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页格式及要求课程名称:《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第3周,第1讲次摘要授课题目(章、节)第四章妊娠生理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1、了解胎膜、脐带、羊水的构成和功能,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点。2、熟悉妊娠期母体的生殖系统、乳房、血液、心血管、内分泌及泌尿系统的变化特点,中医对妊娠生理的认识。3、掌握卵子从受精到受精卵的输送、发育、着床的过程,胎盘的形成及胎盘的功能。【重点】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过程,胎盘的形成及胎盘的功能。【难点】胎膜、脐带、羊水的构成和功能。内容
1 1 首页格式及要求 课程名称:《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第 3 周,第 1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四章 妊娠生理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1、了解胎膜、脐带、羊水的构成和功能,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点。 2、熟悉妊娠期母体的生殖系统、乳房、血液、心血管、内分泌及泌尿系统的变化特点,中医 对妊娠生理的认识。 3、掌握卵子从受精到受精卵的输送、发育、着床的过程,胎盘的形成及胎盘的功能。 【重 点】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过程,胎盘的形成及胎盘的功能。 【难 点】胎膜、脐带、羊水的构成和功能。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生儿育女是人生中的大事,人类发展到现今阶段,生殖能力已经逐渐下降。充分认识人类的妊娠生理,对于理解后续学习与妊娠相关的一系列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也可以初步了解我们每个人是如何产生、如何在宫内发育生长的。【本讲课程的内容】第四章妊娠生理第一节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一、受精的定义成熟精子和卵子相结合的过程称为受精。受精后的卵子称为孕卵或受精卵,标志着新生命的诞生。二、受精的过程精液进入阴道内,精子离开精液经宫颈管进入宫腔,与子宫内膜接触后,子宫内膜白细胞产生α与β淀粉酶,解除了精子顶体酶上的“去获能因子”,使精子具有受精能力,称为精子获能。获能主要是在宫腔和输卵管内进行。卵子从卵巢排出后进入腹腔,经输卵管伞端的“拾卵”作用,进入输卵管壶腹与峡部联接处等待受精。受精发生在排卵后12小时内,整个受精过程约需24小时。当精子与卵子相遇,精子顶体外膜破裂,释放出顶体酶,称为顶体反应。通过酶的作用,使精子穿过放射冠和透明带。只有发生顶体反应的精子才能与卵子融合。当精子头部与卵子表面接触,便开始了受精过程,其他精子不再能进入。获能的精子穿过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为受精的开始,而卵原核与精原核融合为受精的完成,形成二倍体的受精卵,标志诞生新生命。三、受精的发育受精卵的分裂称卵裂。约在受精后第3日,分裂成由16个细胞组成的实心细胞团,称为桑胚或早期囊胚。受精卵开始进行有丝分裂的同时,借助输卵管的蠕动和纤毛摆动,逐渐向子宫腔方向移动。约在受精后第4日,早期囊胚进入宫腔,在子宫腔内继续分裂发育成晚期囊胚。约在受精后第6~7日,晚期囊胚之透明带消失以后侵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受精卵着床,约在受精后第11~12日完成。着床需经过定位、粘着和穿透3个阶段,着床必须具备的条件有:①透明带消失;②囊胚细胞滋养层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③囊胚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并相互配合:2
