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高级教育培训学校2012届高三仿真考试(一) 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粘连(zhan)兴奋(xng)不着边际(zh6o)风尘仆仆(p) B.煞尾(sha)恫吓(he)徇私舞弊(xn)怵目惊心(ch) C.骁勇(xiao)磕绊(ban)四处走穴(xue)扪心自问(men) D.夹克) 痉挛(jng)亲密无间(jn)踽踽独行(j) 答案:B【解析】A.不着边际zhu6;C.四处走穴xu6D.“夹克”应读作j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组是( A.绵亘 雄纠纠 积毁销骨 不记前嫌 B.惦量 成式化 明火执杖 如梗在喉 C.蜜饯 百页窗 披沙拣金 和盘托出 白晰 放映机 循章摘句 诚惶诚恐 答案:C【解析】C百叶窗A.雄赳赳不计前嫌B.掂量程式化明火执仗如 鲠在喉 D.白皙寻章摘句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B战国时期出现的《禹贡》和秦汉之际出现的《管子地员》,就是关于我国古代土壤的 专门著作。 C.易中天先生在其作品《帝国的惆怅》中,打通文史关节,勾兑世事人情静观辅以动 察,仰视继之俯瞰,使自己的见解,踩在宽广而坚实的地基上。 D.11月16日甘肃省正宁县一幼儿园校车被撞致19人死亡,这一重大交通事故,再 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全面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 不欲生。 答案:D【解析】B.项关于引进事物的关系者,使用正确。A.虚怀若谷:胸怀像 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非常谦虚。C.“勾兑”本指把不同的酒适量混合,并添加调味酒 进行配制。这里指写作时以历史事实为基础,适当穿插一些相关的世态人情以增强作品的表 现力。D.痛不欲生:指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极点。这里应该用痛心疾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10年前,重庆长篇小说的水平在川、陕“军团"面前就像小学生,而如今两部作品成 功进军茅盾文学奖20强,成为星光闪耀的“小说重镇。 B史诗战争巨片《金陵十三钗》,不同于之前反映南京大屠杀电影的单色调。以新的视 觉、斑潮的色彩,征服了不少颇为挑剔的观众的口味 C.虽然很多人并不欣赏方舟子不近人情的打假行为,但我还是比较支持他,卫道士般
泸州高级教育培训学校 2012 届高三仿真考试(一) 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 30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粘.连(zhān) 兴奋(xīng) 不着.边际(zháo) 风尘仆.仆(pú) B.煞.尾(shā) 恫吓.(hè) 徇.私舞弊(xùn) 怵.目惊心(chù) C.骁.勇(xiāo ) 磕绊.(bàn ) 四处走穴.(xuè) 扪.心自问(mén) D.夹.克 (jiá) 痉.挛(jìng) 亲密无间.(jiàn) 踽踽..独行(jǔ) 答案:B 【解析】A.不着.边际 zhuó; C.四处走穴 xué D.“夹克”应读作 jiā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组是( ) A.绵亘 雄纠纠 积毁销骨 不记前嫌 B.惦量 成式化 明火执杖 如梗在喉 C.蜜饯 百页窗 披沙拣金 和盘托出 D.白晰 放映机 循章摘句 诚惶诚恐 答案:C 【解析】 C 百叶窗 A.雄赳赳 不计前嫌 B.掂量 程式化 明火执仗 如 鲠在喉 D. 白皙 寻章摘句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 A.我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 B.战国时期出现的《禹贡》和秦汉之际出现的《管子·地员》,就是关于..我国古代土壤的 专门著作。 C.易中天先生在其作品《帝国的惆怅》中,打通文史关节,勾兑..世事人情,静观辅以动 察,仰视继之俯瞰,使自己的见解,踩在宽广而坚实的地基上。 D.11 月 16 日甘肃省正宁县一幼儿园校车被撞 致 19 人死亡,这一重大交通事故,再 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全面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 不欲生 ...。 答案:D 【解析】B.项“关于”引进事物的关系者,使用正确。A.虚怀若谷:胸怀像 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非常谦虚。C.“勾兑”本指把不同的酒适量混合,并添加调味酒, 进行配制。这里指写作时以历史事实为基础,适当穿插一些相关的世态人情以增强作品的表 现力。D.痛不欲生:指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极点。这里应该用痛心疾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10 年前,重庆长篇小说的水平在川、陕“军团”面前就像小学生,而如今两部作品成 功进军茅盾文学奖 20 强,成为星光闪耀的“小说重镇”。 B.史诗战争巨片《金陵十三钗》,不同于之前反映南京大屠杀电影的单色调。以新的视 觉、斑斓的色彩,征服了不少颇为挑剔的观众的口味。 C.虽然很多人并不欣赏方舟子不近人情的打假行为,但我还是比较支持他,卫道士般
