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降临的时候才悄然起飞。 >黑格尔说:“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以 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 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 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 动,以至许多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牺 牲在里面。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恢 复到自身。” ■5、消化与生理学 >黑格尔:逻辑学是使人“自觉到思维的本性”,也就是自觉到思维 运动的逻辑。人是凭借思维的本性去思维,但人并不能自发地掌握 思维运动的逻辑。这正如人是凭借消化的本性去消化,但并不能自 发地掌握消化运动的规律一样。 >思维运动的逻辑,是人类认识一切事物和形成全部知识的基础。正 因为如此,黑格尔把他的哲学视为关于真理的逻辑,并把他最重要 的哲学著作称为《逻辑学》。 >这种关于真理的逻辑,不是“教人思维”,而是展现人类思想发展 的概念运动过程。人们通过研究思想运动的逻辑,才能自觉到概念 运动的辩证本性,从而达到真理性的认识。 ■6、同一句格言 >黑格尔:同一句格言,在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嘴里说出来,和在一 个天真可爱、未谙世事的孩子嘴里说出来,含义是根本不同的。 >黑格尔说:“老人讲的那些宗教真理,虽然小孩子也会讲,可是对 于老人来说,这些宗教真理包含着他全部生活的意义。即使小孩子 也懂得宗教的内容,可是对他来说在这个宗教真理之外,还存在着 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 ■7、动物听音乐 >黑格尔:像某些动物,他们听见了音乐中一切的音调,但是这些音 调的一致性与和谐性,却没有透过他们的头脑。 ■(二)哲学与自明性问题 ■1、熟知与真知 》思维与存在 >1+1=2何以知道? >狼和小羊 >人类中心主义与动物保护
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降临的时候才悄然起飞。 ➢ 黑格尔说:“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以 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 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 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 动,以至许多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牺 牲在里面。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恢 复到自身。” ◼ 5、消化与生理学 ➢ 黑格尔:逻辑学是使人“自觉到思维的本性”,也就是自觉到思维 运动的逻辑。人是凭借思维的本性去思维,但人并不能自发地掌握 思维运动的逻辑。这正如人是凭借消化的本性去消化,但并不能自 发地掌握消化运动的规律一样。 ➢ 思维运动的逻辑,是人类认识一切事物和形成全部知识的基础。正 因为如此,黑格尔把他的哲学视为关于真理的逻辑,并把他最重要 的哲学著作称为《逻辑学》。 ➢ 这种关于真理的逻辑,不是“教人思维”,而是展现人类思想发展 的概念运动过程。人们通过研究思想运动的逻辑,才能自觉到概念 运动的辩证本性,从而达到真理性的认识。 ◼ 6、同一句格言 ➢ 黑格尔:同一句格言,在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嘴里说出来,和在一 个天真可爱、未谙世事的孩子嘴里说出来,含义是根本不同的。 ➢ 黑格尔说:“老人讲的那些宗教真理,虽然小孩子也会讲,可是对 于老人来说,这些宗教真理包含着他全部生活的意义。即使小孩子 也懂得宗教的内容,可是对他来说在这个宗教真理之外,还存在着 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 ◼ 7、动物听音乐 ➢ 黑格尔:像某些动物,他们听见了音乐中一切的音调,但是这些音 调的一致性与和谐性,却没有透过他们的头脑。 ◼ (二)哲学与自明性问题 ◼ 1、熟知与真知 ➢ 思维与存在 ➢ 1+1=2 何以知道? ➢ 狼和小羊 ➢ 人类中心主义与动物保护
