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体有保健学》,高等教有出版社,姚鸿恩主编 《推拿学》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 时 方法 复习检查上节课内容 让同学上讲台10 演示 新授: 按摩(2) (二)摩擦类手法: 1、 摩法:厂家摩一用方大 顺摩→泻 以腕关节为中心 C指摩 →用力小 逆摩一补 “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意施之” 120次/分 适用于胸腹、胁肋部 2、擦法. ©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或掌根部若力,紧贴在皮肤上,作来回直线形的摩 擦。 「掌擦法 →躯干(胸腹、胁肋、背腰、骶) ©作用部位了大鱼际擦法→沿四肢长轴直擦 (小鱼际擦法一沿夹脊穴连线(脊柱旁开)腰骶关节 0力度:小鱼际)大鱼际)全紫 100-200次 小鱼际:必用介质,可产生较高较大的热效应,10次以内。 大鱼际:一般用介质,接触面积小,可产生中等程度的热效应。时间 不能很长,30-50次 全掌:可产生温和热效应,可长时间操作。 ○注意: ①治部位是 2不 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湖红为度 O作用: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提高皮温,增强韧带关节的柔韧 性,活血祛淤的作用更强。 3、推法: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 拇指桡侧面或指面着力 指推法 小儿推拿主要手法 食中两指者力 1) 掌推法:用掌根一 →腰背、骶、大腿后外前侧,小腿后侧 、肘推法:肘尖者力一腰背部
参考资料: 《体育保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姚鸿恩主编 《推拿学》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 手段 教学 组织与方法 时 间 复习检查上节课内容 让同学上讲台 演示 10’ 新授: 按摩(2) (二)摩擦类手法: 1、 掌摩 用力大 顺摩 泻 摩法: 以腕关节为中心 指摩 用力小 逆摩 补 “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意施之” 120 次/分 适用于胸腹、胁肋部 2、擦法: ◎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或掌根部着力,紧贴在皮肤上,作来回直线形的摩 擦。 掌擦法 躯干(胸腹、胁肋、背腰、骶) ◎作用部位 大鱼际擦法 沿四肢长轴直擦 小鱼际擦法 沿夹脊穴连线(脊柱旁开)腰骶关节 ◎力度:小鱼际〉大鱼际〉全掌 100~200 次 小鱼际:必用介质,可产生较高较大的热效应,10 次以内。 大鱼际:一般用介质,接触面积小,可产生中等程度的热效应。时间 不能很长,30~50 次 全掌:可产生温和热效应,可长时间操作。 ◎注意:①治疗部位要暴露 ②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 ◎作用: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提高皮温,增强韧带关节的柔韧 性,活血祛淤的作用更强。 3、推法: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 拇指桡侧面或指面着力 指推法: 小儿推拿主要手法 食中两指着力 1) 掌推法:用掌根 腰背、骶、大腿后外前侧,小腿后侧 肘推法:肘尖着力 腰背部 80’
2)动作要领:指、掌等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 慢而均匀,但不要硬用压力 以免损伤皮肤或引起不适感 「轻推法 一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 3)据用力大小 重推法一舒经活血,理筋解痉,加速静脉血和淋巴 同流。 4、搓法:1)用双手掌面挟住一定的部位,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快速搓揉 同时上下往返移动。 2)动作要领:用力要对称,动作柔和而均匀,来回搓动要快,上下移动 要慢。 3)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以上肢部,肩膝关节最常用。 大腿内侧不要用搓法。 5、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 常用于头面、颈项部 常用3条操作路线 (三)挤压类手法 1、按法:用拇指掌按压体表,并停留一段时间 1) 「拇指按 指按 穴位 ,中指按 脊柱 双学 2)常用于腰背及四肢僵硬部 3)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 2、点法:“重按为点 拇指皮 屈指点 3、捏法 4、拿法 常结合使用,适用于颈项、肩井部、四肢 “捏而提起谓之 5、捻法 6、坩法: 适用于四肢末端小关节 (四)振动类手法 「抖四肢:上肢常用 抖法 抖肌肉:腓肠肌 作用:调和、整理、放松 要领:幅度要小,频率要快 常与搓法配合应用,是推拿的结束手法