的严苛打假,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 D.同济大学教授张生撰文指出,周立波的表演表现了低下的思想和肤浅的教养。这引 发了国内第一脱口秀达人周立波微博骂战。 答案:C【解析】A偷换主语,可在“成为”前加上“让重庆”B搭配不当,应该 是“征服”“观众”。D语序不当,应为“肤浅的思想和低下的教养”。 (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华人姓氏有奥秘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公布了中国姓氏研究新成果。专家耗时两 年,根据1110个县市、296亿人口、4100个姓氏的大量数据绘制出100张大姓分布图。 研究发现:这些分布图与《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有重叠,所有的姓氏 和常见疾病之间似乎都存在一种说不清的重叠现象。 项目负责人袁义达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5000年前,姓就被定为 世袭。其间绝大部分是父系社会,中国人都随父姓。而在遗传学上,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 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他的后代。由此推断,同一姓氏的人群就具有同样 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换言之,姓氏的分布和Y染色体遗传基因的分 布应该是平行关系那么中国姓氏在5000年中是稳定的代代相传,还是像日本一样是偶然 次出现的呢?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只有少数的几个姓,明治天皇为了改革,要求全国人民都 要有姓。于是,短短几年出现了8万多个姓,且多数以地名命名,比如松下、井上、田中 等。日本人的姓氏就很难与遗传联系起来 上个世纪90年代,为弄清姓氏传承的稳定性,袁义达对中国姓氏在历史上的分布进 行了一次调查。通过对宋、明、清和当今这四个时期的姓氏统计发现,一千多年来中国姓氏 传承非常稳定,每个时期的姓氏分布曲线基本重合。他说:“中国人的姓氏不仅仅是一种传 统文化,从科学角度来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常好的研究遗传学的标本,是历史上男性活 动的忠实记录者 两次姓氏统计完成后,他自编软件把100个大姓的分布制成了一张张彩色的姓氏分布 图,从中可直观地了解到毎个姓氏在全国的分布区域和在当地人口中的比例。他突然感觉这 些姓氏分布图有点似曾相识,查阅《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这二者竟 然有重叠,比如糖尿病在山东地区比较高发,而孔姓在山东出现的频率也是最高的。 袁教授当然知道,姓氏和疾病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而且疾病和Y染色体的关系也不大, 疾病多数发生在常染色体上。可是,让人不解的是,并不只是一两张图相似,或者某个姓氏 和疾病表现出某种关联性。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但又不是简单的因 果关系 其研究欲望再次被调动起来。这种重叠现象是否和几干年来的人群活动有关呢?如果把 常染色体的突变看作疾病我们5000年中是以男性为主进行群体迁移的Y染色体在迁移, 和Y染色体同在一个个体上的常染色体必定也随之迁移,研究Y染色体的分布规律就能找 出常染色体的某些分布规律,必定对研究某种疾病的起源有帮助。“这就好像我们现在研究
的严苛打假,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 D.同济大学教授张生撰文指出,周立波的表演表现了低下的思想和肤浅的教养。这引 发了国内第一脱口秀达人周立波微博骂战。 答案:C 【解析】A.偷换主语,可在“成为”前加上“让重庆” B 搭配不当,应该 是“征服”“观众”。D 语序不当,应为“肤浅的思想和低下的教养”。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华人姓氏有奥秘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公布了中国姓氏研究新成果。专家耗时两 年,根据 1110 个县市、2.96 亿人口、4100 个姓氏的大量数据绘制出 100 张大姓分布图。 研究发现:这些分布图与《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有重叠,所有的姓氏 和常见疾病之间似乎都存在一种说不清的重叠现象。 项目负责人袁义达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 5000 年前,姓就被定为 世袭。其间绝大部分是父系社会,中国人都随父姓。而在遗传学上,只有男性具有 Y 染色 体,因此,Y 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他的后代。由此推断,同一姓氏的人群就具有同样 类型的 Y 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换言之,姓氏的分布和 Y 染色体遗传基因的分 布应该是平行关系。那么中国姓氏在 5000 年中是稳定的代代相传,还是像日本一样是偶然 一次出现的呢?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只有少数的几个姓,明治天皇为了改革,要求全国人民都 要有姓。于是,短短几年出现了 8 万多个姓,且多数以地名命名,比如松下、井上、田中 等。日本人的姓氏就很难与遗传联系起来。 上个世纪 90 年代,为弄清姓氏传承的稳定性,袁义达对中国姓氏在历史上的分布也进 行了一次调查。通过对宋、明、清和当今这四个时期的姓氏统计发现,一千多年来中国姓氏 传承非常稳定,每个时期的姓氏分布曲线基本重合。他说:“中国人的姓氏不仅仅是一种传 统文化,从科学角度来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常好的研究遗传学的标本,是历史上男性活 动的忠实记录者。” 两次姓氏统计完成后,他自编软件把 100 个大姓的分布制成了一张张彩色的姓氏分布 图,从中可直观地了解到每个姓氏在全国的分布区域和在当地人口中的比例。他突然感觉这 些姓氏分布图有点似曾相识,查阅《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这二者竟 然有重叠,比如糖尿病在山东地区比较高发,而孔姓在山东出现的频率也是最高的。 袁教授当然知道,姓氏和疾病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而且疾病和 Y 染色体的关系也不大, 疾病多数发生在常染色体上。可是,让人不解的是,并不只是一两张图相似,或者某个姓氏 和疾病表现出某种关联性。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但又不是简单的因 果关系。 其研究欲望再次被调动起来。这种重叠现象是否和几千年来的人群活动有关呢?如果把 常染色体的突变看作疾病,我们 5000 年中是以男性为主进行群体迁移的,Y 染色体在迁移, 和 Y 染色体同在一个个体上的常染色体必定也随之迁移,研究 Y 染色体的分布规律就能找 出常染色体的某些分布规律,必定对研究某种疾病的起源有帮助。“这就好像我们现在研究
