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加工利用学》实验指导 说明 药用植物加工利用学实验课是中药加工利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 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制药 技术,掌握中药材加工炮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科 学研究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手段探讨加工炮制原理,从而加深理解在课堂上所学 到的基本理论,为中药材加工炮制工艺的规范化及饮片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良好 基础。 本实验指导参考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中 国药科大学、辽宁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学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学院等17所中 医药院校的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书,择选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各校多数开设的 实验编写而成。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其中的内容或某些药物,而并非要 求全部做完。 编者 00五年九月
《药用植物加工利用学》实验指导 说明 药用植物加工利用学实验课是中药加工利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 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制药 技术,掌握中药材加工炮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科 学研究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手段探讨加工炮制原理,从而加深理解在课堂上所学 到的基本理论,为中药材加工炮制工艺的规范化及饮片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良好 基础。 本实验指导参考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中 国药科大学、辽宁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学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学院等 17 所中 医药院校的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书,择选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各校多数开设的 实验编写而成。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其中的内容或某些药物,而并非要 求全部做完。 编者 二 0 0 五 年 九 月
目 录 实验一饮片切制 实验二清炒法 实验二清炒法…………………………………………………5 实验三槐来炒炭前后鞣质及芦丁含量比较 实验四加固体辅料炒… 10 实验五马钱子炮制前后士的宁含量测定 实验六中药炮制前后煎出物的比较… 实验七炙法 实验八延胡索的炮制及其煎液中生物碱的 含量测定和镇痛试验 实验九煅法 实验十煅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 实验十一煅炭、炒炭前后止血作用 实验十二蒸法 实验十三黄芩炮制的质量控制……… 实验十四大黄炮制前后有效成分的比较 实验十五煮、嬋法……………………………………… 实验十六草乌(川乌)炮制前后成分的比较…… 实验十七炮制对杏仁所含苦杏仁苷及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十八复制法………………… 实验十九发酵、发芽法 实验二十制霜法 实验二十 煨法及水飞法…………………… 实验二十 提净法及干馏法………………………
目 录 实验一 饮 片 切 制 … … … … … … … … … … … … … … … … … … … … 1 实验二 清 炒 法 … … … … … … … … … … … … … … … … … … … … 3 实验二 清 炒 法 ………………………………………………… 5 实验三 槐 来 炒 炭前 后 鞣 质及 芦 丁含 量 比 较… … … …… … … …… … 8 实验四 加 固体辅 料炒 ……… …… ……… …… ……… ……… …… …1 0 实验五 马 钱 子 炮 制 前 后 士 的 宁 含 量 测 定 … … … … … … … … … 1 2 实验六 中药 炮制 前后 煎出 物的比 较… …… …… …… …… …… ……… 实验七 炙 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八 延胡索的炮制及其煎液中生物碱的 含 量 测 定 和 镇 痛 试 验 … … … … … … … … … … … … … 实验九 煅 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十 