停,轻者六君子汤加菖蒲、远志、苍术,重者控 涎丹;一日胃不和,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 神曲、山楂之类。大端虽五,虚实寒热,互有不齐,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
• 4)明·李中梓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不寐证的病因及 治疗提出了卓有见识的论述:“不寐之故,大约有五: 一日气虚,六君子汤加酸枣仁、黄芪;一日阴虚,血 少心烦,酸枣仁一两,生地黄五钱,米二合,煮粥食 之;一日痰滞,温胆汤加南星、酸枣仁、雄黄末;一 日水停,轻者六君子汤加菖蒲、远志、苍术,重者控 涎丹;一日胃不和,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 神曲、山楂之类。大端虽五,虚实寒热,互有不齐,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