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某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偏僻/譬如 褒义/电饭煲 伎俩/栉风沐雨 B.缉私/稽査捭阖/柏油路磕头/不落窠臼 C.案牍/渎职骁勇/肖像权污秽/百喙莫辩 D.奶酪/贿赂 米粥/文绉绉 祛除/曲尽其妙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街道边,活羊被吊起,一刀一刀剐羊皮,羊儿撕心裂肺的叫声没引起过往路人 的同情,反倒为老板赢来“这羊肉吃起来鲜”的赞誉……千百年来,我们就是这 样杀鸡宰羊,我们已司空见惯了这些现象,几乎没有人去思量过,那些即将入口 的动物也是一条生命,同人一样有悲喜,知冷暖,害怕伤害,恐惧死亡。以如此 方式解决它们的生命,是不是太过残忍?我们是否应该用悲天悯人的心对待它 们? A.撕心裂肺 B.反倒 C.司空见惯 D.悲天悯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分) A.依法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支付项目,建立社保机构独立预算和全国 统筹预算,是我国社保机构能力建设的创新战略 B.当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他们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帐篷、饮用水、 粮食和生活用品,他们还需要精神的抚慰。 C.窗口服务行业,要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以促进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 习惯和敬业奉献精神。 D.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 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出现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由此观之,保障房的不合理使用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保障房的拥有环节来把 关 ②对于利用保障房谋利的行为,打击时一定要精准 ③只要避免了保障房家庭拥有多套房产的问题,那保障房出租、闲置、出借等, 都不会成为问题 ④一要在保障房的申请上严格把关,防止富人“鸠占鹊巢”;二要避免保障房 在业主手上的“富余 旦房主出现购买商品房的行为,保障房在其身上的保 障意义已经失去,就应由政府收回。 ⑤把住一个关就能解决的问题,何必多处使劲呢? ⑥如果没有多套住房,出租肯定也是为了居住需求;闲置则很难存在,即使存 在,也只能是不得已的短期行为;而出借,则是个人在承担多余的成本,也不会 持续存在 A.②④①⑤⑥③ B.①③⑥⑤②④C.①②④③⑤⑥D ②④①③⑥⑤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广东省东莞市某中学 2013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偏僻/譬如 褒义/电饭煲 伎俩/栉风沐雨 B.缉私/稽查 捭阖/柏油路 磕头/不落窠臼 C.案牍/渎职 骁勇/肖像权 污秽/百喙莫辩 D.奶酪/贿赂 米粥/文绉绉 祛除/曲尽其妙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街道边,活羊被吊起,一刀一刀剐羊皮,羊儿撕心裂肺的叫声没引起过往路人 的同情,反倒为老板赢来“这羊肉吃起来鲜”的赞誉……千百年来,我们就是这 样杀鸡宰羊,我们已司空见惯了这些现象,几乎没有人去思量过,那些即将入口 的动物也是一条生命,同人一样有悲喜,知冷暖,害怕伤害,恐惧死亡。以如此 方式解决它们的生命,是不是太过残忍?我们是否应该用悲天悯人的心对待它 们? A.撕心裂肺 B.反倒 C.司空见惯 D.悲天悯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 分) A.依法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支付项目,建立社保机构独立预算和全国 统筹预算,是我国社保机构能力建设的创新战略。 B.当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他们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帐篷、饮用水、 粮食和生活用品,他们还需要精神的抚慰。 C.窗口服务行业,要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以促进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 习惯和敬业奉献精神。 D.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 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出现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①由此观之,保障房的不合理使用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保障房的拥有环节来把 关。 ②对于利用保障房谋利的行为,打击时一定要精准。 ③只要避免了保障房家庭拥有多套房产的问题,那保障房出租、闲置、出借等, 都不会成为问题。 ④一要在保障房的申请上严格把关,防止富人“鸠占鹊巢”;二要避免保障房 在业主手上的“富余”,一旦房主出现购买商品房的行为,保障房在其身上的保 障意义已经失去,就应由政府收回。 ⑤把住一个关就能解决的问题,何必多处使劲呢? ⑥如果没有多套住房,出租肯定也是为了居住需求;闲置则很难存在,即使存 在,也只能是不得已的短期行为;而出借,则是个人在承担多余的成本,也不会 持续存在。 A.②④①⑤⑥③ B.①③⑥⑤②④ C.