煅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 ……………………………………… 实验十一 煅 炭 、 炒 炭 前 后 止 血 作 用 … … … … … … … … … … … … 实 验 十 二 蒸 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十三 黄芩炮制的质量控制 ……………………………………… 实验十四 大 黄 炮 制 前 后 有 效 成 分 的 比 较 … … … … … … … … … … 实验十五 煮、燀法 … … … … … … … … … … … … … … … … … … … 实 验 十 六 草 乌 ( 川 乌 ) 炮 制 前 后 成 分 的 比 较 … … … … … … … 实验十七 炮 制 对 杏 仁 所 含 苦 杏 仁 苷 及 酶 活 性 的 影 响 … … … … … 实验十八 复 制 法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十九 发酵、发芽法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二十 制 霜 法 … … … … … … … … … … … … … … … … … … 实 验 二 十 一 煨 法 及 水 飞 法 … … … … … … … … … … … … … … 实 验 二 十 二 提 净 法 及 干 馏 法 … … … … … … … … … … … … … …
实验一饮片切制 实验内容 切制药物:大黄、赤芍、槟榔、陈皮。 二、目的要求 (1)了解切制的目的。 (2)初步掌握药材的软化方法、程度及条件。 (3)掌握手工切制及机器切制和饮片干燥的方法。 三、工具设备 盆、竹匾、蒸煮容器、恒温水浴箱、电炉、抽滤器、两通活塞、水银减压计 切药刀、压板、竹把、铁夹、切药机等 四、实验方法 (一)软化 1.冷浸软化 (1)大黄:将净大黄放入盆中,用清水浸过药面15cm,体粗个大者,浸泡 4-5小时,体细个小者,浸泡2-3小时,然后捞出闷润24-28小时,浸泡和闷润 均达到水分适度,即内外一致为标准。浸泡时间按照季节的不同灵活掌握,即“冬 长夏短” (2)赤芍:将净赤芍用清水浸泡4-6小时,水分约达到内外一致为标准。 对浸泡时间应考虑到药材的质地及季节气候的影响,要灵活掌握 (3)陈皮:将净陈皮铺在竹匾内,均匀喷洒适量清水,上面用湿纱布覆盖, 闷润4-8小时,至湿度均匀、内外一致 2.热浸软化 黄芩:取净黄芩分开大小条,置于沸水锅中煮5-10分钟,不断上下翻动, 煮至用手折之略弯曲,立即捞出,趁热置容器内闷润约8-12小时,以达内外湿 度一致。 3.减压浸泡软化 槟榔:称取净槟榔50.0g左右,放入抽滤瓶内,减压至96-97kPa,加入70℃ 热水浸没药材,继续减压至水中气泡明显减少,放入70℃恒温水浴锅中保温6 小时,取出在常温下放置5小时即可切片。减压浸润装置见附录图-1。 (二)切制 1.手工切制 (1)把活:先将切药刀固定,将药材放置在刀床上,根据切制饮片厚度,选择 软硬不同的木制压板,左手掌握压板,压紧药材,右手持刀,两手配合进行切制
实验一 饮片切制 一、实验内容 切制药物:大黄、赤芍、槟榔、陈皮。 二、目的要求 (1)了解切制的目的。 (2)初步掌握药材的软化方法、程度及条件。 (3)掌握手工切制及机器切制和饮片干燥的方法。 三、工具设备 盆、竹匾、蒸煮容器、恒温水浴箱、电炉、抽滤器、两通活塞、水银减压计、 切药刀、压板、竹把、铁夹、切药机等。 四、实验方法 (一)软化 1.冷浸软化 (1)大黄:将净大黄放入盆中,用清水浸过药面 15cm,体粗个大者,浸泡 4-5 小时,体细个小者,浸泡 2-3 小时,然后捞出闷润 24-28 小时,浸泡和闷润 均达到水分适度,即内外一致为标准。浸泡时间按照季节的不同灵活掌握,即“冬 长夏短”。 (2)赤芍:将净赤芍用清水浸泡 4-6 小时,水分约达到内外一致为标准。 对浸泡时间应考虑到药材的质地及季节气候的影响,要灵活掌握。 (3)陈皮:将净陈皮铺在竹匾内,均匀喷洒适量清水,上面用湿纱布覆盖, 闷润 4-8 小时,至湿度均匀、内外一致。 2.热浸软化 黄芩:取净黄芩分开大小条,置于沸水锅中煮 5-10 分钟,不断上下翻动, 煮至用手折之略弯曲,立即捞出,趁热置容器内闷润约 8-12 小时,以达内外湿 度一致。 3.减压浸泡软化 槟榔:称取净槟榔 50.0g 左右,放入抽滤瓶内,减压至 96-97kPa,加入 70℃ 热水浸没药材,继续减压至水中气泡明显减少,放入 70℃恒温水浴锅中保温 6 小时,取出在常温下放置 5 小时即可切片。减压浸润装置见附录图-l。 (二)切制 1.手工切制 (1)把活:先将切药刀固定,将药材放置在刀床上,根据切制饮片厚度,选择 软硬不同的木制压板,左手掌握压板,压紧药材,右手持刀,两手配合进行切制
规格要求:大黄纵切为0.2-0.3cm的厚片。黄芩横切为0.8-m的薄片。陈皮横 切为2-3mn的细丝。赤芍横切为0.7-1mm的薄片。 (2)个活:将软化好的药材用铁夹夹紧,向刀口推进,按下切刀,切成薄片。 规格要求:槟榔切成0.1-0.2mm的极薄片。 2.机器切制:首先检査机器各部件,然后试车,再根据各药适宜的片型、厚度 进行调节和固定刀口的位置,即可切片。 (三)干燥 1.自然干燥将切制的饮片,置竹匾或其他容器内阴干、风干或晒干,并定时翻 动,以达到充分干燥 2.干燥箱干燥将饮片置于钢网筛或适宜的容器内,放λ恒温干燥箱中,温度控 制在50℃-80℃,并定时翻动至全部干燥时,取出放凉。 五、注意事项 (1)浸泡水分要适当,软化“太过或“不及”均影响饮片质量或增加切制困难。 (2)机器切制要注意随时检査机器,按章操作,杜绝事故。 (3)手工切制要注意掌握压板向前移动速度,持刀要从旁边持握,放刀要平衡。 4)自然干燥要防止风沙、尘土混入。槟榔、大黄饮片干燥时不宜暴晒。 六、思考题 (1)药材为什么要切制成饮片? (2)药材浸泡适当与否对药材质量和切制有何影响?
