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考试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 的汉代工艺品,那 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文学家 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直接 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 A.美轮美奂蜿蜒曲折感悟 B.琳琅满目蜿蜒曲折感触 C.琳琅满目笔走龙蛇感触 D.美轮美奂笔走龙蛇感悟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诗善醉,艺术需要这醉意,不光因为酒 它引着我们“人人自远”,从凡俗中腾挪开去 ①这样的心灵“下笔如有绳” ②我们为“常”所包围,所以我们需要醉意 ③“常”是一个被理智、欲望、习惯包裹的心灵 ④处处有東缚,点点凭心机 ⑤所以,在艺术这“花间”我们需要这“一壶酒” ⑥玩的是技巧,走的是前人的熟门熟路 A.②③④①⑥⑤ B.②③①④⑥⑤ C.⑤③④⑥①② D.⑤② 3.下面对联各吟咏一相关的人和事,依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甲:锦书难托钗头凤,青渡再遇蝶恋花。 乙: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丙:一览极苍茫,旧苑高台同万古:两间容啸傲,青天明月此三人。 丁: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季汉: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A.李清照、王安石、苏轼、杜甫 B.陆游、范仲淹、李白、诸葛亮 C.柳永、王安石、高适、诸葛亮 D.陆游、范仲淹、陈子昂、杜甫 4.对下面的公益广告意思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1 江苏省扬州 2020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 11 月考试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________的汉代工艺品,那 _________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文学家— —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直接_____ 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 A.美轮美奂 蜿蜒曲折 感悟 B.琳琅满目 蜿蜒曲折 感触 C.琳琅满目 笔走龙蛇 感触 D.美轮美奂 笔走龙蛇 感悟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诗善醉,艺术需要这醉意,不光因为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它引着我们“人人自远”,从凡俗中腾挪开去。 ①这样的心灵“下笔如有绳” ②我们为“常”所包围,所以我们需要醉意 ③“常”是一个被理智、欲望、习惯包裹的心灵 ④处处有束缚,点点凭心机 ⑤所以,在艺术这“花间”我们需要这“一壶酒” ⑥玩的是技巧,走的是前人的熟门熟路 A.②③④①⑥⑤ B.②③①④⑥⑤ C.⑤③④⑥①② D.⑤②③⑥①④ 3.下面对联各吟咏一相关的人和事,依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甲:锦书难托钗头凤,青渡再遇蝶恋花。 乙: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丙:一览极苍茫,旧苑高台同万古;两间容啸傲,青天明月此三人。 丁: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季汉;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A. 李清照、王安石、苏轼、杜甫 B. 陆游、范仲淹、李白、诸葛亮 C. 柳永、王安石、高适、诸葛亮 D. 陆游、范仲淹、陈子昂、杜甫 4. 对下面的公益广告意思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 分)( )
所 A.美德点亮生活 B.携手创造光明 C.节能人人有责 D.科技驱散黑暗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 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 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累 岁已来,牵故少暇,间有容隙,或欲为之:又自思所陈,亦无出足下之见:临纸复罢 者数四,卒不能成就其志,以至于今 今俟罪浔阳,除盥栉食寝外无余事,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开 卷得意,忽如会面,心所蓄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万里也。既而愤悱之 气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 经》首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上自圣贤 下至愚騤,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 而不感者。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于是乎孕大含 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 理者,揭此以为大柄,决此以为大宝也。 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用至于谄成之 风动,救失之道缺。于时六义始刑矣。“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归花先委露 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唐 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所可举者,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感兴 诗》十五篇。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 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古今,視缕格律,尽工尽善,又 过于李焉。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 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
2 A.美德点亮生活 B.携手创造光明 C.节能人人有责 D.科技驱散黑暗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 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 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累 岁已来,牵故少暇,间有容隙,或欲为之;又自思所陈,亦无出足下之见;临纸复罢 者数四,卒不能成就其志,以至于今。 今俟罪浔阳,除盥栉食寝外无余事,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开 卷得意,忽如会面,心所蓄.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万里也。既而愤悱之 气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 经》首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上自圣贤, 下至愚騃,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 而不感者。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于是乎孕大含 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 理者,揭此以为大柄,决此以为大宝也。 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用至于谄成之 风动,救失之道缺。于时六义始刓①矣。“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归花先委露, 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唐 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所可举者,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感兴 诗》十五篇。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 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古今,覙缕②格律,尽工.尽善,又 过于李焉。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 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 乎?