①②④③⑤⑥ D. ②④①③⑥⑤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 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 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①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 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 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 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 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 “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 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 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 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 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①少府五鹿充宗:少府,官名;五鹿,复姓。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世以是高之 高:崇敬 B.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厉:严厉 C.以旌直臣 旌:表彰 D.云自是之后不复仕 仕:做官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勿易!因辑之,以旌直臣 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 B.以勇力闻 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 进 C.令充宗与诸《易》家论 诸儒莫能与抗 D.比干游于地下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 7.以下四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朱云不惧权势的一组是()(3分) ①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②摄衣登堂,抗首而请 ③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④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⑤小生乃欲相吏邪 ⑥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 周于椁 A.①③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云少时尚武,后又修文。他年轻时与侠士交往,凭勇力而闻名。四十岁 时,才改变行节,从师学习《易经》和《论语》,都能传承老师的学问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 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 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①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 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 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 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 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 “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 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 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 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 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①少府五鹿充宗:少府,官名;五鹿,复姓。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当世以是高之 高:崇敬 B.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厉:严厉 C. 以旌直臣 旌:表彰 D.云自是之后不复仕 仕:做官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勿易!因辑之,以旌直臣 宣备宾主礼, 因留云宿 B.以勇力闻 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 进 C.令充宗与诸《易》家论 诸儒莫能与抗, D.比干游于地下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 7.以下四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朱云不惧权势的一组是( )(3 分) ①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②摄衣登堂,抗首而请 ③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④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⑤小生乃欲相吏邪 ⑥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 周于椁 A.①③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 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朱云少时尚武,后又修文。他年轻时与侠士交往,凭勇力而闻名。四十岁 时,才改变行节,从师学习《易经》和《论语》,都能传承老师的学问
