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实验二 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真空干燥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水分测定的意义。 2.掌握真空干燥箱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利用在低压下水的沸点降低的原理,将取样后的称量皿置于真空烘箱内,在 选定的真空度与加热温度下干燥到恒重。干燥后样品所失去的质量即为水分含量。 三、实验仪器 1.真空干燥箱 2.玻璃称量皿或带盖铝皿 3.电子天平(万分之一) 4.干燥器 四、实验步骤 1.干燥条件 温度:40~100℃,受热易变化的食品加热温度为 60~70(有 时需要更低)。 2.压强 0.7~13.3kPa(5~100mmHg)。 3.样品测定 将称量皿在 105℃下烘干至恒重,称量(精确到 0.1mg),取试样 3~4g,置于 称量皿内,再称重(精确到 0.1mg),将称量皿放人干燥箱内,关闭干燥箱门,启动 真空泵,抽出干燥箱内空气至所需压力,并同时加热至所需温度,关闭通向水泵 或真空泵的活塞,停止抽气,使干燥箱内保持一定的温度与压力。经过一定时间 后,打开活塞,使空气经干燥装置慢慢进入,待干燥箱内压力恢复正常后再打开, 取出样品,置于干燥器内 0.5 小时后称重,重复以上操作至恒重。 五、计算 100 m m m m % 1 3 1 2 − − 水分含量( )= 式中 m1——干燥前样品与称量皿(或蒸发皿加海砂、玻璃棒)的质量,g; m2——干燥后样品与称量皿(或蒸发皿加海砂、玻璃棒)的质量,g; m3——称量皿(或蒸发皿加海砂、玻璃棒)的质量,g。 六、注意事项 1.本法适用于在 100℃以上加热容易变质及含有不易除去结合水的食品,如糖 浆、味精、蜂蜜、果酱等
3 实验二 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真空干燥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水分测定的意义。 2.掌握真空干燥箱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利用在低压下水的沸点降低的原理,将取样后的称量皿置于真空烘箱内,在 选定的真空度与加热温度下干燥到恒重。干燥后样品所失去的质量即为水分含量。 三、实验仪器 1.真空干燥箱 2.玻璃称量皿或带盖铝皿 3.电子天平(万分之一) 4.干燥器 四、实验步骤 1.干燥条件 温度:40~100℃,受热易变化的食品加热温度为 60~70(有 时需要更低)。 2.压强 0.7~13.3kPa(5~100mmHg)。 3.样品测定 将称量皿在 105℃下烘干至恒重,称量(精确到 0.1mg),取试样 3~4g,置于 称量皿内,再称重(精确到 0.1mg),将称量皿放人干燥箱内,关闭干燥箱门,启动 真空泵,抽出干燥箱内空气至所需压力,并同时加热至所需温度,关闭通向水泵 或真空泵的活塞,停止抽气,使干燥箱内保持一定的温度与压力。经过一定时间 后,打开活塞,使空气经干燥装置慢慢进入,待干燥箱内压力恢复正常后再打开, 取出样品,置于干燥器内 0.5 小时后称重,重复以上操作至恒重。 五、计算 100 m m m m % 1 3 1 2 − − 水分含量( )= 式中 m1——干燥前样品与称量皿(或蒸发皿加海砂、玻璃棒)的质量,g; m2——干燥后样品与称量皿(或蒸发皿加海砂、玻璃棒)的质量,g; m3——称量皿(或蒸发皿加海砂、玻璃棒)的质量,g。 六、注意事项 1.本法适用于在 100℃以上加热容易变质及含有不易除去结合水的食品,如糖 浆、味精、蜂蜜、果酱等
4 2.称量皿有玻璃和铝质两种,前者适用于各种食品,后者导热性好、质量轻, 常用于减压干燥法。但铝盒不耐酸碱,使用时应根据测定样品加以选择。 3.称量皿的规格:以样品置于其中,平铺开后厚度不超过 1/3 为宜
4 2.称量皿有玻璃和铝质两种,前者适用于各种食品,后者导热性好、质量轻, 常用于减压干燥法。但铝盒不耐酸碱,使用时应根据测定样品加以选择。 3.称量皿的规格:以样品置于其中,平铺开后厚度不超过 1/3 为宜
5 实验三 总灰分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灰分测定的意义和原理。 2.掌握灰分测定的方法。 3.掌握马弗炉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定量的样品炭化后放入高温炉内灼烧,使有机物质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 氮的氧化物及水等形式逸出,剩下的残留物即为灰分,称量残留物的质量即得总 灰分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 1.实验仪器 ①电子天平(d=0.1mg) ②高温炉 ③电炉 ④坩埚 ⑤坩埚钳 ⑥干燥器。 