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附中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第1、2、3、4、5、6、12、13、14、15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其它题的答案则写在答题纸内指定位置 2.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卡、答题纸、作文纸指定位置。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传统意义上看,艺术消费只存在于上层社会文化中,为少数精英阶层所独占,具有明 显的阶层特点。在现代背景下,艺术消费呈现一种大众文化趋向。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 态,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后的欧美发达国家。60年代后,随着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大众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自20世纪末以 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信息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商业化的 特点。这种文化形态也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现代电影、电 视得到普及便是证明。 当今画廊业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倾向。画廊曾一度是贵族 阶层赏玩绘画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也反映了贵族阶层的旨 趣。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关怀,沙龙的形式已经跟不上市民阶层 的文化需求,各种类型的画廊应运而生。如今,画廊也成为一些城市人们日常文化消费的重 要场所,对于他们来说,去画廊参观展览与去电影院一样平常,画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 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在当今强大的大众文化形态影响下,画廊营造了更多层次的空间,让
东北师大附中 2010—2011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第 1、2、3、4、5、6、12、13、14、15 题的答案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其它题的答案则写在答题纸内指定位置。 2.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卡、答题纸、作文纸指定位置。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从传统意义上看,艺术消费只存在于上层社会文化中,为少数精英阶层所独占,具有明 显的阶层特点。在现代背景下,艺术消费呈现一种大众文化趋向。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 态,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 20 世纪 30 年代后的欧美发达国家。60 年代后,随着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大众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自 20 世纪末以 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信息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商业化的 特点。这种文化形态也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现代电影、电 视得到普及便是证明。 当今画廊业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倾向。画廊曾一度是贵族 阶层赏玩绘画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也反映了贵族阶层的旨 趣。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关怀,沙龙的形式已经跟不上市民阶层 的文化需求,各种类型的画廊应运而生。如今,画廊也成为一些城市人们日常文化消费的重 要场所,对于他们来说,去画廊参观展览与去电影院一样平常,画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 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在当今强大的大众文化形态影响下,画廊营造了更多层次的空间,让
观众在互联网上就可以欣赏、购买到自己满意的作品,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 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中国的艺术消费比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滞后,20世纪∞年代后,随着大众文化的迅 速蔓延,艺术消费逐渐在商业化、世俗化浪潮中兴起,大众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人们文化 生活的主要消费内容。当今中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和美学趣味,并在 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强力支持下占有了文化市场中的最大份额从今天电影大片的热映以及 年轻人对于偶像的狂热就可以看到大众文化对于艺术消费的影响有多大。精英艺术、高雅艺 术虽然与大众艺术并存,但在现代中国,大众文化俨然成为艺术消费的主角。许多人不愿意 去看歌剧、舞剧、音乐会,却热衷于去看流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许多人不愿意去看免费的 画展,却对时尚杂志、网络游戏乐此不疲。是什么造成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一方面 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另一方面更是由于文化商人为适应大众消费心理需 求,借助传媒进行商业化运作。 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把艺术从高不可攀的神圣殿堂拉到普遍大众的面前对艺术普 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当艺术消费沦为大众文化消费的简单形式,就会由此带来艺术消费 的世俗化、浅层化,会使得艺术的审美、认知、批判等功能淡化甚至消解。 (摘编自彭燕《消费时代大众文化语境下的艺术消费》) 1.下列关于“大众文化”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众文化是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后欧洲发达国家的一种文 化形态 B.20世纪60年代后,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使大众文化相应 地发展到成熟阶段 C.自20世纪末以来,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商业化的特点,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 深入、信息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 D.大众文化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所以现代电影、电 视得到了普及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画廊曾一度是贵族阶层赏玩绘画艺术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贵族阶层的旨 趣反映了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 B.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关怀,赏玩绘画的形式滞后于市民