■2、名称与概念 >桌子的哲学思辨 ■主体与客体 ■感性和理性 ■思维与存在 ■个别与一般 ■真善美 ■现实与理想 ■人与世界 ■历史与文化 ■3、有知与无知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一一我知我无知 张代年:哲学家闲爱智,故决不以有知自炫,常以无知自警。哲 学家不必是世界上知识最丰富之人,而是深切地追求真知之人。哲 学家常自疑其知,虚怀而不自满,总不以所得为必是。凡自命为 智者,多为诡辩师。 >歌德说:人们只是在知识很少的时候,才有准确的知识,怀疑会随 着知识一道增长。 。哲学:科学与宗教之间 ■科学知识解决不了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问题,而宗教则由于诉诸信仰,所 以缺少理论上的合理性。 科学 ·宗教 ↓ 哲学 哲学就是哲学史和问题史 哲学=哲学史 =问题史 ■真正的哲学探索大致有两种途径,一是提出新的哲学问题,一是给问题以 新的解答。 ■由于哲学问题的解决总是受制于问题本身,并受思考者所处客观历史条件 的局限,这一解决总具有相对的意义;真正的哲学问题是需要永无止境地 探索的,因而能提出真正根本性问题的哲学家就更为历史所弱目。 ■在哲学中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问题总比答案多 ■哲学总表现为:
◼ 2、名称与概念 ➢ 桌子的哲学思辨 ◼ 主体与客体 ◼ 感性和理性 ◼ 思维与存在 ◼ 个别与一般 ◼ 真善美 ◼ 现实与理想 ◼ 人与世界 ◼ 历史与文化 ◼ 3、有知与无知 ➢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我知我无知 ➢ 张岱年:哲学家因爱智,故决不以有知自炫,常以无知自警。 哲 学家不必是世界上知识最丰富之人,而是深切地追求真知之人。哲 学家常自疑其知,虚怀而不自满, 总不以所得为必是。 凡自命为 智者,多为诡辩师。 ➢ 歌德说:人们只是在知识很少的时候,才有准确的知识,怀疑会随 着知识一道增长。 ◼ 哲学:科学与宗教之间 ◼ 科学知识解决不了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问题,而宗教则由于诉诸信仰,所 以缺少理论上的合理性。 科学 ←—————→ 宗教 ↓ 哲学 哲学就是哲学史和问题史 哲学=哲学史 =问题史 ◼ 真正的哲学探索大致有两种途径,一是提出新的哲学问题,一是给问题以 新的解答。 ◼ 由于哲学问题的解决总是受制于问题本身,并受思考者所处客观历史条件 的局限,这一解决总具有相对的意义;真正的哲学问题是需要永无止境地 探索的,因而能提出真正根本性问题的哲学家就更为历史所瞩目。 ◼ 在哲学中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 问题总比答案多 ◼ 哲学总表现为:
■一种未完成形态 ■一种开放性 ■一种质疑 一种反思 ■在路上 ■哲学问题没有终极答案并不是因为哲学家无能,更不是哲学的耻辱,而是 哲学问题之本性使然。 ■哲学不是科学并不是哲学的缺陷,恰恰相反,这正是哲学不同寻常的“优 越性”,因为它意味着人类精神所追求的最高目的乃是一个无限开放的理 想境界 ■人类不同于一切存在物的特性就在于他是一种非现成的、非凝固的、始终 处在生成过程之中的,因而是开放的或自由的存在,因而人的本质具有社 会性和历史性,这就意味着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对象,亦是一种无限 开放的理想境界。 ■如果我们非要使哲学成为象自然科学那样的科学,那么就有可能使这个无 限的开放的理想境界凝固化、有限化、对象化甚至物化,这样做的结果不 但不可能实现理想,反而会“南辕北辙”,与我们希望实现的理想背道而 驰。 ■哲学家通常思考的都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冯友兰:哲学是“说出一个道理来的道理”。 ■思得“根本”,就把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推到极端,后人若要解决 问题就不可能再走老路,因那条路已经被前人走“绝”了,只好换 一条路走。 。哲学家的工作,说到底就是要探寻“深深地隐藏在事情后面”的东 西,就是要指出人们一直都“完全没想到”的“另一条路” ■哲学并不只有一条路而是有许多条路,任何一条路都不足以代表哲 学本身,所有的哲学运思之路“综合”在一起,才构成了一幅比较 完整的哲学图画。 ■金岳霖:哲学是“说出一个道理来的成见”。 ■真正的哲学问题没有终极答案,而且永远也不会过时,哲学是由过去、现 在乃至将来那一条条思想之路构成的。 ■石里克: ■“哲学事业的特征是,它总是被迫在起点上重新开始。它从不认为 任何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它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头做起。” ■如果将科学知识看作是某种直线式的知识积累过程,哲学则是一个永远围