(选自郭绍虞编《中国历代文论》,有删改) 【注】①:磨平,被削弱。②視缕:愿意为“详尽地査看”,这里指“纯熟地运用”。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陈:陈述 B.心所蓄者 蓄:积存 C.微及豚鱼 尽工尽善 工:擅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信的开头,白居易陈述了自己久未回复元九的原因以及写这封信的目的。 B.白居易认为天、地、人皆各有其文,并将具有抒情性的《诗经》看作六经之首。 C.信中引用“余霞散成绮”等若干诗句,意在赞美这些诗作缘情而发,用语新奇 D.白居易认为李白合乎“风雅比兴”的作品不多,推崇杜甫的《新安吏》等名篇。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5分) (2)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5分) 8.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白居易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主张。(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忆昔 韦庄 昔年曾作五陵游,午夜清歌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正在长安应试的韦庄目击这座古都的衰颓,抚今伤昔, 写下这首七律。 9.请说明诗歌的前三联是如何扣住标题《忆昔》来写的。(6分) 10.请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 (2)皇览揆余初度兮, (屈原《离骚》)
3 (选自郭绍虞编《中国历代文论》,有删改) 【注】①刓:磨平,被削弱。 ②覙缕:愿意为“详尽地查看”,这里指“纯熟地运用”。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 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 陈:陈述 B. 心所蓄.者 蓄:积存 C. 微.及豚鱼 微:小 D. 尽工.尽善 工:擅长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 在信的开头,白居易陈述了自己久未回复元九的原因以及写这封信的目的。 B. 白居易认为天、地、人皆各有其文,并将具有抒情性的《诗经》看作六经之首。 C. 信中引用“余霞散成绮”等若干诗句,意在赞美这些诗作缘情而发,用语新奇。 D. 白居易认为李白合乎“风雅比兴”的作品不多,推崇杜甫的《新安吏》等名篇。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分) (2)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白居易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主张。(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9-10 题。 忆昔 韦庄 昔年曾作五陵游,午夜清歌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 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 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 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正在长安应试的韦庄目击这座古都的衰颓,抚今伤昔, 写下这首七律。 9. 请说明诗歌的前三联是如何扣住标题《忆昔》来写的。(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请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 (2)皇览揆余初度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4)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 (5)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孟子》) (6)陛下亦宜自谋, 察纳雅言。(诸葛亮《前出师表》 (7)子曰:“君子固穷, 。”(《论语》) (8) ,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美食家 陆文夫 美食家这个名称很好听,读起来还真有点美味!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加以解释的 话,不妙了:一个十分好吃的人。好吃还能成家!可硬是有那么一个因好吃而成家的 人,像怪影似的在我的身边晃荡了四十年, 我认识朱自冶的时候,他已经快到三十岁。别以为好吃的人都是胖子,不对,朱 自冶那时瘦得像根柳条枝儿似的。也许是他觉得自己太瘦,所以才时时刻刻感到没有 吃够,真正胖得不能动弹的人,倒是不敢多吃的。好吃的人总是顾嘴不顾身,这话却 有点道理。尽管朱自冶有足够的钱来顾嘴又顾身,可他对穿着一事毫无兴趣。整年穿 着半新不旧的长袍大褂,都是从估衣店里买来的,买来以后便穿上身,脱下来的脏衣 服却“忘记”在澡堂里。 