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名校联盟2013学年第一学期联盟学校高一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2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佗(cha)傺无聊 翘(qio)首恪(ke)尽职守 汗流浃(jia) 背 B.恣(zi)意妄为 思忖(cin) 酒阑灯烛(xie) 蕞(zui)尔 小邦 C.妄自菲(fei)薄懊(ao)悔 面面相觑(q) 自艾(yi) 自怜 D.铩(sha)羽而归饿殍(piao)稗(bi)官野史 引吭(hang) 高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秀外惠中亘古如斯商榷讳疾忌医慰藉 B.怨天尤人 如继往贻赠惊惶失措潦倒 C.根深蒂固鞠躬尽瘁惊骇晨夕初露敷演 D.安土重迁刎颈之交发轫苦心孤诣夯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韩少功的《我心归去》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思念,我想起在瓜田李下散步游玩 的日子,真是感慨万端。 B.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经积羽沉舟,对这 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C.京剧被视为“角的艺术”,有好角儿才有好戏,有好戏才能吸引观众,因此, 京剧艺术能否薪火相传,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D.毛泽东的词大多以翻云覆雨的磅礴气势抒写革命豪情,意境雄浑优美,风格 豪迈奔放,《沁园春·长沙》就是这样的宏伟诗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人的悲剧性实质,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无时无刻惦念着正在远去 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B.国家今后或许将允许农民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流转土地承 包经营权,逐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C.人事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堵阻假文凭的使用渠道,最近省高校毕业生指导中心 对送来的3500多份文凭进行了鉴定,竟然发现其中有800多份是假的。 D.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导致患失眠症、抑郁症、精神障碍发病 率不断上升,这些问题已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但怎样根本解决尚待探究。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曾在齐国稷下 讲学,后游历秦国,晚年任楚国兰陵令。今存《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B、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 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曾任吏部侍郎,谥“文”,后人又称“韩吏部”、“韩 文公”,有《昌黎先生集》。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作品有长 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浙江名校联盟 2013 学年第一学期联盟学校高一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一、(2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侘(chà)傺无聊 翘(qiáo)首 恪(kè)尽职守 汗流浃(jiá) 背 B.恣(zì)意妄为 思忖(cǔn) 酒阑灯灺(xiè ) 蕞(zuì)尔 小邦 C.妄自菲(fēi)薄 懊(ǎo)悔 面面相觑(qù) 自艾(yì) 自怜 D.铩(shā)羽而归 饿殍(piǎo) 稗(bì)官野史 引吭(háng) 高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 分) A.秀外惠中 亘古如斯 商榷 讳疾忌医 慰藉 B.怨天尤人 一如继往 贻赠 惊惶失措 潦倒 C.根深蒂固 鞠躬尽瘁 惊骇 晨夕初露 敷演 D.安土重迁 刎颈之交 发轫 苦心孤诣 夯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韩少功的《我心归去》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思念,我想起在瓜田李下散步游玩 的日子,真是感慨万端。 B.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经积羽沉舟,对这一 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C.京剧被视为“角的艺术”,有好角儿才有好戏,有好戏才能吸引观众,因此, 京剧艺术能否薪火相传,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D.毛泽东的词大多以翻云覆雨的磅礴气势抒写革命豪情,意境雄浑优美,风格 豪迈奔放,《沁园春·长沙》就是这样的宏伟诗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人的悲剧性实质,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无时无刻惦念着正在远去 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B.国家今后或许将允许农民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流转土地承 包经营权,逐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C.人事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堵阻假文凭的使用渠道,最近省高校毕业生指导中心 对送来的 3500 多份文凭进行了鉴定,竟然发现其中有 800 多份是假的。 D.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导致患失眠症、抑郁症、精神障碍发病 率不断上升,这些问题已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但怎样根本解决尚待探究。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曾在齐国稷下 讲学,后游历秦国,晚年任楚国兰陵令。今存《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B、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 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曾任吏部侍郎,谥“文”,后人又称“韩吏部”、“韩 文公”,有《昌黎先生集》。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作品有长 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D、毛泽东同志喜欢用旧体诗的形式来表现现代生活的思想内容,这些诗其实属 于古代诗歌,如《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 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5分) 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曾记否,到中流击 水 ②.故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能十步;驽马十 驾④师⑤后 人非生而知之者, ?惑而不从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 7、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答题。(3分) 新华网登载了《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是伪历史,清朝才入小说》一文,其重要 观点为:据有关历史研究专家考证,岳飞孙岳坷所著《鄂王行实编年》中,和《宋 史》卷365《岳飞传》中,并没有岳母给岳飞刺字“精忠报国”的历史记录,即 使到了元明时代,大致还没有“岳母刺字”的故事流传,只是到了清初钱彩的《说 岳全传》之后,“岳母刺字”的故事遂成定型,而岳飞背刺四字也讹为“精忠报 国”,并且长久以来,以讹传讹,近乎弄假成真,把传说讹为历史 这条文化新闻,引起读者广泛关注,某网站新闻频道还专门设立了“你认为査出 岳母刺字’是伪历史重要吗?”的文化PK台,现在请你参与讨论,写一段评 论文字,发表自己的看法。(100字以内) 答 、(17分) (一)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8-10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 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 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豉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髙 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 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 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 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