◼ 一种未完成形态 ◼ 一种开放性 ◼ 一种质疑 ◼ 一种反思 ◼ 在路上 ◼ 哲学问题没有终极答案并不是因为哲学家无能,更不是哲学的耻辱,而是 哲学问题之本性使然。 ◼ 哲学不是科学并不是哲学的缺陷,恰恰相反,这正是哲学不同寻常的“优 越性”,因为它意味着人类精神所追求的最高目的乃是一个无限开放的理 想境界。 ◼ 人类不同于一切存在物的特性就在于他是一种非现成的、非凝固的、始终 处在生成过程之中的,因而是开放的或自由的存在,因而人的本质具有社 会性和历史性,这就意味着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对象,亦是一种无限 开放的理想境界。 ◼ 如果我们非要使哲学成为象自然科学那样的科学,那么就有可能使这个无 限的开放的理想境界凝固化、有限化、对象化甚至物化,这样做的结果不 但不可能实现理想,反而会“南辕北辙”,与我们希望实现的理想背道而 驰。 ◼ 哲学家通常思考的都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 冯友兰:哲学是“说出一个道理来的道理”。 ◼ 思得“根本”,就把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推到极端,后人若要解决 问题就不可能再走老路,因那条路已经被前人走“绝”了,只好换 一条路走。 ◼ 哲学家的工作,说到底就是要探寻“深深地隐藏在事情后面”的东 西,就是要指出人们一直都“完全没想到”的“另一条路”。 ◼ 哲学并不只有一条路而是有许多条路,任何一条路都不足以代表哲 学本身,所有的哲学运思之路“综合”在一起,才构成了一幅比较 完整的哲学图画。 ◼ 金岳霖:哲学是“说出一个道理来的成见”。 ◼ 真正的哲学问题没有终极答案,而且永远也不会过时,哲学是由过去、现 在乃至将来那一条条思想之路构成的。 ◼ 石里克: ◼ “哲学事业的特征是,它总是被迫在起点上重新开始。它从不认为 任何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它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头做起。” ◼ 如果将科学知识看作是某种直线式的知识积累过程,哲学则是一个永远围
绕着“智慧”这个圆心而旋转的立体圆周运动。这个无限大的立体圆周上 面的每一个点都标志着一条哲学运思的道路,每一条哲学运思之路都代表 一种不同寻常的典型,或者说它们是“路标”或“里程碑”。 ■在此意义上,哲学或哲学史被看作是一种“问题史”,更确切说,哲学是 一个由哲学问题和不同的解决方式交织在一起的开放性系统,每一位哲学 家都是根据他所面临的哲学问题以及他解决问题的特殊方式这一“经纬 度”来确定其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维特根斯坦 ■哲学问题具有这样的形式:“我找不着北。” (四)智慧的痛苦:事实与价值、理性与信仰 ■认识哲学:事实与价值 ■你相信生活真的是公平的吗?好人一定会幸福吗?好人一定会有好报 吗? ■你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 ■自由、平等总是好事吗? ■中国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的论争、美国枪支问题、堕胎问题 ■上帝是白种人吗? 一一伊拉克战争的争论。 ■中日关系的争论一一日本为什么不认错? ■乌克兰危机意味着什么? ■面对落水者: ■法国人 ■英国人 ■德国人 ■美国人 ■犹太人 ■日本人 ■中国人 ■认识哲学:事实与价值 ■被攻击后不同文化群体的反映 。反击 ·儒家、马克思主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宽容 ·基督教:有人打你的右脸,把你的左脸也伸给他 ■忍受(不理)
绕着“智慧”这个圆心而旋转的立体圆周运动。这个无限大的立体圆周上 面的每一个点都标志着一条哲学运思的道路,每一条哲学运思之路都代表 一种不同寻常的典型,或者说它们是“路标”或“里程碑”。 ◼ 在此意义上,哲学或哲学史被看作是一种“问题史”,更确切说,哲学是 一个由哲学问题和不同的解决方式交织在一起的开放性系统,每一位哲学 家都是根据他所面临的哲学问题以及他解决问题的特殊方式这一“经纬 度”来确定其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 维特根斯坦 ◼ 哲学问题具有这样的形式:“我找不着北。” (四)智慧的痛苦:事实与价值、理性与信仰 ◼ 认识哲学:事实与价值 ◼ 你相信生活真的是公平的吗?好人一定会幸福吗?好人一定会有好报 吗? ◼ 你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 ◼ 自由、平等总是好事吗? ◼ 中国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的论争、美国枪支问题、堕胎问题 ◼ 上帝是白种人吗? ——伊拉克战争的争论。 ◼ 中日关系的争论——日本为什么不认错? ◼ 乌克兰危机意味着什么? ◼ 面对落水者: ◼ 法国人 ◼ 英国人 ◼ 德国人 ◼ 美国人 ◼ 犹太人 ◼ 日本人 ◼ 中国人 ◼ 认识哲学:事实与价值 ◼ 被攻击后不同文化群体的反映: ◼ 反击 ⚫ 儒家、马克思主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宽容 ⚫ 基督教:有人打你的右脸,把你的左脸也伸给他。 ◼ 忍受 (不理)
