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 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 播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一般来说,软实力 是一种腌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在这 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甚至有人 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 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文化软实力 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 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 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 聚力。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 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在国际政治 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 得到传播,从而大大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国家价值追求、社会理念、宗教 信仰、道德规范,还包括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 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核心价值体系 的认同和接受。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实力实现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 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力量表现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 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 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事实上,硬实力的提升会极大地推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但这并 不意味着硬实力提升之后,文化软实力就会自然提升。正确的态度是,硬实力与软实力 并重,寓软实力于硬实力之中,既见物又见精神 (摘编自舒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既可抵御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又可提升国家的影响力 B.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理论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其中文化是最核心的要素。 C.硬实力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只要打好硬实力基础,就能有效提升软实力。 D.提升国家软实力其实就是要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来改造本国文化中的落后成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 - 四川省眉山 2019 届高三语文 10 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21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 播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一般来说,软实力 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在这 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甚至有人 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 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文化软实力 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 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 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 聚力。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 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在国际政治 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 得到传播,从而大大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国家价值追求、社会理念、宗教 信仰、道德规范,还包括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 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核心价值体系 的认同和接受。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实力实现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 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力量表现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 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 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事实上,硬实力的提升会极大地推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但这并 不意味着硬实力提升之后,文化软实力就会自然提升。正确的态度是,硬实力与软实力 并重,寓软实力于硬实力之中,既见物又见精神。 (摘编自舒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既可抵御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又可提升国家的影响力。 B.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理论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其中文化是最核心的要素。 C.硬实力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只要打好硬实力基础,就能有效提升软实力。 D.提升国家软实力其实就是要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来改造本国文化中的落后成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论述文化软实力在国内、国际的作用时,作者对其在国内所产生的作用论述较细 B.文章分别从概念、作用、产生以及与硬实力的关系四个方面来阐述文化软实力 C.文章深入论述了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价值,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突出了软实力的价值 D.文章既从理论上阐释文化软实力,也针对现实中的错误认识指出如何提升软实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大量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使本国文化具有多国文化要素,就会得到国际认可 B.如果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不能被认同和接受,就很难产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C.如果一个国家只知提升硬实力,从不重视软实力,那么它将很难有强大的凝聚力 D.