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第一中学08级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故木受绳则直,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固知 齐彭殇为妄作。 (5)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古代诗歌阅读(6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青苔满地初晴后 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 偷开门户又翻书 (1)“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个字好? 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3分) (2)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3分) 三、文言文阅读(3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8分) 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有误的一项是(3分) ①失其所与,不知(结交,亲附) ②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③吾从而师之(学习) ④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劝勉,努力) ⑤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感谢) ⑥顾不知计之所出耳(考虑) ⑦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难道) ⑧既自以身为形役(被 ⑨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珍爱) A.①③⑤⑦ B.②⑤⑥⑦
吉林市第一中学 08 级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故木受绳则直, 。 (3) ,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固知 ,齐彭殇为妄作。 (5)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 二、古代诗歌阅读(6 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 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 偷开门户又翻书。 (1)“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个字好? 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3 分) (2)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3 分) 三、文言文阅读(33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 18 分) 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有误..的一项是(3 分) ①失其所与.,不知(结交,亲附) ②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③吾从而师.之(学习) ④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劝勉,努力) ⑤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感谢) ⑥顾.不知计之所出耳(考虑) ⑦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难道) ⑧既自以身为.形役(被) ⑨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珍爱) A.①③⑤⑦ B.②⑤⑥⑦
C.①⑥⑧⑨ D.③⑤⑥⑨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因击沛公于坐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相如因持壁却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申之以孝悌之义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以勇气闻于诸侯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5.对下列加点词按活用类型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②天下云集响应 ③且庸人尚羞之 ④宁许以负秦曲 ⑤而相如廷叱之 ⑥刑人如恐不胜 ⑦素善留侯张良 ⑧外连横而斗诸侯 ⑨却匈奴七百余里 ⑩0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A.