规格要求:大黄纵切为 0.2-0.3cm 的厚片。黄芩横切为 0.8-1mm 的薄片。陈皮横 切为 2-3mm 的细丝。赤芍横切为 0.7-lmm 的薄片。 (2)个活:将软化好的药材用铁夹夹紧,向刀口推进,按下切刀,切成薄片。 规格要求:槟榔切成 0.1-0.2mm 的极薄片。 2.机器切制:首先检查机器各部件,然后试车,再根据各药适宜的片型、厚度 进行调节和固定刀口的位置,即可切片。 (三)干燥 1.自然干燥 将切制的饮片,置竹匾或其他容器内阴干、风干或晒干,并定时翻 动,以达到充分干燥。 2.干燥箱干燥 将饮片置于钢网筛或适宜的容器内,放入恒温干燥箱中,温度控 制在 50℃-80℃,并定时翻动至全部干燥时,取出放凉。 五、注意事项 (1)浸泡水分要适当,软化“太过 或“不及”均影响饮片质量或增加切制困难。 (2)机器切制要注意随时检查机器,按章操作,杜绝事故。 (3)手工切制要注意掌握压板向前移动速度,持刀要从旁边持握,放刀要平衡。 (4)自然干燥要防止风沙、尘土混入。槟榔、大黄饮片干燥时不宜暴晒。 六、思考题 (1)药材为什么要切制成饮片? (2)药材浸泡适当与否对药材质量和切制有何影响?
实验二清炒法 一、实验内容 1.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 2.炒焦山楂、槟榔、麦芽、栀子 3.炒炭蒲黄、槐米、荆芥 目的要求 (1)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含义。 三、工具设备 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四、实验方法 )炒黄 1.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 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具香气 2.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 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鼓起,有 炸裂声,并逸出香气,取出放凉,称重。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色泽加深,鼓起,有裂隙,微具香气。 4.冬瓜子取净冬瓜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略呈黄白色稍 有焦斑,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称重。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呈黄白色,鼓起,有裂口,微有焦斑。具香气 5.薏苡仁取浄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 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炒焦 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 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2.槟榔取净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 具焦斑,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有香气。 3.麦芽取净麦芽,称重,置热锅内,先用文火后用中火加热,不断翻动,炒 至表面焦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炒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焦褐色,膨胀,少部分爆花。 4.栀子取碎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焦黄色,具焦香气,取出放凉, 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或红棕色。有香气,味苦微涩 (三)炒炭
实验二 清 炒 法 一、 实验内容 1. 炒黄 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 2.炒焦 山楂、槟榔、麦芽、栀子。 3.炒炭 蒲黄、槐米、荆芥。 二、目的要求 (1) 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含义。 三、工具设备 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四、实验方法 (一)炒黄 1.酸枣仁 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 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具香气。 2.王不留行 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 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牵牛子 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鼓起,有 炸裂声,并逸出香气,取出放凉,称重。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色泽加深,鼓起,有裂隙,微具香气。 4.冬瓜子 取净冬瓜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略呈黄白色稍 有焦斑,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称重。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呈黄白色,鼓起,有裂口,微有焦斑。具香气。 5.薏苡仁 取净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 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炒焦 1.山楂 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 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2.槟榔 取净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 具焦斑,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有香气。 3.麦芽 取净麦芽,称重,置热锅内,先用文火后用中火加热,不断翻动,炒 至表面焦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炒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焦褐色,膨胀,少部分爆花。 4.栀子 取碎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焦黄色,具焦香气,取出放凉, 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或红棕色。有香气,味苦微涩。 (三)炒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