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九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考语文试题 第I卷 、(12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锭壳(dian) 巷道(hang) 螳臂当车(dang) 不更事(geng) B.狩猎(shu) 倾圮(pi) 强词夺理( qiang) 翻 箱倒箧(qie) C.俨然(yan) 龃龉(yu) 请君入瓮 (weng) 繁文缛节(ru) D.漪澜(yi) 赍赏(j) 各奔前程 (ben) 塌糊涂(ta)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为迎接亚运会,广州市各类整饰工程正如火如茶地进行。荔 湾骑楼的柱体横梁用青灰色的文化砖点缀,传递着岭南悠久的历史;滨江路上那 简约的欧式风格景观,与波光粼粼的珠江交相辉映……人们在使出浑身解数装扮 自己家园的同时,也在提防着小偷借助整饰工程的脚手架登堂入室作案。 A.如火如茶 B.交相辉映 C.浑身解 数 D.登堂入室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奥林匹克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告诉我们,每一届奥运会不仅是简单的体育赛事, 举办城市乃至整个奥林匹克运动都给它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B国庆60周年庆典北京市筹委会新闻发言人向记者介绍,今天零时,天安门地 区举行了包括阅兵、群众游行和背景表演内容的国庆庆祝大会首场联合演练 C.国际原油的不断攀升使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寻找石油的替代能源,于是太阳能光 伏作为一种新能源受到极大关注,由此也带热了国内多晶硅的市场,甚至出现了 有价无货的状况。 D.三鹿奶粉属于低端品牌,食用者大多是农村婴幼儿,因此,国务院宣布因服用 三鹿牌奶粉而患结石病的患儿实行免费治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为普通人,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 是 。事实上 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 ①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 ②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 ③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 ④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 ⑤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 ⑥无论是《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是柏拉图还是康德的著作,不妨就当做闲 书来读 A②①⑤⑥④③ B.②①⑥⑤③④ ⑥③①⑤②④ D.⑥④⑤①②③ (9分,每题3分)
广西南宁九中 2013 届高三上学期期考语文试题 第 Ⅰ 卷 一、(12 分,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锭壳(diàn) 巷道(hàng) 螳臂当车(dǎng) 少 不更事(gēng) B.狩猎(shǒu) 倾圮(pǐ) 强词夺理(qiǎng) 翻 箱倒箧(qiè) C.俨然(yán) 龃龉(yǔ) 请君入瓮 (wèng) 繁文缛节(rù) D.漪澜(yī) 赍赏(jī) 各奔前程 (bèn) 一塌糊涂(tā)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为迎接亚运会,广州市各类整饰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荔 湾骑楼的柱体横梁用青灰色的文化砖点缀,传递着岭南悠久的历史;滨江路上那 简约的欧式风格景观,与波光粼粼的珠江交相辉映……人们在使出浑身解数装扮 自己家园的同时,也在提防着小偷借助整饰工程的脚手架登堂入室作案。 A.如火如荼 B.交相辉映 C.浑身解 数 D.登堂入室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奥林匹克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告诉我们,每一届奥运会不仅是简单的体育赛事, 举办城市乃至整个奥林匹克运动都给它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B.国庆 60 周年庆典北京市筹委会新闻发言人向记者介绍,今天零时,天安门地 区举行了包括阅兵、群众游行和背景表演内容的国庆庆祝大会首场联合演练。 C.国际原油的不断攀升使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寻找石油的替代能源,于是太阳能光 伏作为一种新能源受到极大关注,由此也带热了国内多晶硅的市场,甚至出现了 有价无货的状况。 D.三鹿奶粉属于低端品牌,食用者大多是农村婴幼儿,因此,国务院宣布因服用 三鹿牌奶粉而患结石病的患儿实行免费治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作为普通人,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 是, 。 。 。 。 。 。事实上, 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 ①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 ②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 ③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 ④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 ⑤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 ⑥无论是《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是柏拉图还是康德的著作,不妨就当做闲 书来读 A.②①⑤⑥④③ B. ②①⑥⑤③④ C. ⑥③①⑤②④ D.⑥④⑤①②③ 二、(9 分,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7小题。 包容性增长 周建军 当前之所以要大力倡导包容性增长,主要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 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没有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根据有关统计,目 前全球尚有14亿人生活在每天1.25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以下,虽然比1981年的 19亿贫困人口有所下降,但这主要归功于中国贫困人口的减少;2005年,生活 在中国以外地区的贫困人口较之1981年时至少增加了1亿。而且,目前全球有 超过八成的人口居住在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拉大的国家和地区。这种不能惠及所有 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的经济发展,既有违社会公正,也是不可持续的。因 此,在当前积极倡导包容性增长意义重大 包容性增长的内涵,与“基础广泛的增长”、“分享型增长”、 “亲穷人的增长”等的内涵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区别。 包容性增长既强调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强调经济増长的方式, 者同等重要。包容性增长首先是一种“增长”,这就对经济增长的速度提出了 定的要求。但是,仅有经济增长的速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经济的高速增长并 不必然带来贫困人口的减少。因此,还必须强调经济增长的方式,使增长成为基 础广泛且包容一个国家和地区最大多数人口的增长。在一个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社 会里,不论种族、肤色、性别、年龄、体力、智力,人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和责任 人人都有用武之地,人人都得到保护,免于被歧视和被排斥, 包容性增长应该以优先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充分就业为基础 包容性增长更倾向于通过增加就业机会为个人创造工作岗位,使其不断提高收 入、改善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而不是直接通过收入再分配使个人被动 地摆脱贫困。要实现充分就业,就要优先开发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对提髙人 们参与经济发展和改善自身生存发展条件、实现包容性增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和意义。 