2.实验试剂 ①1:4 盐酸溶液 ②6mol/L 硝酸溶液 ③36%过氧化氢 ④0.5%三氯化铁溶液和等量蓝墨水的混合液 ⑤辛醇或纯植物油 四、实验步骤 1.瓷坩埚的准备 将坩埚用盐酸(1:4)煮 1~2 小时,洗净、晾干,用三氯化铁与蓝墨水的混 合液在埚外壁及盖上写编号,置于 500~550℃高温炉中灼烧 1 小时,于干燥器内 冷却至室温,称量,反复灼烧、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之差小于 0.5mg,记录 重量 m1。 2.准确称取 1~20g 样品于坩埚内,并记录重量 m2。 3.炭化 将盛有样品的坩埚放在电炉上小火加热炭化至无黑烟产生。 4.灰化 将炭化好的坩埚慢慢移入高温炉(500~600℃),盖斜倚在坩埚上,灼烧 2~5 小时,直至残留物呈灰白色为止。冷却至 200℃以下时,再放入干燥器冷却,称重。 反复灼烧、冷却、称重,直至恒量(两次称量之差小于 0.5mg),记录重量 m3
5 实验三 总灰分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灰分测定的意义和原理。 2.掌握灰分测定的方法。 3.掌握马弗炉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定量的样品炭化后放入高温炉内灼烧,使有机物质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 氮的氧化物及水等形式逸出,剩下的残留物即为灰分,称量残留物的质量即得总 灰分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 1.实验仪器 ①电子天平(d=0.1mg) ②高温炉 ③电炉 ④坩埚 ⑤坩埚钳 ⑥干燥器。 2.实验试剂 ①1:4 盐酸溶液 ②6mol/L 硝酸溶液 ③36%过氧化氢 ④0.5%三氯化铁溶液和等量蓝墨水的混合液 ⑤辛醇或纯植物油 四、实验步骤 1.瓷坩埚的准备 将坩埚用盐酸(1:4)煮 1~2 小时,洗净、晾干,用三氯化铁与蓝墨水的混 合液在埚外壁及盖上写编号,置于 500~550℃高温炉中灼烧 1 小时,于干燥器内 冷却至室温,称量,反复灼烧、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之差小于 0.5mg,记录 重量 m1。 2.准确称取 1~20g 样品于坩埚内,并记录重量 m2。 3.炭化 将盛有样品的坩埚放在电炉上小火加热炭化至无黑烟产生。 4.灰化 将炭化好的坩埚慢慢移入高温炉(500~600℃),盖斜倚在坩埚上,灼烧 2~5 小时,直至残留物呈灰白色为止。冷却至 200℃以下时,再放入干燥器冷却,称重。 反复灼烧、冷却、称重,直至恒量(两次称量之差小于 0.5mg),记录重量 m3
6 五、结果计算 100 m m m m % 2 1 3 1 − − 灰分含量( )= 式中 m1——空坩埚的质量,g; m2——样品+坩埚的质量,g; m3——残灰+坩埚的质量,g。 六、注意事项: 1.样品的取样量一般以灼烧后得到的灰分量为 10~100mg 为宜。通常奶粉、 麦乳精、大豆粉、鱼类等取 1~2g;谷物及其制品、肉及其制品、牛乳等取 3~5g; 蔬菜及其制品、砂糖、淀粉、蜂蜜、奶油等取 5~10g;水果及其制品取 20g;油脂 取 20g。 2.液样先于水浴蒸干,再进行炭化。 3.炭化一般在电炉上进行,半盖坩埚盖,对于含糖分、淀粉、蛋白质较高的 样品,为防止其发泡溢出,炭化前可加数滴辛醇或植物油。 4.把坩埚放入或取出高温炉时,在炉口停留片刻,防止因温度剧变使坩埚破 裂。 5.在移入干燥器前,最好将坩埚冷却至 200℃以下,取坩埚时要缓缓让空气 流入,防止形成真空对残灰的影响。 6.灼烧温度不能超过 600℃,否则会造成钾、钠、氯等易挥发成份的损失
6 五、结果计算 100 m m m m % 2 1 3 1 − − 灰分含量( )= 式中 m1——空坩埚的质量,g; m2——样品+坩埚的质量,g; m3——残灰+坩埚的质量,g。 六、注意事项: 1.样品的取样量一般以灼烧后得到的灰分量为 10~100mg 为宜。通常奶粉、 麦乳精、大豆粉、鱼类等取 1~2g;谷物及其制品、肉及其制品、牛乳等取 3~5g; 蔬菜及其制品、砂糖、淀粉、蜂蜜、奶油等取 5~10g;水果及其制品取 20g;油脂 取 20g。 2.液样先于水浴蒸干,再进行炭化。 3.炭化一般在电炉上进行,半盖坩埚盖,对于含糖分、淀粉、蛋白质较高的 样品,为防止其发泡溢出,炭化前可加数滴辛醇或植物油。 4.把坩埚放入或取出高温炉时,在炉口停留片刻,防止因温度剧变使坩埚破 裂。 5.在移入干燥器前,最好将坩埚冷却至 200℃以下,取坩埚时要缓缓让空气 流入,防止形成真空对残灰的影响。 6.灼烧温度不能超过 600℃,否则会造成钾、钠、氯等易挥发成份的损失
