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一、 引言 由绪论可知,机构是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构件系统。在着手设计新机构 时,首先应判断所设计的机构能否运动:如果能够运动,还需判断在什么条 件下才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研究机构结构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探讨机构运 动的可能性及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二、教学内容正文(含讲课内容、提问设计、课堂练习等) 教讲课内容: 一、机构的组成 学1.构件 过2运动副(表2-1D 运动副:两构件通过直接接触组成的一种可动联接称为运动副。 程运动副元素:两构件参与接触而构成运动副的部分称为运动副元素。 a.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形成的运动副(回转副,移动副)。 b.高副:两构件通过点、线接触而形成的运动副(齿轮副,凸轮副) 3.运动链 由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联接组成的构件系统称为运动链。 4.机构 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固定作为机架时则这种运动链称为机构。 二、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1.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机构运动简图定义:用简单的线条和规定的运动副符号,按照一定的比例尺 所绘制的图形。 2.运动副与构件的表示法(表2一3) 3.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方法和步 三、机构自由度计算 1.平面运动链的自由度计算公式 F=3n-2PI-Pw 2.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原动件数目=运动链的自由度数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5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一、 引言 由绪论可知,机构是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构件系统。在着手设计新机构 时,首先应判断所设计的机构能否运动;如果能够运动,还需判断在什么条 件下才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研究机构结构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探讨机构运 动的可能性及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教 学 过 程 二、教学内容正文(含讲课内容、提问设计、课堂练习等) 讲课内容: 一、机构的组成 1.构件 2.运动副(表2-1) 运动副:两构件通过直接接触组成的一种可动联接称为运动副。 运动副元素:两构件参与接触而构成运动副的部分称为运动副元素。 a.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形成的运动副(回转副,移动副)。 b.高副:两构件通过点、线接触而形成的运动副(齿轮副,凸轮副)。 3.运动链 由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联接组成的构件系统称为运动链。 4.机构 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固定作为机架时则这种运动链称为机构。 二、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机构运动简图定义:用简单的线条和规定的运动副符号,按照一定的比例尺 所绘制的图形。 2.运动副与构件的表示法(表2-3) 3.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方法和步骤 三、机构自由度计算 1.平面运动链的自由度计算公式 l h F = 3n - 2 p - p 2.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原动件数目=运动链的自由度数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3.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 1)复合铰链两个以上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联接,所构成的运动副 称为复合铰链。 2)局部自由度 对整个机构运动无关的自由度称为局部自由度。 3)虚约束对机构不起独立限制作用的约束称为虚约束。 4.综合举例 四、机构的组成原理 1.机构的组成原理 杆组:不可拆分的自由度为零构件组合。 机构的组成原理:把若干个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 上,就组成一个新的机构,其自由度数与原动件数目相等。 2.机构的结构分析 机构结构分析就是将已知机构分解为原动件、机架和若干个基本杆组,进 而了解机构的组成,并确定机构的级别。 思考题: 1.何为构件?何为运动副和运动副元素?运动副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2.机构运动简图有何用处?它能表示出原机构哪些方面的特征? 3.何谓机构的自由度?在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何谓基本杆组?机构的组成原理是什么?如何确定基本杆组及机构的级 别?确 其太 组及机构级别 意义? 5.对平面机构进行高副低代时应满足什么条件? 课堂练习: 例1.图示为一冲床。绕固定中心A转动的菱形盘1为原动件,与滑块2在E 点铰接,滑 h 3绕固定轴C羊 3与园盘 为 当圆盘4转动时,通过连杆5使冲头6实现冲压运动。试绘制其机构运动简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6 3.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 1)复合铰链 两个以上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联接,所构成的运动副 称为复合铰链。 2)局部自由度 对整个机构运动无关的自由度称为局部自由度。 3)虚约束 对机构不起独立限制作用的约束称为虚约束。 4.综合举例 四、机构的组成原理 1.机构的组成原理 杆组:不可拆分的自由度为零构件组合。 机构的组成原理:把若干个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 上,就组成一个新的机构,其自由度数与原动件数目相等。 2.机构的结构分析 机构结构分析就是将已知机构分解为原动件、机架和若干个基本杆组,进 而了解机构的组成,并确定机构的级别。 思考题: 1.何为构件?何为运动副和运动副元素?运动副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2.机构运动简图有何用处?它能表示出原机构哪些方面的特征? 3.何谓机构的自由度?在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何谓基本杆组?机构的组成原理是什么?如何确定基本杆组及机构的级 别?确定基本杆组及机构级别有何意义? 5.对平面机构进行高副低代时应满足什么条件? 课堂练习: 例 1.图示为一冲床。绕固定中心 A 转动的菱形盘 1 为原动件,与滑块 2 在 B 点铰接,滑块 2 推动拨叉 3 绕固定轴 C 转动,拨叉 3 与圆盘 4 为同一构件, 当圆盘 4 转动时,通过连杆 5 使冲头 6 实现冲压运动。试绘制其机构运动简 图。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 例2.计算图示某包装机送纸机构的自由度,并判断该机构是否有确定运动。 例3.试计算图示冲压机构的自由度,并分析下列情况下组成机构的基本杆 组及机构的级别:(1)当以构件1为原动件时:(2)当以构件6为原动件时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7 例 2.计算图示某包装机送纸机构的自由度,并判断该机构是否有确定运动。 例 3.试计算图示冲压机构的自由度,并分析下列情况下组成机构的基本杆 组及机构的级别:(1)当以构件 1 为原动件时;(2)当以构件 6 为原动件时。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工件台 教 1.掌握运动副的分类,高副、低副的定义。 恶 2.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 3.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的计算方法, 后 掌握机构结构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8 教 学 后 记 1. 掌握运动副的分类,高副、低副的定义。 2. 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 3. 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的计算方法。 4. 掌握机构结构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章节 第3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课时 2学时 教 1.正确理解速度瞬心(包括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运用 学 “三心定理“ 定 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2.能用瞬心法对简单高、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令 3.能用矢量方程图解法对Ⅱ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的 教学 本章重点是用速度瞬心法求机构的速度和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机 构的速度及加速度。 重点 教学 本章难点是分析两构件重合点之间的加速度关系,因为含有哥氏 难点 加速度一项,故求解过程较复杂一些。 相关素材(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等): 1孙恒,陈作模等机械原理.高等教有出版社.2006 2.郑文纬,吴克坚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陈作模,张永红等.机械原理学习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陆品,秦彦斌机械原理(导教导学导考〉 西北工业出版社.200 5葛文杰机械原理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西北工业出版社.2003 6.张志强,孙江宏等.机械原理考研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9 章节 第 3 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课时 2 学时 教 学 目 的 1.正确理解速度瞬心(包括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运用 “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2.能用瞬心法对简单高、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3.能用矢量方程图解法对Ⅱ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教学 重点 本章重点是用速度瞬心法求机构的速度和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机 构的速度及加速度。 教学 难点 本章难点是分析两构件重合点之间的加速度关系,因为含有哥氏 加速度一项,故求解过程较复杂一些。 相关素材(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等): 1.孙恒,陈作模等. 机械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郑文纬,吴克坚.机械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陈作模,张永红等. 机械原理学习指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4.陆品,秦彦斌.机械原理(导教导学导考).西北工业出版社.2005 5.葛文杰.机械原理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 西北工业出版社.2003 6.张志强,孙江宏等.机械原理考研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