一个国家即便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也会渐渐丧失其优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继续增长,中国网民中的绝大多数都成为了移动网民,他 们手中使用的绝大多数是国产的移动智能终端,移动接入流量与2015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 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热潮未退,直播平台、网红经济、虚拟现实、共享单车、人工智能等潮 起潮涌。与此同时,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法治化规范化建设、移动空间安全防御等受到前所 未有的重视。移动互联网在成为创新发展新领域、公共服务新平台、信息分享新渠道的过程 中,日益趋向平稳发展,呈现出理性成熟的一面 (摘编自余清楚等《步入平稳发展期的中国移动互联 网》) 材料二 2011~-2019年中国整体网民与移动网民规模走势图 987654 0.08 0.05 0.02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E2018E2019E 整体网民规模:亿人一增长率%E:预测 0.18 98765432 0.16 000 14 12 0.08 0.06 0.04 0.02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E2018E2019E 移动网民规模:亿人 增长率%E:预测 (资料来源于“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12月4 日)
- 2 - A.论述文化软实力在国内、国际的作用时,作者对其在国内所产生的作用论述较细。 B.文章分别从概念、作用、产生以及与硬实力的关系四个方面来阐述文化软实力。 C.文章深入论述了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价值,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突出了软实力的价值。 D.文章既从理论上阐释文化软实力,也针对现实中的错误认识指出如何提升软实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如果大量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使本国文化具有多国文化要素,就会得到国际认可。 B.如果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不能被认同和接受,就很难产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C.如果一个国家只知提升硬实力,从不重视软实力,那么它将很难有强大的凝聚力。 D.一个国家即便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也会渐渐丧失其优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6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继续增长,中国网民中的绝大多数都成为了移动网民,他 们手中使用的绝大多数是国产的移动智能终端,移动接入流量与 2015 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 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热潮未退,直播平台、网红经济、虚拟现实、共享单车、人工智能等潮 起潮涌。与此同时,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法治化规范化建设、移动空间安全防御等受到前所 未有的重视。移动互联网在成为创新发展新领域、公共服务新平台、信息分享新渠道的过程 中,日益趋向平稳发展,呈现出理性成熟的一面。 (摘编自余清楚等《步入平稳发展期的中国移动互联 网》)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 年 12 月 4 日)
材料三: 当我们谈到互联网时,第一时间会想到的关键词是创意、创新和无限可能。很巧的是这 也是在谈及儿童时会想到的词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副执行主任法图玛塔·恩达耶的一席话, 引起在场听众的共鸣 《法制日报》记者获悉,目前,中国青少年网民已有1.7亿人,8岁以前就第一次接触互 联网的未成年人超过五成。未成年人的心智发育还不健全,他们对互联网利弊的认知还很模 糊。多年来,各政府部门加强网络领域综合执法,持续开展“净网”“护苗”等专项行动,依 法保护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信息,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对未成年人实施侵害的违法犯罪行为 即将颁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将从立法层面构筑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的法律基石。 (摘编自王春《一亿多青少年网民网络权益如何保 护》) 材料四 无须讳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网络已被赋予了太多的功能,但也无可避免地存在着现 实社会所呈现的各类问题,如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病毒、传播色情、造谣诽谤等等 致使网络空间时有阴霾出现,实在让人痛心。 为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我国已经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但对于如此广大的网络空间、如此庞大的网民数量,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也难免会百 密一疏,挂一漏万。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必须多管齐下、多层治理、多面共进。 网民是网络社会的细胞,只有网民的网络素质普遍提高了,网络社会的肌体才能始终保 持健康状态,也才能让网络空间保持晴朗。“中国好网民”不仅要具备网络伦理自律能力,更 需要形成崇德向善的网络行为规范,切实以自身之力,在网络空间中不断传承中国优秀文化 展现充满正能量的形象,共同打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精神家园。 摘编自“中国好网民”既是标准更是 目标》)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 网民总体规模继续扩张,预计2019年将达7.8亿 B.2013年中国整体网民为6.2亿,比上年增加0.6亿,其中移动网民为5亿,比上年增 加0.8亿;这一年,两者的增长率也是最高的 C.中国移动网民增长率总体上远超整体网民,但是2015年移动网民增长率下滑,而整 体网民却呈现增长,移动网民增长率首次低于整体网民 D.从2011-2019年中国网民规模走势来看,无论整体网民还是移动网民,增长率虽然略 有反复,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预计2019年增长率最低。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在网红经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服务共享等诸多领域掀起了 创新创业的热潮,这标志着移动互联网即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B.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已达1.7亿人,其中超过五成为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些人 心智尚未发育健全,还不能辨别网络世界的精华与糟粕,令人担忧。 C.《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一经颁布,就会筑起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的防波堤,政