包容性增长应当使人们平等、广泛地参与经济增长的过程并从 中受益。有关国际组织认为,机会公平对实现包容性增长非常重要。胡锦涛同志 更是强调了包括机会公平在内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 因为机会不公平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中断经济增长过 程。因此,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就要着力促进人人获得平等发展机会,不断消除 人们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 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 践者。我国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就要既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强调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发展为 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下列对文中有关“倡导包容性增长”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生活中,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经济发展的成果 没有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 B.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人口仍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以下,并且 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C.目前全球有大多数的地区财富分配不合理,生活在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拉大的 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比例较大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5~7 小题。 包容性增长 周建军 当前之所以要大力倡导包容性增长,主要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 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没有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根据有关统计,目 前全球尚有 14 亿人生活在每天 1.25 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以下,虽然比 1981 年的 19 亿贫困人口有所下降,但这主要归功于中国贫困人口的减少;2005 年,生活 在中国以外地区的贫困人口较之 1981 年时至少增加了 1 亿。而且,目前全球有 超过八成的人口居住在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拉大的国家和地区。这种不能惠及所有 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的经济发展,既有违社会公正,也是不可持续的。因 此,在当前积极倡导包容性增长意义重大。 包容性增长的内涵,与“基础广泛的增长”、“分享型增长”、 “亲穷人的增长”等的内涵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区别。 包容性增长既强调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强调经济增长的方式, 二者同等重要。包容性增长首先是一种“增长”,这就对经济增长的速度提出了 一定的要求。但是,仅有经济增长的速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经济的高速增长并 不必然带来贫困人口的减少。因此,还必须强调经济增长的方式,使增长成为基 础广泛且包容一个国家和地区最大多数人口的增长。在一个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社 会里,不论种族、肤色、性别、年龄、体力、智力,人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和责任, 人人都有用武之地,人人都得到保护,免于被歧视和被排斥。 包容性增长应该以优先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充分就业为基础。 包容性增长更倾向于通过增加就业机会为个人创造工作岗位,使其不断提高收 入、改善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而不是直接通过收入再分配使个人被动 地摆脱贫困。要实现充分就业,就要优先开发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对提高人 们参与经济发展和改善自身生存发展条件、实现包容性增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和意义。 包容性增长应当使人们平等、广泛地参与经济增长的过程并从 中受益。有关国际组织认为,机会公平对实现包容性增长非常重要。胡锦涛同志 更是强调了包括机会公平在内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 因为机会不公平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中断经济增长过 程。因此,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就要着力促进人人获得平等发展机会,不断消除 人们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 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 践者。我国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就要既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强调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发展为 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下列对文中有关“倡导包容性增长”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实生活中,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经济发展的成果 没有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 B.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人口仍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以下,并且 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C.目前全球有大多数的地区财富分配不合理,生活在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拉大的 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比例较大
D.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不能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有违社会公 正,经济不可持续发展。 6.下列对“包容性增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既不能把“包容性增长”等同于“基础广泛的增长”、“分享型増长”、 “亲穷人的增长”,也不能使其与之对立。 B.包容性増长把经济增长的方式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两个因素等同对待,使经济 增长成为基础广泛且包容一个国家和地区最大多数人口的增长。 C.包容性增长关注人的就业、发展,使其改善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而不是直接通过救济使个人被动地摆脱贫困 D.包容性增长关注人人能够享有平等的机会,使其广泛参与经济增长的过程, 消除人们参与经济发展的障碍。并使其从经济发展中受益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过多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不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使 经济高速增长,也不能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 B.