2)动作要领:指、掌等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 慢而均匀,但不要硬用压力, 以免损伤皮肤或引起不适感。 轻推法 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 3)据用力大小 重推法 舒经活血,理筋解痉,加速静脉血和淋巴 回流。 4、搓法:1)用双手掌面挟住一定的部位,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快速搓揉, 同时上下往返移动。 2)动作要领:用力要对称,动作柔和而均匀,来回搓动要快,上下移动 要慢。 3)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以上肢部,肩膝关节最常用。 大腿内侧不要用搓法。 5、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 常用于头面、颈项部 常用 3 条操作路线 (三)挤压类手法 1、按法:用拇指掌按压体表,并停留一段时间 1) 拇指按 指按 穴位 中指按 单掌 掌按 脊柱 双掌 2)常用于腰背及四肢僵硬部 3)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 2、点法:“重按为点” 拇指点 屈指点 3、捏法 4、拿法 常结合使用,适用于颈项、肩井部、四肢 “捏而提起谓之拿” 5、捻法: 6、坩法: 适用于四肢末端小关节 (四)振动类手法 抖四肢:上肢常用 抖法 抖肌肉:腓肠肌 作用:调和、整理、放松 要领:幅度要小,频率要快 常与搓法配合应用,是推拿的结束手法
(五)摆动类 滚法 1)预各姿势:①沉肩②虚腋③垂肘④立臂⑤竖掌 2)动作过程: 外摆阶段肱三头肌发力、肘稍垂直、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后 内摆阶段肱二头肌发力、肘稍屈曲、腕关节伸直、前臂旋前 3)动作要领 ①手背着力面要紧贴治疗部位的皮肤,不要拖擦和滑移。 ②节律与力度均匀,不要忽快忽慢,时轻时重或用重力硬顶。 ③在摆动周期之间,术手不要离开治疗面,防止造成上下敲击。 ④手的掌指和指间关节自然屈曲,无任何主动摆拨或伸展的动作 ⑤腕关节的屈伸交替自然,不要跳动, 4)滚法压力大,接触面也较大,适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叫丰厚 的部位。 3、揉法: 1)掌揉、指揉法是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或手指罗纹面吸定于一定的部位 或穴位上,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或 腕和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单掌揉(全掌揉) 一腹部、胸部 掌揉 、掌根揉 背、腰骶、大腿后外侧、小腿后侧 指揉 用指腹用力 肘揉 一用肘尖着力 3)本法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120一160次/分 轻柔缓和,刺激量小,使用于全身各部。 4)注意事项:揉动时手指或掌不能移开治疗面皮肤,使皮下组织间形成 内摩擦。 揉法常与捏法合用成揉捏法。 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肌力防止菱缩,消除镀劳,缓解痉 李,活血散瘀。 适用于肌群或肌肉半厚部,如:大腿、小腿、臀部 注意:手指不能弯曲,用力要柔和。 本次课总结 布置作业 作 与 课后互相练习所学手法
(五)摆动类 1、滚法: 1)预备姿势:①沉肩 ②虚腋 ③垂肘 ④立臂 ⑤竖掌 2)动作过程: 外摆阶段 肱三头肌发力、肘稍垂直、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后 内摆阶段 肱二头肌发力、肘稍屈曲、腕关节伸直、前臂旋前 3)动作要领 ①手背着力面要紧贴治疗部位的皮肤,不要拖擦和滑移。 ②节律与力度均匀,不要忽快忽慢,时轻时重或用重力硬顶。 ③在摆动周期之间,术手不要离开治疗面,防止造成上下敲击。 ④手的掌指和指间关节自然屈曲,无任何主动摆拨或伸展的动作。 ⑤腕关节的屈伸交替自然,不要跳动。 4)滚法压力大,接触面也较大,适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叫丰厚 的部位。 3、揉法: 1)掌揉、指揉法是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或手指罗纹面吸定于一定的部位 或穴位上,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或 腕和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2) 单掌揉(全掌揉) 腹部、胸部 掌揉 掌根揉 背、腰骶、大腿后外侧、小腿后侧 指揉 用指腹用力 肘揉 用肘尖着力 3)本法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120~160 次/分 轻柔缓和,刺激量小,使用于全身各部。 4)注意事项:揉动时手指或掌不能移开治疗面皮肤,使皮下组织间形成 内摩擦。 揉法常与捏法合用成揉捏法。 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肌力防止萎缩,消除疲劳,缓解痉 挛,活血散瘀。 适用于肌群或肌肉半厚部,如:大腿、小腿、臀部 注意:手指不能弯曲,用力要柔和。 本次课总结 布置作业 10 作 业 与 课 堂 课后互相练习所学手法