- 3 - 材料三: 当我们谈到互联网时,第一时间会想到的关键词是创意、创新和无限可能。很巧的是这 也是在谈及儿童时会想到的词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副执行主任法图玛塔·恩达耶的一席话, 引起在场听众的共鸣。 《法制日报》记者获悉,目前,中国青少年网民已有 1.7 亿人,8 岁以前就第一次接触互 联网的未成年人超过五成。未成年人的心智发育还不健全,他们对互联网利弊的认知还很模 糊。多年来,各政府部门加强网络领域综合执法,持续开展“净网”“护苗”等专项行动,依 法保护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信息,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对未成年人实施侵害的违法犯罪行为, 即将颁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将从立法层面构筑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的法律基石。 (摘编自王春《一亿多青少年网民网络权益如何保 护》) 材料四: 无须讳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网络已被赋予了太多的功能,但也无可避免地存在着现 实社会所呈现的各类问题,如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病毒、传播色情、造谣诽谤等等, 致使网络空间时有阴霾出现,实在让人痛心。 为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我国已经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但对于如此广大的网络空间、如此庞大的网民数量,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也难免会百 密一疏,挂一漏万。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必须多管齐下、多层治理、多面共进。 网民是网络社会的细胞,只有网民的网络素质普遍提高了,网络社会的肌体才能始终保 持健康状态,也才能让网络空间保持晴朗。“中国好网民”不仅要具备网络伦理自律能力,更 需要形成崇德向善的网络行为规范,切实以自身之力,在网络空间中不断传承中国优秀文化, 展现充满正能量的形象,共同打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精神家园。 (摘编自《“中国好网民”既是标准更是 目标》)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 网民总体规模继续扩张,预计 2019 年将达 7.8 亿。 B.2013 年中国整体网民为 6.2 亿,比上年增加 0.6 亿,其中移动网民为 5 亿,比上年增 加 0.8 亿;这一年,两者的增长率也是最高的。 C.中国移动网民增长率总体上远超整体网民,但是 2015 年移动网民增长率下滑,而整 体网民却呈现增长,移动网民增长率首次低于整体网民。 D.从 2011-2019 年中国网民规模走势来看,无论整体网民还是移动网民,增长率虽然略 有反复,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预计 2019 年增长率最低。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在网红经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服务共享等诸多领域掀起了 创新创业的热潮,这标志着移动互联网即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B.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已达 1.7 亿人,其中超过五成为 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些人 心智尚未发育健全,还不能辨别网络世界的精华与糟粕,令人担忧。 C.《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一经颁布,就会筑起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的防波堤,政
府才可以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信息,净化网络环境 D.当前,网络空间存在着诈骗、暴力、病毒、色情、造谣诽谤等各类社会问题,这也是 法治化规范化建设、移动空间安全防御等受到重视的原因 6.怎样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古代诗文阅读(55分) (一)文言文阅读①(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袁滋,字德深。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结重之。建中初,黜陟 使赵赞荐于朝。累辟张伯仪、何士干幕府。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刑部、大理核罪人 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 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赐金紫,持节往。逾年还,使有指,进谏议大夫。求外迁,为 华州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日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 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卫大将 军,以杨于陵代之。滋行,章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 乃得去,莫不流涕。宪宗监国,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安抚大使,半道,为剑南东、西川 节度使。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未几,徙义成节度 使。滑,用武地,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 以户部尚书召,徙荆南。吴元济之反,滋慈兵致与下厦欲非朝幻计可下意广方略离渡 其心及宿乐三年调发英属迢出禁钱继之滋揣天子且厌兵,自表入朝,欲议罢淮西事,道闻萧 俯、钱徽坐沮议删去,滋翻其谋,更言必胜,顺可天子意,乃得还。卒,年七十,赠太子少 保。激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 家人不得见喜愠。薄居处衣食 (节选自《新唐书·袁滋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 屈诏/出禁钱继之/ B.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 屈/诏出禁钱继之 C.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 屈/诏出禁钱继之 D.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 屈诏/出禁钱继之/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指由中央官署征聘,向上推荐,任以官职,与“察”“举”等词意思接近 B.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C.尚书,是我国古代六部的长官,地位仅次于侍郎,属于封建时代国家的高官 D.表,是我国古代臣下向帝王陈述、请求、建议、议论朝政时使用的一种文体
- 4 - 府才可以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信息,净化网络环境。 D.当前,网络空间存在着诈骗、暴力、病毒、色情、造谣诽谤等各类社会问题,这也是 法治化规范化建设、移动空间安全防御等受到重视的原因。 6.怎样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55 分) (一)文言文阅读①(本题共 4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袁滋,字德深。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结重之。建中初,黜陟 使赵赞荐于朝。累辟.张伯仪、何士干幕府。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刑部、大理核罪人, 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 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赐金紫,持节往。逾年还,使有指,进谏议大夫。求外迁,为 华州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日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 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卫大将 军,以杨于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 乃得去,莫不流涕。宪宗监国,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安抚大使,半道,为剑南东、西川 节度使 ...。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未几,徙义成节度 使。滑,用武地,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 以户部尚书..召,徙荆南。吴元济之反,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 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滋揣天子且厌兵,自表.入朝,欲议罢淮西事,道闻萧 俯、钱徽坐沮议黜去,滋翻其谋,更言必胜,顺可天子意,乃得还。