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卷2015.07 语文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多年以前,原始人在生产劳动 中创造了彩陶艺术,彩陶上面的的鱼纹、网纹、鸟纹、太阳纹等图案在历史的演 变中不断被赋予祭祀、祈佑、崇拜、吉祥等含义。早起先民对于未知的自然界, 有太多的畏惧和害怕,不懂得刮风下雨的原因,不知道雷鸣闪电的奥秘,不明白 生老病死现象,只能求助于神灵,于是便出现了图腾崇拜,远古图饰多为先民们 崇拜的图腾及生产生活场景。从数千年前的彩陶、青铜器、玉器,到后来的漆器 金银器、木器、纺织品等都不乏各式精美的装饰图案,人们千锤百炼,精雕细琢, 图案纹样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 的社会面貌、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具有民族的文化特色,饱含了丰富的造物思 想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题材广泛,从动植物、器物、人物、风景到几何纹样,或神秘 威严,或浪漫绚丽,或清新自然,或典雅繁复,人们生活中见到的或想到的无所 不包。图案中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形式和内容巧妙结合,意趣横生,赏心悦目 动植物是古代装饰图案常用的题材,动物类的装饰图案大多是一些祥禽瑞兽,龙 凤最为常见,常用的还有被当作长寿仙鸟的鹤、当作报喜鸟的喜鹊等。蝙蝠和寿 桃组成的图案寓意“多福多寿”,蝙蝠和古钱寓意“福在眼前”。大象性情柔顺 安详,象驮花瓶图案寓意“太平有象”。鹿也被认为是长寿仙兽,常被用来表达 祝寿、祈寿的意愿。作为装饰图案,竹不仅常与松、梅组成“岁寒三友”,还可 与松、萱、兰、寿石组成“五瑞图”;桃又称寿桃,寓意长寿,常与蝙蝠、双钱 组成“福寿双全”。石榴是多子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月季四季花开不断, 瓶插月季常用来寓意“四季平安”。葫芦以其子多蔓长而被当作子孙绵延的象 征,蔓谐音万,蔓上结葫芦寓意子孙万代。 造型优美、寓意吉祥的器物也是常见的装饰图案,如“八宝”“八吉祥”“如 意”“八卦图”等,这些器物多与佛教、道教有关,取辟邪防灾、逢凶化吉之意 吉祥文字类图案是以吉祥祝语直接进行装饰,我国的文字结构符合图案的构图法 则,笔画的长短、粗细、疏密、转折、富有节奏和韵律,各种不同字体的书法又 各具美感和神韵,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如寿字、喜字、百福图。除以上题材外, 几何图形、神话故事以及山水、楼台、人物等也用作装饰图案。装饰图案大都具 有意境,有一定的思想渊源,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统装饰图案是中 国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是由祭祀、崇拜、图腾 逐渐演变为具有审美特性的装饰图案,古代人们在陶器、石刻、木雕、玉雕、年 画、刺绣、建筑物、家具、服饰等物品上用线条表现、色彩渲染,运用借喻、双 关、象征及谐音等手法,最终形成一定格式的图案,寄予吉祥如意、喜庆幸福的 美好寓意。在中国当下的设计领域中,对传统图案的借鉴和运用随处可见,带有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图案更是现代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资源 (摘编自严旭《中国传统装饰图案》) 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四川省眉山市 2014-2015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卷 2015.07 语文 试题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8000 多年以前,原始人在生产劳动 中创造了彩陶艺术,彩陶上面的的鱼纹、网纹、鸟纹、太阳纹等图案在历史的演 变中不断被赋予祭祀、祈佑、崇拜、吉祥等含义。早起先民对于未知的自然界, 有太多的畏惧和害怕,不懂得刮风下雨的原因,不知道雷鸣闪电的奥秘,不明白 生老病死现象,只能求助于神灵,于是便出现了图腾崇拜,远古图饰多为先民们 崇拜的图腾及生产生活场景。从数千年前的彩陶、青铜器、玉器,到后来的漆器、 金银器、木器、纺织品等都不乏各式精美的装饰图案,人们千锤百炼,精雕细琢, 图案纹样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 的社会面貌、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具有民族的文化特色,饱含了丰富的造物思 想。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题材广泛,从动植物、器物、人物、风景到几何纹样,或神秘 威严,或浪漫绚丽,或清新自然,或典雅繁复,人们生活中见到的或想到的无所 不包。