2 【本讲课程的引入】生儿育女是人生中的大事,人类发展到现今阶段,生殖能力已 经逐渐下降。充分认识人类的妊娠生理,对于理解后续学习与妊娠相关的一系列疾 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也可以初步了解我们每个人是如何产 生、如何在宫内发育生长的。 【本讲课程的内容】 第四章 妊娠生理 第一节 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 一、受精的定义 成熟精子和卵子相结合的过程称为受精。受精后的卵子称为孕卵或受精卵, 标志着新生命的诞生。 二、受精的过程 精液进入阴道内,精子离开精液经宫颈管进入宫腔,与子宫内膜接触后,子 宫内膜白细胞产生α与β淀粉酶,解除了精子顶体酶上的“去获能因子”,使精子 具有受精能力,称为精子获能。获能主要是在宫腔和输卵管内进行。 卵子从卵巢排出后进入腹腔,经输卵管伞端的“拾卵”作用,进入输卵管壶腹与峡 部联接处等待受精。受精发生在排卵后 12 小时内,整个受精过程约需 24 小时。当 精子与卵子相遇,精子顶体外膜破裂,释放出顶体酶,称为顶体反应。通过酶的作 用,使精子穿过放射冠和透明带。只有发生顶体反应的精子才能与卵子融合。当精 子头部与卵子表面接触,便开始了受精过程,其他精子不再能进入。 获能的精子穿过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为受精的开始,而卵原核与精原核融合 为受精的完成,形成二倍体的受精卵,标志诞生新生命。 三、受精的发育 受精卵的分裂称卵裂。约在受精后第 3 日,分裂成由 16 个细胞组成的实心细 胞团,称为桑椹胚或早期囊胚。受精卵开始进行有丝分裂的同时,借助输卵管的蠕 动和纤毛摆动,逐渐向子宫腔方向移动。约在受精后第 4 日,早期囊胚进入宫腔, 在子宫腔内继续分裂发育成晚期囊胚。约在受精后第 6~7 日,晚期囊胚之透明带消 失以后侵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受精卵着床,约在受精后第 11~12 日完成。 着床需经过定位、粘着和穿透 3 个阶段,着床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①透明带消失; ②囊胚细胞滋养层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 ③囊胚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并相互配合;
④孕妇体内有足够数量的孕酮,子宫有一个极短的敏感期允许受精卵着床。受精卵着床后,子宫内膜迅速发生蜕膜变,此时的子宫内膜称蜕膜。按蜕膜与囊胚的部位关系,将蜕膜分为3部分:①底蜕膜:与囊胚极滋养层接触的子宫肌层之间的蜕膜,将来发育成为胎盘的母体部分:②包蜕膜:覆盖在囊胚表面的蜕膜,随囊胚发育逐渐突向子宫腔,由于这部分蜕膜高度伸展,缺乏营养而逐渐退化,约在妊娠14~16周因羊膜腔明显增大,使包蜕膜和真蜕膜相贴近,子宫腔消失,包蜕膜与真蜕膜逐渐融合,于分娩时这两层已无法分开:③真蜕膜(壁蜕膜):指底蜕膜与包蜕膜以外覆盖子宫腔的蜕膜。第二节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功能一、胎儿附属物的定义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胎盘胎盘是胎儿与母体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组成。1.