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 放,彻底结束民族屈辱的历史。这个历史伟业,我们已经完成了。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中叶的一百年 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则是为了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伟业 我们已经奋斗了50年,取得了伟大的进展,将它最终实现,则是当代大学生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和社会 责任。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为祖国和人民而奋斗的目标中,人生 的价值才能更完美地体现出来 到21世纪中叶,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需要科学教育事业的 发展,需要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但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人口众多而人均资源 却较少,人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2000年我国10万人口中的大学生人数为500人,毛入学率为8% 左右。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专 业知识和良好素质的大学生。在新的世纪,我国面临进一步地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要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西部开发的战略目标、建设法治国家、提高全民素质、推进民主进程等任务, 就必须培养大批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具备较高素质的各类专门人才.而大学生恰恰是这方面的潜在人才。面 对社会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会加入大学生的行列,而且必须适应社会的要求,使潜 在人才成长为真正的对社会有意义的创新人才。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 当代大学生所希望的那样,"从20世纪进入21世纪,你们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我国现代 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将在你们这一代手中实现。你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 么样的能力,对祖国和人民的未来关系重大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其实质,最集中地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生 产、贸易、金融和信息等方面的全球化,其意义在于,各国可能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实行本国资源的最优 配置,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效果:对于发展中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要实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不 参与经济全球化是毫无希望的。所以,参与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一种理智选择,或者说是惟 的选择。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又是扩大对外开放,这意味着中国的改革 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世界多边贸易的体系中,在遵循共同的贸易准则和相关的法律条约的基础上, 中国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受到的冲击和挑战会更强:简言之,当今世界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步伐明显加快,国与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归根到 底是人才的竞争:新科技革命是人才引发的革命,经济全球化是人才的全球化,综合国力的基础在于人才 个国家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就必须把人才资源的开发提到非常突出的位置。我国 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这不仅对大 学生的数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大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具备的文化及思想意志品质也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2.2.2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古今中外不同的社会和统治阶级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毛泽东同志曾经将我国的学校教育目标概括 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改革开 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肯定毛泽东这一表述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新情况,将之概括为教育全国人民做 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始终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的 要求。从历史的高度看,历史使命不是主观的,而是历史活动本质特征决定的。它是历史的,继往开来的。 中国百年来历史主题是:独立、统一、富强、发展,经过几代人不断的努力,才有了中国的今天:只有新 代的努力,才能有中国的未来。江泽民指出:"鸦片战争以来,救中国,救人民,实现国家的独立、统 民主、富强,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不懈追求和共同理想。"为此,作为21世纪的中国大学生,必然要肩负 起这一历史使命。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但这个主题还得靠人类的聪明和智慧,靠正 义的斗争和公平的竞争才能实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新能源
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从 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 放,彻底结束民族屈辱的历史。这个历史伟业,我们已经完成了。从 20 世纪中叶到 21 世纪中叶的一百年 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则是为了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伟业, 我们已经奋斗了 50 年,取得了伟大的进展,将它最终实现,则是当代大学生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和社会 责任。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为祖国和人民而奋斗的目标中,人生 的价值才能更完美地体现出来。 到 21 世纪中叶,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需要科学教育事业的 发展,需要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但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人口众多而人均资源 却较少,人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2000 年我国 10 万人口中的大学生人数为 500 人,毛入学率为 8% 左右。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专 业知识和良好素质的大学生。在新的世纪,我国面临进一步地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要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西部开发的战略目标、建设法治国家、提高全民素质、推进民主进程等任务, 就必须培养大批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具备较高素质的各类专门人才.而大学生恰恰是这方面的潜在人才。面 对社会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会加入大学生的行列,而且必须适应社会的要求,使潜 在人才成长为真正的对社会有意义的创新人才。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 当代大学生所希望的那样,“从 20 世纪进入 21 世纪,你们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我国现代 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将在你们这一代手中实现。你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 么样的能力,对祖国和人民的未来关系重大”。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其实质,最集中地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生 产、贸易、金融和信息等方面的全球化,其意义在于,各国可能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实行本国资源的最优 配置,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效果:对于发展中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要实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不 参与经济全球化是毫无希望的。所以,参与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一种理智选择,或者说是惟一 的选择。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又是扩大对外开放,这意味着中国的改革 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世界多边贸易的体系中,在遵循共同的贸易准则和相关的法律条约的基础上, 中国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受到的冲击和挑战会更强;简言之,当今世界,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步伐明显加快,国与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归根到 底是人才的竞争:新科技革命是人才引发的革命,经济全球化是人才的全球化,综合国力的基础在于人才。 一个国家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就必须把人才资源的开发提到非常突出的位置。我国 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这不仅对大 学生的数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大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具备的文化及思想意志品质也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2.2.2 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古今中外不同的社会和统治阶级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毛泽东同志曾经将我国的学校教育目标概括 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改革开 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肯定毛泽东这一表述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新情况,将之概括为“教育全国人民做 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始终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的 要求。从历史的高度看,历史使命不是主观的,而是历史活动本质特征决定的。它是历史的,继往开来的。 中国百年来历史主题是:独立、统一、富强、发展,经过几代人不断的努力,才有了中国的今天;只有新 一代的努力,才能有中国的未来。江泽民指出:“鸦片战争以来,救中国,救人民,实现国家的独立、统一、 民主、富强,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不懈追求和共同理想。”为此,作为 21 世纪的中国大学生,必然要肩负 起这一历史使命。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但这个主题还得靠人类的聪明和智慧,靠正 义的斗争和公平的竞争才能实现。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新能源