观众在互联网上就可以欣赏、购买到自己满意的作品,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 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中国的艺术消费比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滞后,20 世纪 90 年代后,随着大众文化的迅 速蔓延,艺术消费逐渐在商业化、世俗化浪潮中兴起,大众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人们文化 生活的主要消费内容。当今中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和美学趣味,并在 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强力支持下占有了文化市场中的最大份额,从今天电影大片的热映以及 年轻人对于偶像的狂热就可以看到大众文化对于艺术消费的影响有多大。精英艺术、高雅艺 术虽然与大众艺术并存,但在现代中国,大众文化俨然成为艺术消费的主角。许多人不愿意 去看歌剧、舞剧、音乐会,却热衷于去看流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许多人不愿意去看免费的 画展,却对时尚杂志、网络游戏乐此不疲。是什么造成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一方面 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另一方面更是由于文化商人为适应大众消费心理需 求,借助传媒进行商业化运作。 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把艺术从高不可攀的神圣殿堂拉到普遍大众的面前,对艺术普 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当艺术消费沦为大众文化消费的简单形式,就会由此带来艺术消费 的世俗化、浅层化,会使得艺术的审美、认知、批判等功能淡化甚至消解。 (摘编自彭燕《消费时代大众文化语境下的艺术消费》) 1.下列关于“大众文化”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大众文化是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 20 世纪 30 年代后欧洲发达国家的一种文 化形态。 B.20 世纪 60 年代后,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使大众文化相应 地发展到成熟阶段。 C.自 20 世纪末以来,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商业化的特点,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 深入、信息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 D.大众文化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所以现代电影、电 视得到了普及。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画廊曾一度是贵族阶层赏玩绘画艺术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贵族阶层的旨 趣反映了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 B.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关怀,赏玩绘画的形式滞后于市民
阶层的文化需求,于是各种类型的画廊便产生了 C.人们可以到画廊参观展览,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满意的作品,这说明古老的艺术消 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艺术消费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蔓延,逐渐在商业化、世 俗化浪潮中兴起。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今我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而且在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支 持下占有了文化市场中的最大份额 B.精英艺术、高雅艺术虽然与大众艺术并存,但在现代中国,许多人更热衷于去看流 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看时尚杂志,玩网络游戏 C.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也是由于文化商 人的商业化运作。 D.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虽有利于艺术普及,但也带来了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 化,使得艺术的审美等功能淡化甚至消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褚彦回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 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褚彦回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 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褚彦回下帘不视也。又有门生盗其衣, 褚彦回遇见,谓日:“可密藏之,勿使人见。”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 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禇彦回悉 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干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日 人无知者。”褚彦回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 收金而去。褚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褚彦回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毎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 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褚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 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日:“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巳。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褚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 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褚彦回谋诛之,彦回
阶层的文化需求,于是各种类型的画廊便产生了。 C.人们可以到画廊参观展览,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满意的作品,这说明古老的艺术消 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D.20 世纪 90 年代后,中国的艺术消费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蔓延,逐渐在商业化、世 俗化浪潮中兴起。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当今我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而且在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支 持下占有了文化市场中的最大份额。 B.精英艺术、高雅艺术虽然与大众艺术并存,但在现代中国,许多人更热衷于去看流 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看时尚杂志,玩网络游戏。 C.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也是由于文化商 人的商业化运作。 D.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虽有利于艺术普及,但也带来了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 化,使得艺术的审美等功能淡化甚至消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褚彦回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 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褚彦回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 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褚彦回下帘不视也。又有门生盗其衣, 褚彦回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 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褚彦回悉 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 “人无知者。”褚彦回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 收金而去。褚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褚彦回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 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褚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 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褚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 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褚彦回谋诛之,彦回
