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二中、柳州高中、玉林高中2017届高三8月联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天,你“有机”了吗 在我国,大家对绿色食品的概念已不再陌生。所谓“绿色”,并不是指食品的颜 色,而是特指无污染的优质食品。这类食品在种植、生产过程中经过良好处理, 被严格要求限量使用甚至是不准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食品 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物质 如果你认为“绿色食品”的要求就已经颇为严格,那么,“有机食品”的生产规 范和要求则可以称得上是苛刻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绿色食品”只是向“有 机食品”的一个过渡。 “有机食品”并不是像字面含义那样属于化学中的有机、无机范畴,而是源于英 文的“ organic food”,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完全不用化肥、农药、 生长调节剂、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 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 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都属于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求相当高,其原料及产品必须来源于有机农业,人们在农 作物种植及其生长过程,乃至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得使用规范中禁止使用的人工合 成物质,像我们非常“痛恨”的化学农药、生长调节剂、防腐剂、添加剂、保鲜 剂、色素等等,都被排除在外。 在有机农场里,几乎看不到现代科技的影子,一切都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在栽 种之前,土壤必须连续3年未施用过违禁物质;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使用的 是有机肥,绝不允许使用催熟物质,所以果实的采摘周期相对也要长一些。与之 相呼应的,则是一个很原始的产量,比起普通种植方法,有机生产方式的食品产 量较低;因为像除草剂之类的化学物质被禁止使用,所以有机农作物只能采用人 工除草的方式,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人力成本。饲养的畜禽,同样享受着“原生态” 的生活方式,吃着有机饲料,在“广阔”的天地中任意奔走,而不是被关在狭小 的笼子里,也不使用人工合成生长激素。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使得市场上的“有机 食品”少而贵 以有杋蔬菜为例。在种植之前,相关部门就要对种植环境进行实地检测,像土壤、 水质、空气等都要合乎规定。别小看这些规定,条件其实近乎苛刻:周边是否建 有工厂,水质是否受到污染,像机动车就不能出现在植物旁边,因为汽车尾气会 影响有机蔬菜的呼吸作用。光现场检査还不行,还要考察“祖宗八代”,如果以 前这里种植过非有机蔬菜,要进行3年的转换种植,并且连续经过3年检测达标 才有机会进行有机蔬菜的种植,这块地上种出来的蔬菜才算是有机食品,才能使 用有机食品标签,而且是出多少产品,就发多少标签,不能多。这个证书的有效 期限只是一年,一年后,还需要重新进行相关认证。 有机食品”出现的本质是立足于生态和环境,真正意义在于保护环境,它是 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完全不是我们现在争论和关注的食品安全的角 度。有机作物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下列关于“有机食品”的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
广西南宁二中、柳州高中、玉林高中 2017 届高三 8 月联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今天,你“有机”了吗? 在我国,大家对绿色食品的概念已不再陌生。所谓“绿色”,并不是指食品的颜 色,而是特指无污染的优质食品。这类食品在种植、生产过程中经过良好处理, 被严格要求限量使用甚至是不准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食品 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物质。 如果你认为“绿色食品”的要求就已经颇为严格,那么,“有机食品”的生产规 范和要求则可以称得上是苛刻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绿色食品”只是向“有 机食品”的一个过渡。 “有机食品”并不是像字面含义那样属于化学中的有机、无机范畴,而是源于英 文的“organic food”,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完全不用化肥、农药、 生长调节剂、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 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 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都属于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求相当高,其原料及产品必须来源于有机农业,人们在农 作物种植及其生长过程,乃至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得使用规范中禁止使用的人工合 成物质,像我们非常“痛恨”的化学农药、生长调节剂、防腐剂、添加剂、保鲜 剂、色素等等,都被排除在外。 