①③④⑦②⑤⑥⑩⑧⑨ B.①④⑥⑨/②⑤⑧③⑦/⑩ C.①⑥⑩②2⑤⑧③1⑦④⑨ D.①④⑨②⑤⑧③⑥⑩/⑦ 6.对下列句子按句式类型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为击破沛公军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③求人可使报秦者 ④倔起阡陌之中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大王来何操 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⑨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⑩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①②③④⑤⑥⑨/⑦0⑧ B.①④⑥/②⑤⑨③⑧⑦⑩ C.①④/②⑦⑩⑤⑥⑨/③⑧ D.①④⑨②⑤⑧/③⑥0/⑦ 7.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3分) (二)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8-11题。(15分) 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 (1)游淮安河下镇,运气出奇的好。一路豪雨,临近镇子时,却住了雨脚。放眼望去,到 处都是青砖黛瓦的建筑。古巷弯弯曲曲,旧宅瓦椽不整,老店铺面半朽。随便走进一处宅院, 都能在弥漫的湿气中嗅到浓郁的历史气息。雕花窗棂、檐兽、陶缸、红木桌椅和青花瓷器 隐隐透出了往昔的热闹和繁华。 (2)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里铺路的石板 (3)古镇里的许多铺路石板,久已废弃,被随便丢在巷子深处,或者就摆在窗前屋下。有 些石板磨损严重,呈现出柔和的曲线。它们大都是土黄,或者透出点红色,一块一块,像固 体的阳光,带着一点温暖,一点黯淡,与镇子的青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这些石板皆非本地产。当初盐运兴盛时,大运河、淮河上来往的舟船,去时载盐,返 回时捎带石板压舱,卸于河边,富有的盐商便购来铺路。数十年下来,这里的街道上就铺满 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板。原来,这些石板都曾随船只,压着波浪,伴着涛声,最后落户在这 里,成了古镇的“居民
C.①⑥⑧⑨ D.③⑤⑥⑨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 A.因.击沛公于坐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相如因.持壁却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以.勇气闻于诸侯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5.对下列加点词按活用类型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②天下云.集响应 ③且庸人尚羞.之 ④宁许以负.秦曲 ⑤而相如廷.叱之 ⑥刑.人如恐不胜 ⑦素善.留侯张良 ⑧外.连横而斗诸侯 ⑨却.匈奴七百余里 ⑩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A.①③④⑦/②⑤⑥⑩/⑧⑨ B.①④⑥⑨/②⑤⑧/③/⑦/⑩ C.①⑥⑩/②⑤⑧/③/⑦/④⑨ D.①④⑨/②⑤⑧/③/⑥⑩/⑦ 6.对下列句子按句式类型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①为击破沛公军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③求人可使报秦者 ④倔起阡陌之中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大王来何操 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⑨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⑩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①②③④/⑤⑥⑨/⑦⑩/⑧ B.①④⑥/②/⑤⑨/③⑧/⑦⑩ C.①④/②⑦⑩/⑤⑥⑨/③⑧ D.①④⑨/②⑤⑧/③/⑥⑩/⑦ 7.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 分)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3 分) (二)阅读(共 15 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8—11 题。(15 分) 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 ⑴游淮安河下镇,运气出奇的好。一路豪雨,临近镇子时,却住了雨脚。放眼望去,到 处都是青砖黛瓦的建筑。古巷弯弯曲曲,旧宅瓦椽不整,老店铺面半朽。随便走进一处宅院, 都能在弥漫的湿气中嗅到浓郁的历史气息。雕花窗棂、檐兽、陶缸、红木桌椅和青花瓷器, 隐隐透出了往昔的热闹和繁华。 ⑵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里铺路的石板。 ⑶古镇里的许多铺路石板,久已废弃,被随便丢在巷子深处,或者就摆在窗前屋下。有 些石板磨损严重,呈现出柔和的曲线。它们大都是土黄,或者透出点红色,一块一块,像固 体的阳光,带着一点温暖,一点黯淡,与镇子的青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⑷这些石板皆非本地产。当初盐运兴盛时,大运河、淮河上来往的舟船,去时载盐,返 回时捎带石板压舱,卸于河边,富有的盐商便购来铺路。数十年下来,这里的街道上就铺满 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板。原来,这些石板都曾随船只,压着波浪,伴着涛声,最后落户在这 里,成了古镇的“居民
