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 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 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 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 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 作、整齐的步调、集中的意志。中国人由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 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 的大道。这种最髙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 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 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 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 美。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 术领域。三代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 器乐器。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 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 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 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在 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 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 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 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 它内部的音乐、诗,表现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 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 界的最后根据。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 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 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 生命的流行,其本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 节奏与和谐。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 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 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 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 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
广东省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 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 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 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 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 作、整齐的步调、集中的意志。中国人由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 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 的大道。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 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 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 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 美。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 术领域。三代①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 器乐器。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 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 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 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在 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 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 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 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 它内部的音乐、诗,表现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 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 界的最后根据。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 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 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 生命的流行,其本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 节奏与和谐。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 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 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 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 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
(摘编自宗白华《艺术与中国社会》) [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 是艺术文学,艺术对社会民众的影响深刻而普遍 B.中国人感受到宇宙是生生不息而具备条理的运行大道,这种精神境界贯注到 社会实际生活里,诗书礼乐的文化就得以成就。 C.诗书礼乐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礼”造就群体生活的秩序,诗与乐则陶冶性灵 D.石斧石磐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从最底层 的物质器皿直接进入艺术领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 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更为深刻。 B.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二者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相辅 相成,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C.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满 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 D.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在制作器皿时希 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 活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融通和谐。 B.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之本在于音乐的精神,因此, 乐是人类一切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 C.人类社会的礼和乐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凝聚了社会亲爱精诚的团结精 神,使中国人追求和谐的文化理念得以体现。 D.与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的西洋艺术相比,中 国艺术则呈现出端庄流丽、雍穆和平的特点。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岳飞之死 秦桧力主和议,恐诸将难制,欲尽收其兵柄。乃罢韩世忠、张浚为枢密使,岳飞 为副使,罢刘錡知荆南府。时兀术遗秦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 北图,必杀飞乃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碍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遂 讽谏议大夫万俟萵等,交章论飞奉旨援淮西,畏敌逗留,罢为万寿观使,奉朝请。 秦桧必 乃与张俊密谋,诱飞部曲能告飞者,优以重 无应者。闻飞 统制王俊善告讦,号雕儿,使人谕之,王俊许诺。乃自为状付王俊,妄言副都统 制张宪谋据襄阳,还飞兵柄。执宪赴镇江行,枢密府鞫之。宪被掠无完肤,竟不 伏。桧矫诏召飞父子证宪事。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遂与云就大理 狱。桧命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鞫之。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裂裳以背示 铸,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 之桧。桧曰:“此上意也。”铸曰:“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
(摘编自宗白华《艺术与中国社会》) [注] 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 是艺术文学,艺术对社会民众的影响深刻而普遍。 B.中国人感受到宇宙是生生不息而具备条理的运行大道,这种精神境界贯注到 社会实际生活里,诗书礼乐的文化就得以成就。 C.诗书礼乐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礼”造就群体生活的秩序,诗与乐则陶冶性灵。 D.石斧石磐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从最底层 的物质器皿直接进入艺术领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 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更为深刻。 B.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二者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相辅 相成,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C.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满 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 D.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在制作器皿时希 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 活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融通和谐。 B.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之本在于音乐的精神,因此, 乐是人类一切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 C.人类社会的礼和乐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凝聚了社会亲爱精诚的团结精 神,使中国人追求和谐的文化理念得以体现。 D.与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的西洋艺术相比,中 国艺术则呈现出端庄流丽、雍穆和平的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岳飞之死 秦桧力主和议,恐诸将难制,欲尽收其兵柄。