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高三语文月考题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 们最基本的生活。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 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 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畋,据称有田数百亩。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 员赞助,也饶有资财。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 也为官府修建。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 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 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 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 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 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 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上古有 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 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 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 在俗人前露面。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 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而有一些渔樵 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 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渔父、樵夫来自隐士 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渐渐地,渔樵问答 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
2018 年 10 月高三语文月考题 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 们最基本的生活。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 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 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畋,据称有田数百亩。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 员赞助,也饶有资财。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 也为官府修建。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 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 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 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 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 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 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上古有 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 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 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 在俗人前露面。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 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而有一些渔樵 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 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渔父、樵夫来自隐士 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渐渐地,渔樵问答 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
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 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 中,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而 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正因为 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 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 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 有问题。 B.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员 赞助。 C.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 的意义。 D.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 中人”。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 当优渥,这属于引用论证。 B.文章论述隐土也要“讨生活”,但开篇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继而笔锋 转,这属于假设论证。 C.文章用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来论证隐士也要“讨生活”, 这属于举例论证。 D.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了卖药、养蜂、种菜等其他 职业,这样论证比较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 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 中,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而 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正因为 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 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 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 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 有问题。 B.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员 赞助。 C.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 的意义。 D.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 中人”。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 当优渥,这属于引用论证。 B.文章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但开篇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继而笔锋一 转,这属于假设论证。 C.文章用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来论证隐士也要“讨生活”, 这属于举例论证。 D.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了卖药、养蜂、种菜等其他 职业,这样论证比较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 步的境界 B.虽然有的隐土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但他们的自尊却仍然被人们所认同, 如朱百年 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而有时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 隐士的身份。 D.从某种意义上讲,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为安于贫穷也就无需 迎合他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哥哥 臧克家 秋是怀人的季候。深宵里,床头上叫着蟋蟀,凉风吹一缕明光穿过纸窗来。在 我没法合紧双眼的当儿,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像便朦胧在我眼前了。 老哥哥离开我家,算来已经足足十年了。在这个长的期间里,我是一只乱飞的 鸟,也偶尔地投奔一下故乡的园林。前年旧年是在家里过的。正月的日子是无底 幽闲,便把老哥哥约到我家来了。见了面我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他,他却大声喊着 说“你瘦了!小时候那样的又胖又白!”从他刚劲的声音里我听出了他的康健了。 他的耳朵重听,说话的声音很高,好似他觉得别人的听觉也和他一样似的。他 说,他常常挂念着我,他的身子虽然在家里,可是心还在我的家呢。语丝还缠在 嘴角上,可是他已经虎虎的打起鼾声来了,我心里悲伤地说“老哥哥老了!” 老哥哥真是老哥哥,他来到我家时曾祖父还不过十几岁呢。祖父是在他背上长 大,父亲是在他背上长大,我呢,还是。他是曾祖父的老哥哥,他是祖父和父亲 的老哥哥,他是我的老哥哥。 听老人们讲,他到我家来不过才二十岁呢,身子铜帮铁底的,可是在我记事的 时候他已是六十多岁的暮气人了。那时他的活是赶集,喂牲口,农忙了担着饭往 坡里送。晒场的时节有时拿一张木叉翻一翻。扬场,他也拾起张锨来扬它几下, 别人一面扬一面称赞他说:“好手艺,扬出个花来,果真老将出马一个赶俩。” 从我记事以来,祖父没曾叫过他一声老哥哥,都是直呼他老李。曾祖父也是一 样。曾祖父的脾气很暴,好骂人“王八蛋”。他老人家一生起气来,老哥哥就变
A.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 步的境界。 B.虽然有的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但他们的自尊却仍然被人们所认同, 如朱百年。 C.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而有时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 隐士的身份。 D.从某种意义上讲,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为安于贫穷也就无需 迎合他人。 ( 二 ) 文学类文本 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老哥哥 臧克家 秋是怀人的季候。深宵里,床头上叫着蟋蟀,凉风吹一缕明光穿过纸窗来。在 我没法合紧双眼的当儿,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像便朦胧在我眼前了。 老哥哥离开我家,算来已经足足十年了。在这个长的期间里,我是一只乱飞的 鸟,也偶尔地投奔一下故乡的园林。前年旧年是在家里过的。正月的日子是无底 幽闲,便把老哥哥约到我家来了。见了面我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他,他却大声喊着 说“你瘦了!小时候那样的又胖又白!”从他刚劲的声音里我听出了他的康健了。 他的耳朵重听,说话的声音很高,好似他觉得别人的听觉也和他一样似的。他 说,他常常挂念着我,他的身子虽然在家里,可是心还在我的家呢。语丝还缠在 嘴角上,可是他已经虎虎的打起鼾声来了,我心里悲伤地说“老哥哥老了 !” 老哥哥真是老哥哥,他来到我家时曾祖父还不过十几岁呢。祖父是在他背上长 大,父亲是在他背上长大,我呢,还是。他是曾祖父的老哥哥,他是祖父和父亲 的老哥哥,他是我的老哥哥。 听老人们讲,他到我家来不过才二十岁呢,身子铜帮铁底的,可是在我记事的 时候他已是六十多岁的暮气人了。那时他的活是赶集,喂牲口,农忙了担着饭往 坡里送。晒场的时节有时拿一张木叉翻一翻。扬场,他也拾起张锨来扬它几下, 别人一面扬一面称赞他说:“好手艺,扬出个花来,果真老将出马一个赶俩。” 从我记事以来,祖父没曾叫过他一声老哥哥,都是直呼他老李。曾祖父也是一 样。曾祖父的脾气很暴,好骂人“王八蛋”。他老人家一生起气来,老哥哥就变
