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经典概说 一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人们自然要将之想成国学。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一国 所有之学问,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这就是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 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 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 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 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 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 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 所收都是全本。清末以来,在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续修四库全书》也已完 成 经部一一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 “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 “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其中儒学十三经:《周 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 《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一一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 “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 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
中国传统文化与经典概说 一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人们自然要将之想成国学。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一国 所有之学问,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这就是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 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 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 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 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 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 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 所收都是全本。清末以来,在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续修四库全书》也已完 成。 经部——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 “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 “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其中儒学十三经:《周 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 《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 “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 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
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 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子部一一—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 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 “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 “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 《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 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 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集部一一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 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楚 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 《白香山集》等等。 中国古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即使是把《四库全书》中的书目及其提要 读遍,也要花费不少时间,而且还未必能够读懂。可见,研读中国古籍必须有 所侧重。也因此,近代梁启超先生曾将国学入门书目最低限度列为一一经部:《四 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史部:《战国策》、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 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子部:《老子》、《墨子》、《庄子》、《荀 子》、《韩非子》:集部:《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 《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梁先生并认为:“以上各书,无 论学矿、学工程报……皆须一读,若并此未读,真不能为中国学人矣。” 时代在改变,生活在改变。今天处在快节奏下的人们,已经又很难读遍梁任 公所推荐的全部古籍,所以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一些最适合自己的经典 了。当然,如果是想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一些最重要的经典还是必须阅读的。下 面结合各方的看法,举荐了一百零八部经典,供大家学习和研究时参考
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 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子部——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 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 “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 “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 《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 、《慎子》 、《公 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 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集部——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 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楚 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 《白香山集》等等。 中国古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即使是把《四库全书》中的书目及其提要一 一读遍,也要花费不少时间,而且还未必能够读懂。可见,研读中国古籍必须有 所侧重。也因此,近代梁启超先生曾将国学入门书目最低限度列为——经部:《四 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史部:《战国策》、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 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子部:《老子》、《墨子》、《庄子》、《荀 子》、《韩非子》;集部:《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 《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梁先生并认为:“以上各书,无 论学矿、学工程报……皆须一读,若并此未读,真不能为中国学人矣。” 时代在改变,生活在改变。今天处在快节奏下的人们,已经又很难读遍梁任 公所推荐的全部古籍,所以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一些最适合自己的经典 了。当然,如果是想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一些最重要的经典还是必须阅读的。下 面结合各方的看法,举荐了一百零八部经典,供大家学习和研究时参考
中国文化研究重要经典概览 经部 推荐版本 名家推荐书目 推荐者 读本 作者 出版社 经学入门 曾国藩、朱自清、 《周易》 《周易译注》黄寿祺张善文撰|上海古籍,1989 北大等 四川人民出版社 《尚书》 朱自清等《尚书译注》王世舜撰 1982 梁启超、胡适、 《诗经》 《诗经直解》 陈子展撰 复旦出版社,1983 朱自清等 曾国藩、梁启超、《礼记译解》 《礼记》 王文锦撰 中华书局,2001 黄侃、汪辟疆等|(上下) 《周礼》 梁启超等《周礼译注》杨天宇撰 上海古籍,2004 《仪礼》 黄侃 《仪礼译注》杨天宇撰 上海古籍,2004 《春秋公羊 《春秋公羊传》康有为等 王维堤撰 上海古籍,1997 传译注》 《春秋谷梁 《春秋谷梁传》廖平、钟文蒸等 承载撰 传译注》 上海古籍,2004 梁启超、胡适、《春秋左传 《春秋左氏传》 杨伯峻注 中华书局,1990 蔡尚思 注》 梁启超、胡适、 《论语》朱自清、钱穆、《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 蔡尚思等 《孟子》 胡适、钱穆、蔡 《孟子译注》金良年撰 上海古籍,2004 尚思 《孝经》陈柱、刘宝楠等《孝经译注》汪受宽撰 上海古籍,1998 《尔雅》 黄侃 《尔雅译注》 胡奇光撰 上海古籍,1999