朱自冶起得很早,睡懒觉倒是与他无缘,因为他的肠胃到时便会蠕动,准确得和 闹钟差不多。眼睛一睁,他的头脑里便跳出一个念头。“快到朱鸿兴去吃头汤面!” 这句话需要作一点讲解。否则的话只有苏州人,或者是只有苏州的中老年人才懂,其 余的人很难理解其中的诱惑力 那时候,苏州有一家出名的面店叫作朱鸿兴,如今还开设在怡园的对面。至于朱 鸿兴都有哪许多花式面点,如何美味等等我都不交待了,食谱里都有。算不了稀奇 只想把其中的吃法交待几笔。吃还有什么吃法吗?有的。同样的一碗面,各自都有不 同的吃法,美食家对此是颇有研究的。比如说你向朱鸿兴的店堂里一坐,“喂!(那 时不叫同志)来一碗XX面。”跑堂伙计稍许,顿,跟着便大声叫喊:“来哉,XX 面一碗。”那跑堂的为什么要稍许一顿呢,他是在等待你吩咐做法的:硬面,烂面 宽汤,紧汤,拌面,重青(多放蒜叶),免青(不要放蒜叶),重油(多放点油), 清淡点(少放油),重面轻交(面多些,交头少点),重交轻面(交头多,面少点), 过桥(交头不能盖在面碗上,要放在另外的一只盘子里,吃的时候用筷子挟过来,好 象是通过一顶石拱桥才跑到你嘴里) 如果是朱自冶向朱鸿兴的店堂里一坐,你 就会听见那跑堂的喊出一大片:“来哉,清炒虾仁一碗,要宽汤、重青,重交要过桥, 硬点!” 碗面的吃法已经叫人眼花缭乱了,朱自冶却认为这些还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 是要吃“头汤面”。千碗面,一锅汤。如果下到一千碗的话,那面汤就糊了,下出来 的面就不那么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面汤气。朱自冶如果吃下一碗有面汤气的面
4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4)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孟子》) (6)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__,察纳雅言。(诸葛亮《前出师表》) (7)子曰:“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8)________________,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4 题。 美食家 陆文夫 美食家这个名称很好听,读起来还真有点美味!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加以解释的 话,不妙了:一个十分好吃的人。好吃还能成家!可硬是有那么一个因好吃而成家的 人,像怪影似的在我的身边晃荡了四十年。 我认识朱自冶的时候,他已经快到三十岁。别以为好吃的人都是胖子,不对,朱 自冶那时瘦得像根柳条枝儿似的。也许是他觉得自己太瘦,所以才时时刻刻感到没有 吃够,真正胖得不能动弹的人,倒是不敢多吃的。好吃的人总是顾嘴不顾身,这话却 有点道理。尽管朱自冶有足够的钱来顾嘴又顾身,可他对穿着一事毫无兴趣。整年穿 着半新不旧的长袍大褂,都是从估衣店里买来的,买来以后便穿上身,脱下来的脏衣 服却“忘记”在澡堂里。 朱自冶起得很早,睡懒觉倒是与他无缘,因为他的肠胃到时便会蠕动,准确得和 闹钟差不多。眼睛一睁,他的头脑里便跳出一个念头。“快到朱鸿兴去吃头汤面!” 这句话需要作一点讲解。否则的话只有苏州人,或者是只有苏州的中老年人才懂,其 余的人很难理解其中的诱惑力。 那时候,苏州有一家出名的面店叫作朱鸿兴,如今还开设在怡园的对面。至于朱 鸿兴都有哪许多花式面点,如何美味等等我都不交待了,食谱里都有。算不了稀奇, 只想把其中的吃法交待几笔。吃还有什么吃法吗?有的。同样的一碗面,各自都有不 同的吃法,美食家对此是颇有研究的。比如说你向朱鸿兴的店堂里一坐,“喂!(那 时不叫同志)来一碗XX面。”跑堂伙计稍许一顿 ....,跟着便大声叫喊:“来哉,XX 面一碗。”那跑堂的为什么要稍许一顿呢,他是在等待你吩咐做法的:硬面,烂面, 宽汤,紧汤,拌面,重青(多放蒜叶),免青(不要放蒜叶),重油(多放点油), 清淡点(少放油),重面轻交(面多些,交头少点),重交轻面(交头多,面少点), 过桥(交头不能盖在面碗上,要放在另外的一只盘子里,吃的时候用筷子挟过来,好 象是通过一顶石拱桥才跑到你嘴里)……,如果是朱自冶向朱鸿兴的店堂里一坐,你 就会听见那跑堂的喊出一大片:“来哉,清炒虾仁一碗,要宽汤、重青,重交要过桥, 硬点!” 一碗面的吃法已经叫人眼花缭乱了,朱自冶却认为这些还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 是要吃“头汤面”。千碗面,一锅汤。如果下到一千碗的话,那面汤就糊了,下出来 的面就不那么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面汤气。朱自冶如果吃下一碗有面汤气的面