成“王八蛋”了。祖父虽然不大骂人,然而那张不大说话的脸子一望见就得叫人 害怕。老哥哥赶集少买了一样东西,或是祖父说话他耳聋听不见,那一张冷脸, 半天一句的冷话他便伸着头吃上了。我在一边替老哥哥心跳,替老哥哥不平 我小时候最是迷赌,到了输得老鼠洞里也挖不出一个铜钱来的困窘时,我便想 到老哥哥的那个小破钱袋来了。钱袋放在他枕头底下,顺手就可以偷到的。他知道 这个地道的贼,但一点也不生气。我后来向他自首时是这样说的:“老哥哥,这 时我还小呢,等我大了做了官,一定给你银子养老。” 他听了当真的高兴。然而这话曾祖父小时曾说过,祖父小时也曾说过了 老哥哥一天一天的没用了。日夜蜷缩在他那一角炕头上,像吐尽了丝的蚕一样 疲惫抓住了他的心,背屈得像张弓,小辫越显得细了。他的身子简直成了个季候 表,一到秋风起来便咯咯的咳起来。 “老李老了!老李老了!” 大家都一齐这么说。年老的人最不易叫人喜欢。于是老哥哥的坏话塞满了祖父 的耳朵。大家都讨厌他。讨厌他耳聋,讨厌他咯咯闹得人睡不好觉,讨厌他冬天 把炕烧得太热。祖父最会打算,寻了一点小事便把五十年来的跑里跑外的老哥哥 赶走了。我当时的心比老哥哥的还不好过,真想给老哥哥讲讲情,可是望一下祖 父的脸,心又冷了 老哥哥临走泪零零的,每年十二吊钱的工价算清了帐,肩一个小包走出了我的 大门。我牵着他的衣角,不放松地跟在后面 他要去找的是一个嗣子。说家是对自己的一个可怜的安慰罢了。但是,不是自 己养的儿子,又没有许多东西带去,人家能好好养他的老吗?我在替他担心着呢! 又是秋天了。秋风最能吹倒老年人!我已经能赚银子了,老哥哥可还能等得及 接受吗 4.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老哥哥的回忆先从前年的见面说起,再回忆老哥哥以前的生活,这样 写有助于表现“我”与老哥哥之间的深厚感情。 B.老哥哥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他是“我”家长工,从“我”曾祖父一直伺候 到“我”,还要赶集、喂牲口、送饭、晒场、扬场等 C.“我”因迷赌输钱,便偷了老哥哥的钱,老哥哥明知是我所为,但“一点也 不生气”,因为他知道我将来会当真给他养老
成“王八蛋”了。祖父虽然不大骂人,然而那张不大说话的脸子一望见就得叫人 害怕。老哥哥赶集少买了一样东西,或是祖父说话他耳聋听不见,那一张冷脸, 半天一句的冷话他便伸着头吃上了。我在一边替老哥哥心跳,替老哥哥不平。 我小时候最是迷赌,到了输得老鼠洞里也挖不出一个铜钱来的困窘时,我便想 到老哥哥的那个小破钱袋来了。钱袋放在他枕头底下,顺手就可以偷到的。他知道 这个地道的贼,但一点也不生气。我后来向他自首时是这样说的:“老哥哥,这 时我还小呢,等我大了做了官,一定给你银子养老。” 他听了当真的高兴。然而这话曾祖父小时曾说过,祖父小时也曾说过了! 老哥哥一天一天的没用了。日夜蜷缩在他那一角炕头上,像吐尽了丝的蚕一样, 疲惫抓住了他的心,背屈得像张弓,小辫越显得细了。他的身子简直成了个季候 表,一到秋风起来便咯咯的咳起来。 “老李老了!老李老了!” 大家都一齐这么说。年老的人最不易叫人喜欢。于是老哥哥的坏话塞满了祖父 的耳朵。大家都讨厌他。讨厌他耳聋,讨厌他咯咯闹得人睡不好觉,讨厌他冬天 把炕烧得太热。祖父最会打算,寻了一点小事便把五十年来的跑里跑外的老哥哥 赶走了。我当时的心比老哥哥的还不好过,真想给老哥哥讲讲情,可是望一下祖 父的脸,心又冷了。 老哥哥临走泪零零的,每年十二吊钱的工价算清了帐,肩一个小包走出了我的 大门。我牵着他的衣角,不放松地跟在后面。 他要去找的是一个嗣子。说家是对自己的一个可怜的安慰罢了。但是,不是自 己养的儿子,又没有许多东西带去,人家能好好养他的老吗?我在替他担心着呢! 又是秋天了。秋风最能吹倒老年人!我已经能赚银子了,老哥哥可还能等得及 接受吗? 4. 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文章对老哥哥的回忆先从前年的见面说起,再回忆老哥哥以前的生活,这样 写有助于表现“我”与老哥哥之间的深厚感情。 B. 老哥哥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他是“我”家长工,从“我”曾祖父一直伺候 到“我”,还要赶集、喂牲口、送饭、晒场、扬场等。 C. “我”因迷赌输钱,便偷了老哥哥的钱,老哥哥明知是我所为,但“一点也 不生气”,因为他知道我将来会当真给他养老
D.文章描写老哥哥“日夜蜷缩”样子的一段话,运用了比喻、比拟的手法,生 动刻画出被榨干血汗的底层劳动者形象。 5.小说首尾两段都写到了秋风,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6.“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 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 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 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 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24 10.00% 000% 2014201520162017E2018E2019E2020E 用户规横:亿人一同比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 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 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 百姓家
D. 文章描写老哥哥“日夜蜷缩”样子的一段话,运用了比喻、比拟的手法,生 动刻画出被榨干血汗的底层劳动者形象。 5. 小说首尾两段都写到了秋风,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 6. “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2018 年 1 月 2 日,支付宝发布 2017 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 5.2 亿支 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 82%。据统计,2017 年,全国超过 30 个城市的公交、地铁 先后支持支付宝;2 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 政等 12 大类 100 多种服务;4000 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 19.6%,省会城市占比为 19.0%,农村地区占比为 17.0%。 (摘编自新华网 2018 年 1 月 3 日报道) 材料二: 2014 一 2020 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 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 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 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