在有机农场里,几乎看不到现代科技的影子,一切都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在栽 种之前,土壤必须连续 3 年未施用过违禁物质;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使用的 是有机肥,绝不允许使用催熟物质,所以果实的采摘周期相对也要长一些。与之 相呼应的,则是一个很原始的产量,比起普通种植方法,有机生产方式的食品产 量较低;因为像除草剂之类的化学物质被禁止使用,所以有机农作物只能采用人 工除草的方式,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人力成本。饲养的畜禽,同样享受着“原生态” 的生活方式,吃着有机饲料,在“广阔”的天地中任意奔走,而不是被关在狭小 的笼子里,也不使用人工合成生长激素。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使得市场上的“有机 食品”少而贵。 以有机蔬菜为例。在种植之前,相关部门就要对种植环境进行实地检测,像土壤、 水质、空气等都要合乎规定。别小看这些规定,条件其实近乎苛刻:周边是否建 有工厂,水质是否受到污染,像机动车就不能出现在植物旁边,因为汽车尾气会 影响有机蔬菜的呼吸作用。光现场检查还不行,还要考察“祖宗八代”,如果以 前这里种植过非有机蔬菜,要进行 3 年的转换种植,并且连续经过 3 年检测达标 才有机会进行有机蔬菜的种植,这块地上种出来的蔬菜才算是有机食品,才能使 用有机食品标签,而且是出多少产品,就发多少标签,不能多。这个证书的有效 期限只是一年,一年后,还需要重新进行相关认证。 “有机食品”出现的本质是立足于生态和环境,真正意义在于保护环境,它是一 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完全不是我们现在争论和关注的食品安全的角 度。有机作物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下列关于“有机食品”的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 分)
A.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完全不用化学合成物,不使用基因 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 B.有机食品的生产规范和要求可以称得上是苛刻了,在有机农场里,不使用现 代科技,一切都遵循自然规律 C.有机食品比绿色食品的生产规范和要求更为严格,我们也可以这么认为,有 机食品是比绿色食品更高的层次。 D.有机食品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与我们现在争论和关注的食品 安全的角度有着本质的区别。 2.下列理解,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A.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求相当高,像化学农药、生长调节剂、防腐剂、保鲜剂 色素等人工合成物质,都被排除在外 B.与普通种植方法相比,虽然有机生产方式的食品产量高,但由于只能采用人 工除草的方式,增加了人力成本 C.种植有机蔬菜前,要对种植环境进行现场检査,还要考察之前土地的种植情 况,且相关认证还需每年一次反复进行。 D.曾种植过非有机蔬菜的土壤,要进行3年的转换种植,并且连续经过3年检 测达标才可以进行有机蔬菜的种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人们对有机食品认识的不断深入,有些人对于食品的消费观念会逐步发 生改变,花钱买营养,拒绝“非绿色食品”和“非有机食品”。 B.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概念的提出,说明人们非常关注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 各种激素、催熟剂、农药、添加剂等让人们避之唯恐不及 C.有机食品指的是符合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生产、加工的粮食、蔬菜、水果、禽 畜产品等,而相关的调料、糖果等则不属于有机食品。 D.若我们不使用农药和化肥,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模式,会更好地促进农业生 产的可持续发展,也会更好地改善环境污染的现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 尤邃于《易》。政和二年,上舍①释褐,补潍州教授。八年,赐对便殿,徽宗伟 其状貌,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为殿试参详官,以沈晦第一,徽宗大悦曰:“朕 久闻晦名,今乃得之。”迁中书舍人。时方有事燕云②,松年累章谓边衅一开, 有不胜言者。忤时相意,提举天平观。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③,出 知平江府。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除 给事中。会选将帅,松年奏:“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擢何 如尔。愿陛下亲出劳军,即行伍搜简之,必有可为时用者。”又奏:“恢复中原, 必自山东始,山东归附,必自登、莱、密始,不特三郡民俗忠义,且有通、泰飞 艘往来之便。”除兼侍讲。王伦使金还,言金人欲再遣重臣来计议,以松年试工 部尚书为韩肖胄副,充大金奉表通问使。时使命久不通,人皆疑惧,松年毅然而 往。至汴京,刘豫④令以臣礼见,肖胄未答,松年曰:“圣主万寿。”豫曰:“圣 意何在?”松年曰:“主上意,必复故疆而后已。”使还,拜吏部尚书。俄以疾 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绍兴十 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