B.朱云有胆有识,能言善辩。他被人推荐与五鹿充宗辩论时,毫不胆怯,毅 然前往;辩论展开后,连连驳倒五鹿充宗,故儒生很佩服他,朱云也由此升迁。 C.朱云忠心为国,直言进谏。他因在公卿面前指责张禹为佞臣而触怒汉成帝, 成帝要杀他,幸亏辛庆忌冒死求情,陈述理由,皇上的怒气才消,免去了他的死 罪 D.朱云为官时是正直之臣,不复出仕后一心教授学生。他时常带着学生们乘 牛车出门,他对探访的人都能做到恭敬侍奉,但是和丞相薛宣相见时拒绝了薛宣 的盛情挽留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4分) (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3分) (3)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3分) 10.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 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1)这支曲子的题目是“夜雨”,全曲却没有一个“雨”字,作者是如何写 雨”的?(3分) (2)“落灯花,棋未收”两句就刻画人物形象来看属于怎样的描写方法,反 映了人物怎样的心情?(4分) 11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 分)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荀子《劝学》) (2)燕赵之收藏, ,几世几年,摽掠 其人。(杜牧《阿房宫赋》) (3)山不厌高,水不厌 (曹操《短 歌行》) (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 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5小题。(16分) 道 中国文化传统的观念 在中国文化中,“道”具体又展开为“天道”和“人道”。天道更多地与自然 宇宙相联系,其涵义在中国古代最早的经典之一《周易》中已得到某种阐述:“形 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的“形而上”,首先区别于我们在经验 世界中所看到的千差万别的现象。相对于多样的现象,道作为形而上者体现了存
B.朱云有胆有识,能言善辩。他被人推荐与五鹿充宗辩论时,毫不胆怯,毅 然前往;辩论展开后,连连驳倒五鹿充宗,故儒生很佩服他,朱云也由此升迁。 C.朱云忠心为国,直言进谏。他因在公卿面前指责张禹为佞臣而触怒汉成帝, 成帝要杀他,幸亏辛庆忌冒死求情,陈述理由,皇上的怒气才消,免去了他的死 罪。 D.朱云为官时是正直之臣,不复出仕后一心教授学生。他时常带着学生们乘 牛车出门,他对探访的人都能做到恭敬侍奉,但是和丞相薛宣相见时拒绝了薛宣 的盛情挽留。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4 分) (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3 分) (3)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3 分) 10.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 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1)这支曲子的题目是“夜雨”,全曲却没有一个“雨”字,作者是如何写 “雨”的?(3 分) (2)“落灯花,棋未收”两句就刻画人物形象来看属于怎样的描写方法,反 映了人物怎样的心情?(4 分) ⒒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⑴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荀子《劝学》) ⑵燕赵之收藏, , ,几世几年,摽掠 其人。 (杜牧《阿房宫赋》) ⑶山不厌高,水不厌 深。 , 。 (曹操《短 歌行》) 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 生。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2---- 15 小题。(16 分) 道: 中国文化传统的观念 在中国文化中,“道”具体又展开为“天道”和“人道”。天道更多地与自然、 宇宙相联系,其涵义在中国古代最早的经典之一《周易》中已得到某种阐述:“形 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的“形而上”,首先区别于我们在经验 世界中所看到的千差万别的现象。相对于多样的现象,道作为形而上者体现了存