禽流感病毒在通过研究候鸟迁徙的路线一样;他形象地比喻说,“我们现在没直接研究疾病 的分布,而是通过研究载体的分布来找出疾病分布的规律 研究还在深入。他认为,对姓氏和疾病关系的探究,可以为研究疾病起源的专家提供一 些新的线索和资料;医药学领域现在就开始关注姓氏和遗传基因的关系,有可能为新药和个 性化药物的研制提供线索。同样的病在不同人群身上的反映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的感冒药 对某些人十分有效,对某些人则没有半点效果。“如果找到姓氏和遗传基因的关系,那么, 根据姓氏开发个性化药物甚至“对姓下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摘自《北京科技报》2011年12月7日期,有删节) 5.下列对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但又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氏项目组绘制的100张大姓分布图与早先的《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的疾病 分布图 有重叠,中国的姓氏和常见疾病存在某种关联性。 姓氏的分布和Y染色体遗传基因的分布是平行关系,而疾病和Y染色体的关系又不 C.5000年中Y染色体以男性为主进行群体迁移,和Y染色体同在一个个体上的常染色 体也随 之迁移,它们的突变,导致了疾病在中国的同一姓氏之间遗传。 D.不只是一两张姓氏分布图与《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的分布图相似,说明很多 姓氏和 疾病表现出某种关联性,但目前我们却不清楚造成这种关联的原因 答案:C【解析】(“它们的突变,导致了疾病在中国的同一姓氏之间遗传的说法没有 根据) 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中国姓氏是祖先留给后代的非常好的研究遗传学的标本,是历史上男性活动的忠实 记录。 B.日本的姓氏是明治维新后一次性出现的,且多数以地名命名,他们的姓氏与遗传就 没有联 系 C.袁氏项目组运用候鸟迁徙路线的研究方式,研究疾病的分布与姓氏分布的关系。 D.姓氏分布和《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的重叠,说明所有的姓氏 和常见 疾病之间都存在一种重叠现象。 答案:A【解析】B日本的姓氏是明治维新后一次性出现的不对,之前有少数几个 姓,他 们的姓氏与遗传没有联系也不合文意;c研究侯鸟迁徙的路线是个比喻,并非研究方式; D“都存在一种重叠现象”太绝对。 7.结合原文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禽流感病毒在通过研究候鸟迁徙的路线一样,”他形象地比喻说,“我们现在没直接研究疾病 的分布,而是通过研究载体的分布来找出疾病分布的规律。” 研究还在深入。他认为,对姓氏和疾病关系的探究,可以为研究疾病起源的专家提供一 些新的线索和资料;医药学领域现在就开始关注姓氏和遗传基因的关系,有可能为新药和个 性化药物的研制提供线索。同样的病在不同人群身上的反映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的感冒药 对某些人十分有效,对某些人则没有半点效果。“如果找到姓氏和遗传基因的关系,那么, 根据姓氏开发个性化药物甚至‘对姓下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摘自《北京科技报》2011 年 12 月 7 日期,有删节) 5.下列对“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但又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氏项目组绘制的 100 张大姓分布图与早先的《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的疾病 分布图 有重叠,中国的姓氏和常见疾病存在某种关联性。 B.姓氏的分布和 Y 染色体遗传基因的分布是平行关系,而疾病和 Y 染色体的关系又不 大。 C.5000 年中 Y 染色体以男性为主进行群体迁移,和 Y 染色体同在一个个体上的常染色 体也随 之迁移,它们的突变,导致了疾病在中国的同一姓氏之间遗传。 D.不只是一两张姓氏分布图与《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的分布图相似,说明很多 姓氏和 疾病表现出某种关联性,但目前我们却不清楚造成这种关联的原因。 答案:C 【解析】(“它们的突变,导致了疾病在中国的同一姓氏之间遗传”的说法没有 根据) 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中国姓氏是祖先留给后代的非常好的研究遗传学的标本,是历史上男性活动的忠实 记录。 B.日本的姓氏是明治维新后一次性出现的,且多数以地名命名,他们的姓氏与遗传就 没有联 系。 C.袁氏项目组运用候鸟迁徙路线的研究方式,研究疾病的分布与姓氏分布的关系。 D.姓氏分布和《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的重叠,说明所有的姓氏 和常见 疾病之间都存在一种重叠现象。 答案:A 【解析】B 日本的姓氏是“明治维新后一次性出现的”不对,之前有少数几个 姓,他 们的姓氏与遗传没有联系也不合文意;C“研究侯鸟迁徙的路线”是个比喻,并非研究方式; D“都存在一种重叠现象”太绝对。 7.结合原文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调查宋、明、清和当今这四个时期的姓氏发现,一千多年来的姓氏分布曲线基本重 合,这 说明中国古代人口无迁移。 B.山东是糖尿病的高发区,而孔姓在山东出现频率最高,这就意味着姓孔会生糖尿病。 C.疾病多数发生在常染色体上,和Y染色体的关系不大,而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 因此,疾病跟男性关系不大 D.以研究中国姓氏的分布为载体来研究中国人的疾病分布规律,不仅为研究疾病的起 源提供 了新的途径,也使根据姓氏开发个性化药物成为一种可能 答案:D【解析】(A无中生有B没有必然联系c只是一种主观上的可能) 三、(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陆九龄,字子寿。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生六子,九龄其第五子也。