A.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完全不用化学合成物,不使用基因 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 B.有机食品的生产规范和要求可以称得上是苛刻了,在有机农场里,不使用现 代科技,一切都遵循自然规律。 C.有机食品比绿色食品的生产规范和要求更为严格,我们也可以这么认为,有 机食品是比绿色食品更高的层次。 D.有机食品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与我们现在争论和关注的食品 安全的角度有着本质的区别。 2.下列理解,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 分) A.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求相当高,像化学农药、生长调节剂、防腐剂、保鲜剂、 色素等人工合成物质,都被排除在外。 B.与普通种植方法相比,虽然有机生产方式的食品产量高,但由于只能采用人 工除草的方式,增加了人力成本。 C.种植有机蔬菜前,要对种植环境进行现场检查,还要考察之前土地的种植情 况,且相关认证还需每年一次反复进行。 D.曾种植过非有机蔬菜的土壤,要进行 3 年的转换种植,并且连续经过 3 年检 测达标才可以进行有机蔬菜的种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随着人们对有机食品认识的不断深入,有些人对于食品的消费观念会逐步发 生改变,花钱买营养,拒绝“非绿色食品”和“非有机食品”。 B.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概念的提出,说明人们非常关注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 各种激素、催熟剂、农药、添加剂等让人们避之唯恐不及。 C.有机食品指的是符合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生产、加工的粮食、蔬菜、水果、禽 畜产品等,而相关的调料、糖果等则不属于有机食品。 D.若我们不使用农药和化肥,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模式,会更好地促进农业生 产的可持续发展,也会更好地改善环境污染的现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 尤邃于《易》。政和二年,上舍①释褐,补潍州教授。八年,赐对便殿,徽宗伟 其状貌,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为殿试参详官,以沈晦第一,徽宗大悦曰:“朕 久闻晦名,今乃得之。”迁中书舍人。时方有事燕云②,松年累章谓边衅一开, 有不胜言者。忤时相意,提举天平观。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③,出 知平江府。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除 给事中。会选将帅,松年奏:“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擢何 如尔。愿陛下亲出劳军,即行伍搜简之,必有可为时用者。”又奏:“恢复中原, 必自山东始,山东归附,必自登、莱、密始,不特三郡民俗忠义,且有通、泰飞 艘往来之便。”除兼侍讲。王伦使金还,言金人欲再遣重臣来计议,以松年试工 部尚书为韩肖胄副,充大金奉表通问使。时使命久不通,人皆疑惧,松年毅然而 往。至汴京,刘豫④令以臣礼见,肖胄未答,松年曰:“圣主万寿。”豫曰:“圣 意何在?”松年曰:“主上意,必复故疆而后已。”使还,拜吏部尚书。俄以疾 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绍兴十 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
人谓不死也。年六十。松年平生不喜蓄财,每除官例赐金帛,以军兴费 无 所陈请,或劝其白于朝,曰:“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 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松年曰:“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 以养老臣也 (节选自《宋史·胡松年传》) 【注释】①上舍:王安石变法把太学生分为外舍生、内舍生、和上舍生三等。“舍 生”即上舍生,太学生中高班的学生。②燕云,是指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 丹的燕云十六州,燕指幽州,云指云州。③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这里指朝 廷。④刘豫:宋髙宗建炎二年济南府知府,投降金朝;建炎二年四年,受金册封 为“大齐皇帝”,后迁都汴京。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 利害/帝皆嘉纳 B.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 利害/帝皆嘉纳 C.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 害/帝皆嘉纳 D.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羨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 利害帝皆嘉纳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提举:原意是“管理”。宋代一些官职以“提举”命名。另有“提举宫观 之名,为安置老病无能的大臣及高级冗官闲员而设。 B.除、擢:提拔任用。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李密《陈情表》中有:“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C.汴京:古称“大梁”、“应天”,今河南开封。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称帝, 建立北宋王朝,以开封为首都,称为“东京”。 D.