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科技进步己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关系到人们 生活的改善,而且关系到国家利民族的生存利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一种可能性是由于科 技缺乏竞争力进而继续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另一种可能性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材料科学技术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快 速发展,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知识经济己见端倪,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正成为不可阻挡 的世界潮流。这就决定了科技和教育越来越成为在经济竞争中致胜和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可以 预见,各国之间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在21世纪 的人类社会历史舞台将全面展开。面临这样的时代,如何完成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是作为新时代的 大学生不能不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不能不承担的社会责任。把握世界的大势、中国的大势,我们才能更 加准确地为自己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定位,也才能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进而与改革开放同行,与民族复 兴的历史征程并进,创造灿烂的人生。 23为完成历史重任立志成才 党的教育方针规定并提出了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早在1983年10月,邓小平 在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中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就是要坚 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面向世界,就是要使教育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培养大批掌握 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面向未来,就是要使教育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走向世界、参与21世纪 国际竞争的新型人。19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同教育法》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 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 育目标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都表明当代大学生只有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 使命中才能健康成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 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提出,希望当代大学生成为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 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襟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始终与时代发展同 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每一代青年都具有自身的历史使命。辛亥革命时期 青年的历史使命是唤起民众,推翻腐朽的封建帝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的历史使命是投身革命 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青年的历史使命是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改变我 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就是把我国 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要有为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精神。我国要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务十分艰巨。面对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树立什 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大学生应该树立 为中国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坚定信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努力掌握科学文化 知识,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 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民族复兴大业召唤着当代大学生,广大青年学生应自觉肩负起崇高的历史使命,奋发努力,开拓进取, 矢志不渝地向着新世纪,向着现代化的光辉目标,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 3.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 当今的时代,一方面给大学生带来了千年难逢的机遇:另一方面又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和负面的刺 激,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大学生必须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增强自己的 心理健康,这不仅是个人的安危,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3.1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 3.1.1定义 心理健康是20世纪中叶以来,由科技、文化和社会所决定的一种全新、多元的视角看待健康的产物。过 去传统的健康观认为人的躯体没有病就是健康,忽视了心理和精神的健康。我国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
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科技进步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关系到人们 生活的改善,而且关系到国家利民族的生存利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一种可能性是由于科 技缺乏竞争力进而继续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另一种可能性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材料科学技术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快 速发展,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正成为不可阻挡 的世界潮流。这就决定了科技和教育越来越成为在经济竞争中致胜和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可以 预见,各国之间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在 21 世纪 的人类社会历史舞台将全面展开。面临这样的时代,如何完成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是作为新时代的 大学生不能不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不能不承担的社会责任。把握世界的大势、中国的大势,我们才能更 加准确地为自己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定位,也才能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进而与改革开放同行,与民族复 兴的历史征程并进,创造灿烂的人生。 2.3 为完成历史重任立志成才 党的教育方针规定并提出了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早在 1983 年 10 月,邓小平 在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中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就是要坚 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面向世界,就是要使教育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培养大批掌握 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面向未来,就是要使教育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走向世界、参与 21 世纪 国际竞争的新型人。1995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同教育法》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 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 育目标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都表明当代大学生只有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 使命中才能健康成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 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提出,希望当代大学生成为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 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襟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始终与时代发展同 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每一代青年都具有自身的历史使命。辛亥革命时期, 青年的历史使命是唤起民众,推翻腐朽的封建帝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的历史使命是投身革命, 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青年的历史使命是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改变我 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就是把我国 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要有为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精神。我国要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务十分艰巨。面对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树立什 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大学生应该树立 为中国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坚定信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努力掌握科学文化 知识,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 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民族复兴大业召唤着当代大学生,广大青年学生应自觉肩负起崇高的历史使命,奋发努力,开拓进取, 矢志不渝地向着新世纪,向着现代化的光辉目标,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 3.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 当今的时代,一方面给大学生带来了千年难逢的机遇;另一方面又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和负面的刺 激,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大学生必须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增强自己的 心理健康,这不仅是个人的安危,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3.1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 3.1.1 定义 心理健康是 20 世纪中叶以来,由科技、文化和社会所决定的一种全新、多元的视角看待健康的产物。过 去传统的健康观认为人的躯体没有病就是健康,忽视了心理和精神的健康。我国是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