图案中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形式和内容巧妙结合,意趣横生,赏心悦目。 动植物是古代装饰图案常用的题材,动物类的装饰图案大多是一些祥禽瑞兽,龙、 凤最为常见,常用的还有被当作长寿仙鸟的鹤、当作报喜鸟的喜鹊等。蝙蝠和寿 桃组成的图案寓意“多福多寿”,蝙蝠和古钱寓意“福在眼前”。大象性情柔顺 安详,象驮花瓶图案寓意“太平有象”。鹿也被认为是长寿仙兽,常被用来表达 祝寿、祈寿的意愿。作为装饰图案,竹不仅常与松、梅组成“岁寒三友”,还可 与松、萱、兰、寿石组成“五瑞图”;桃又称寿桃,寓意长寿,常与蝙蝠、双钱 组成“福寿双全”。石榴是多子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月季四季花开不断, 瓶插月季常用来寓意“四季平安”。葫芦以其子多蔓长而被当作子孙绵延的象 征,蔓谐音万,蔓上结葫芦寓意子孙万代。 造型优美、寓意吉祥的器物也是常见的装饰图案,如“八宝”“八吉祥”“如 意”“八卦图”等,这些器物多与佛教、道教有关,取辟邪防灾、逢凶化吉之意。 吉祥文字类图案是以吉祥祝语直接进行装饰,我国的文字结构符合图案的构图法 则,笔画的长短、粗细、疏密、转折、富有节奏和韵律,各种不同字体的书法又 各具美感和神韵,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如寿字、喜字、百福图。除以上题材外, 几何图形、神话故事以及山水、楼台、人物等也用作装饰图案。装饰图案大都具 有意境,有一定的思想渊源,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统装饰图案是中 国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是由祭祀、崇拜、图腾 逐渐演变为具有审美特性的装饰图案,古代人们在陶器、石刻、木雕、玉雕、年 画、刺绣、建筑物、家具、服饰等物品上用线条表现、色彩渲染,运用借喻、双 关、象征及谐音等手法,最终形成一定格式的图案,寄予吉祥如意、喜庆幸福的 美好寓意。在中国当下的设计领域中,对传统图案的借鉴和运用随处可见,带有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图案更是现代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资源。 ( 摘编自严旭《中国传统装饰图案》) 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最早是原始人在彩陶上记载生产、生活情况的各种纹样, 这些纹样包含了祭祀、吉祥、祈福等方面的内容 B.无论是彩陶、青铜器还是后来的漆器、金银器等器物上的中国传统装饰图案, 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民族文化。 C.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千锤百炼,反映着不同历史阶段的 社会面貌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 D.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从动植物、器物、人物、风景到几何纹样无所不包,选材 广泛,风格多样,寓意含蓄丰富,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很早,先民用图腾崇拜表达对未知事物的恐惧;随着历史的演进,人们用各 种精美的装饰图案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B.传统装饰图案和人们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丰富和 越来越多样化,寄寓人们越来越多的美好祈愿 C.蝙蝠和古钱寓意“福在眼前”,象驮花瓶寓意“太平有象”,瓶插月季寓意 四季平安”,这些图案浪漫绚丽、清新自然、典雅繁复,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 美情趣。 D.寿、喜、福等文字结构符合图案的构图法则,笔画有节奏,书法有美感,和 其它题材的装饰图案相比,它们的装饰效果毫不逊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之所以能根据传统装饰图案提供的有限信息,获取较为丰富的言外之意, 这是因为它借助多种手法调动起人们的想象力。 B.“如意”“八卦图”等器物图案在装饰图案中极为常见,有辟邪防灾、逢凶 化吉之意,可见佛教、道教曾长期主导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C.造型各异的装饰图案形神兼备,意趣横生,饱含了丰富的造物思想,形成了 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文化,这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 D.