在一个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社会里,人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和责任,人人都能参 与社会管理,并都得到保护,免于被歧视和被排斥。 C.在提倡包容性增长的社会里,优先开发人力资源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增加人 们参与经济发展和改善自身生存发展条件的机会。 D.中国是最早提出包容性增长的国家,也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要实现 包容性增长,就要把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 三、(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 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 南右参政。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弘治初,历迁 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河 徙逼开封,有议迁藩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 抚其地。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 及帝即位,又复之。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 革抽分数事,多议行。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 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恪陈五不可,乃止。恪素 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 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 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干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 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 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 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曰:“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 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 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议迁藩府三司于许州者于:到 B.恪言非便,遂 寝寝:停止
D.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不能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有违社会公 正,经济不可持续发展。 6.下列对“包容性增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既不能把“包容性增长”等同于“基础广泛的增长”、“分享型增长”、 “亲穷人的增长”,也不能使其与之对立。 B.包容性增长把经济增长的方式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两个因素等同对待,使经济 增长成为基础广泛且包容一个国家和地区最大多数人口的增长。 C.包容性增长关注人的就业、发展,使其改善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而不是直接通过救济使个人被动地摆脱贫困。 D.包容性增长关注人人能够享有平等的机会,使其广泛参与经济增长的过程, 消除人们参与经济发展的障碍。并使其从经济发展中受益。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多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不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使 经济高速增长,也不能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 B.在一个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社会里,人人都有平等的权 利和责任,人人都能参 与社会管理,并都得到保护,免于被歧视和被排斥。 C.在提倡包容性增长的社会里,优先开发人力资源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增加人 们参与经济发展和改善自身生存发展条件的机会。 D.中国是最早提出包容性增长的国家,也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要实现 包容性增长,就要把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 三、(9 分,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 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 南右参政。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弘治初,历迁 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河 徙逼开封,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 抚其地。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 及帝即位,又复之。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 革抽分数事,多议行。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 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恪陈五不可,乃止。恪素 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 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 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 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 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 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曰:“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 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 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 于:到 B.恪言非便,遂 寝 寝:停止
C.恪素刚正 素:向来 其党密构于 帝 构:勾结 9.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恪刚正的一组是 ①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 ②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 称便 ③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 ④户部督逋急,恪以灾 变请缓其事 ⑤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 ⑥势要家滥索工匠 者,悉执不予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化末年,王府有大丧,朝廷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皇帝即位, 恢复过去的做法,就地派王府承办 B.徐佫上奏,请求汰除冗官、清査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 件事,这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 C.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 州隶属它。徐恪陈述五点理由反对,此事最终被罢止了。 D.徐恪被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他以“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为理 由请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 第Ⅱ卷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5分) (2)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问题。(8分) 上太行①(于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 (1)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4分) (2)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共5分)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 师 (韩 愈《师说》)