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褚彦回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 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彦回。褚彦回同心理事,务弘 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奷赂公行,禇彦回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 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十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 尚:娶 B.莫不延首目送之 延:邀请 C.时人以方何平叔 方:比作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 令:美好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褚彦回“有器度”的一组是(3分) ①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②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③褚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④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 ⑤帝与褚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⑥褚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褚彦回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褚彦回不喜欢这种场 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褚彦回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 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褚彦回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褚彦回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 主,但明帝更属意于褚彦回,由此可见皇帝对褚彦回的器重 D.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 隆、阮佃夫掌权,褚彦回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 (2)褚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8—9题 少年游 蒋捷①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褚彦回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 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彦回。褚彦回同心理事,务弘 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褚彦回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 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十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 尚:娶 B.莫不延.首目送之 延:邀请 C.时人以方.何平叔 方:比作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 令:美好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褚彦回“有器度”的一组是(3分) ( ) ①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②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③褚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④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 ⑤帝与褚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 ⑥褚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褚彦回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褚彦回不喜欢这种场 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褚彦回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 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褚彦回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褚彦回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 主,但明帝更属意于褚彦回,由此可见皇帝对褚彦回的器重。 D.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 隆、阮佃夫掌权,褚彦回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 (2)褚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8—9 题。 少年游 蒋捷①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注】①蒋捷:宋末元初词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宜宣兴竹山。 8.请对上阕前两句描写的意象作简要分析。(5分) 9.结合全词,概括作者“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的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还顾望旧乡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3)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渔舟唱晚, (王勃《滕王阁序》) (6) 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奔跑在死亡边缘 ①智利的阿他加马寒漠,历来被人称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2004年,一场7天 6夜、全程2公里的超级马拉松赛正在进行。比赛的路标被狂风吹没了,补充水也已耗尽 而血糖像气温计的汞柱直线下降。此刻,林义杰和同伴坐在一块黝黑的大岩石下喘着气,互 相取笑:“如果我们再找不到出路,就死在这里好了。岩石上很醒目,或许很快就会有人发 现我们的白骨。”但他最终逃过了这一劫。凭借之前穿越中国戈壁的经验,3个小时之后 林义杰找到了正路,一举拿下了智利阿他加马寒漠超级马拉松的冠军。那年,他28岁。平 头,瘦脸,164米,不到60公斤。几年来,这位台湾小伙子,一直奔跑在超级马拉松的赛 道上。他的赛场,始终是地球上最为危险的地区 ②想起那次死亡经历,林义杰至今“腿还会发抖"。可那场经历仅过去一个月,他便又 签下死亡协议书。在神秘的亚马逊雨林,他又捧回了亚军奖杯。 ③如果不是个性执着,原本成绩优秀的他,或许不会走上这条看不到终点的旅途。父亲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注】①蒋捷:宋末元初词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宜兴竹山。 8.请对上阕前两句描写的意象作简要分析。(5分) 9.结合全词,概括作者“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的原因。(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还顾望旧乡,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3)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渔舟唱晚, 。(王勃《滕王阁序》) (6) ,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奔跑在死亡边缘 ①智利的阿他加马寒漠,历来被人称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2004 年,一场 7 天 6 夜、全程 270 公里的超级马拉松赛正在进行。比赛的路标被狂风吹没了,补充水也已耗尽, 而血糖像气温计的汞柱直线下降。此刻,林义杰和同伴坐在一块黝黑的大岩石下喘着气,互 相取笑:“如果我们再找不到出路,就死在这里好了。岩石上很醒目,或许很快就会有人发 现我们的白骨。”但他最终逃过了这一劫。凭借之前穿越中国戈壁的经验,3 个小时之后, 林义杰找到了正路,一举拿下了智利阿他加马寒漠超级马拉松的冠军。那年,他 28 岁。平 头,瘦脸,1.64 米,不到 60 公斤。几年来,这位台湾小伙子,一直奔跑在超级马拉松的赛 道上。他的赛场,始终是地球上最为危险的地区。 ②想起那次死亡经历,林义杰至今“腿还会发抖”。可那场经历仅过去一个月,他便又 签下死亡协议书。在神秘的亚马逊雨林,他又捧回了亚军奖杯。 ③如果不是个性执着 ....,原本成绩优秀的他,或许不会走上这条看不到终点的旅途。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