许多美丽的装饰图案有很强的生命力,在今天仍被广泛借鉴和应用,这是人 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对传统美的热爱的明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李贤,字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人也。贤幼有志节,不妄举动。九岁,从师受业, 略观大旨而已,不寻章句。年十四,遭父丧,抚训诸弟,友爱甚笃。大统二年, 州民豆卢狼害都督大野树儿等,据州城反。贤乃招集豪杰与之谋曰:“贼起仓 卒,便诛二将,其势虽盛,其志已骄。然其政令莫施,唯以残剥为业。夫以羁旅 之贼,而驭乌合之众,势自离解。今若从中击之,贼必丧胆。如吾计者,指日取 之。”众皆从焉。贤乃率敢死士三百人,分为两道,乘夜鼓噪而出。群贼大惊, 战而败。狼乃斩关遁走。贤轻与三骑追斩之。迁原州长史,寻行原州事。八年, 授原州刺史。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抚导乡里,甚得民和。十二年,随独 孤信征凉州,平之。又抚慰张掖等五郡而还。俄而茹茹围逼州城,剽掠居民,驱 拥畜牧。贤欲出战,大都督王德犹豫未决。贤固请,德乃从之。贤勒兵将出,贼 密知之,乃引军退,贤因率骑十追击。斩二百余级,捕虏百余人,获驼马牛羊二 万头,财物不可胜计。魏恭帝四年,王师东讨,朝议以西道空虚,虑羌、浑侵扰 乃授贤使持节、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 置焉。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以备寇戎。于是羌、浑敛迹,不 敢向东。五年,宕昌寇边,百姓失业,乃于洮州置总管府以镇遏之。遂废河州总
A.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最早是原始人在彩陶上记载生产、生活情况的各种纹样, 这些纹样包含了祭祀、吉祥、祈福等方面的内容。 B.无论是彩陶、青铜器还是后来的漆器、金银器等器物上的中国传统装饰图案, 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民族文化。 C.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千锤百炼,反映着不同历史阶段的 社会面貌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 D.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从动植物、器物、人物、风景到几何纹样无所不包,选材 广泛,风格多样,寓意含蓄丰富,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很早,先民用图腾崇拜表达对未知事物的恐惧;随着历史的演进,人们用各 种精美的装饰图案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B.传统装饰图案和人们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丰富和 越来越多样化,寄寓人们越来越多的美好祈愿。 C.蝙蝠和古钱寓意“福在眼前”,象驮花瓶寓意“太平有象”,瓶插月季寓意 “四季平安”,这些图案浪漫绚丽、清新自然、典雅繁复,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 美情趣。 D.寿、喜、 福等文字结构符合图案的构图法则,笔画有节奏,书法有美感,和 其它题材的装饰图案相比,它们的装饰效果毫不逊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之所以能根据传统装饰图案提供的有限信息,获取较为丰富的言外之意, 这是因为它借助多种手法调动起人们的想象力。 B.“如意”“八卦图”等器物图案在装饰图案中极为常见,有辟邪防灾、逢凶 化吉之意,可见佛教、道教曾长期主导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C.造型各异的装饰图案形神兼备,意趣横生,饱含了丰富的造物思想,形成了 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文化,这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 D.许多美丽的装饰图案有很强的生命力,在今天仍被广泛借鉴和应用,这是人 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对传统美的热爱的明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李贤,字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人也。贤幼有志节,不妄举动。九岁,从师受业, 略观大旨而已,不寻章句。年十四,遭父丧,抚训诸弟,友爱甚笃。