卒,年七十,赠太子少 保。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 家人不得见喜愠。薄居处衣食。 (节选自《新唐书·袁滋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 屈诏/出禁钱继之/ B.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 屈/诏出禁钱继之/ C.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 屈/诏出禁钱继之/ D.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 屈诏/出禁钱继之/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辟,指由中央官署征聘,向上推荐,任以官职,与“察”“举”等词意思接近。 B.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C.尚书,是我国古代六部的长官,地位仅次于侍郎,属于封建时代国家的高官。 D.表,是我国古代臣下向帝王陈述、请求、建议、议论朝政时使用的一种文体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滋聪颖善学,屡受重用。无需他人帮助,他读书,自己便能领悟其意义,后受到赵 赞举荐入朝,并曾在很多人的幕府中工作过。 B.袁滋公正守法,为政仁厚。他曾为官员伸冤,拒绝有关部门不道义的请求:为政期间, 他善待流民百姓,对犯法者常法外施恩 C.袁滋敢于担当,积极效命。治理滑州时,他严密戒备又采取怀柔政策,让李师道等人 畏服:吴元济造反后,他两次进言,兴兵伐贼 D.袁滋为人直厚,平易简朴。曾与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耿直厚道,与他交往的人都很难 看见他的极端情绪,同时,他居处简陋,衣食俭朴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4分) (2)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4分) (二)文言文阅读②(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言兵事疏 晁错 臣闻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高后时,再入陇西,攻城屠 邑,驱略畜产。其后复入陇西,杀吏卒,大寇盗。窃闻战胜之威,民气百倍;败兵之卒,没 世不复。自高后以来,陇西三困于匈奴矣,民气破伤,亡有胜意。今兹陇西之吏,赖社稷之 神灵,李陛下之明诏,和辑士卒,砥砺其节,起破伤之民,以当乘胜之匈奴,用少击众,杀 王,败其众而有大利。非陇西之民有勇怯,乃将吏之制巧拙异也。故兵法曰:“有必胜之将, 无必胜之民。”由此观之,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择也 臣又闻小大异形,强弱异势,险易异备。夫卑身以事强,小国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敌 国之形也;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 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 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劲弩长戟,射 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 能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筒木荐弗能支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 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此中国之长技也。以此观之,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陛 下又兴数十万之众,以诛数万之匈奴,众寡之计,以十击一之术也。 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仰之间耳。夫以人之死争胜, 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帝王之道,出于万全。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 饮食长技与匈级同可之坚甲絮衣劲受利矢益以边那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佟和捷其心煮以 不之明约将之即有险阻,以此当之;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两军相为表里,各 用其长技,衡加之以众,此万全之术也 传曰:“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臣错愚陋,味死上狂言,唯陛下财择。(有删改)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杀吏卒,大寇盗。 寇:盗贼
- 5 -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袁滋聪颖善学,屡受重用。无需他人帮助,他读书,自己便能领悟其意义,后受到赵 赞举荐入朝,并曾在很多人的幕府中工作过。 B.袁滋公正守法,为政仁厚。他曾为官员伸冤,拒绝有关部门不道义的请求;为政期间, 他善待流民百姓,对犯法者常法外施恩。 C.袁滋敢于担当,积极效命。治理滑州时,他严密戒备又采取怀柔政策,让李师道等人 畏服;吴元济造反后,他两次进言,兴兵伐贼。 D.袁滋为人直厚,平易简朴。曾与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耿直厚道,与他交往的人都很难 看见他的极端情绪,同时,他居处简陋,衣食俭朴。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4 分) (2)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4 分) (二)文言文阅读②(本题共 5 小题,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5 题。 言兵事疏. 晁错 臣闻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高后时,再入陇西,攻城屠 邑,驱略畜产。其后复入陇西,杀吏卒,大寇.盗。窃闻战胜之威,民气百倍;败兵之卒,没 世不复。自高后以来,陇西三困于匈奴矣,民气破伤,亡.有胜意。今兹陇西之吏,赖社稷..之 神灵,奉陛下..之明诏,和辑士卒,砥砺其节,起破伤之民,以当乘胜之匈奴,用少击众,杀 一王,败其众而有大利。非陇西之民有勇怯,乃将吏之制巧拙异也。故兵法曰:“有必胜之将, 无必胜之民。”由此观之,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择也。 臣又闻小大异形,强弱异势,险易异备。夫卑身以事强,小国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敌 国之形也;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 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 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劲弩长戟,射 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 能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 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此中国之长技也。以此观之,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陛 下又兴数十万之众,以诛数万之匈奴,众寡之计,以十击一之术也。 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仰之间耳。夫以人之死争胜, 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帝王之道,出于万全。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 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 陛下之明约将之。即有险阻,以此当之;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两军相为表里,各 用其长技,衡加之以众,此万全之术也。 传曰:“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臣错愚陋,昧死上狂言,唯陛下财择。(有删改)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杀吏卒,大寇.盗。 寇:盗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