D、毛泽东同志喜欢用旧体诗的形式来表现现代生活的思想内容,这些诗其实属 于古代诗歌,如《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 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 1 分,共 5 分) 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曾记否,到中流击 水, ? ②.故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③. ,不能十步;驽马十 驾, 。 ④.人非生而知之者, ?惑而不从 师, 。 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 后, 。 7、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答题。(3 分) 新华网登载了《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是伪历史,清朝才入小说》一文,其重要 观点为:据有关历史研究专家考证,岳飞孙岳坷所著《鄂王行实编年》中,和《宋 史》卷 365《岳飞传》中,并没有岳母给岳飞刺字“精忠报国”的历史记录,即 使到了元明时代,大致还没有“岳母刺字”的故事流传,只是到了清初钱彩的《说 岳全传》之后,“岳母刺字”的故事遂成定型,而岳飞背刺四字也讹为“精忠报 国”,并且长久以来,以讹传讹,近乎弄假成真,把传说讹为历史…… 这条文化新闻,引起读者广泛关注,某网站新闻频道还专门设立了“你认为查出 ‘岳母刺字’是伪历史重要吗?”的文化 PK 台,现在请你参与讨论,写一段评 论文字,发表自己的看法。(100 字以内) 答: 二、(17 分) (一)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 8—10 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 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 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 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 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 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 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
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 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 也欤! (《师说》) 8、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闻先王之遗言(临终的话) 今之众人,其下圣 人也亦远矣(低于)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子的朗读)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 千里。(驾驭)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学习的道理)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靠 D.吾尝豉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 相似也(懂得道理) 9、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蚓无爪牙之利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家祭无忘告乃翁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其皆出于此乎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 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 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的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 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 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分) 译 1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2分) 译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分) 白梅 [元]王冕
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 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 也欤! (《师说》) 8、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不闻先王之遗言(临终的话) 今之众人,其下圣 人也亦远矣(低于)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子的朗读)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 千里。(驾驭)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学习的道理)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靠 近)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 相似也(懂得道理) 9、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蚓无爪牙之利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家祭无忘告乃翁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其皆出于此乎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3 分)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 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 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的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 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 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 分) 译: 1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2 分) 译: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 分) 白 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①著:放进,置入。②混:混杂。芳尘:香尘。③乾坤:天地 13、这首小诗中作者塑造了什么形象,主要特征是什么?(1分 答 14、本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找出一种并分析其抒情达意的作用。(3分)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21题。(20分) 喧嚣文化该退场了 刘心武 (1)近年来,外国人得出的中国游客“总是喧嚣”的直观印象,虽不免以偏概全, 但这仍引发思索一一对中国公民开放旅游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中国人真是富 起来了,许多中国游客的首选地是欧洲,而且往往都把法国巴黎作为第一站。从巴 黎方面传来消息,中国游客太喧嚣,说话声音特别大,像卢浮宫的画廊,中国游客 到,回音轰响,多半是表达惊奇、兴奋与快乐,但其他游客总不免对中国人侧目, 管理人员则对此无可奈何 (2)根据笔者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国人(不是所有,但为数不少)嗓门大,在公众空 间里也毫不收敛自己的嗓门,形成大声喧哗的效果,是在起码从上个世纪初以来 就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而在上个世纪后半叶的前二十几年,这种文化更加普及, 表现出来也就更加强烈,目前通过中国旅游团在外部文化对比下凸显出来的这 喧嚣文化,只不过是其余绪罢了。 (3)在上个世纪前半叶,这种喧嚣文化是伴随着进步的社会革命而生成的,有其宝 贵的历史价值。在推翻三座大山的艰苦卓绝的革命进程里,中国民众的喧嚣呐喊 体现出了醒狮的气派,而这醒狮不是单个的人,是一个集体,是革命的阶级。在那 样的一种历史进程里,个人的声音是微不足道的,个人总是必须汇聚到集体中,发 出共同的呐喊,才算获得了一种正面价值。 (4)在上世纪中后期,不仅阶级斗争是众声喧嚣,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也大体是处 于那样的一种“声境”。比如1958年“大跃进”时的民谣,后来被郭沫若和周扬 编选为一本《红旗歌谣》,其中绝大多数都必须吼出而不是吟出 (5)到“文化大革命”时候,中国人的喧嚣文化达到了本民族历史以来的最巅峰。 那时候屋顶、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每天会连续很久地播出声色俱厉的话语。当然, 有时候也会播放“特大喜讯”。 (6)进入改革开放阶段以后,中国的情况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现在 常有人用“众声喧哗”来形容时下的社会话语情势,但那是用来表达对文化现象 已趋多元的一个形容。从意识形态角度来说,上面所述的那些喧嚣话语即使还有, 也非主流,文学艺术方面的个性化程度已经相当的高,“我是自己”的“独立生 命个体意识”在年轻一代里已经相当普及。但是,残存的喧嚣积习仍在,又增添了 商业社会无情(至少是薄情)的竞争中的新喧嚣,这新喧嚣是欲求快速暴富、一夜
