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经传十五讲 四同人、大有与谦豫/84 第五讲《周易》的卦爻辞(上经下)90 五随、蛊与临、观/90 六噻嗑、贲和剥、复/94 七无妄、大畜和颐、大过/98 八坎卦与离卦/104 第六讲《周易》的卦爻辞(下经上)111 九咸、恒和遜、大壮/11l 十晋、明夷和家人、睽/117 十一蹇、解和损、益/121 十二夹、垢和萃、升/124 第七讲《周易》的卦爻醉(下经下/131 十三困、井和革、鼎/131 十四震、艮和渐归妹/135 十五丰、旅和巽、兑/139 十六渙、节和中乎、小过/43 十七既济和未济/147 第八讲《周易》的义例/153 二相耦,相反为义/153 二歙辞相应/162 特殊的语汇/167 第九讲《周易》的成书与性质/177 从语言的比较论《周易》的成书时代/177 从文献的记载论《周易》的作者与时代/89 三《周易》的性质/19 第十讲《易传》的形成和特质/203 《易传》的形成年代204
《易传》的作者/218 三《易传》的特质/220 第十一讲《彖传》223 《彖传》的体例/224 二《彖传》的思想/235 第十二讲大、小《象传》和《文言传》/241 《大象传》/241 二《小象传》/246 三《文官传》250 第十三讲《系碎传》/257 论占筮的原则和体例/257 论《易经》的性质/261 三论《易经》的基本原理/265 第十四讲《说卦传》276 论六画卦/277 论八卦/280 第十五讲《序卦传》与《杂卦传》/295 《序卦传)/295 《杂卦传》299 附录《周易》经、传/306 《易经》/306 二《易传》326
第一讲 绪论 《周易》的特征 学《易》的意义 学《易》的方法 《周易》的特征 《周易》在中国传统典籍中是最有特色的,也可以说是东方神秘主义的 代表作。儒家以它为“五经”(《易》、《书》、《诗》、《礼》《春秋》)之首,道家以 它为“三玄”(《老》、《庄》、《易》)之一,无论研究天文、地理、音乐、兵法,还是 研究声韵、数学、武术、气功,古人都喜欢援引借助《周易》的学说;至于道士 炼丹,术土算命,更是以它为根据,以它为招牌。在古人看来,“《易》道广大, 无所不包1),《周易》及其易学囊括了天地、人间的一切知识,是社会科学 和自然科学的总汇。可以说,《周易》的思维模式、人生哲学象数理论,深深 地影响甚至支配了中国乃至中国文化圈内各国人的思维习惯、人生态度。 讲绪论
周易)经传十五讲 就是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它也在相当程庋上充当了至少是哲学指导的角色。 它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古有着与伦比的地位,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史 颗璀燦的明星。 《周易》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影响?我认为原因大致有三: 首先,是其思想的深邃。 《周易》的思想很复杂,可以说是人言人殊。但是,阴阳对待、流行和时 中,应是《周易》最为典型的思想。 《周易》六十四卦,一共三百八十四爻,都是由阴爻和阳爻一组成的。 《易传》将其阐发为阴阳哲学,应该是合乎逻辑的。 《周易》不但阴阳相对,六十四卦和八卦也是两两相对,乾坤、坎离、泰 否、损益、谦豫、晋明夷……,不但八卦是以“对”的形式出现的,其实全部六 十四卦也是以“对”的形式出现的,只不过有的明显,有的隐晦而已。所以, 读《易》当以“对”观。《周易》的这一特点,反映在思想上就是“对待”观。这 种“对待”观不能简单地看做“对立”,更乜括对立面的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 思想。 “《易》者,变也。”《周易》就是“变经”,就是讲运动、变化规律的,用《易 传》的话来说,就是“流行”。《周易》的卦与卦之间是可以相互变化的,乾卦 可以变为坤卦,泰卦订以变为否卦。反之,坤卦也可以变为乾卦,否卦也可 以变为泰卦。《周易》从乾坤到既济,象征着事物一个发展过程的圆满结束。 但是既济卦之后还有未济卦,明显含有事物的发展是无穷的思想。 《周易》重视中位,也重视时。这种思想,《易传》概括为“时中”。“中”, 不但含有不偏不倚,既反对“过”又反对“不及”的思想,也含有主张秩序的 思想,甚至还包含有“正统”论的倾向。《周易》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一卦的 卦时”。一卦六爻,每一爻都有一爻的“爻时”。强调“时",就是主张随时变 化,与时俱进。这些思想,不但吸引和启发了古人,就是在今天,也还有它强 大的生命力。 其次,是其思想表现形式和方法的特殊
中国古代哲理深刻的著作很多,为什么它们都不如《周易》影响大呢? 除了历史的原因外,首先要引起注意的就是其思想表现形式的特殊。《论 语》、《孟子》、《老子》、《庄子》都是说理的,靠的是逻辑的力量。但是,深刻的 哲理要让一般民众都感兴趣,实在是勉为其难。而“《易》则寓于卜簧”(2),以 神道设教”(《周易·观·彖传》),接过一般民众都迷信的篮法,装进自然哲学 和社会哲学的内容,将迷信的形式和哲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使对哲学不感 兴趣的民众易于接受,这样,尽管“见仁见智”,但对《周易》哲理的普及无疑 是有效的。 《周易》思想表现方法的特殊则更值得注意。《四库》馆臣说:“《易》之为 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3“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典籍很多,但没有哪一种 典籍发展到了《周易》的极致。《论语》、《孟子》、《老子》、《庄子》都是借天道 来说人事之理的,但它们都是文字的推阐,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周易 系辞传》,文字的内涵毕竟有规定性,表达思想有一定的限度。《周易》则是 卦画符号与汉字的结合体。虽然其卦爻辞是文字,表达的意思有限,但其卦 画符号的功能却无穷,什么都能用它来代表,就好像X和Y一样,所以冯友 兰(1895-1990称《周易》是“宇宙代数学”,虽然“只讲一些空套子,但是仟 何事物都可以套进去。可以说,“《易》道”之所以“广大"而“无所不包”, 主要不在于它的卦爻辞,而是在其卦画符号。而卦画符号与卦爻辞的结合, 就使《周易》成为了一种早期的符号哲学。 第三,是其历史的特殊。 关于《周易》的历史,《汉书艺文志》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说。这是 说,《周易》一书,经历了上古的八卦阶段,中古的六十四卦阶段,下古的《易 传》阶段。而八卦为伏羲所作,六十四卦为周文王所演,《易传》为孔子(前 551—前479)所作。这么悠久的历史,如此显赫的作者,中国其他典籍,没有 谁能与之相比。难怪古书编目,总是以《易》为首 由此看来,《周易》是一门发展的学问。所谓“伏羲画卦”、“文王演卦”是 指《周易)本经的形成。而“孔子作传”则是指《易传》的产生。严格地说,《周 第一讲‘绪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