乃罢韩世忠、张浚为枢密使,岳飞 为副使,罢刘錡知荆南府。时兀术遗秦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 北图,必杀飞乃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碍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遂 讽谏议大夫万俟卨等,交章论飞奉旨援淮西,畏敌逗留,罢为万寿观使,奉朝请。 秦桧必欲杀飞,乃与张俊密谋,诱飞部曲能告飞者,优以重赏,卒无应者。闻飞 统制王俊善告讦,号雕儿,使人谕之,王俊许诺。乃自为状付王俊,妄言副都统 制张宪谋据襄阳,还飞兵柄。执宪赴镇江行,枢密府鞫之。宪被掠无完肤,竟不 伏。桧矫诏召飞父子证宪事。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遂与云就大理 狱。桧命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鞫之。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裂裳以背示 铸,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 之桧。桧曰:“此上意也。”铸曰:“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
社稷之长计。”桧乃改命万俟萵。高素与飞有怨,遂诬飞令于鹏、孙革致书张宪、 王贵,令虚申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书,令措置,使飞还军;且云其书巳焚。 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大理卿薛仁辅等皆言飞无辜,判宗正寺齐安王士裹请以 百口保飞,皆不听。韩世忠心不平,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 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也?” 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制与之谋谋定 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浚尝问用兵之 术,飞曰:“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飞好贤礼十,博览经史,雅歌 投壶,恂恂若一书生,然忠信激烈,议论持正不阿,卒以此得祸云。 4.选出下面断句正确的一句()(3分) A.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制 与之谋/谋定/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 家军难/ B.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 制与之谋/谋定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 岳家军难 C.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制 /与之谋/谋定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 岳家军难 D.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制 与之谋/谋定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 家军难 5.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理寺,中央司法机构。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司狱定刑,长官为大理寺 卿,文中的周三畏和薛仁辅都曾担任大理寺卿一职。岳飞和岳云被捕后都关押在 大理寺的监狱中 B.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习惯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称为 “河”,把注入内湖或内海的称为“江”。文中所提到的“河北”,指的是黄河 以北的广大地域。 C.宋代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文官地位比武将要高,宰相的权力比较大。文中 的秦桧,为了控制诸将,特意把岳飞、韩世忠、刘錡等人的军职罢免,转为文官 D.雅歌投壸,是古代秦汉以后贵族内部的吟诗与游戏活动,雅歌谓歌《雅诗》, 投壶就是将箭矢投入到装有小豆的小口壶中,能够投中者即获胜。后常用以指武 将之儒雅行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岳飞之死与高层的议和思想有关。金兀术利用秦桧想要议和的心理,要求他 把主张恢复黄河以北国土的岳飞杀掉,才能谈议和。 B.岳飞之死与手下人的诬告有很大关系。张俊自己写了一封文告,说副都统制 张宪谋划着要占据襄阳,以使得岳飞能够恢复兵权。 C.岳飞之死离不开秦桧的大群独揽。大理卿薛仁辅等大臣力保岳飞无罪,但秦 桧根本不听,一心要杀岳飞,罪名只是“其事体,莫须有” D.岳飞之死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秦桧等人先后几次捏造罪名来诬陷岳飞及 其亲人、部下,始终没有能得逞;而大臣们也没有能救出岳飞。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社稷之长计。”桧乃改命万俟卨。卨素与飞有怨,遂诬飞令于鹏、孙革致书张宪、 王贵,令虚申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书,令措置,使飞还军;且云其书巳焚。 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大理卿薛仁辅等皆言飞无辜,判宗正寺齐安王士褭请以 百口保飞,皆不听。韩世忠心不平,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 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也?” 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制与之谋谋定 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浚尝问用兵之 术,飞曰:“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飞好贤礼士,博览经史,雅歌 投壶,恂恂若一书生,然忠信激烈,议论持正不阿,卒以此得祸云。 4.选出下面断句正确的一句( )(3 分) A.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制 与之谋∕谋定∕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 家军难∕ B.