大统二年, 州民豆卢狼害都督大野树儿①等,据州城反。贤乃招集豪杰与之谋曰:“贼起仓 卒,便诛二将,其势虽盛,其志已骄。然其政令莫施,唯以残剥为业。夫以羁旅 之贼,而驭乌合之众,势自离解。今若从中击之,贼必丧胆。如吾计者,指日取 之。”众皆从焉。贤乃率敢死士三百人,分为两道,乘夜鼓噪而出。群贼大惊, 一战而败。狼乃斩关遁走。贤轻与三骑追斩之。迁原州长史,寻行原州事。八年, 授原州刺史。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抚导乡里,甚得民和。十二年,随独 孤信征凉州,平之。又抚慰张掖等五郡而还。俄而茹茹围逼州城,剽掠居民,驱 拥畜牧。贤欲出战,大都督王德犹豫未决。贤固请,德乃从之。贤勒兵将出,贼 密知之,乃引军退,贤因率骑士追击。斩二百余级,捕虏百余人,获驼马牛羊二 万头,财物不可胜计。魏恭帝四年,王师东讨,朝议以西道空虚,虑羌、浑侵扰, 乃授贤使持节、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 置焉。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②,以备寇戎。于是羌、浑敛迹,不 敢向东。五年,宕昌寇边,百姓失业,乃于洮州置总管府以镇遏之。遂废河州总
管,改授贤洮州总管、七防诸军事、洮州刺史。属羌寇石门戍,撤破桥道,以绝 援军。贤率千骑御之,前后斩获数百人,贼乃退走。羌复引叶谷浑数千骑将入 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虏遂震慑,不敢犯塞。俄废洗州总管,还 于河州置总管府,复以贤为之。(选自《周书·列传·卷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大野树儿:人名。大野(daye),后魏赐谢总为大野氏。②斥候:侦察 兵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师受业,略观大旨而已受:通“授”,教授 B.贼起仓卒,便诛二将卒:通“猝”,仓促 C.迁原州长史,寻行原州事寻:不久 D.属羌寇石门戍,撤破桥道寇:进犯,侵犯。 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B.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C.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D.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贤自小就有志向节操,在他十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就担负起了抚养 教育弟弟的责任,十分友爱。 B.对于州民豆卢狼杀害都督大野树儿、据城作乱一事,李贤认为谋划得当,就 可以诛杀为首的将领,平定叛乱 C.李贤在跟随独孤信平定凉州后,又安抚了张掖等五郡,不久,又带兵击退了 抢劫百姓的茹茹族,百姓得以安居。 D.李贤在河州担任总管期间,积极备战,撤破桥道,斩获数百人,打得羌族、 浑族不敢进犯,从而境内太平。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抚导乡里,甚得民和。(5分) (2)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贤因率骑士追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悴①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 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晩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 人问我,道愁肠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注】①范悴:即范昂,滁州通判,将赴京城临安。悴,副职。辛弃疾当时任滁 州知州。②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③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 8.赏析“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两句的妙处。(5分) 9.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 己的句子是