吏部尚书:吏部的最高级别长官,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 封勋等事务,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松年为人正直,遭到地方官嫉恨,他出任平江府知府时,平江贪官解下官 印把它隐藏起来。胡松年仅仅依靠当地百姓,不露声色顺利开展工作。 B.胡松年在朝廷需要他挺身而出的情况下,毅然出使伪齐政权。面对对方 的无理要求,他进行了柔中有刚的有力回击。出使归来被任命为吏部尚书。 C.胡松年始终心忧国事,对待生死豁达乐观。屡次献言,皇帝多有采纳。病情 危急时对儿子说,“生老病死,在所难免。”就在鼾声如雷中坦然离世。 D.胡松年不贪钱财,不为子孙储蓄。按照惯例,官吏升迁朝廷都要赏赐财物, 但因军队建设需要大量费用,他并没有向朝廷提出赏赐财物的请求。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愿陛下亲出劳军,即行伍搜简之,必有可为时用者。(5分) (2)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以养老臣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8~9题 秦州杂诗(其七)① 杜甫
人谓不死也。年六十。松年平生不喜蓄财,每除官例赐金帛,以军兴费广,一无 所陈请,或劝其白于朝,曰:“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 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松年曰:“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 以养老臣也。” (节选自《宋史•胡松年传》) 【注释】①上舍:王安石变法把太学生分为外舍生、内舍生、和上舍生三等。“舍 生”即上舍生,太学生中高班的学生。②燕云,是指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 丹的燕云十六州,燕指幽州,云指云州。③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这里指朝 廷。④刘豫:宋高宗建炎二年济南府知府,投降金朝;建炎二年四年,受金册封 为“大齐皇帝”,后迁都汴京。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 利害/帝皆嘉纳 B.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 利害/帝皆嘉纳 C.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 害/帝皆嘉纳 D.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 利害帝皆嘉纳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提举:原意是“管理”。宋代一些官职以“提举”命名。另有“提举宫观” 之名,为安置老病无能的大臣及高级冗官闲员而设。 B.除、擢:提拔任用。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李密《陈情表》中有:“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C.汴京:古称 “大梁”、“应天”,今河南开封。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称帝, 建立北宋王朝,以开封为首都,称为“东京”。 D.吏部尚书:吏部的最高级别长官,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 封勋等事务,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胡松年为人正直,遭到地方官嫉恨,他出任平江府知府时,平江贪官解下官 印把它隐藏起来。胡松年仅仅依靠当地百姓,不露声色顺利开展工作。 B.胡松年在朝廷需要他挺身而出的情况下,毅然出使伪齐政权。面对对方 的无理要求,他进行了柔中有刚的有力回击。出使归来被任命为吏部尚书。 C.胡松年始终心忧国事,对待生死豁达乐观。屡次献言,皇帝多有采纳。病情 危急时对儿子说,“生老病死,在所难免。”就在鼾声如雷中坦然离世。 D.胡松年不贪钱财,不为子孙储蓄。按照惯例,官吏升迁朝廷都要赏赐财物, 但因军队建设需要大量费用,他并没有向朝廷提出赏赐财物的请求。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愿陛下亲出劳军,即行伍搜简之,必有可为时用者。(5 分) (2)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以养老臣也。(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 8~9 题。 秦州杂诗(其七)①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②归何晚?楼兰斩③未还。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释】①在秦州(今甘肃天水)期间,杜甫写了二十首诗,歌咏当地山川风物, 这首诗是第七首。当时吐蕃不断侵扰唐朝。②属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 年,归国后,任典属国。“属国”即“典属国”,指唐朝使节。③楼兰斩:指傅 介子斩楼兰王的典故,汉朝时期,傅介子自请出使楼兰,用计刺死楼兰王,持楼 兰王首级归报朝廷 8.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9.