胎盘的形成(1)羊膜是附着于绒毛膜板表面的半透明薄膜,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为胎盘的最内层。羊膜光滑,无血管、神经及淋巴,具有一定的弹性,厚度仅0.02~0.05mm,自内向外由上皮细胞层、基底膜、致密层、纤维母细胞层和海绵层5层组成。电镜下见上皮细胞表面有微绒毛,随妊娠进展而增多。羊膜最初附着于胚盘边缘,以后随胚盘卷折,羊膜腔的扩大,附着点也转向胎儿腹侧,最后会合于脐部并包围在脐带的表面。(2)叶状绒毛膜是胎盘的主要部分,也是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在晚期囊胚着床以后,滋养层细胞迅速分裂增生,并分化为内层的细胞滋养层和外层的合体滋养层。在滋养层内面有一层细胞称为胚外中胚层,与滋养层细胞共同组成绒毛膜。胚胎发育的13~21日为绒毛膜发育分化的最旺盛的时期。在此期间,胎盘的主要结构一绒毛也逐渐形成,历经3个阶段:①一级绒毛:最初是绒毛膜周围长出不规则突起的合体滋养层小梁,逐渐排列成放射状,绒毛膜深部增生活跃的细胞滋养细胞也伸入进去,形成合体滋养细胞小梁的细胞中心索,初具绒毛形态,称为初级绒毛或一级绒毛。②二级绒毛:初级绒毛继续增长,其细胞中心索伸展至合体滋养细胞的内层,胚外中胚层也长入细胞中心索,成为间质中心索,即为二级绒毛。③三级绒毛:当胚胎的血管长入间质中心索,二级绒毛即转变为三级绒毛。约在受精后第3周,当绒毛内血管形成时,即建立起胎儿胎盘循环。(3)底蜕膜是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占足月胎盘的很小部分。底蜕膜表面覆盖一层来自固定绒毛的滋养层细胞与底蜕膜共同形成绒毛间隙的底,称为蜕膜板。从此板向绒毛膜方向伸出伸出一些蜕膜间隔,一般不超过胎盘全层厚度的2/3,将胎盘母体面分成肉眼可见的20个左右母体叶。二)好娠足月胎盘的结构妊娠足月胎盘呈圆形或椭圆形,重约450~650g,直径16~20cm,厚1~3cm中央厚,周边薄。胎盘母体面的表面呈暗红色,由不规则的浅沟将其分为20个左右母体叶,常有局灶性的纤维化及钙化斑点。胎盘胎儿面的表面覆盖着一层灰蓝色、光滑半透明的羊膜,脐带动静脉从附着处分支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直达胎盘边缘。脐带动静脉分支穿过绒毛膜板,进入绒毛干及其分支。2.胎盘的功能胎盘功能极其复杂,具有物质交换、代谢、分泌激素、防御以及合成功能,是维持胎儿在子宫内营养发育的重要器官。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主要在血管合体膜。血管合体膜是由合体滋养细胞无核区胞质、合体滋养层基膜、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基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5层组成的薄膜1
1 ④孕妇体内有足够数量的孕酮,子宫有一个极短的敏感期允许受精卵着床。 受精卵着床后,子宫内膜迅速发生蜕膜变,此时的子宫内膜称蜕膜。按蜕 膜与囊胚的部位关系,将蜕膜分为 3 部分: ①底蜕膜:与囊胚极滋养层接触的子宫肌层之间的蜕膜,将来发育成为胎 盘的母体部分; ②包蜕膜:覆盖在囊胚表面的蜕膜,随囊胚发育逐渐突向子宫腔,由于这 部分蜕膜高度伸展,缺乏营养而逐渐退化,约在妊娠 14~16 周因羊膜腔明显增 大,使包蜕膜和真蜕膜相贴近,子宫腔消失,包蜕膜与真蜕膜逐渐融合,于分 娩时这两层已无法分开; ③真蜕膜(壁蜕膜):指底蜕膜与包蜕膜以外覆盖子宫腔的蜕膜。 第二节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功能 一、胎儿附属物的定义 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㈠胎盘 胎盘是胎儿与母体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组成。 1.