练 本课教学 小结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 第6次课教学课型:理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实践课口技能课口其他口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按摩(3) (六)运动关节类手法 1、摇法(运拉法): ①颈项部摇法: ②肩关节摇法: 时关特摇法】 ④腕关节据法 ⑤髋关节摇法: ⑥膝关节摇法: ⑦踝关节摇法: (1)颈项部扳法 (2)胸背部扳法 (3)腰部扳法:①侧卧位腰椎斜扳法 ②仰卧位腰椎旋转扳法 ③坐位腰椎斜扳法: ④弯腰旋转扳法 ⑤腰椎后伸扳法 3、拔伸法:①颈项部拔伸法: ②肩关节拔伸法 ③碗关节拔伸法 ④腰部拔伸法 ⑤指间关节拔伸法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重点掌握侧卧位腰椎斜扳法的操作方法。 2、使学生掌握摇法、扳法、拔伸法的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演示 讨论、思考题、作业:
练 习 本课教学 小结 山 东 理 工 大 学 教 案 第 6 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技能课□ 其他□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按摩(3) (六)运动关节类手法 1、摇法(运拉法): ①颈项部摇法: ②肩关节摇法: ③肘关节摇法: ④腕关节摇法: ⑤髋关节摇法: ⑥膝关节摇法: ⑦踝关节摇法: 2、扳法:# (1)颈项部扳法: (2)胸背部扳法: (3)腰部扳法:①侧卧位腰椎斜扳法* ②仰卧位腰椎旋转扳法 ③坐位腰椎斜扳法: ④弯腰旋转扳法: ⑤腰椎后伸扳法 3、拔伸法:①颈项部拔伸法: ②肩关节拔伸法 ③碗关节拔伸法 ④腰部拔伸法 ⑤指间关节拔伸法 教学目的要求: 1、 使学生重点掌握侧卧位腰椎斜扳法的操作方法。 2、 使学生掌握摇法、扳法、拔伸法的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演示 讨论、思考题、作业:
课后互相练习所学手法 参考资料: 《体有保健学》,高等教有出版社,姚鸿恩主编 《推拿学》 学 学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手段 组织与方法 复习检查上节课内容 10 新授: 按摩(3) (六)运动关节类手法 1、摇法(运拉法):术者一手提住关节远端肢体,另一手握住被动关节近端 肢体,沿着被动关节运动轴的方向, 在功能位的范围内作相反方向的用力, 使其作屈伸,外展,内收,内外旋转或环转的手法 ①颈项部摇法:一手托下领,另一手扶枕后 ②肩关节摇法:一手扶肩部,另一手托肘部或握腕 ③肘关节摇法:一手握前臂,另一手轻托肘后 ④腕关节摇法: 手握腕上方, 一手与患手交叉相搭 ⑤酸关节摇法:仰卧,一手托足跟,另一手扶膝 ⑥膝关节摇法:仰卧,一手握骡部,另一手按膝上方 ⑦踝关节摇法:一手托足跟,另一手握足大拇指部 80 2、扳法:术者握住被动关节的两端,沿着运动轴方向,作相反方向的用力 在关节运动的生理范围内所做的关节运动类手法 从功能位 ·生理位 (1)颈项部扳法 ①颈项部斜扳法:颈椎排列紊乱 ②旋转定位扳法:单个颈椎扭转、棘突偏歪 (2)胸背部扳法 ①扩胸牵引扳法:膝项 2 (3)腰部扳法: ①侧卧位腰椎斜扳法 →对脊柱序列的排列有调整作用 体后 上一屈曲 患者:仰卧位 上肢 下肢< 下→体前 下→伸直
课后互相练习所学手法 参考资料: 《体育保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姚鸿恩主编 《推拿学》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 手段 教学 组织与方法 时 间 复习检查上节课内容 10’ 新授: 按摩(3) (六)运动关节类手法 1、摇法(运拉法):术者一手握住关节远端肢体,另一手握住被动关节近端 肢体,沿着被动关节运动轴的方向,在功能位的范围内作相反方向的用力, 使其作屈伸,外展,内收,内外旋转或环转的手法 ①颈项部摇法:一手托下颌,另一手扶枕后 ②肩关节摇法:一手扶肩部,另一手托肘部或握腕 ③肘关节摇法:一手握前臂,另一手轻托肘后 ④腕关节摇法:一手握腕上方,另一手与患手交叉相握 ⑤髋关节摇法:仰卧,一手托足跟,另一手扶膝 ⑥膝关节摇法:仰卧,一手握踝部,另一手按膝上方 ⑦踝关节摇法:一手托足跟,另一手握足大拇指部 2、扳法:术者握住被动关节的两端,沿着运动轴方向,作相反方向的用力, 在关节运动的生理范围内所做的关节运动类手法 从功能位 生理位 (1) 颈项部扳法 ①颈项部斜扳法:颈椎排列紊乱 ②旋转定位扳法:单个颈椎扭转、棘突偏歪 (2)胸背部扳法: ①扩胸牵引扳法:膝顶 ② (3)腰部扳法: ①侧卧位腰椎斜扳法 对脊柱序列的排列有调整作用 上 体后 上 屈曲 患者:仰卧位 上肢 下肢 下 体前 下 伸直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