颈联化用了汉朝强盛时期“苏武归国”、“傅介子斩楼兰王”的典故,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用沙漠冰封、阴云密布来烘托送别气氛的诗 句是: (2)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 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 欢乐转入悲凉 (3)屈原在《离骚》用女子比喻小人,写小人嫉妒、诽谤我的两句诗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 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十八岁出门远行 余华 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 一条船 这年我十八岁,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已经看了很多山和很多云。 所有的山所有的云,都让我联想起了熟悉的人。我就朝着它们呼唤他们的绰号。 所以尽管走了一天,可我一点也不累。我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了下午 的尾声,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头发。但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 我在路上遇到不少人,可他们都不知道前面是何处,前面是否有旅店。他们都这 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这话不错,走过去看 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 个高处,中间是一个叫人沮丧的弧度。尽管这样我还是一次一次地往高处奔 次次都是没命地奔。眼下我又往高处奔去。这一次我看到了汽车,停在公路的低 处。我看到那个司机高高翘起的屁股,屁股上有晚霞。司机的脑袋我看不见,他 的脑袋正塞在车头里。车箱里高高堆着箩筐,我想着箩筐里装的肯定是水果。可 是我看不清,便去使用鼻子闻,闻到了苹果味。 我兴致勃勃地跑了过去,向司机打招呼:“老乡,你好。 司机好像没有听到,仍在拨弄着什么 “老乡,抽烟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②归何晚?楼兰斩③未还。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释】①在秦州(今甘肃天水)期间,杜甫写了二十首诗,歌咏当地山川风物, 这首诗是第七首。当时吐蕃不断侵扰唐朝。②属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 年,归国后,任典属国。“属国”即“典属国”,指唐朝使节。③楼兰斩:指傅 介子斩楼兰王的典故,汉朝时期,傅介子自请出使楼兰,用计刺死楼兰王,持楼 兰王首级归报朝廷。 8.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 分) 9.颈联化用了汉朝强盛时期“苏武归国”、“傅介子斩楼兰王”的典故,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用沙漠冰封、阴云密布来烘托送别气氛的诗 句是: , 。 (2)苏轼《赤壁赋》中“ , 。” 两句, 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 欢乐转入悲凉。 (3)屈原在《离骚》用女子比喻小人,写小人嫉妒、诽谤我的两句诗是: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 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十八岁出门远行 余华 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 一条船。 这年我十八岁,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已经看了很多山和很多云。 所有的山所有的云,都让我联想起了熟悉的人。我就朝着它们呼唤他们的绰号。 所以尽管走了一天,可我一点也不累。我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了下午 的尾声,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头发。但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 我在路上遇到不少人,可他们都不知道前面是何处,前面是否有旅店。他们都这 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 这话不错,走过去看。 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 一个高处,中间是一个叫人沮丧的弧度。尽管这样我还是一次一次地往高处奔, 次次都是没命地奔。眼下我又往高处奔去。这一次我看到了汽车,停在公路的低 处。我看到那个司机高高翘起的屁股,屁股上有晚霞。司机的脑袋我看不见,他 的脑袋正塞在车头里。车箱里高高堆着箩筐,我想着箩筐里装的肯定是水果。可 是我看不清,便去使用鼻子闻,闻到了苹果味。 我兴致勃勃地跑了过去,向司机打招呼:“老乡,你好。” 司机好像没有听到,仍在拨弄着什么。 “老乡,抽烟
这时他才使了使劲,将头从里面拔出来,并伸过来一只黑乎乎的手,夹住 我递过去的烟。我赶紧给他点火,他将烟叼在嘴上吸了几口后,又把头塞了进去。 于是我心安理得了,他只要接过我的烟,他就得让我坐他的车。 这个时候我看到坡上有五个人骑着自行车下来,每辆自行车后座上都用 根扁担绑着两只很大的箩筐,我想他们大概是附近的农民,大概是卖菜回来。看 到有人下来,我心里十分高兴,便迎上去喊道:“老乡,你们好 他们没有回答,而是问我:“车上装的是什么?” 我说:“是苹果。”他们五人推着自行车走到汽车旁,有两个人爬到了汽 车上,接着就翻下来十筐苹果,下面三个人把筐盖掀开往他们自己的筐里倒。我 一时间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情景让我目瞪口呆。我明白过来就冲了上去,责 问:“你们要干什么?” 他们谁也没理睬我,继续倒苹果。我上去抓住其中一个人的手喊道:“有人抢苹 果啦!”这时有一只拳头朝我狠狠地揍来,我被打出几米远。当我看清打我的那 个身强力壮的大汉时,他们五人已经跨上自行车骑走了。司机此刻不知从哪里慢 慢地走了过来。他好像一点也不知道刚才的事。我朝他喊:“你的苹果被抢走 了!”可他根本没注意我在喊什么 这时候,坡上有几辆手扶拖拉机从坡上隆隆而下,停在汽车旁,跳下一帮大汉开 始往拖拉机上装苹果。