在的统一性:以道为存在的终极原理,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扬弃了 彼此的分离而呈现了内在的关联。 《周易》中关于道的另一重要观念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之谓 道”所涉及的,主要是世界的变迁、演化。作为现实的存在,世界不仅千差万别, 而且处于流变过程之中,这种变化过程可以通过什么来把握?其中是否存在内在 的法则?“一阴一阳之谓道”,可以看作是对以上问题的解释 这样,一方面,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世界以道作为其根据和统一的本源,另 方面,世界的变化、发展又以道为其普遍的法则。换言之,道既被视为世界统 一的本原,又被理解为世界发展的法则,在道的观念之下,整个世界不是杂乱无 章、无序变迁,而是表现为一种有序的形态 除天道之外,道还兼指人道。人道在宽泛意义上与人以及人的活动、人的 社会组织等相关联,表现为社会活动、历史变迁中的一般原理,所谓“立人之道, 曰仁与义”,便从一个方面表现了这一点。人道意义上的“道”,首先涉及广义 的社会理想、文化理想、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等等,它同时也被理解为体现于社 会文化、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的价值原则。“道”的以上涵义,在古代哲学家 的具体论述中得到了具体阐述。孔子曾提出:“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 贫”。这里的“谋道”,便涉及对“道”的追求,“忧道”则表现为对“道”的 关切,作为追求、关切对象,“道”即以广义的社会理想、文化理想、道德理想 等等为内涵。孔子又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其中的“道”,同样也是指广 义的社会文化理想或政治道德理想。价值理想不同、价值追求相异,往往缺乏共 同语言,彼此之间也很难相互交往和沟通,这也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所表达 的意思。孔子关于道的另一个重要观念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谓“弘 道”,是指人能够使广义上的社会政治、文化理想得到实现,这里的道同样也以 价值理想为内容,体现在社会文化、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 “人道”意义上的“道”,同时表现为一种规范系统。规范有两重作用:从正 面看,它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做、应当如何做,简言之,引导人们去做应该做之事; 从反面说,它则告诉人们什么不可以做,亦即对人们的行为加以约束或限制。作 为人道,“道”的涵义,往往具体体现在这种规范系统之上。道的以上涵义与道 的原始涵义相互联系:道的原始涵义之一是道路,道路总是通向某处,引申而言 “道”意味着将人引往某一方向或引导人们达到某一目标。道所蕴含的这种引导 性内涵经过提升以后,进一步获得了规范意义。中国文化一再将礼、法与道联系 起来:“礼者,人道之极也。”“法者,天下之至道也。”礼既表现为政治领域 的体制,又展开为规范系统,礼之于人,犹如规矩之于方圆。规矩为方圆提供了 准则,礼则为人的行为提供了普遍的规范。同样,法也对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 作出了具体规定,从而表现为一套规范系统,当然,相对于礼,法作为规范更具 有强制性。对中国文化而言,礼与法尽管有不同特点,但都是道的体现,所谓“礼 者,人道之极也”、“法者,天下之至道也”,便从不同方面肯定了这一点。 1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天道体现了世界中千差万别的现象存在的统一性。 B.“一阴一阳之谓道”表达了自然和宇宙存在和经常发生变化的主要现 象 C.人以及人的活动、人的社会组织等相关联,表现为社会活动、历史变迁中 的一般原理为人道的宽泛意义
在的统一性:以道为存在的终极原理,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扬弃了 彼此的分离而呈现了内在的关联。 《周易》中关于道的另一重要观念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之谓 道”所涉及的,主要是世界的变迁、演化。作为现实的存在,世界不仅千差万别, 而且处于流变过程之中,这种变化过程可以通过什么来把握?其中是否存在内在 的法则?“一阴一阳之谓道”,可以看作是对以上问题的解释。 这样,一方面,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世界以道作为其根据和统一的本源,另 一方面,世界的变化、发展又以道为其普遍的法则。换言之,道既被视为世界统 一的本原,又被理解为世界发展的法则,在道的观念之下,整个世界不是杂乱无 章、无序变迁,而是表现为一种有序的形态。 除天道之外,道还兼指人道。人道在宽泛意义上与人以及人的活动、人的 社会组织等相关联,表现为社会活动、历史变迁中的一般原理,所谓“立人之道, 曰仁与义”,便从一个方面表现了这一点。人道意义上的“道”,首先涉及广义 的社会理想、文化理想、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等等,它同时也被理解为体现于社 会文化、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的价值原则。“道”的以上涵义,在古代哲学家 的具体论述中得到了具体阐述。孔子曾提出:“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 贫”。这里的“谋道”,便涉及对“道”的追求,“忧道”则表现为对“道”的 关切,作为追求、关切对象,“道”即以广义的社会理想、文化理想、道德理想 等等为内涵。孔子又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其中的“道”,同样也是指广 义的社会文化理想或政治道德理想。价值理想不同、价值追求相异,往往缺乏共 同语言,彼此之间也很难相互交往和沟通,这也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所表达 的意思。孔子关于道的另一个重要观念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谓“弘 道”,是指人能够使广义上的社会政治、文化理想得到实现,这里的道同样也以 价值理想为内容,体现在社会文化、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 “人道”意义上的“道”,同时表现为一种规范系统。规范有两重作用:从正 面看,它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做、应当如何做,简言之,引导人们去做应该做之事; 从反面说,它则告诉人们什么不可以做,亦即对人们的行为加以约束或限制。