胎盘的形成 ⑴羊膜是附着于绒毛膜板表面的半透明薄膜,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为胎盘的 最内层。羊膜光滑,无血管、神经及淋巴,具有一定的弹性,厚度仅 0.02~0.05mm, 自内向外由上皮细胞层、基底膜、致密层、纤维母细胞层和海绵层 5 层组成。电镜 下见上皮细胞表面有微绒毛,随妊娠进展而增多。 羊膜最初附着于胚盘边缘,以后随胚盘卷折,羊膜腔的扩大,附着点也转向胎 儿腹侧,最后会合于脐部并包围在脐带的表面。 ⑵叶状绒毛膜是胎盘的主要部分,也是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在晚期囊胚着床 以后,滋养层细胞迅速分裂增生,并分化为内层的细胞滋养层和外层的合体滋养层。 在滋养层内面有一层细胞称为胚外中胚层,与滋养层细胞共同组成绒毛膜。 胚胎发育的 13~21 日为绒毛膜发育分化的最旺盛的时期。在此期间,胎盘的主 要结构—绒毛也逐渐形成,历经 3 个阶段: ①一级绒毛:最初是绒毛膜周围长出不规则突起的合体滋养层小梁,逐渐排列 成放射状,绒毛膜深部增生活跃的细胞滋养细胞也伸入进去,形成合体滋养细胞小 梁的细胞中心索,初具绒毛形态,称为初级绒毛或一级绒毛。 ②二级绒毛:初级绒毛继续增长,其细胞中心索伸展至合体滋养细胞的内层, 胚外中胚层也长入细胞中心索,成为间质中心索,即为二级绒毛。 ③三级绒毛:当胚胎的血管长入间质中心索,二级绒毛即转变为三级绒毛。约 在受精后第 3 周,当绒毛内血管形成时,即建立起胎儿胎盘循环。 ⑶底蜕膜是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占足月胎盘的很小部分。底蜕膜表面覆盖一 层来自固定绒毛的滋养层细胞与底蜕膜共同形成绒毛间隙的底,称为蜕膜板。从此 板向绒毛膜方向伸出伸出一些蜕膜间隔,一般不超过胎盘全层厚度的 2/3,将胎盘 母体面分成肉眼可见的 20 个左右母体叶。 ㈡妊娠足月胎盘的结构 妊娠足月胎盘呈圆形或椭圆形,重约 450~650g,直径 16~20cm,厚 1~3cm 中央 厚,周边薄。胎盘母体面的表面呈暗红色,由不规则的浅沟将其分为 20 个左右母 体叶,常有局灶性的纤维化及钙化斑点。胎盘胎儿面的表面覆盖着一层灰蓝色、光 滑半透明的羊膜,脐带动静脉从附着处分支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直达胎盘边缘。 脐带动静脉分支穿过绒毛膜板,进入绒毛干及其分支。 2.胎盘的功能 胎盘功能极其复杂,具有物质交换、代谢、分泌激素、防御以及合成功能,是 维持胎儿在子宫内营养发育的重要器官。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主要在血管合 体膜。血管合体膜是由合体滋养细胞无核区胞质、合体滋养层基膜、绒毛间质、毛 细血管基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5 层组成的薄膜
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及转运的方式有:①简单扩散:又称被动扩散,是物质交换中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即低分子量物质自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这个过程不消耗能量。脂溶性高、分子量<250、不带荷电物质(如02、CO2、钠钾电解质等)容易通过血管合体膜;②易化扩散:也是物质自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但需借助于细胞膜上的载体才能完成。易扩散较简单扩散速度快,多不消耗能量,但有饱和现象。如葡萄糖等的转运③主动转运:物质由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运输,需消耗能量,主要是三磷酸腺苷分解为二磷酸腺苷时释放的能量。