(5)这曲折的石板上,走得最多的是盐车。明朝中叶以后,淮盐全部运到河下,经检验抽 税后再分运到各地销售。这么一个小镇子,成了全国食盐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狭小的巷子里 竟然曾滚动过影响国民经济的商业洪流。 6除了盐,还有粮,还有竹木铜铁……自明代起,湖广、浙赣、江南等省漕粮必须经此 地停留,等待漕署官员査验成色数量后,方可北上,而回程之船携带的商品也在此集散。永 乐年间创办造船厂以后,这里更是成为造船物资的集散地。如今,在河下镇还可以看到打铜 巷、钉铁巷、估衣巷、竹巷、绳巷等街巷 η)商业的发达,带来了多少尘世浮华。“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扬州千载 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西湖嘴”即今河下镇)这是明朝邱浚描写古镇盛况的诗句 琵琶刘街、花巷街、菜巷街、西湖嘴街、粉章巷、干鱼巷等众多见于典籍的街巷记载,都是 从前的生活画卷留下的印痕 (8)富庶还养护了这里的深厚文脉。从元朝起,山阳县儒学就建在这里。《西游记》作者 吴承恩也生活在这里。想象吧,曲折深巷的院子里,曾飘荡过多少朗朗的读书声。而当报喜 的骏马跑过,伴着清脆的马蹄声,又有多少人的心也像这石板一样,迸发出烨烨的火星。 (9)这石板上也曾有皇家的辇乘招摇而过。康熙、乾隆两帝数度南巡都经过这里 0这些石板还见证过更久远的历史。这里是古代名将韩信、梁红玉的出生地。韩世忠、 梁红玉曾驻兵于此与金兵对峙。金戈铁马的杂沓之声,给这座古镇平添了许多壮怀激烈的铁 血内涵。 ①D所有的烟云都过去了,只有这座镇子还留在这里,只有这些老石板还留在这里。坑坑 洼洼的石板上,踩来踩去的已经是现代人的脚步。要经多少脚步、车马的磨损,才能造成这 些坑洼?岁月是峥嵘的,而这些石板的外表却越来越随和、温婉,棱角都已失去,像磨损 边角的古籍。 ①2我们顺着一条小巷走到尽头,登上几十级台阶,就站到了古运河的大堤上。运河水在 静静流淌,虽然多日下雨,河水也不见汹涌之势。一条古老的河,由于见过太多,也许已变 得宠辱不惊了吧。回头看镇子,许多屋脊己落在脚下。古镇的地势低于运河,这该是镇子得 名的原因吧 ③3雨又下起来了。我们顺着来路往回走,镇子重新变得空阔。迷蒙的雨雾中,那些饱经 风霜的古宅,在江南的氤氲中显出别样的风致。石板也全都湿漉漉的,晃动着明亮的水洼, 像是不断闪回的古镇的记忆。物换星移,一切都变了,不变的只是江南的雨。丝丝的细雨依 然洒在亘古千年的石板上,默默地见证着石板曾经承载的荣耀与辉煌。脚下的石板静静地延 伸着,连缀成通向新时代的路 8.文中描写雨水的主要作用是什么(4分) 9.第①D段画线句有何表达效果,请作赏析。(6分 10.本文标题是“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请概括“从前”在文中的主要内容。(6分) 11.纵观全文,分条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6分
⑸这曲折的石板上,走得最多的是盐车。明朝中叶以后,淮盐全部运到河下,经检验抽 税后再分运到各地销售。这么一个小镇子,成了全国食盐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狭小的巷子里, 竟然曾滚动过影响国民经济的商业洪流。 ⑹除了盐,还有粮,还有竹木铜铁……自明代起,湖广、浙赣、江南等省漕粮必须经此 地停留,等待漕署官员查验成色数量后,方可北上,而回程之船携带的商品也在此集散。永 乐年间创办造船厂以后,这里更是成为造船物资的集散地。如今,在河下镇还可以看到打铜 巷、钉铁巷、估衣巷、竹巷、绳巷等街巷。 ⑺商业的发达,带来了多少尘世浮华。“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扬州千载 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西湖嘴”即今河下镇)这是明朝邱浚描写古镇盛况的诗句。 琵琶刘街、花巷街、菜巷街、西湖嘴街、粉章巷、干鱼巷等众多见于典籍的街巷记载,都是 从前的生活画卷留下的印痕。 ⑻富庶还养护了这里的深厚文脉。从元朝起,山阳县儒学就建在这里。《西游记》作者 吴承恩也生活在这里。想象吧,曲折深巷的院子里,曾飘荡过多少朗朗的读书声。而当报喜 的骏马跑过,伴着清脆的马蹄声,又有多少人的心也像这石板一样,迸发出烨烨的火星。 ⑼这石板上也曾有皇家的辇乘招摇而过。康熙、乾隆两帝数度南巡都经过这里。 ⑽这些石板还见证过更久远的历史。这里是古代名将韩信、梁红玉的出生地。韩世忠、 梁红玉曾驻兵于此与金兵对峙。金戈铁马的杂沓之声,给这座古镇平添了许多壮怀激烈的铁 血内涵。 ⑾所有的烟云都过去了,只有这座镇子还留在这里,只有这些老石板还留在这里。坑坑 洼洼的石板上,踩来踩去的已经是现代人的脚步。