幼颖悟端重, 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稍长,补郡学弟子员 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 然叹日:“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是时,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 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 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入太学,司业汪应辰举为学录。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 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慑。旧有义社以 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日:“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 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注]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 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日:“是固男子之事 也。”岁恶,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及至兴国,地滨大江,俗俭啬而鲜知学。九不以职闲自佚,益严规矩,肃衣冠,如临 大众,劝绥引翼,土类兴起。不满岁,以继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未上,得疾。一日 晨兴,坐床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至夕,整襟正卧而卒。年四十九。宝庆二年 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 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阖门百口,男女以班各供其职,闺门之内严著 朝廷。而忠敬乐易,乡人化之,皆逊弟焉。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 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自得。或未可与语,则不发。尝日:“人之惑有难以口舌 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 吕祖谦常称之日:“所志者大,所据者实。有肯綮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有毫厘 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一说八两)鸡毛制成,故名。一般立在军营中或 船舶上,以便随时观测风向
A.调查宋、明、清和当今这四个时期的姓氏发现,一千多年来的姓氏分布曲线基本重 合,这 说明中国古代人口无迁移。 B.山东是糖尿病的高发区,而孔姓在山东出现频率最高,这就意味着姓孔会生糖尿病。 C.疾病多数发生在常染色体上,和 Y 染色体的关系不大,而只有男性具有 Y 染色体, 因此,疾病跟男性关系不大。 D.以研究中国姓氏的分布为载体来研究中国人的疾病分布规律,不仅为研究疾病的起 源提供 了新的途径,也使根据姓氏开发个性化药物成为一种可能。 答案:D 【解析】(A 无中生有 B 没有必然联系 C 只是一种主观上的可能) 三、(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文,完成 8--10 题。 陆九龄,字子寿。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生六子,九龄其第五子也。幼颖悟端重, 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稍长,补郡学弟子员。 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 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是时,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 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 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入太学,司业汪应辰举为学录。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 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慑。旧有义社以. 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 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注]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 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曰:“是固男子之事 也。”岁恶,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及至兴国,地滨大江,俗俭啬而鲜知学。九龄不以职闲自佚.,益严规矩,肃衣冠,如临 大众,劝绥引翼,士类兴起。不满岁,以继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未上,得疾。一日 晨兴,坐床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至夕,整襟正卧而卒。年四十九。宝庆二年, 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 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阖门百口,男女以班各供其职,闺门之内严若 朝廷。