C.恪素刚正 素:向来 D.其党密构于 帝 构:勾结 9.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恪刚正的一组是( ) ①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 ②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 称便 ③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 ④户部督逋急,恪以灾 变请缓其事 ⑤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 ⑥势要家滥索工匠 者,悉执不予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化末年,王府有大丧,朝廷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皇帝即位, 恢复过去的做法,就地派王府承办。 B.徐恪上奏,请求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 件事,这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 C.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 州隶属它。徐恪陈述五点理由反对,此事最终被罢止了。 D.徐恪被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他以“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为理 由请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 第 Ⅱ 卷 四、(23 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5 分) (2 )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5 分) 12.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问题。(8 分) 上太行①(于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 (1)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4 分) (2)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4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共 5 分)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① 。(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 师。 ② , ③ 。(韩 愈《师说》)
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到死丝 方尽, 。(李商隐《无题》) (2)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 ①,_② ”(苏轼《赤壁赋》) 枉用相 存 ,心念旧恩。 (曹操《短歌 行》 长风破浪会有 时 (李白《行路难》)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您的“消息”到处流传 怀念史铁生 王岩 2010年,12月31日,您沉静地走了! 我刚看到这个消息时,并不惊讶,只感到沉沉的、闷闷的。心想,这一天还是来 了!关于生和死,您已思考了大半辈子,也许您理解得比谁都深刻。人如其名, 您的生命力的确像钢铁一样,坚不可摧。但我们又一直担心,您毕竟是人,不是 神,截瘫、尿毒症一直在折磨您,随着年龄的增加,您又的确随时都可能离去 可以说,您继续活下去是完全正常的,同时,您在某一刻突然离去也是正常的 您发表的新作品和去世一样,都不会让人惊讶。肉体的存在和消亡已经不那么重 要了,您的思想早已成为我们人生观的一部分,我们将继续追问您的追问!您不 曾离去,谁也不能靠肉体的长生而永恒,我们无需悲伤。正如您自己所言:“肉 体不过是一个消息的载体,如此而已。然后这个肉体消失了,这个消息却还在传 扬。人们获得永恒的方式不是生孩子,而是这种消息能够传扬。”我们发现,您 是这一晢学最生动的诠释。 您的作品和人生总会让我们深深感动和无比清醒。感动,是因为作品中充满了浓 浓温情,它拨动的是心底那根最动人的心弦。清醒,是因为作品中贯穿着发人深 省的哲学沉思。情感和理性常常在您作品中共鸣,震撼读者的心灵。《我与地坛》 中有两个细节让我潸然泪下,终生难忘。一个是母亲送“我”出门去地坛,半路 “我”想起一件事情,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然站在原地,保持着送“我”走 时的姿势,对“我”的回来一时没有反应。此刻,任何褒扬母亲的语言都那么苍 白无力!另一个是母亲到地坛公园找“我”,由于树丛很密,她没找到。而“我” 已看到母亲,由于倔强,竟没有喊她,眼睁睁地看着她从“我”身旁焦急地走过 和茫然远去的背影。“我”的悔恨足以让天地为之动容!您的“过程哲学”仍发 人深省。记得第一次看《命若琴弦》,读到老瞎子得知师傅传下来的所谓秘方上 空无一字时,相信所有读者的大脑,此刻也像那张药方一样,一片空白!我愣了 很久,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头昏目眩,激动、害怕、过瘾、彷徨一时涌上心头。 个“天机”,就在此刻被道破了。我完全折服于文学的魅力和作者洞悉人生的 能力。过程,的确就是目的。“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 过程的美丽与悲壮。”这些语言不知曾沸腾过多少人的热血,感激史铁生 著名学者赵毅衡曾说,史铁生在中国思想界、文学界是孤独的。尤其是在后期, 身体的残疾和病痛限制了您与生活的接触面,当有限的经历和记忆被书写完之
相见时难别亦难, ④ 。春蚕到死丝 方尽, ⑤ 。(李商隐《无题》) (2)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 “ ① , ② 。”(苏轼《赤壁赋》) ③ ,枉用相 存。 ④ ,心念旧恩。 (曹操《短歌 行》) 长风破浪会有 时, ⑤ ! (李白《行路难》)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您的“消息”到处流传 ----怀念史铁生 王岩 2010 年,12 月 31 日,您沉静地走了! 我刚看到这个消息时,并不惊讶,只感到沉沉的、闷闷的。心想,这一天还是来 了!关于生和死,您已思考了大半辈子,也许您理解得比谁都深刻。人如其名, 您的生命力的确像钢铁一样,坚不可摧。但我们又一直担心,您毕竟是人,不是 神,截瘫、尿毒症一直在折磨您,随着年龄的增加,您又的确随时都可能离去。 可以说,您继续活下去是完全正常的,同时,您在某一刻突然离去也是正常的。 您发表的新作品和去世一样,都不会让人惊讶。肉体的存在和消亡已经不那么重 要了,您的思想早已成为我们人生观的一部分,我们将继续追问您的追问!您不 曾离去,谁也不能靠肉体的长生而永恒,我们无需悲伤。正如您自己所言:“肉 体不过是一个消息的载体,如此而已。然后这个肉体消失了,这个消息却还在传 扬。人们获得永恒的方式不是生孩子,而是这种消息能够传扬。”我们发现,您 是这一哲学最生动的诠释。 您的作品和人生总会让我们深深感动和无比清醒。感动,是因为作品中充满了浓 浓温情,它拨动的是心底那根最动人的心弦。清醒,是因为作品中贯穿着发人深 省的哲学沉思。情感和理性常常在您作品中共鸣,震撼读者的心灵。《我与地坛》 中有两个细节让我潸然泪下,终生难忘。一个是母亲送“我”出门去地坛,半路 “我”想起一件事情,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然站在原地,保持着送“我”走 时的姿势,对“我”的回来一时没有反应。此刻,任何褒扬母亲的语言都那么苍 白无力!另一个是母亲到地坛公园找“我”,由于树丛很密,她没找到。而“我” 已看到母亲,由于倔强,竟没有喊她,眼睁睁地看着她从“我”身旁焦急地走过 和茫然远去的背影。“我”的悔恨足以让天地为之动容!您的“过程哲学”仍发 人深省。记得第一次看《命若琴弦》,读到老瞎子得知师傅传下来的所谓秘方上 空无一字时,相信所有读者的大脑,此刻也像那张药方一样,一片空白!我愣了 很久,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头昏目眩,激动、害怕、过瘾、彷徨一时涌上心头。 一个“天机”,就在此刻被道破了。我完全折服于文学的魅力和作者洞悉人生的 能力。过程,的确就是目的。“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 过程的美丽与悲壮。”这些语言不知曾沸腾过多少人的热血,感激史铁生! 著名学者赵毅衡曾说,史铁生在中国思想界、文学界是孤独的。尤其是在后期, 身体的残疾和病痛限制了您与生活的接触面,当有限的经历和记忆被书写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