●印度教:非暴力不合作 ■可怜、怜悯 ·佛教:舍身饲虎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哪一种文化是更合理的呢? ■哪种文化和价值是正确的呢? ■文化价值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呢? ■文化有没有对错呢? ■布雷维克的权利 ■2011年7月22日,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在挪威政府办公大楼前引爆 威力巨大的汽车炸弹,然后又在奥斯陆以西40公里的于特岛枪杀参加挪 威工党青年团夏令营的人群,共造成77人死亡,300多人受伤。2012年8 月,他被奥斯陆地区法院以多重谋杀、制造致命爆炸和实施恐怖主义袭击 等罪名判处21年“预防性监禁”。最近这位身背77条人命的重罪犯向法 庭提出控告,指控比利时政府侵犯了他的人权。 ■布雷维克的权利 ■挪威的监禁不是人们一般理解的那种。挪威监狱的豪华程度,关押囚犯的 舒适和自由程度,举世闻名。这是因为那威政府的惩教实行所谓“正常原 则”,即:尽最大可能让囚犯的日常生活与普通人没有区别。美国纽约的 退休狱警在参观过奥斯陆南部巴斯托伊小岛上的监狱之后感叹道:“我想 不出还有比这更自由的囚禁,只差把监狱的钥匙交给囚犯了。”“这是囚犯 的乌托邦”。因为他看到囚犯们可以滑雪、打网球、打扑克、烹饪、做陶 艺、做木工,甚至可以乘坐渡轮将亲朋接到岛上来。 ·死刑问题 ■安乐死问题 ■人能支配处置自己的身体吗? ■杀生是错误的吗? ■动物的生命权存在吗? ■人类的许多问题和难题,从终极(哲学)角度是无法得到最终解决的,但 问题是:如果哲学问题注定无法得到最终的解决,为什么还要追问这些难 题? 认识哲学:理性与信仰 ■你有信仰吗?你喜欢什么?你又害怕什么呢? ■有没有某种你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东西?如果有,它是什么? ■如果你只有几分钟可以活了,那么你将怎样利用这段时间?如果是一个礼
⚫ 印度教:非暴力不合作 ◼ 可怜、怜悯 ⚫ 佛教:舍身饲虎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 哪一种文化是更合理的呢? ◼ 哪种文化和价值是正确的呢? ◼ 文化价值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呢? ◼ 文化有没有对错呢? ◼ 布雷维克的权利 ◼ 2011 年 7 月 22 日,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在挪威政府办公大楼前引爆 威力巨大的汽车炸弹,然后又在奥斯陆以西 40 公里的于特岛枪杀参加挪 威工党青年团夏令营的人群,共造成 77 人死亡,300 多人受伤。2012 年 8 月,他被奥斯陆地区法院以多重谋杀、制造致命爆炸和实施恐怖主义袭击 等罪名判处 21 年“预防性监禁”。最近这位身背 77 条人命的重罪犯向法 庭提出控告,指控比利时政府侵犯了他的人权。 ◼ 布雷维克的权利 ◼ 挪威的监禁不是人们一般理解的那种。挪威监狱的豪华程度,关押囚犯的 舒适和自由程度,举世闻名。这是因为挪威政府的惩教实行所谓“正常原 则”,即:尽最大可能让囚犯的日常生活与普通人没有区别。美国纽约的 退休狱警在参观过奥斯陆南部巴斯托伊小岛上的监狱之后感叹道:“我想 不出还有比这更自由的囚禁,只差把监狱的钥匙交给囚犯了。”“这是囚犯 的乌托邦”。因为他看到囚犯们可以滑雪、打网球、打扑克、烹饪、做陶 艺、做木工,甚至可以乘坐渡轮将亲朋接到岛上来。 ◼ 死刑问题 ◼ 安乐死问题 ◼ 人能支配处置自己的身体吗? ◼ 杀生是错误的吗? ◼ 动物的生命权存在吗? ◼ 人类的许多问题和难题,从终极(哲学)角度是无法得到最终解决的,但 问题是:如果哲学问题注定无法得到最终的解决,为什么还要追问这些难 题? 认识哲学:理性与信仰 ◼ 你有信仰吗?你喜欢什么?你又害怕什么呢? ◼ 有没有某种你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东西?如果有,它是什么? ◼ 如果你只有几分钟可以活了,那么你将怎样利用这段时间?如果是一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