中国文化研究重要经典概览 经 部 名家推荐书目 推荐者 推荐版本 读本 作者 出版社 经学入门 《周易》 曾国藩、朱自清、 北大等 《周易译注》 黄寿祺 张善文撰 上海古籍,1989 《尚书》 朱自清等 《尚书译注》 王世舜 撰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 《诗经》 梁启超、胡适、 朱自清等 《诗经直解》 陈子展 撰 复旦出版社,1983 《礼记》 曾国藩、梁启超、 黄侃、汪辟疆等 《礼记译解》 (上下) 王文锦 撰 中华书局,2001 《周礼》 梁启超等 《周礼译注》 杨天宇 撰 上海古籍,2004 《仪礼》 黄侃 《仪礼译注》 杨天宇 撰 上海古籍,2004 《春秋公羊传》 康有为等 《春秋公羊 传译注》 王维堤 撰 上海古籍,1997 《春秋谷梁传》 廖平、钟文蒸等 《春秋谷梁 传译注》 承载 撰 上海古籍,2004 《春秋左氏传》 梁启超、胡适、 蔡尚思 《春秋左传 注》 杨伯峻 注 中华书局,1990 《论语》 梁启超、胡适、 朱自清、钱穆、 蔡尚思等 《论语译注》 杨伯峻 译注 中华书局,1980 《孟子》 胡适、钱穆、蔡 尚思 《孟子译注》 金良年 撰 上海古籍,2004 《孝经》 陈柱、刘宝楠等 《孝经译注》 汪受宽 撰 上海古籍,1998 《尔雅》 黄侃 《尔雅译注》 胡奇光 撰 上海古籍,1999
小学 《说文解字》朱自清、汪辟疆|《说文解字(汉)许慎撰 上海古籍,1988 (清)段玉裁注 史部 推荐版本 名家推荐书目 推荐者 读本 作者 出版社 杂史、别史、地理 战国第》梁启超,胡、《战国能)》(汉)刘向集录上海古籍,195 《水经注校 《水经注》 王国维 陈桥驿校 中华书局,2001 《大唐西域记》顾颉刚 《大唐西域记|(唐)玄奘著 校注》 季羡林等校注 中华书局,2004 《徐霞客游记》顾颉刚、蔡尚思《徐霞客游 徐霞客 上海古籍,1997 正史 《史记》 曾国藩、梁启 超、胡适等 《史记》 (汉)司马迁中华书局,2006 《汉书》 梁启超、黄侃、 《汉书》 (汉)班固 中华书局,2007 汪辟疆 《三国志》 黄侃、北大 《三国志》 (晋)陈寿 中华书局,2006 通 《通典》 黄侃 《通典》 (唐)杜佑中华书局,2008 编年史 《资治通鉴》|曾国藩、黄侃|《资治通鉴》 (宋)司马光, 胡三省注 中华书局,1997 史论 《文史通义》 《文史通义校「(清)章学诚, 叶瑛校注 中华书局,1983 《史通》 蔡尚思 《史通通释》/(唐)刘知几撰, (清)浦起龙释 上海古籍,1978 《明夷待访录》蔡尚思、北大《明夷待访 黄宗羲 中华书局,1981
小 学 《说文解字》 朱自清、汪辟疆 《说文解字 注》 (汉)许慎 撰 (清)段玉裁注 上海古籍,1988 史 部 名家推荐书目 推荐者 推荐版本 读本 作者 出版社 杂史、别史、地理 《战国策》 梁启超、胡适、 朱自清 《战国策》 (汉)刘向集录 上海古籍,1985 《水经注》 王国维 《水经注校 正》 陈桥驿 校 中华书局,2001 《大唐西域记》 顾颉刚 《大唐西域记 校注》 (唐)玄奘 著 季羡林等校注 中华书局,2004 《徐霞客游记》 顾颉刚、蔡尚思 《徐霞客游 记》 徐霞客 上海古籍,1997 正 史 《史记》 曾国藩、梁启 超、胡适等 《史记》 (汉)司马迁 中华书局,2006 《汉书》 梁启超、黄侃、 汪辟疆 《汉书》 (汉)班固 中华书局,2007 《三国志》 黄侃、北大 《三国志》 (晋)陈寿 中华书局,2006 三 通 《通典》 黄侃 《通典》 (唐)杜佑 中华书局,2003 编年史 《资治通鉴》 曾国藩、黄侃 《资治通鉴》 (宋)司马光, 胡三省 注 中华书局,1997 史 论 《文史通义》 《文史通义校 注》 (清)章学诚, 叶瑛 校注 中华书局,1983 《史通》 蔡尚思 《史通通释》 (唐)刘知几撰, (清)浦起龙释 上海古籍,1978 《明夷待访录》 蔡尚思、北大 《明夷待访 录》 黄宗羲 中华书局,1981
《读通鉴论》 《读通鉴论》(清)王夫之中华书局,1983 《廿二史札记》蔡尚思 《廿二史札记(清)赵翼,王树 中华书局,1984 民校 学术史 宋元学案》胡适 《宋元学案》 黄宗羲 中华书局,1986 《四库全书总 《四库全书总 目提要》 目提要》 (清)颙瑢等撰|中华书局,2003 子部 推荐版本 名家推荐书目 推荐者 读本作者出版社 先秦诸子 《荀子》梁启超、黃侃《荀子简注》 王先谦 中华书局,1988 《老子》 胡适、钱穆、蔡《老子注译及 尚思 陈鼓应 评介》 中华书局,1999 曾国藩、梁启超、《庄子今译今 《庄子》 黄侃 陈鼓应 中华书局,2001 《韩非子》胡适、蔡尚思、《韩非子集 北大 王先慎 中华书局,1998 《墨子》 梁启超、胡适《墨子校注》吴毓江、孙启治中华书局,200 解放军军事科学 《孙子兵法》蔡尚思、北大《孙子兵法新院战争理论研究中华书局,205 注》部《孙子》注释 小组注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注 王利器 巴蜀书社,2002 疏》 两汉诸子 《抱朴子外 鲁迅 《抱朴子外篇葛洪撰,杨明照|中华书局,2004 篇》 校笺》 校 《淮南子》 胡适 《淮南子集刘安撰,何宁中华书局,1998 释》 集释
《读通鉴论》 《读通鉴论》 (清)王夫之 中华书局,1983 《廿二史札记》 蔡尚思 《廿二史札记 校证》 (清)赵翼,王树 民校 中华书局,1984 学术史 《宋元学案》 胡适 《宋元学案》 黄宗羲 中华书局,1986 《四库全书总 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 目提要》 (清)颙瑢 等撰 中华书局,2003 子 部 名家推荐书目 推荐者 推荐版本 读本 作者 出版社 先秦诸子 《荀子》 梁启超、黄侃 《荀子简注》 王先谦 中华书局,1988 《老子》 胡适、钱穆、蔡 尚思 《老子注译及 评介》 陈鼓应 中华书局,1999 《庄子》 曾国藩、梁启超、 黄侃 《庄子今译今 注》 陈鼓应 中华书局,2001 《韩非子》 胡适、蔡尚思、 北大 《韩非子集 解》 王先慎 中华书局,1998 《墨子》 梁启超、胡适 《墨子校注》 吴毓江、孙启治 注 中华书局,2006 《孙子兵法》 蔡尚思、北大 《孙子兵法新 注》 解放军军事科学 院战争理论研究 部《孙子》注释 小组注 中华书局,2005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注 疏》 王利器 巴蜀书社,2002 两汉诸子 《抱朴子外 篇》 鲁迅 《抱朴子外篇 校笺》 葛洪撰,杨明照 校 中华书局,2004 《淮南子》 胡适 《淮南子集 释》 刘安 撰,何宁 集释 中华书局,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