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 制与之谋∕谋定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 岳家军难 C.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制 ∕与之谋∕谋定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 岳家军难 D.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制 与之谋∕谋定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 家军难 5.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理寺,中央司法机构。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司狱定刑,长官为大理寺 卿,文中的周三畏和薛仁辅都曾担任大理寺卿一职。岳飞和岳云被捕后都关押在 大理寺的监狱中。 B.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习惯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称为 “河”,把注入内湖或内海的称为“江”。文中所提到的“河北”,指的是黄河 以北的广大地域。 C.宋代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文官地位比武将要高,宰相的权力比较大。文中 的秦桧,为了控制诸将,特意把岳飞、韩世忠、刘錡等人的军职罢免,转为文官。 D.雅歌投壶,是古代秦汉以后贵族内部的吟诗与游戏活动,雅歌谓歌《雅诗》, 投壶就是将箭矢投入到装有小豆的小口壶中,能够投中者即获胜。后常用以指武 将之儒雅行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岳飞之死与高层的议和思想有关。金兀术利用秦桧想要议和的心理,要求他 把主张恢复黄河以北国土的岳飞杀掉,才能谈议和。 B.岳飞之死与手下人的诬告有很大关系。张俊自己写了一封文告,说副都统制 张宪谋划着要占据襄阳,以使得岳飞能够恢复兵权。 C.岳飞之死离不开秦桧的大群独揽。大理卿薛仁辅等大臣力保岳飞无罪,但秦 桧根本不听,一心要杀岳飞,罪名只是“其事体,莫须有”。 D.岳飞之死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秦桧等人先后几次捏造罪名来诬陷岳飞及 其亲人、部下,始终没有能得逞;而大臣们也没有能救出岳飞。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秦桧必欲杀飞,乃与张俊密谋,诱飞部曲能告飞者,优以重赏,卒无应者。(5 分) ②飞好贤礼士,博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若一书生,然忠信激烈,议论持正不 阿,卒以此得祸。(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7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谒金门·怀旧故居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①胡尘:指蒙人发动的战争。 8.这首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5分) 9.后人评价“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是“寓庄于谐,别开生面”,你 同意这种说法 吗?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 沮丧的句子是 (2)在《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3)在《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回娘家 秋子红 秋葵是杨家屯最漂亮的媳妇,娘家远在大山深处。由于缺水,娘家一带漫山遍野 光禿秃的,农作物只长山芋和荞麦。这一年遇上天旱,山芋秧子一棵棵萎了,荞 麦下不了种,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爹便托人带领秋葵走出数百里的大山,来到杨 家屯,于是,秋葵便成了比自己大十岁的杨木根的媳妇。 木根知道秋葵心里最怕人碰的痛处,暗想,一定要善待秋葵,不能让她伤心难过。 但木根也与其他男人一样,火气一上来,轻了咆哮如雷,甚或抬手就是一把掌, “啪”的一声掴在秋葵脸上。秋葵转过身,躲着人,用手捂了脸,只让泪水从指 缝间悄悄流出。 这事儿若摊在村里别的媳妇身上,肯定要嚎、要闹,等嚎够了闹够了,肯定会卷 起包袱回娘家。然后,娘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九个伯母六婶子肯定要找上门来理论, 最终,等男人上门赔够了礼道够了歉,媳妇才在娘家兄弟们的护送下,大摇大摆 走进家门。 秋葵娘家远,受了委屈,泪只流在自己心里。流完了,照样像往常一样喂猪、烧 饭、拉土、锄麦,悉心伺候木根、孩子和公婆 转眼问,儿子小根已经4岁。春节过后,小根在街上玩,看到邻居家的叔叔用自 行车驮了媳妇和娃儿去外公家。小根看得心热,急忙跑回家,扯着秋葵衣角,说
①秦桧必欲杀飞,乃与张俊密谋,诱飞部曲能告飞者,优以重赏,卒无应者。(5 分) ②飞好贤礼士,博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若一书生,然忠信激烈,议论持正不 阿,卒以此得祸。(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谒金门·怀旧故居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①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 ①胡尘:指蒙人发动的战争。 8.这首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5 分) 9.后人评价“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是“寓庄于谐,别开生面”,你 同意这种说法 吗?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 沮丧的句子是 , 。 ⑵ 在《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 。” ⑶ 在《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 分) 回 娘 家 秋子红 秋葵是杨家屯最漂亮的媳妇,娘家远在大山深处。由于缺水,娘家一带漫山遍野 光秃秃的,农作物只长山芋和荞麦。这一年遇上天旱,山芋秧子一棵棵萎了,荞 麦下不了种,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爹便托人带领秋葵走出数百里的大山,来到杨 家屯,于是,秋葵便成了比自己大十岁的杨木根的媳妇。 木根知道秋葵心里最怕人碰的痛处,暗想,一定要善待秋葵,不能让她伤心难过。 但木根也与其他男人一样,火气一上来,轻了咆哮如雷,甚或抬手就是一把掌, “啪”的一声掴在秋葵脸上。秋葵转过身,躲着人,用手捂了脸,只让泪水从指 缝间悄悄流出。 这事儿若摊在村里别的媳妇身上,肯定要嚎、要闹,等嚎够了闹够了,肯定会卷 起包袱回娘家。然后,娘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九个伯母六婶子肯定要找上门来理论, 最终,等男人上门赔够了礼道够了歉,媳妇才在娘家兄弟们的护送下,大摇大摆 走进家门。 秋葵娘家远,受了委屈,泪只流在自己心里。流完了,照样像往常一样喂猪、烧 饭、拉土、锄麦,悉心伺候木根、孩子和公婆。 转眼问,儿子小根已经 4 岁。春节过后,小根在街上玩,看到邻居家的叔叔用自 行车驮了媳妇和娃儿去外公家。小根看得心热,急忙跑回家,扯着秋葵衣角,说