而忠敬乐易,乡人化之,皆逊弟焉。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 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自得。或未可与语,则不发。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 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 吕祖谦常称之曰:“所志者大,所据者实。有肯綮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有毫厘 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三》) [注]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一说八两)鸡毛制成,故名。一般立在军营中或 船舶上,以便随时观测风向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学行为里人所宗 宗:尊粲 B.九龄不以职闲自佚 佚:放纵 C.服除,调全州教授 服:服从 D.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 措:放弃 答案:c【解析】服:服丧。 9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B.旧有义社以备寇 木欣欣以向荣 C.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D.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答案C【解析】A前者“被”后者“替”;B前者“用来”,后者表修饰关系;C 都译为“如果”,表假设;D前者为“………的人”,后者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九龄尊崇程氏的学说,但在秦桧把持朝政时,没人讲程氏之学,学员都不遵循礼 法,陆九齡干脆回家,一边跟着父亲兄长努力讲学,一边求名师读百家,昼夜发奋博览群 书 B.陆九龄在乾道五年考中了进士,本来被调任为桂阳军教授,但因为亲近黄老道家学 说,就改任兴国军教授。只是还没上任,就赶上湖南的茶寇剽掠庐陵,人心惶惶。 C.陆九龄不仅在追求博学和习武练兵上用心,在治家方面也井然有序,他以礼传教对 社会影响也比较大。他去世后,皇帝赐谥,吕祖谦也给予了他很高评价。 D.陆九齡对于向他求教的人其授课方法是灵活的,如果人家需要他讲,他就从容地陈 述讲解;如果人家没有什么和他交谈,那他也不急于阐说 答案:B【解析】“但因为亲近黄老道家说”的说法不合文意,因为第二段有“闻新 博士学黄、老……“此非吾所愿学也”。“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句理解为“因为父母年迈 路途遥远而改任兴国军”。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2分) 1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岁恶,有剿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5分) 译文: 答案:年岁收成不好时,有剽掠抢劫的人经过陆九龄家门口,必定互相告诫说:“这家 射箭命中率很高,不要自己找死。(5分,“恶”“戒”“无”“取死”和句意各1分) ②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盲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5分) 译文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学行为里人所宗. 宗:尊崇 B.九龄不以职闲自佚. 佚:放纵 C.服.除,调全州教授 服:服从 D.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 措:放弃 答案:C 【解析】 服:服丧。 9.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B. 旧有义社以.备寇 木欣欣以.向荣 C. 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D. 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答案;C 【解析】A 前者“被 ”,后者“替”; B 前者“用来”,后者表修饰关系; C 都译为“如果”,表假设; D 前者为“……的人”,后者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九龄尊崇程氏的学说,但在秦桧把持朝政时,没人讲程氏之学,学员都不遵循礼 法,陆九龄干脆回家,一边跟着父亲兄长努力讲学,一边求名师读百家,昼夜发奋博览群 书。 B.陆九龄在乾道五年考中了进士,本来被调任为桂阳军教授,但因为亲近黄老道家学 说,就改任兴国军教授。只是还没上任,就赶上湖南的茶寇剽掠庐陵,人心惶惶。 C.陆九龄不仅在追求博学和习武练兵上用心,在治家方面也井然有序,他以礼传教对 社会影响也比较大。他去世后,皇帝赐谥, 吕祖谦也给予了他很高评价。 D.陆九龄对于向他求教的人其授课方法是灵活的,如果人家需要他讲,他就从容地陈 述讲解;如果人家没有什么和他交谈,那他也不急于阐说。 答案:B【解析】 “但因为亲近黄老道家说”的说法不合文意,因为第二段有“闻新 博士学黄、老……‘此非吾所愿学也”。“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句理解为“因为父母年迈 路途遥远而改任兴国军”。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 120 分) 四、(22 分) 1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岁恶,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5 分) 译文: 答案:年岁收成不好时,有剽掠抢劫的人经过陆九龄家门口,必定互相告诫说:“这家 射箭命中率很高,不要自己找死。(5 分,“恶” “戒” “无”“取死”和句意各 1 分) ②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5 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