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及钙、铁等,在胎儿血中浓度均高于母血:其他:较大物质可通过血管合体膜裂隙,或通过细胞膜内陷吞噬后,继之膜融合,形成小泡向细胞内移动等方式转运,如大分子蛋白质、免疫球蛋白等。(1)气体交换氧和二氧化碳在胎盘中以简单扩散方式进行交换。母体子宫动脉血PO2为95~100mmHg,绒毛间隙内血P0z为40~50mmHg,而胎儿脐动脉血P0z于交换前为20mmHg,使母血中的氧能迅速向胎儿方向扩散。经绒毛与绒毛间隙的母血进行交换后,胎儿脐静脉血POz为30mmHg以上,尽管POz升高不多,但胎儿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强,故能从母血中获得充分的氧。母体子宫动脉血PCOz为32mmHg,绒毛间隙内血PCOz为38~42mmHg,而胎儿脐动脉血PCO为48mmHg,并且血管合体膜对二氧化碳的扩散度是氧的20倍,故胎儿二氧化碳容易通过绒毛间隙向母体迅速扩散。(2)营养物质供应葡萄糖是胎儿代谢的主要能源,以易扩散方式通过胎盘。氨基酸以主动转运的方式通过胎盘。游离的脂肪酸以简单扩散方式通过胎盘,并参与胎儿的脂肪合成。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主要以简单扩散方式通过胎盘。水的交换主要是通过简单扩散方式进行。钾、钠和镁大部分以简单扩散方式通过胎盘,但当母体缺钾时,钾的交换方式即变为主动运输,以保证胎儿体内的正常钾浓度。钙、磷、碘、铁大都是以主动运输方式单向地从母体向胎儿转运,以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3)排除胎儿代谢产物胎儿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肌酸等,经胎盘进入母血,由母体排出体外,可以代替胎儿泌尿系统的功能。(4)防御功能胎盘的屏障作用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但这种屏障功能很不完善,因胎盘本身遭受感染时其通透性增加,各种病毒及分子量小对胎儿有害的药物,均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致畸甚至死亡。母血中免疫抗体如IgG能通过胎盘,使胎儿从母体得到抗体,在出生后短时间内获得被动免疫力。(5)合成功能胎盘具有活跃的合成物质的能力,主要合成各种激素和酶。胎盘合成的激素有蛋白激素、备体激素。蛋白激素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胎盘生乳素、妊娠特异性β,糖蛋白、绒毛膜促甲状腺激素等。留体激素有雌激素、孕激素等。合成的酶有缩宫素酶、耐热性碱性磷酸酶等。还合成前列腺素、多种神经递质和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一种糖蛋白激素,由胎盘合体滋养细胞产生。临床上可利用绒促性素β亚基的特异性抗血清来测定母血清中绒促性素β亚基。HCG在受精后第7天左右便出现在母体血液中,以后逐渐增多,在受精后10天左右即可用放免测定法(RIA)自母体血清中测出。至妊娠8~10周血清中浓度达高峰,持续1~2周后迅速下降,近20周时降至最低点,持续至分娩。分娩后若无胎盘残留,约于产后2周内从母血中消失。已知HCG主要功能有:I作用于月经黄体,与黄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产生生化反应,延长黄体寿命,并使黄体增大成为妊娠黄体,增加留体激素的分泌,从而维持妊娠。2