我是在这个时候奋不顾身扑上去的,我大声骂着:“强 盗!”扑了上去。于是有无数拳脚迎接而来,我全身每个地方几乎同时挨了揍。 我跌坐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只能看着他们乱抢苹果。我开始用眼睛去寻找 那司机,这家伙此时正站在远处朝我哈哈大笑。他们看到苹果越来越少,便开始 对汽车动手,我看着他们卸下了车窗玻璃、轮胎……看没什么东西可以拿走了才 个一个爬到拖拉机上。这时我看到那个司机也跳到拖拉机上去了,他在车斗里 坐下来后还在朝我哈哈大笑。我看到他手里抱着的是我那个红色的背包。他把我 的背包抢走了。背包里有我的衣服和我的钱,还有食品和书。可他把我的背包抢 走了 天开始黑下来,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 那时候开始起风了,风很大,山上树叶摇动时的声音像是海涛的声音,这声音使 我恐惧,使我也像汽车一样浑身冰凉。我打开车门钻了进去,座椅没被他们撬去, 这让我心里稍稍有了安慰。我就在驾驶室里躺了下来。外面风越来越大,但我躺 在座椅上开始感到暖和一点了。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 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竟 在这里。我躺在汽车的心窝里,想起了那么一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 常美丽。我记得自己在外面高高兴兴地玩了半天,然后我回家了,在窗外看到父 亲正在屋内整理一个红色的背包,我扑在窗口问:“爸爸,你要出门? 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 “让我出门?”“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后 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了 下。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髙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把走路比作航海,“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像一条船”。恰到 好处地表现了“我”出门时内心的激动喜悦和几分不安,同时也暗示着出门远行 并不会一帆风顺
这时他才使了使劲,将头从里面拔出来,并伸过来一只黑乎乎的手,夹住 我递过去的烟。我赶紧给他点火,他将烟叼在嘴上吸了几口后,又把头塞了进去。 于是我心安理得了,他只要接过我的烟,他就得让我坐他的车。 这个时候我看到坡上有五个人骑着自行车下来,每辆自行车后座上都用一 根扁担绑着两只很大的箩筐,我想他们大概是附近的农民,大概是卖菜回来。看 到有人下来,我心里十分高兴,便迎上去喊道:“老乡,你们好。” 他们没有回答,而是问我:“车上装的是什么?” 我说:“是苹果。”他们五人推着自行车走到汽车旁,有两个人爬到了汽 车上,接着就翻下来十筐苹果,下面三个人把筐盖掀开往他们自己的筐里倒。我 一时间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情景让我目瞪口呆。我明白过来就冲了上去,责 问:“你们要干什么?” 他们谁也没理睬我,继续倒苹果。我上去抓住其中一个人的手喊道:“有人抢苹 果啦!”这时有一只拳头朝我狠狠地揍来,我被打出几米远。当我看清打我的那 个身强力壮的大汉时,他们五人已经跨上自行车骑走了。司机此刻不知从哪里慢 慢地走了过来。他好像一点也不知道刚才的事。我朝他喊:“你的苹果被抢走 了!”可他根本没注意我在喊什么。 这时候,坡上有几辆手扶拖拉机从坡上隆隆而下,停在汽车旁,跳下一帮大汉开 始往拖拉机上装苹果。我是在这个时候奋不顾身扑上去的,我大声骂着:“强 盗!”扑了上去。于是有无数拳脚迎接而来,我全身每个地方几乎同时挨了揍。 我跌坐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只能看着他们乱抢苹果。我开始用眼睛去寻找 那司机,这家伙此时正站在远处朝我哈哈大笑。他们看到苹果越来越少,便开始 对汽车动手,我看着他们卸下了车窗玻璃、轮胎……看没什么东西可以拿走了才 一个一个爬到拖拉机上。这时我看到那个司机也跳到拖拉机上去了,他在车斗里 坐下来后还在朝我哈哈大笑。我看到他手里抱着的是我那个红色的背包。他把我 的背包抢走了。背包里有我的衣服和我的钱,还有食品和书。可他把我的背包抢 走了。 天开始黑下来,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 那时候开始起风了,风很大,山上树叶摇动时的声音像是海涛的声音,这声音使 我恐惧,使我也像汽车一样浑身冰凉。我打开车门钻了进去,座椅没被他们撬去, 这让我心里稍稍有了安慰。我就在驾驶室里躺了下来。外面风越来越大,但我躺 在座椅上开始感到暖和一点了。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 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竟 在这里。我躺在汽车的心窝里,想起了那么一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 常美丽。我记得自己在外面高高兴兴地玩了半天,然后我回家了,在窗外看到父 亲正在屋内整理一个红色的背包,我扑在窗口问:“爸爸,你要出门?” 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 “让我出门?”“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后 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了 一下。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文章开头把走路比作航海,“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像一条船”。恰到 好处地表现了“我”出门时内心的激动喜悦和几分不安,同时也暗示着出门远行 并不会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