冰雪林中著①此身,不同桃李混②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③万里春。 【注】 ①著:放进,置入。②混:混杂。芳尘:香尘。③乾坤:天地。 13、这首小诗中作者塑造了什么形象,主要特征是什么?(1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4、本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找出一种并分析其抒情达意的作用。 (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21 题。(20 分) (一) 喧嚣文化该退场了 刘心武 (1)近年来,外国人得出的中国游客“总是喧嚣”的直观印象,虽不免以偏概全, 但这仍引发思索——对中国公民开放旅游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中国人真是富 起来了,许多中国游客的首选地是欧洲,而且往往都把法国巴黎作为第一站。从巴 黎方面传来消息,中国游客太喧嚣,说话声音特别大,像卢浮宫的画廊,中国游客 一到,回音轰响,多半是表达惊奇、兴奋与快乐,但其他游客总不免对中国人侧目, 管理人员则对此无可奈何。 (2)根据笔者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国人(不是所有,但为数不少)嗓门大,在公众空 间里也毫不收敛自己的嗓门,形成大声喧哗的效果,是在起码从上个世纪初以来 就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而在上个世纪后半叶的前二十几年,这种文化更加普及, 表现出来也就更加强烈,目前通过中国旅游团在外部文化对比下凸显出来的这一 喧嚣文化,只不过是其余绪罢了。 (3)在上个世纪前半叶,这种喧嚣文化是伴随着进步的社会革命而生成的,有其宝 贵的历史价值。在推翻三座大山的艰苦卓绝的革命进程里,中国民众的喧嚣呐喊 体现出了醒狮的气派,而这醒狮不是单个的人,是一个集体,是革命的阶级。在那 样的一种历史进程里,个人的声音是微不足道的,个人总是必须汇聚到集体中,发 出共同的呐喊,才算获得了一种正面价值。 (4)在上世纪中后期,不仅阶级斗争是众声喧嚣,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也大体是处 于那样的一种“声境”。比如 1958 年“大跃进”时的民谣,后来被郭沫若和周扬 编选为一本《红旗歌谣》,其中绝大多数都必须吼出而不是吟出。 (5)到“文化大革命”时候,中国人的喧嚣文化达到了本民族历史以来的最巅峰。 那时候屋顶、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每天会连续很久地播出声色俱厉的话语。当然, 有时候也会播放“特大喜讯”。 (6)进入改革开放阶段以后,中国的情况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现在 常有人用“众声喧哗”来形容时下的社会话语情势,但那是用来表达对文化现象 已趋多元的一个形容。从意识形态角度来说,上面所述的那些喧嚣话语即使还有, 也非主流,文学艺术方面的个性化程度已经相当的高,“我是自己”的“独立生 命个体意识”在年轻一代里已经相当普及。但是,残存的喧嚣积习仍在,又增添了 商业社会无情(至少是薄情)的竞争中的新喧嚣,这新喧嚣是欲求快速暴富、一夜
成名的浮躁嘶喊,也是欲望不能满足甚至还遭致失败沉沦的焦虑嚎叫,浸润到社 会上各类人群,则会表现在各个方面 (⑦)在刚开始不久的欧洲游中惊动了西方人的游客喧嚣,其实是“老喧嚣文化” 和“新喧嚣文化”嫁接出的怪胎,其中最主要的是两种成分,一种是不懂得尊重 他人也忽视了自尊,表现出“群嬉中的习惯性放纵”;一种则是“新富国民”的 “炫富”心理,认为无论到了世界上什么地方,“老子有钱就可以随随便便”。 (有改动) 15.请简要说说本文的三个论述层次。(2分) 答 16.如何理解“老喧嚣文化”和“新喧嚣文化”的不同内涵?请概述。(3分) 答 17.纵观全文,作者对各个阶段的喧嚣文化的态度是什么?(3分) 故乡的沉沦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 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 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 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 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 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 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 “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 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 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 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 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 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 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 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 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 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 毁容? 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 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 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 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 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 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 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
成名的浮躁嘶喊,也是欲望不能满足甚至还遭致失败沉沦的焦虑嚎叫,浸润到社 会上各类人群,则会表现在各个方面。 (7)在刚开始不久的欧洲游中惊动了西方人的游客喧嚣,其实是“老喧嚣文化” 和“新喧嚣文化”嫁接出的怪胎,其中最主要的是两种成分,一种是不懂得尊重 他人也忽视了自尊,表现出“群嬉中的习惯性放纵”;一种则是“新富国民”的 “炫富”心理,认为无论到了世界上什么地方,“老子有钱就可以随随便便”。 (有改动) 15.请简要说说本文的三个论述层次。(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何理解“老喧嚣文化”和“新喧嚣文化”的不同内涵?请概述。(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纵观全文,作者对各个阶段的喧嚣文化的态度是什么? (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故乡的沉沦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 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 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 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 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 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 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 “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 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 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 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 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 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 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 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 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 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 毁容?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 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 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 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 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 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 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