要去外公家。秋葵刚才还笑着的那张脸顿时不自然起来,嘴唇哆嗦着说:“乖儿 子,外公家远,明年咱们有钱了,就去外公家。”小根哪里肯听这一套,跺着脚 又哭又闹,木根大喝一声,小根“哇”的一声哭了,秋葵急忙将小根搂在怀里, 也哭了。这时,木根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横竖不是个味儿。 后来,小根渐渐懂事了,便再也不提要去外公家的事了 再后来,家里的光景一天天好了起来,秋葵便常常念叨要回娘家。 这一年,秋葵攒够了车票钱,正要商议着回趟娘家,不料公爹殁了。等埋葬了公 爹,木根欠下一屁股债,秋葵便将车票钱给了木根。 又一年春天,木根刚从县城火车站买了车票。夜里,小根肚子疼。秋葵与木根连 夜将小根送到县医院。医生一检査,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手术。第二天,秋 葵便让木根将车票拿到火车站退了。 又一年春天,木根刚要去县城买火车票,就接到村长的通知,说村里引来了农田 水利建设扶贫项目,供水管道途经木根的承包田,需要木根亲自规划承包田灌溉 工程的实施方案。木根髙兴得像个孩子,一蹦一跳地去了承包田 玉米吐缨时,秋葵对木根说:“今年粮食丰收在望,我们很快就有钱了,等收完 秋,我们带上小根回趟娘家吧。爹有气管炎,娘有腰疼病,这几年也不知好了没; 弟弟现在该娶媳妇了,也不知娶下媳妇没;妹子最小,不知现在还上不上学…” 木根抢白道:“小根不上学了?像你一样当文盲啊? 秋葵脸一红,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 秋葵终于要回娘家了。 这一天,秋葵和木根去了趟县城,除了买了新衣新鞋外,还给娘家的父母弟妹买 回了大包小包的礼品。 天刚蒙蒙亮,秋葵便烙好干粮,做熟饭菜,叫醒木根。吃罢早饭,便出了村子 秋葵背着行李,走在前头。髙挑的身子一摆一摆,走得很急。走得木根出了一身 热汗。 上了火车,木根在行李架上放好行李,便拣靠窗的座位和秋葵面对面坐了下来 车窗外,阳光照着明媚的田野,好看极了,那些树呀房子呀电线杆呀飞似的向后 退着… 出了火车站,换了一程大巴车,秋葵和木根走在一条在山间绕来绕去的土路上 秋葵的话一下子多了起来。一会儿掐一朵路边的野花,一会儿放下行李,跳上土 坡摘一把野枣送给木根。木根第一次感觉,平日里温温顺顺沉默不语的秋葵,其 实挺爱说话的。 翻过了数座山梁,远处,有几户人家稀稀落落卧在山野里。秋葵顿时觉得这里的 天比以前蓝了,山也开始绿了起来,空气也似乎更加温馨了。 秋葵兴奋地指着前方,对木根说:“前面那个村子里,大梧桐树下,就是俺家。” 说话时,一汪眼泪蓦然间从秋葵黑亮的眼睛中涌了岀来,她不停地用袖角擦着。 擦着擦着,双腿一软,跪在山梁上,放声哭了起来。 木根背着行李,在秋葵身后,呆呆地站着。 远方,夕阳里,一棵硕大的梧桐树隐约可见,树旁一户人家屋顶的烟囱里,一缕 炊烟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纯朴那么亲切地向着满天的彩霞袅袅腾腾地飘着。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巧妙运用了对比手法。如秋葵被丈夫掴脸与村里别的媳妇遇此情况对比, 突出了杨家屯一带的风俗习惯和该村媳妇的家庭地位
要去外公家。秋葵刚才还笑着的那张脸顿时不自然起来,嘴唇哆嗦着说:“乖儿 子,外公家远,明年咱们有钱了,就去外公家。”小根哪里肯听这一套,跺着脚 又哭又闹,木根大喝一声,小根“哇”的一声哭了,秋葵急忙将小根搂在怀里, 也哭了。这时,木根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横竖不是个味儿。 后来,小根渐渐懂事了,便再也不提要去外公家的事了。 再后来,家里的光景一天天好了起来,秋葵便常常念叨要回娘家。 这一年,秋葵攒够了车票钱,正要商议着回趟娘家,不料公爹殁了。等埋葬了公 爹,木根欠下一屁股债,秋葵便将车票钱给了木根。 又一年春天,木根刚从县城火车站买了车票。夜里,小根肚子疼。秋葵与木根连 夜将小根送到县医院。医生一检查,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手术。第二天,秋 葵便让木根将车票拿到火车站退了。 又一年春天,木根刚要去县城买火车票,就接到村长的通知,说村里引来了农田 水利建设扶贫项目,供水管道途经木根的承包田,需要木根亲自规划承包田灌溉 工程的实施方案。木根高兴得像个孩子,一蹦一跳地去了承包田。 玉米吐缨时,秋葵对木根说:“今年粮食丰收在望,我们很快就有钱了,等收完 秋,我们带上小根回趟娘家吧。爹有气管炎,娘有腰疼病,这几年也不知好了没; 弟弟现在该娶媳妇了,也不知娶下媳妇没;妹子最小,不知现在还上不上学……” 木根抢白道:“小根不上学了?像你一样当文盲啊?” 秋葵脸一红,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 秋葵终于要回娘家了。 这一天,秋葵和木根去了趟县城,除了买了新衣新鞋外,还给娘家的父母弟妹买 回了大包小包的礼品。 天刚蒙蒙亮,秋葵便烙好干粮,做熟饭菜,叫醒木根。吃罢早饭,便出了村子。 秋葵背着行李,走在前头。高挑的身子一摆一摆,走得很急。走得木根出了一身 热汗。 上了火车,木根在行李架上放好行李,便拣靠窗的座位和秋葵面对面坐了下来。 车窗外,阳光照着明媚的田野,好看极了,那些树呀房子呀电线杆呀飞似的向后 退着…… 出了火车站,换了一程大巴车,秋葵和木根走在一条在山间绕来绕去的土路上, 秋葵的话一下子多了起来。一会儿掐一朵路边的野花,一会儿放下行李,跳上土 坡摘一把野枣送给木根。木根第一次感觉,平日里温温顺顺沉默不语的秋葵,其 实挺爱说话的。 翻过了数座山梁,远处,有几户人家稀稀落落卧在山野里。秋葵顿时觉得这里的 天比以前蓝了,山也开始绿了起来,空气也似乎更加温馨了。 秋葵兴奋地指着前方,对木根说:“前面那个村子里,大梧桐树下,就是俺家。” 说话时,一汪眼泪蓦然间从秋葵黑亮的眼睛中涌了出来,她不停地用袖角擦着。 擦着擦着,双腿一软,跪在山梁上,放声哭了起来。 木根背着行李,在秋葵身后,呆呆地站着。 远方,夕阳里,一棵硕大的梧桐树隐约可见,树旁一户人家屋顶的烟囱里,一缕 炊烟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纯朴那么亲切地向着满天的彩霞袅袅腾腾地飘着。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巧妙运用了对比手法。如秋葵被丈夫掴脸与村里别的媳妇遇此情况对比, 突出了杨家屯一带的风俗习惯和该村媳妇的家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