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是位于山东曲阜孔庙内的鲁壁。据说它 00333sy 是秦始皇时孔子的第九代孙孔鲋藏《论语》等儒 家经典的墙壁。秦灭六国后,秦始皇为了加强中 央集权,实行“焚书坑儒”秦始皇下令烧毁所 有《诗》《书》等诸子百家书,又坑杀了一大批 儒生,儒家学派受到沉重打击。孔鲋在这种情况 下,为了保护文献古籍,就把儒家经典藏起来。 鲁壁 这批藏书,直到汉代才被发现。 ◎从“无为”到“有为” 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 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如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还 让大量土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历史纵横 萧何是汉初一位很有作为的相国,他死后,曹参为相。曹参整日饮酒,无所事事。他对萧 何定的规章制度一律照搬,不做任何改变。这引起忠帝的不满。曹参对忠帝说:陛下的才能比 高帝如何?忠帝说:不如。曹参又说,我的才能也比不上萧何。那么他们制定的规章制度我们 「为什么要变更呢?患表示赞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萧规曹随”的故事,曹的做法,就 是继续实行汉初的“无为而治”政策。 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 会繁荣,国力日盛。但是,社会也潜伏着危机。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 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葷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武帝在位期间,多次在全国各地亲自选 拔品行好又有才能的人入朝为官。董仲舒曾三 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董仲舒.西汉时 期广川①人,汉武帝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肇贤良对策。他上的主张。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 (天人三),要到重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 用,晚年辞职回家 从事修学著书,著有 。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 董仲舒(前179-前104)《春秋繁露》一书.都应罢黜。 资料回放 臣愚以为诸不 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邪辟之 说灭息,然后统纪 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汉书 《春秋繁露》书影 汉武帝(前156一前87) 董仲舒传》 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 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 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 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 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学思之窗 思考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 ◎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 术”,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然而,汉武 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的统 帝在实行统治的过程中、并不是纯粹都用儒家思想,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 采纳了其他学派的一些思想,例如法家主张的重农抑 学派的思想? 商,以严峻刑法统治人民等思想,也故汉式帝纳入统治 思想而实行。 ①广川,今河北枣强。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成为正统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他规定,地方政府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到中央 任官,甚至还擢升平民、儒士为相。这样,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 的教科书。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 《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 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 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 议,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土弟子, 五经书影 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 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 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 k 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西汉末年,太学生达到数千人,东汉时曾达三万余人。 除太学外,汉武帝还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 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这样,儒学于各郡县 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 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 模块链摄 本 ●“罢黜百家,独尊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 本课相关内容 课 央权统治的需要。 可见必修1第2.(要 ●学正统地位汉代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 5课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恩想。 10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 二、学习延伸 材料 材料二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 夫仁谊①礼知②信五常之道,王者所 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 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 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 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纲可求于天。 《汉书·董仲舒传》 《春秋繁露·基义》 上述两条资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请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的看法。 ①谊,同义 ②知,同智。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3课 宋明理学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诗人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 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 宗教的渴求。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泶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 “舍身”佛寺。南朝梁武帝,就曾三次舍身入寺院,并“与众为奴”,图谋政教合一。儒家思 想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教合一 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 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历史纵横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时期。北方各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 也大力崇儒兴教,如羯族建立的后赵和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北魏孝文帝时期大兴儒学,史书称 当时儒学之盛况,比隆周汉”。这样、经过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儒学不仅是汉族的正统 思想,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 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程朱理学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 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 程颗,称 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 明道先生,程 题,称伊川先 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 生,程颗程颐 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其中, 兄弟曾在洛阳 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 讲学.故其学 派称为“洛 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程(1032-1085)程(1033-107)派” 2 12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