2 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及转运的方式有: ①简单扩散:又称被动扩散,是物质交换中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即低 分子量物质自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这个过程不消耗能量。脂溶性高、分子量 <250、不带荷电物质(如 O2、CO2、钠钾电解质等)容易通过血管合体膜; ②易化扩散:也是物质自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但需借助于细胞膜上的载 体才能完成。易扩散较简单扩散速度快,多不消耗能量,但有饱和现象。如葡萄糖 等的转运 ③主动转运:物质由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运输,需消耗能量,主要是三磷酸腺 苷分解为二磷酸腺苷时释放的能量。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及钙、铁等,在胎儿血 中浓度均高于母血; ④其他:较大物质可通过血管合体膜裂隙,或通过细胞膜内陷吞噬后,继之膜 融合,形成小泡向细胞内移动等方式转运,如大分子蛋白质、免疫球蛋白等。 ⑴气体交换氧和二氧化碳在胎盘中以简单扩散方式进行交换。母体子宫动脉血 PO2 为 95~100mmHg,绒毛间隙内血 PO2 为 40~50mmHg,而胎儿脐动脉血 PO2 于交换前为 20mmHg,使母血中的氧能迅速向胎儿方向扩散。经绒毛与绒毛间隙的母血进行交换 后,胎儿脐静脉血 PO2 为 30mmHg 以上,尽管 PO2 升高不多,但胎儿血红蛋白对氧的 亲和力强,故能从母血中获得充分的氧。母体子宫动脉血 PCO2 为 32mmHg,绒毛间 隙内血 PCO2 为 38~42mmHg,而胎儿脐动脉血 PCO2 为 48mmHg,并且血管合体膜对二氧 化碳的扩散度是氧的 20 倍,故胎儿二氧化碳容易通过绒毛间隙向母体迅速扩散。 ⑵营养物质供应葡萄糖是胎儿代谢的主要能源,以易扩散方式通过胎盘。氨基酸以 主动转运的方式通过胎盘。游离的脂肪酸以简单扩散方式通过胎盘,并参与胎儿的 脂肪合成。维生素 A、D、E、K 等脂溶性维生素主要以简单扩散方式通过胎盘。水 的交换主要是通过简单扩散方式进行。钾、钠和镁大部分以简单扩散方式通过胎盘, 但当母体缺钾时,钾的交换方式即变为主动运输,以保证胎儿体内的正常钾浓度。 钙、磷、碘、铁大都是以主动运输方式单向地从母体向胎儿转运,以保证胎儿正常 生长发育。 ⑶排除胎儿代谢产物胎儿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肌酸等,经胎盘进 入母血,由母体排出体外,可以代替胎儿泌尿系统的功能。 ⑷防御功能胎盘的屏障作用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但这种屏障功能很不完善,因 胎盘本身遭受感染时其通透性增加,各种病毒及分子量小对胎儿有害的药物,均可 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致畸甚至死亡。母血中免疫抗体如 IgG 能通过胎盘,使胎儿从母 体得到抗体,在出生后短时间内获得被动免疫力。 ⑸合成功能胎盘具有活跃的合成物质的能力,主要合成各种激素和酶。胎盘合 成的激素有蛋白激素、甾体激素。蛋白激素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胎盘生乳素、 妊娠特异性β1 糖蛋白、绒毛膜促甲状腺激素等。甾体激素有雌激素、孕激素等。 合成的酶有缩宫素酶、耐热性碱性磷酸酶等。还合成前列腺素、多种神经递质和多 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 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一种糖蛋白激素,由胎盘合体滋养细胞产生。 临床上可利用绒促性素β亚基的特异性抗血清来测定母血清中绒促性素β亚基。 HCG 在受精后第 7 天左右便出现在母体血液中,以后逐渐增多,在受精后 10 天左右 即可用放免测定法(RIA)自母体血清中测出。至妊娠 8~10 周血清中浓度达高峰, 持续 1~2 周后迅速下降,近 20 周时降至最低点,持续至分娩。分娩后若无胎盘残 留,约于产后 2 周内从母血中消失。 已知 HCG 主要功能有: Ⅰ作用于月经黄体,与黄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产生生 化反应,延长黄体寿命,并使黄体增大成为妊娠黄体,增加甾体激素的分泌,从而 维持妊娠