要经多少脚步、车马的磨损,才能造成这 些坑洼?岁月是峥嵘的,而这些石板的外表却越来越随和、温婉,棱角都已失去,像磨损了 边角的古籍。 ⑿我们顺着一条小巷走到尽头,登上几十级台阶,就站到了古运河的大堤上。运河水在 静静流淌,虽然多日下雨,河水也不见汹涌之势。一条古老的河,由于见过太多,也许已变 得宠辱不惊了吧。回头看镇子,许多屋脊已落在脚下。古镇的地势低于运河,这该是镇子得 名的原因吧。 ⒀雨又下起来了。我们顺着来路往回走,镇子重新变得空阔。迷蒙的雨雾中,那些饱经 风霜的古宅,在江南的氤氲中显出别样的风致。石板也全都湿漉漉的,晃动着明亮的水洼, 像是不断闪回的古镇的记忆。物换星移,一切都变了,不变的只是江南的雨。丝丝的细雨依 然洒在亘古千年的石板上,默默地见证着石板曾经承载的荣耀与辉煌。脚下的石板静静地延 伸着,连缀成通向新时代的路…… 8.文中描写雨水的主要作用是什么(4 分) 9.第⑾段画线句有何表达效果,请作赏析。(6 分) 10.本文标题是“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请概括“从前”在文中的主要内容。(6 分) (l) (2) (3) 11.纵观全文,分条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6 分)
四、文化名著阅读(6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日 “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日:“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 谓知乎?”日: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论语阳货》) 子日: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 所不至矣。” (《论语阳货》)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虽然强调入世出仕,孔子也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也还是要看时机合适 与否。孔子不屑与那些一心弄权的人为伍。 B.阳货本为季氏家臣,却以陪臣身份干预鲁国国政,他想拉拢孔子,于是登门拜访, 但孔子不肯见他,他送了一只熟小猪给孔子。 C.阳货知道孔子有干一番事业的念头,于是就劝他说,既然想做事,就应该把握机会, 因为时间是不会等人的,孔子表示赞同 D.孔子等阳货走了后,就前去拜见他以示回礼,没想到阳货故意慢行等他,于是他们 在路上相遇,阳货趁机向孔子讲了一通道理 (2)请结合两个选段,从为官动机的角度,谈谈孔子一开始不愿出仕的原因和后来又答 应阳货出仕的原因。(3分) 答 五、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海棠诗社第二次诗会由湘云做东道。之后贾母、王夫人等要给史湘云还席,大家齐 聚大观园,刘姥姥也参加了这些活动。在秋爽斋早饭时,凤姐和鸳鸯合伙捉弄刘姥 姥取乐,刘姥姥装傻扮愚,见风使舵,插科打诨,博得贾府上下的欢心。(《红楼梦》) B.宝玉闲逛到潇湘馆找黛玉,拿《西厢记》中的词曲与黛玉玩笑,黛玉变脸生气。宝 玉正道歉着,袭人来告知王夫人有事叫他,原来是薛蟠借王夫人之名将宝玉騙出门 不知底细的黛玉为他担心了一天,晚上到怡红院去探望,却被袭人拒之门外。(《红 楼梦》) C.怡红院枯了一年的海棠花突然开了。贾赦、探春都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兆头,贾母却 执意认为这是好事。凤姐见花开得奇怪,叫平儿私下让袭人铰块红绸子挂上避邪, 并叮嘱不必当作奇事混说。宝玉却在此时将通灵宝玉丢了。(《红楼梦》) D.在觉慧和觉民的鼓励下,琴在《黎明周报》上发表了关于女人剪头发的文章,在女 生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在许倩如的鼓励下,几个较有胆量的同学也剪掉了头发 在好朋友的鼓励下,说服母亲张太太,琴把头发也剪掉了。(《家》)
四、文化名著阅读(6 分) 1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 “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 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论语·阳货》)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 所不至矣。” (《论语·阳货》)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 A.儒家虽然强调入世出仕,孔子也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也还是要看时机合适 与否。孔子不屑与那些一心弄权的人为伍。 B.阳货本为季氏家臣,却以陪臣身份干预鲁国国政,他想拉拢孔子,于是登门拜访, 但孔子不肯见他,他送了一只熟小猪给孔子。 C.阳货知道孔子有干一番事业的念头,于是就劝他说,既然想做事,就应该把握机会, 因为时间是不会等人的,孔子表示赞同。 D.孔子等阳货走了后,就前去拜见他以示回礼,没想到阳货故意慢行等他,于是他们 在路上相遇,阳货趁机向孔子讲了一通道理。 (2)请结合两个选段,从为官动机的角度,谈谈孔子一开始不愿出仕的原因和后来又答 应阳货出仕的原因。