作 为人道,“道”的涵义,往往具体体现在这种规范系统之上。道的以上涵义与道 的原始涵义相互联系:道的原始涵义之一是道路,道路总是通向某处,引申而言, “道”意味着将人引往某一方向或引导人们达到某一目标。道所蕴含的这种引导 性内涵经过提升以后,进一步获得了规范意义。中国文化一再将礼、法与道联系 起来:“礼者,人道之极也。”“法者,天下之至道也。”礼既表现为政治领域 的体制,又展开为规范系统,礼之于人,犹如规矩之于方圆。规矩为方圆提供了 准则,礼则为人的行为提供了普遍的规范。同样,法也对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 作出了具体规定,从而表现为一套规范系统,当然,相对于礼,法作为规范更具 有强制性。对中国文化而言,礼与法尽管有不同特点,但都是道的体现,所谓“礼 者,人道之极也”、“法者,天下之至道也”,便从不同方面肯定了这一点。 1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 分) A.天道体现了世界中千差万别的现象存在的统一性。 B.“一阴一阳之谓道”表达了自然和宇宙存在和经常发生变化的主要现 象。 C.人以及人的活动、人的社会组织等相关联,表现为社会活动、历史变迁中 的一般原理为人道的宽泛意义
D.“道不同不相为谋”,原因是价值理想不同、价值追求相异,往往缺乏共 同语言,彼此之间也很难相互交往和沟 通 E.“道”的规范作用就是告诉人们什么不可以做,亦即对人们的行为加以 约束或限制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阴一阳的宇宙变化使整个世界杂乱无章、无序变迁,经常表现为一种 无序的形态,难以预测。 B.“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表现了人以及人的活动、人的社会组织等相 关联,表现为社会活动、历史变迁中的一般原理。 C.孔子强调“弘道”,是指人能够使广义上的社会政治、文化理想得到实 现,具有积极意义 D.“道”意味着将人引往某一方向或引导人们达到某一目标,是道的原始涵 义之一道路的引申。 14.为什么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周易》中关于道的另一重要观念?(4 分) 15.中国文化为什么一再将礼、法与道联系起来?结合本文回答。(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 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 选题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陶罐 陈永林 村委会只一张八仙桌,九根照例在首席位置上坐下来。村长坐二席。村 长看看到会的人,说:“二山咋没来?” 又闲扯了一会,九根见二山还没来,就对村长说:“这会开始开吧。” 村长说:“这会没了二山,就开不成。”九根知道村长的意思。修祠堂要钱,而 二山是村里的首富,这议修祠堂的会当然少不了二山。九根脸上阴沉沉的,就狠 狠地吸烟,心里也嘀咕开了:“唉,世风日下,都朝钱看了。若在以前,不管大 事小事,还不是自己一句话?” 二山来了,照例在村主任旁的位置上坐下来。二山坐的是第三席。 村长喝了口茶,说:“人到齐了,这会就开始吧。闲话也不多说,就是这祠堂 修成啥样的?修以前的样还是现在一般房子的样……”村长的话还没说完,九根 就说:“就修现在一般房子的样,这样省工省料,花不了多少钱。再说村人都没 多少闲钱。” 二山却不同意:“我说修以前的样好。这虽然多花点钱,但我说值 以前的祠堂气派,再说以前的祠堂都快绝迹了,应该让这种式样的房子传下去。 若做现在一般的房子样,那还不如不做。 九根说:“以前的祠堂不合适,那太陈旧了………
D.“道不同不相为谋”,原因是价值理想不同、价值追求相异,往往缺乏共 同语言,彼此之间也很难相互交往和沟 通。 E.“道”的规范作用就是告诉人们什么不可以做,亦即对人们的行为加以 约束或限制。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一阴一阳的宇宙变化使整个世界杂乱无章、无序变迁,经常表现为一种 无序的形态,难以预测。 B.“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表现了人以及人的活动、人的社会组织等相 关联,表现为社会活动、历史变迁中的一般原理。 C.孔子强调“弘道”,是指人能够使广义上的社会政治、文化理想得到实 现,具有积极意义。 D.“道”意味着将人引往某一方向或引导人们达到某一目标,是道的原始涵 义之一道路的引申。 14.为什么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 是《周易》中关于道的另一重要观念?(4 分) 15.中国文化为什么一再将礼、法与道联系起来?结合本文回答。(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 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 选题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陶 罐 陈永林 村委会只一张八仙桌,九根照例在首席位置上坐下来。村长坐二席。村 长看看到会的人,说:“二山咋没来?” 又闲扯了一会,九根见二山还没来,就对村长说:“这会开始开吧。” 村长说:“这会没了二山,就开不成。”九根知道村长的意思。修祠堂要钱,而 二山是村里的首富,这议修祠堂的会当然少不了二山。九根脸上阴沉沉的,就狠 狠地吸烟,心里也嘀咕开了:“唉,世风日下,都朝钱看了。若在以前,不管大 事小事,还不是自己一句话?” 二山来了,照例在村主任旁的位置上坐下来。二山坐的是第三席。 村长喝了口茶,说:“人到齐了,这会就开始吧。闲话也不多说,就是这祠堂 修成啥样的?修以前的样还是现在一般房子的样……”村长的话还没说完,九根 就说:“就修现在一般房子的样,这样省工省料,花不了多少钱。再说村人都没 多少闲钱。” 二山却不同意:“我说修以前的样好。这虽然多花点钱,但我说值。 以前的祠堂气派,再说以前的祠堂都快绝迹了,应该让这种式样的房子传下去。 若做现在一般的房子样,那还不如不做。” 九根说:“以前的祠堂不合适,那太陈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