7 实验四 钙的测定 (EDTA 滴定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钙测定的意义和原理。 2.掌握 EDTA 滴定法测定钙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EDTA 是一种氨羧络合剂,在不同的 pH 条件下可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 络合物。Ca2+与 EDTA 定量地形成金属络合物,其稳定性大于钙与指示剂所形成的 络合物。在 pH12~14 时,可用 EDTA 的盐溶液直接滴定溶液中的 Ca2+,终点指示 剂为钙指示剂(NN),钙指示剂在 pH﹥11 时为纯蓝色,可与钙结合形成酒红色的 NN-Ca2+。在滴定过程中,EDTA 首先与游离态的 Ca2+结合,接近终点时夺取 NN-Ca2+中的 Ca2+,使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氨羧络合剂 EDTA 的用量计算钙的含量。 三、试剂 1.钙指示剂(NN):0.1%的乙醇溶液 2.1%KCN 溶液 3.2mol/LNaOH 溶液 4.6mol/L HCl 溶液 5.0.05mol/L 柠檬酸钠溶液:称取 14.7g 二水合柠檬酸钠,用去离子水稀释至 1000mL。 6.钙标准溶液:准确称取 0.4994g 已在 110℃下干燥 2 小时,并保存在干燥 器内的基准碳酸钙于 250mL 烧杯中,加少量水润湿,盖上表面皿,缓慢加入 6mol/LHCl 10 mL 使之溶解,转入 100mL 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摇匀,此溶液含 钙 0.2mg/mL。 7.0.01mol/L EDTA 标准溶液:精确称取 3.700gEDTA 二钠盐溶解并定容至 1L, 贮于聚乙烯瓶中。 EDTA 标准溶液的标定: 准确吸取钙标准溶液 10mL 于 100mL 三角瓶中,加水 10mL,用 2mol/L NaOH 溶液调至中性,加入 1%KCN 溶液 1 滴,0.05mol/L 柠檬酸钠溶液 2mL,2mol/L NaOH 溶液 2mL,钙指示剂 5 滴,用 EDTA 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为终点。记 录 EDTA 的用量 V(mL)。按下式计算每毫升 EDTA 标准溶液相当于钙的毫克数 T。 V 0.2 10 T = 式中:T—每毫升 EDTA 标准溶液相当于钙的毫克数,mg/mL;
7 实验四 钙的测定 (EDTA 滴定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钙测定的意义和原理。 2.掌握 EDTA 滴定法测定钙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EDTA 是一种氨羧络合剂,在不同的 pH 条件下可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 络合物。Ca2+与 EDTA 定量地形成金属络合物,其稳定性大于钙与指示剂所形成的 络合物。在 pH12~14 时,可用 EDTA 的盐溶液直接滴定溶液中的 Ca2+,终点指示 剂为钙指示剂(NN),钙指示剂在 pH﹥11 时为纯蓝色,可与钙结合形成酒红色的 NN-Ca2+。在滴定过程中,EDTA 首先与游离态的 Ca2+结合,接近终点时夺取 NN-Ca2+中的 Ca2+,使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氨羧络合剂 EDTA 的用量计算钙的含量。 三、试剂 1.钙指示剂(NN):0.1%的乙醇溶液 2.1%KCN 溶液 3.2mol/LNaOH 溶液 4.6mol/L HCl 溶液 5.0.05mol/L 柠檬酸钠溶液:称取 14.7g 二水合柠檬酸钠,用去离子水稀释至 1000mL。 6.钙标准溶液:准确称取 0.4994g 已在 110℃下干燥 2 小时,并保存在干燥 器内的基准碳酸钙于 250mL 烧杯中,加少量水润湿,盖上表面皿,缓慢加入 6mol/LHCl 10 mL 使之溶解,转入 100mL 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摇匀,此溶液含 钙 0.2mg/mL。 7.0.01mol/L EDTA 标准溶液:精确称取 3.700gEDTA 二钠盐溶解并定容至 1L, 贮于聚乙烯瓶中。 EDTA 标准溶液的标定: 准确吸取钙标准溶液 10mL 于 100mL 三角瓶中,加水 10mL,用 2mol/L NaOH 溶液调至中性,加入 1%KCN 溶液 1 滴,0.05mol/L 柠檬酸钠溶液 2mL,2mol/L NaOH 溶液 2mL,钙指示剂 5 滴,用 EDTA 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为终点。记 录 EDTA 的用量 V(mL)。按下式计算每毫升 EDTA 标准溶液相当于钙的毫克数 T。 V 0.2 10 T = 式中:T—每毫升 EDTA 标准溶液相当于钙的毫克数,m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