管,改授贤洮州总管、七防诸军事、洮州刺史。属羌寇石门戍,撤破桥道,以绝 援军。贤率千骑御之,前后斩获数百人,贼乃退走。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 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虏遂震慑,不敢犯塞。俄废洗州总管,还 于河州置总管府,复以贤为之。(选自《周书·列传·卷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大野树儿:人名。大野(dà yě),后魏赐谢总为大野氏。②斥候:侦察 兵。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师受业,略观大旨而已 受:通“授”,教授 B.贼起仓卒,便诛二将 卒:通“猝”,仓促 C.迁原州长史,寻行原州事 寻:不久 D.属羌寇石门戍,撤破桥道 寇:进犯,侵犯。 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B.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C.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D.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贤自小就有志向节操,在他十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就担负起了抚养 教育弟弟的责任,十分友爱。 B.对于州民豆卢狼杀害都督大野树儿、据城作乱一事,李贤认为谋划得当,就 可以诛杀为首的将领,平定叛乱。 C.李贤在跟随独孤信平定凉州后,又安抚了张掖等五郡,不久,又带兵击退了 抢劫百姓的茹茹族,百姓得以安居。 D.李贤在河州担任总管期间,积极备战,撤破桥道,斩获数百人,打得羌族、 浑族不敢进犯,从而境内太平。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抚导乡里,甚得民和。(5 分) (2)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贤因率骑士追击。(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①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 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②,留教视草③,却遣筹边。长安故 人问我,道愁肠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注】①范倅:即范昂,滁州通判,将赴京城临安。悴,副职。辛弃疾当时任滁 州知州。②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③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 8.赏析“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两句的妙处。(5 分) 9.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 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 是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简要概括了山间四时之景,其中描写春、夏的两句 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石青嫂子 艾芜 上太阳仍像往天一样,把睛美的阳光抹上满峡的树林,叫带露的树叶草吐都亮 得耀人的眼睛。只是石青嫂子的心上却阴暗极了,阴暗得象夏季乌云满布的天空 样,随时都会雨点似的落下泪来。看见屋里踢倒的板凳,打烂的灯,再看见门 前地里一片乱踏的脚迹。菠菜的叶子,踩来变成烂泥;番茄踩成一滩一滩的红浆 那些红浆很使石青嫂子疑心,怕是夜来扭扯的时候,石青身上流出来的血 有石青的时候,她从来没有感到过她这间山峡中唯一的茅屋是孤独的、寂寞的、 可怕的。她只觉得面临小河、背靠山岭的一片斜坡,给予她无限的繁忙和劳碌。 她终天头上包着一张蓝布帕子,不是拿锄头挖地、镰刀割草,就是手腕上挂个篮 子,采摘什么东西。晚上星子都现在山峡的高空了,树林茅屋全隐藏在轻雾里面, 小的孩子,坐在门前哭着喊妈的时候,她还在地里摘着苦瓜豇豆或是茄子辣椒, 准备明天一早挑到五里以外的镇上去卖,好换点米回来 但自当家人被抓壮丁后的第四个月,有一天,忽然有三个人大模大样踏进了她的 菜地,拿一根带子在东量西量的。她大声地加以阻止 “呵呀,你们踏着人家的菜地哪,那是才撒下种的! 个站在斜坡边上的人,穿着长衫,悠悠然吸着香烟的,露出轻蔑的神色,叱责 地说:“你在吵个鬼呀,这样叽叽喳喳的!” “这是我的地呀,我不该吵么? 吸着香烟的人眉头一扬,轻蔑地说:“这是吴老爷的! “你们还是搬走的好,没有看过你们这里,人凶狗也恶的!” “要我搬走,那容易!人家苦了十年,不说啥子,就是汗水也流了几十百桶去了 嘛!你就拿棒棒来赶,我都不会搬的!”半晌,才望下屋后的斜坡,恨恨地说。 三个人走了以后,峡谷里又重新平静了。风在林间吹过,叶子微微作着声响 有一天半夜后,石青嫂子突然被狗的凶猛叫声弄醒,同时又听见什么东西在毕毕 啪啪地爆响,睁开眼睛一看,满屋通明透亮,不住地冒进烟子来,她明白隔壁灶 房起了火了。火在茅屋上吼着、跳着、笑着,尽量发挥暴虐的能事,不到一顿饭 功夫,就把屋子和屋里的一切,烧成平地了。