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寿祺张善文撰 中华古籍译注丛书 周易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修订本
黄寿祺张善文撰 中华古籍译注丛书 周易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修订本
周易譯注卷首 前言 冠居“經”之首的《周易》是我國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 的哲摹專著。道部奇誉的思想光華,是通過神秘的“占”外衣,煥 發出恍惚窈冥的象徼色彩:它那蕴豐富的變化哲理出现之際, 人們到之既往又“陌生”,乃至“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 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辞上傳》)隨着歷史的推進,自孔子 “《易》韋编三绝”(《史記·孔子世家》)之後;學人對《周易》的認 識逐代加深,《易》摹著述層出不窮,然而,同時產生的霾種撲朔迷 離的猜测、附會之說却也多得令人眼花缭亂,遂使本局“玄摹”的 《周易》思想被塗上一重又一重“幻想和奇想”的附加色”。尚秉和 先生有感於一情狀慨而欺日:“最多者《易》解最葬者《易》解, 苟非寘知灼見之士,爲揚摧其是非,訂其得失,後學將胡所適從 哉?① 處在今天的時代,我們有必要在辨析酱說的基礎上,科學地 發掘這部古老的哲學著作的真正價值,品評、確立其在中圆哲摹 史、世界文化史上應有的地位。當然,進行這項工作的首要步骤, 是先須正確地理解《易》擎研究中一系列不可迴避的問題,如《周
易》的創作過程、時代背景、命名之義、經傳大旨,以及歷代《易》 摩的源流派别、今天應當采用的研究方法等。這些問题雖有種種 成說,却多數未臻一致。筆者固不敢輒論前賢是非,謹就見識所 及,探摭可取的說法,在筒述《周易》經傅基本内容的同時,結合上 述問題略作分析,以期有助於讀《易》、研《易》者探索打《易》 摹大門的最初途徑。 、《周易》“經”部分的創作過程經歷三大階 段:陰陽概念的產生、八卦創立、重卦並 撰成卦爻辭,三者均是遵循“觀物取象” 的創作原則。 翻诩《周易》,首先看到的是八卦、六十四卦符號,以及舆道些 符號緊密酬聯的卦辭、爻辭。這就是《聞易》的“經”文。 《周易》“經η部分的創作過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陰陽概 念的產生,八卦創立,重卦並撰成卦爻辭。 十分明顯,無論是後來的八卦或六十四卦,都是由陰陽兩爻 (一、)組合成的,所以叙及《周易》的創作,我們不得不從這兩 獯基本符號談起。“陰”、“陽”概念的形成,是古代人們通過對字 宙萬物矛盾現象的直接觀察得出的。“盈乎天地之間無非一除 陽之理”(《朱子大全·易纲領》),在古人心目中,天地、男女、査 夜、炎涼、上下、勝負……幾乎生活環境中的一切現象都體現着普 徧的、相互對立的矛盾。根據這種直感的樸素的觀察,前人把宇 宙間變化萬端、紛紜複雜的事物分爲陰、陽兩大類,用兩種符號表 示:陰物“-”,陽物鳥“一”。鳥什麼用這兩種符就(而不是别的 符號)來象徵陰隱呢?人們曾作過各種猜測,或以爲是男女生殖 器的象徽,或以鳥是愈卜兆纹所演化,或以焉是古代用於占筮的
兩種竹節的象形,或以爲是取用上古“結繩”時代“有結”“无结” 的形態等等②,見仁見智,皆可並存。但有一點是人所公認的陰 陽爻象的形成,本於古人對自然萬物的直接親察,象徵着廣泛的 相互對立的種種事物、現象。 在道基礎上,古人以陰、陽符號爲“爻?,每三爻叠成一卦,出 現了“八卦”(《周禮》稱鳥“經卦”)。八卦各有不同的名稱、形式, 分别是:乾〔≡)、坤(≡)、震(≡)、巽(≡)坎(≡)、離〔≡)艮 (≡)、兑(≡)。八卦的取象,已經從陰陽二爻對事物的痰泛象徵 發展到對自然界八種基本物質的具體象徵道八種基本物贺是: 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在後來的《易》理演繹和《易》筮運用 的過程中,八卦的卦象又不斷擴展增益,可以分别象微八種類型 的諸多物象,《說卦傳》所舉象例,即可見其概略。以八卦與陰陽 二爻相比較,兩者的創立,有一個共同點:均是古人通過觀察自然 物象所得然後又作爲喻示種種物情、事理的象徵符號。《繫辭上 德》對此作了較爲明白的說明: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观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觏鳥默之 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 萬物之情 道是网述古人從额察萬物到製成八卦的整個思维過程,即“物 取象”的創作特微。其中所“視”之“物”乃是自然、生活中的具體 事物;所“取”之“象”,則是模擬這些事物成爲有象徵意義的卦 象。如乾爲天、坤爲地等即是。此後,八卦兩兩相重,出現了六十 四卦(《周禮》稱爲“别卦”),並產生了解說這些卦形所寓哲理的 卦爻群。此時,《周易》“經文全部創成,其绸具體系的哲摹思想 已趋成熟。 就卦形看,六十四卦及每卦中的六爻,也同樣都是作《易》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