IIHCG-β亚基有促卵泡成熟活性、促甲状腺活性及促罩丸间质细胞活性,IⅢI因HCG有与LH相似的生物活性,,与尿促性激素(HMG)合用可诱导排卵。IV能抑制淋巴细胞的免疫性,能以激素屏障保护滋养层不受母体的免疫攻击。②人胎盘生乳素(HPL):由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合成释放,分子结构与人垂体的生长激素和催乳激素基本相似。在好娠5~6周时就可在母血中测出HPL,妊娠34~36周达高峰(母血值为5~15mg/L),并持续至分娩。分娩后HPL值迅速下降,约在产后7小时即测不出。HPL有多种生理功能:I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作用,造成正氮平衡,故可促进胎儿生长。ⅡI与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协同作用于乳腺腺泡,促进腺泡发育,刺激乳腺上皮细胞合成乳白蛋白、乳珠蛋白和乳酪蛋白,为产后泌乳作准备、IIHPL可刺激脂肪分解,使游离脂肪酸增加,供母体在葡萄糖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应用,从而节省葡萄糖来供应胎儿。HPL能间接反映胎儿发育情况。③妊娠特异性β,糖蛋白:是妊娠期特有的糖蛋白,由合体滋养细胞产生。可用于预测早孕、早孕并发症的预后,并可作为胎儿宫内情况监测的一项指标。④雕激素:为留体激素。妊娠期雌激素主要来源于胎盘及卵巢。在妊娠早期,雌二醇和雌酮主要来源于卵巢黄体,妊娠10周后胎盘接替卵巢产生更多雌激素。至妊娠末期雌三醇值为非孕妇女的1000倍,雌二醇及雌酮值为非孕妇女的100倍。雌激素的生成过程:胎盘使母体内胆固醇转变为孕烯醇酮后,由于滋养层细胞缺少合成雌激素所必须的酶和合成雕激素的前体物,需由胎儿肾上腺转化为硫酸脱氢表雄酮(DHAS),再经胎儿肝脏转变成16α-羟基硫酸脱氢表雄酮(16α-OH-DHAS),接着再经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在硫酸酯酶作用下,去硫酸根成为16α-OH-DHA,随后经胎盘芳香化酶作用成为16α-羟基雄烯二酮,最终形成游离的雌三醇。雌激素是由胎儿、胎盘共同产生,故称为胎儿-胎盘单位。胎盘产生的雌激素多进入母体,刺激子宫内膜和子宫肌的进一步增生和肥大,促进其血液供应。妊娠期间雌激素水平不断增高直至分娩③孕激素为留体激素。妊娠早期由卵巢妊娠黄体产生,妊娠810周后胎盘合体滋养细胞是产生孕激素的主要来源,随胎盘的增大母血中孕酮的值逐渐增高,至孕末期可达180~300nmo1/L。其代谢产物为孕二醇,24小时尿排出值为35~45mg。孕酮的主要生理功能是:I孕酮抑制子宫平滑肌自发性收缩,降低其肌张力。Ⅱ孕期协同雌激素和其它激素刺激乳腺生长。Ⅲ对抗醛固酮对肾脏作用,从而控制孕妇尿中钠的排出。IV胎盘孕酮还可调节孕妇血压。③缩宫素酶:是由合体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随妊娠进展逐渐增量。主要功能是使缩宫素分子灭活,起到维持妊娠的作用。胎盘功能不良时,缩宫素酶活性降低。耐热性碱性磷酸酶(HSAP)由合体滋养细胞产生,妊娠16~20周母血中可测出。随娠进展而增量,直至胎盘出后其值下降,产后36日内消失。动态观察血中浓度,可作为检查胎盘功能的指标。胎膜胎膜是由绒毛膜和羊膜组成。胎膜的外层是绒毛膜,在发育过程中缺乏营养供应而逐渐萎缩成为平滑绒毛膜。胎膜的内层为羊膜,与覆盖胎盘、脐带的羊膜层相连接。至妊娠晚期,平滑绒毛膜与羊膜紧密相贴,但可以完全分开。妊娠14周末,羊膜与绒毛膜的胚外中胚层连接封闭胚外体腔,羊膜腔占据了整个子宫腔并随妊娠进展而逐渐增大。胎膜含有的多种酶活性和留体激素代谢有关。因此胎膜在分娩发动上有一定作用。白脐带3