连屋子侧边广柑橘子的树叶,都烧 得焦黑。火光没有了的时候,一坪炭屑还在黑暗中发着红焰,冒着烟子。石青嫂 子想着她这年年都在培修的屋子,想着慢慢买来的家具,想着那条没有跑出的 猪……便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把这半年来所受的冤屈和痛苦,都借声音发泄个 第二天早上起来,便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路咒骂,直朝吴大老爷住的地方冲去 “快开开,我要去看吴大老爷!” 石青嫂子一面打栅栏,一面乱骂起来:“你这狗,你为啥不开门!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 是“___________, ”。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简要概括了山间四时之景,其中描写春、夏的两句 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石青嫂子 艾 芜 早上太阳仍像往天一样,把晴美的阳光抹上满峡的树林,叫带露的树叶草叶都亮 得耀人的眼睛。只是石青嫂子的心上却阴暗极了,阴暗得象夏季乌云满布的天空 一样,随时都会雨点似的落下泪来。看见屋里踢倒的板凳,打烂的灯,再看见门 前地里一片乱踏的脚迹。菠菜的叶子,踩来变成烂泥;番茄踩成一滩一滩的红浆。 那些红浆很使石青嫂子疑心,怕是夜来扭扯的时候,石青身上流出来的血。 有石青的时候,她从来没有感到过她这间山峡中唯一的茅屋是孤独的、寂寞的、 可怕的。她只觉得面临小河、背靠山岭的一片斜坡,给予她无限的繁忙和劳碌。 她终天头上包着一张蓝布帕子,不是拿锄头挖地、镰刀割草,就是手腕上挂个篮 子,采摘什么东西。晚上星子都现在山峡的高空了,树林茅屋全隐藏在轻雾里面, 小的孩子,坐在门前哭着喊妈的时候,她还在地里摘着苦瓜豇豆或是茄子辣椒, 准备明天一早挑到五里以外的镇上去卖,好换点米回来。 但自当家人被抓壮丁后的第四个月,有一天,忽然有三个人大模大样踏进了她的 菜地,拿一根带子在东量西量的。她大声地加以阻止。 “呵呀,你们踏着人家的菜地哪,那是才撒下种的!” 一个站在斜坡边上的人,穿着长衫,悠悠然吸着香烟的,露出轻蔑的神色,叱责 地说:“你在吵个鬼呀,这样叽叽喳喳的!” “这是我的地呀,我不该吵么?” 吸着香烟的人眉头一扬,轻蔑地说:“这是吴老爷的!” “你们还是搬走的好,没有看过你们这里,人凶狗也恶的!” “要我搬走,那容易!人家苦了十年,不说啥子,就是汗水也流了几十百桶去了 嘛!你就拿棒棒来赶,我都不会搬的!”半晌,才望下屋后的斜坡,恨恨地说。 三个人走了以后,峡谷里又重新平静了。风在林间吹过,叶子微微作着声响。 有一天半夜后,石青嫂子突然被狗的凶猛叫声弄醒,同时又听见什么东西在毕毕 啪啪地爆响,睁开眼睛一看,满屋通明透亮,不住地冒进烟子来,她明白隔壁灶 房起了火了。火在茅屋上吼着、跳着、笑着,尽量发挥暴虐的能事,不到一顿饭 功夫,就把屋子和屋里的一切,烧成平地了。连屋子侧边广柑橘子的树叶,都烧 得焦黑。火光没有了的时候,一坪炭屑还在黑暗中发着红焰,冒着烟子。石青嫂 子想着她这年年都在培修的屋子,想着慢慢买来的家具,想着那条没有跑出的 猪……便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把这半年来所受的冤屈和痛苦,都借声音发泄个 一干二净。 第二天早上起来,便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路咒骂,直朝吴大老爷住的地方冲去。 “快开开,我要去看吴大老爷!” 石青嫂子一面打栅栏,一面乱骂起来:“你这狗,你为啥不开门!
骂了好久,手也打痛了,栅栏门还是紧紧地立在那里。石青嫂子累极了,便只好 坐在那里喘气。 石青嫂子休息了半天,觉得对于栅栏门简直无法可想。于是,她只得慢慢地走回 家去。 斜坡上的菜,一给人扯光踏坏,火烧过后的地方,就更加显得荒凉了。在这里既 无房子躲避风雨,地上又没出产给她生活上的希望,而那恶人暗中还不晓得更要 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来。唯一的法子,就只有离开这个地方了。到什么地方去呢? 她不知道,单觉得离开好些,离开这里,孩子们或许不至于饿死。 她背上背着铺盖卷,怀中抱着婴儿。他们一家大小顺着小河边,直朝镇上走去。 绕到山半腰上的公路时,便又看见峡谷里他们住过的地方了。 峡谷里蒙着轻微的白雾。金灿灿的早上阳光,照着岭上的松林。小河边的果木树 和那片垦过的黑土,还阴沉沉的,留有夜来的阴影。孩子们首先看见了,便欢叫 起来 “妈妈,我们的家呀,你看,在那里!” 妈妈只瞟了一眼,不敢多看,怕流出眼泪,便低头走她的 但孩子们却都问了起来:“妈妈,我们啥时候回去哪?” 妈妈忍着眼泪,哄他们说:“等橘子柑红的时候,我们就回来! 孩子们都感到满意了,走了一会,他们又问:“妈妈,我们到哪里去呢 妈妈怔了一下,半晌才想出哄他们的话来:“我们去找爸爸! 孩子们更加快乐了,连声发笑地喊着爸爸,但作妈妈的却忍不住了,眼泪双双地 滴落下来 她走了一会儿,眼泪流够了,心里清爽些了,还听见孩子们一路满有生气的笑声 便又鼓起勇气,咬定牙巴地想:“不论啥子艰难困苦,我都要养大他们的!” 