他会整天精神不振,总觉得有点什么事儿不如意。所以他不能象奥勃洛摩夫°那样躺着 不起来,必须摸黑起身,匆匆盥洗,赶上朱鸿兴的头汤面。吃的艺术和其它的艺术相 同,必须牢牢地把握住时空关系。 朱自冶揉着眼睛出大门的时候,那个拉包月的阿二已经把黄包车拖到了门口。朱 自冶大模大样地向车上一坐,头这么一歪,脚这么一踩,叮当一阵铃响,到朱鸿兴去 吃头汤面。吃罢以后再坐上阿二的黄包车,到闾门石路去蹲茶楼。 那爿大荼楼上有几个和一般茶客隔开的房间,摆着红木桌、大藤椅,自成一个小 天地。那里的水是天落水,茶叶是直接从洞庭东山买来的,煮水用瓦罐,燃料用松枝 茶要泡在宜兴出产的紫砂壶里。朱自冶登上茶楼之后,他的吃友们使陆续到齐。美食 家们除掉早点之外,决不能单独行动,最少不能少于四个,最多不得超过八人,美食 家们必须集体行动。先坐在茶楼上回味昨天的美食,评论得失。第一阶段是个漫谈会 会议一结束便要转入正题,为了慎重起见,还不得不抽出一段时间来讨论今日向何方? 是到新聚丰、义昌福,还是到松鹤楼。如果这些地方都吃腻了,他们结伴远行,每人 雇上一辆黄包车,或者是四人合乘一辆马车,浩浩荡荡,马蹄声碎,到木渎的石家饭 店去吃鳃肺汤,枫桥镇上吃大面,或者是到常熟去吃叫花子鸡…… (选自古吴轩出版社《美食家》一书,有删改) 【注】奥勃洛摩夫:俄国作家冈察洛夫创作的同名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这 形象整天在计划着人生,却无力完成任何事情,最后只能躺在沙发上混日子。”奥勃 洛摩夫被认为是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之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先说“美食家”这一称谓“很好听”、“有点美味”,后又说“不妙了”, 看似矛盾,效果却极佳,留下悬念,吸引读者往下读。 B.小说有意交待了朱自冶猎食的每处地点的具体名称,同时还安插了跑堂的、车夫等 小角色,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极有生活气息 C.小说在刻画人物的同时,也展示了姑苏城里特有的风味美食,人们从细节中可以捕 捉特有的风俗人情。 D.小说最后写朱自冶和吃友们集体行动,意在体现这帮食客的富足、悠闲,也体现了 我对他们生活情趣的欣羡和肯定 13.“美食家”在朱自冶身上有哪些体现,请作简要概括。(6分) 14.小说第四段围绕跑堂伙计的“稍许一顿”,作者花了较多笔墨给以说明,请对此 说说你的看法。(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叔本华在《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一书中写道:“讽喻是这样一种艺术,它所 意味的是与它所描绘的不同的某种东西”。这和昆提连所谓“言在于此而意在于彼” 的描述大致是吻合的。但叔本华不赞成在除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尤其是绘画等造型
5 他会整天精神不振,总觉得有点什么事儿不如意。所以他不能象奥勃洛摩夫①那样躺着 不起来,必须摸黑起身,匆匆盥洗,赶上朱鸿兴的头汤面。吃的艺术和其它的艺术相 同,必须牢牢地把握住时空关系。 朱自冶揉着眼睛出大门的时候,那个拉包月的阿二已经把黄包车拖到了门口。朱 自冶大模大样地向车上一坐,头这么一歪,脚这么一踩,叮当一阵铃响,到朱鸿兴去 吃头汤面。吃罢以后再坐上阿二的黄包车,到阊门石路去蹲茶楼。 那爿大茶楼上有几个和一般茶客隔开的房间,摆着红木桌、大藤椅,自成一个小 天地。那里的水是天落水,茶叶是直接从洞庭东山买来的,煮水用瓦罐,燃料用松枝, 茶要泡在宜兴出产的紫砂壶里。朱自冶登上茶楼之后,他的吃友们使陆续到齐。美食 家们除掉早点之外,决不能单独行动,最少不能少于四个,最多不得超过八人,美食 家们必须集体行动。先坐在茶楼上回味昨天的美食,评论得失。第一阶段是个漫谈会。 会议一结束便要转入正题,为了慎重起见,还不得不抽出一段时间来讨论今日向何方? 是到新聚丰、义昌福,还是到松鹤楼。如果这些地方都吃腻了,他们结伴远行,每人 雇上一辆黄包车,或者是四人合乘一辆马车,浩浩荡荡,马蹄声碎,到木渎的石家饭 店去吃鲃肺汤,枫桥镇上吃大面,或者是到常熟去吃叫花子鸡……。 (选自古吴轩出版社《美食家》一书,有删改) 【注】奥勃洛摩夫:俄国作家冈察洛夫创作的同名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这一 形象整天在计划着人生,却无力完成任何事情,最后只能躺在沙发上混日子。”奥勃 洛摩夫被认为是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之一。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 小说开头先说“美食家”这一称谓“很好听”、“有点美味”,后又说“不妙了”, 看似矛盾,效果却极佳,留下悬念,吸引读者往下读。 B. 小说有意交待了朱自冶猎食的每处地点的具体名称,同时还安插了跑堂的、车夫等 小角色,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极有生活气息。 C. 小说在刻画人物的同时,也展示了姑苏城里特有的风味美食,人们从细节中可以捕 捉特有的风俗人情。 D. 小说最后写朱自冶和吃友们集体行动,意在体现这帮食客的富足、悠闲,也体现了 我对他们生活情趣的欣羡和肯定。 13.“美食家”在朱自冶身上有哪些体现,请作简要概括。(6 分) 14. 小说第四段围绕跑堂伙计的“稍许一顿”,作者花了较多笔墨给以说明,请对此 说说你的看法。(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叔本华在《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一书中写道:“讽喻是这样一种艺术,它所 意味的是与它所描绘的不同的某种东西”。这和昆提连所谓“言在于此而意在于彼” 的描述大致是吻合的。但叔本华不赞成在除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尤其是绘画等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