3 ⅡHCG-β亚基有促卵泡成熟活性、促甲状腺活性及促睾丸间质细胞活性。 Ⅲ因 HCG 有与 LH 相似的生物活性,与尿促性激素(HMG)合用可诱导排卵。 Ⅳ能抑制淋巴细胞的免疫性,能以激素屏障保护滋养层不受母体的免疫攻击。 ②人胎盘生乳素(HPL):由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合成释放,分子结构与人垂体的 生长激素和催乳激素基本相似。在妊娠 5~6 周时就可在母血中测出 HPL,妊娠 34~36 周达高峰(母血值为 5~15mg/L),并持续至分娩。分娩后 HPL 值迅速下降,约在产 后 7 小时即测不出。 HPL 有多种生理功能: Ⅰ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作用,造成正氮平衡,故可促进胎儿生长。 Ⅱ与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协同作用于乳腺腺泡,促进腺泡发育,刺激乳腺 上皮细胞合成乳白蛋白、乳珠蛋白和乳酪蛋白,为产后泌乳作准备。 ⅢHPL 可刺激脂肪分解,使游离脂肪酸增加,供母体在葡萄糖供应不足的情况 下应用,从而节省葡萄糖来供应胎儿。 HPL 能间接反映胎儿发育情况。 ③妊娠特异性β1 糖蛋白:是妊娠期特有的糖蛋白,由合体滋养细胞产生。可用 于预测早孕、早孕并发症的预后,并可作为胎儿宫内情况监测的一项指标。 ④雌激素:为甾体激素。妊娠期雌激素主要来源于胎盘及卵巢。在妊娠早期, 雌二醇和雌酮主要来源于卵巢黄体,妊娠 10 周后胎盘接替卵巢产生更多雌激素。 至妊娠末期雌三醇值为非孕妇女的 1000 倍,雌二醇及雌酮值为非孕妇女的 100 倍。 雌激素的生成过程:胎盘使母体内胆固醇转变为孕烯醇酮后,由于滋养层细胞 缺少合成雌激素所必须的酶和合成雌激素的前体物,需由胎儿肾上腺转化为硫酸脱 氢表雄酮(DHAS),再经胎儿肝脏转变成 16α-羟基硫酸脱氢表雄酮(16α-OH-DHAS), 接着再经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在硫酸酯酶作用下,去硫酸根成为 16α-OH-DHA,随后 经胎盘芳香化酶作用成为 16α-羟基雄烯二酮,最终形成游离的雌三醇。 雌激素是由胎儿、胎盘共同产生,故称为胎儿-胎盘单位。 胎盘产生的雌激素多进入母体,刺激子宫内膜和子宫肌的进一步增生和肥大, 促进其血液供应。妊娠期间雌激素水平不断增高直至分娩。 ⑤孕激素为甾体激素。妊娠早期由卵巢妊娠黄体产生,妊娠 8~10 周后胎盘合体滋 养细胞是产生孕激素的主要来源,随胎盘的增大母血中孕酮的值逐渐增高,至孕末 期可达 180~300nmol/L。其代谢产物为孕二醇,24 小时尿排出值为 35~45mg。 孕酮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Ⅰ孕酮抑制子宫平滑肌自发性收缩,降低其肌张力。 Ⅱ孕期协同雌激素和其它激素刺激乳腺生长。 Ⅲ对抗醛固酮对肾脏作用,从而控制孕妇尿中钠的排出。 Ⅳ胎盘孕酮还可调节孕妇血压。 ⑥缩宫素酶:是由合体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随妊娠进展逐渐增量。主要功 能是使缩宫素分子灭活,起到维持妊娠的作用。胎盘功能不良时,缩宫素酶活性降 低。 ⑦耐热性碱性磷酸酶(HSAP)由合体滋养细胞产生,妊娠 16~20 周母血中可测 出。随妊娠进展而增量,直至胎盘娩出后其值下降,产后 3~6 日内消失。动态观察 血中浓度,可作为检查胎盘功能的指标。 ㈡胎膜 胎膜是由绒毛膜和羊膜组成。胎膜的外层是绒毛膜,在发育过程中缺乏营养供 应而逐渐萎缩成为平滑绒毛膜。胎膜的内层为羊膜,与覆盖胎盘、脐带的羊膜层相 连接。至妊娠晚期,平滑绒毛膜与羊膜紧密相贴,但可以完全分开。妊娠 14 周末, 羊膜与绒毛膜的胚外中胚层连接封闭胚外体腔,羊膜腔占据了整个子宫腔并随妊娠 进展而逐渐增大。胎膜含有的多种酶活性和甾体激素代谢有关。因此胎膜在分娩发 动上有一定作用。 ㈢脐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