1947年9月 (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画线句描写了晴美的阳光普照峡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清新和美的 氛围,与后面石青嫂子阴暗的心情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人物内心的痛苦。 B.小说讲述了四十年代后期一个饱尝艰辛生活的农村妇女的故事,表达了作者 对石青嫂子这样的劳动妇女的同情。 C.小说结尾处,对孩子们的快乐的描写,既表现孩子们的天真无知,还与石青 嫂子的愁苦形成对比,预示着孩子们未来的生活道路虽然曲折,但前途仍然是光 明的 D.作者善于把一个平淡的故事写得娓娓动听,以景物和环境烘托出人物内心的 活动,以人物的对话展示故事情节 E.小说虽然讲述的的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但作者运用的是诗意的笔调,典雅华 丽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的坚定信念 1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13.小说在刻画石青嫂子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6分) 1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主人公石青嫂子对命运的抗争是软弱的。你是否同意?请 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8分) 第Ⅱ卷表达题
骂了好久,手也打痛了,栅栏门还是紧紧地立在那里。石青嫂子累极了,便只好 坐在那里喘气。 石青嫂子休息了半天,觉得对于栅栏门简直无法可想。于是,她只得慢慢地走回 家去。 斜坡上的菜,一给人扯光踏坏,火烧过后的地方,就更加显得荒凉了。在这里既 无房子躲避风雨,地上又没出产给她生活上的希望,而那恶人暗中还不晓得更要 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来。唯一的法子,就只有离开这个地方了。到什么地方去呢? 她不知道,单觉得离开好些,离开这里,孩子们或许不至于饿死。 她背上背着铺盖卷,怀中抱着婴儿。他们一家大小顺着小河边,直朝镇上走去。 绕到山半腰上的公路时,便又看见峡谷里他们住过的地方了。 峡谷里蒙着轻微的白雾。金灿灿的早上阳光,照着岭上的松林。小河边的果木树 和那片垦过的黑土,还阴沉沉的,留有夜来的阴影。孩子们首先看见了,便欢叫 起来: “妈妈,我们的家呀,你看,在那里!” 妈妈只瞟了一眼,不敢多看,怕流出眼泪,便低头走她的。 但孩子们却都问了起来:“妈妈,我们啥时候回去哪?” 妈妈忍着眼泪,哄他们说: “等橘子柑红的时候,我们就回来!” 孩子们都感到满意了,走了一会,他们又问:“妈妈,我们到哪里去呢?” 妈妈怔了一下,半晌才想出哄他们的话来:“我们去找爸爸!” 孩子们更加快乐了,连声发笑地喊着爸爸,但作妈妈的却忍不住了,眼泪双双地 滴落下来。 她走了一会儿,眼泪流够了,心里清爽些了,还听见孩子们一路满有生气的笑声, 便又鼓起勇气,咬定牙巴地想:“不论啥子艰难困苦,我都要养大他们的!” 1947 年 9 月 (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 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开篇画线句描写了晴美的阳光普照峡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清新和美的 氛围,与后面石青嫂子阴暗的心情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人物内心的痛苦。 B.小说讲述了四十年代后期一个饱尝艰辛生活的农村妇女的故事,表达了作者 对石青嫂子这样的劳动妇女的同情 。 C.小说结尾处,对孩子们的快乐的描写,既表现孩子们的天真无知,还与石青 嫂子的愁苦形成对比,预示着孩子们未来的生活道路虽然曲折,但前途仍然是光 明的。 D.作者善于把一个平淡的故事写得娓娓动听,以景物和环境烘托出人物内心的 活动,以人物的对话展示故事情节。 E.小说虽然讲述的的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但作者运用的是诗意的笔调,典雅华 丽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的坚定信念。 1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13.小说在刻画石青嫂子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6 分) 1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主人公石青嫂子对命运的抗争是软弱的。你是否同意?请 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