(3 分) 答: 五、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1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 .....是(5 分) ( ) A.海棠诗社第二次诗会由湘云做东道。之后贾母、王夫人等要给史湘云还席,大家齐 聚大观园,刘姥姥也参加了这些活动。在秋爽斋早饭时,凤姐和鸳鸯合伙捉弄刘姥 姥取乐,刘姥姥装傻扮愚,见风使舵,插科打诨,博得贾府上下的欢心。(《红楼梦》) B.宝玉闲逛到潇湘馆找黛玉,拿《西厢记》中的词曲与黛玉玩笑,黛玉变脸生气。宝 玉正道歉着,袭人来告知王夫人有事叫他,原来是薛蟠借王夫人之名将宝玉骗出门。 不知底细的黛玉为他担心了一天,晚上到怡红院去探望,却被袭人拒之门外。(《红 楼梦》) C.怡红院枯了一年的海棠花突然开了。贾赦、探春都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兆头,贾母却 执意认为这是好事。凤姐见花开得奇怪,叫平儿私下让袭人铰块红绸子挂上避邪, 并叮嘱不必当作奇事混说。宝玉却在此时将通灵宝玉丢了。(《红楼梦》) D.在觉慧和觉民的鼓励下,琴在《黎明周报》上发表了关于女人剪头发的文章,在女 生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在许倩如的鼓励下,几个较有胆量的同学也剪掉了头发。 在好朋友的鼓励下,说服母亲张太太,琴把头发也剪掉了。(《家》)
E.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岀嫁前一个晩上她去找觉慧。但觉慧正忙着写稿,要鸣凤过 两天再说,鸣凤含泪离开觉慧的住处。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 慧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鸣凤已投湖自杀了。(《家》) 14.请简述“晴雯之死”的相关情节。(100字左右)(5分) 六、现代文阅读(15分) 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1913年,普朗克担仼柏林大学校长不久,便将爱因斯坦请到柏林大学,并为他设立了 一个新的教授职位。在他看来;把更多有天赋的科学家留在德国是一名科学家应尽的责任。 当然,对普朗克来说,一切并不是“责任两个字这么简单。在这个路德教徒心中,科学 是他的另一个上帝。而终其一生,他一直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1878年,20岁的普朗克已在慕尼黑大学小有名气。名声来自他的音乐天赋,这个大二 学生曾为多首歌曲和一部歌剧作曲。但在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物理。一位物理学教授试图 劝说年轻人另走他路,这样或许更容易有所成就。普眀克拒绝了教授的好意,他回应道:我 并不期望发现新大陆,只想把现有的物理知识搞清楚。” 第二年,当为自己以“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为题目的博土论文答辩时,年轻的普朗克被 一位知名化学家进行了近乎讽刺的批评。幸运的是,普朗克最终通过答辩,并获得了慕尼黑 大学的教职,可以继续从事他的理论物理硏究。 普朗克所不曾期望的新大陆”,则在22年后浮现。1900年,普朗克提岀黑体辐射问题, 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这给物理学带来巨变,也在18年后给普朗克带来了诺贝尔奖。 只是,此时的奖励,已难以抚平普朗克内心的干疮百孔。他的妻子和女儿先后离世,大 儿子则死于一战战场。 战争带给普朗克的,不仅是家庭的巨变,还有事业的动荡不安。1914年,在军国主义 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德国科学和文化界发表了《文明世界宣言》。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界
E.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一个晚上她去找觉慧。但觉慧正忙着写稿,要鸣凤过 两天再说,鸣凤含泪离开觉慧的住处。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 慧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鸣凤已投湖自杀了。(《家》) 14.请简述“晴雯之死”的相关情节。(100 字左右)(5 分) 六、现代文阅读(15 分) 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王波 1913 年,普朗克担任柏林大学校长不久,便将爱因斯坦请到柏林大学,并为他设立了 一个新的教授职位。在他看来,“把更多有天赋的科学家留在德国”是一名科学家应尽的责任。 当然,对普朗克来说,一切并不是“责任”两个字这么简单。在这个路德教徒心中,科学 是他的另一个上帝。而终其一生,他一直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1878 年,20 岁的普朗克已在慕尼黑大学小有名气。名声来自他的音乐天赋,这个大二 学生曾为多首歌曲和一部歌剧作曲。但在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物理。一位物理学教授试图 劝说年轻人另走他路,这样或许更容易有所成就。普朗克拒绝了教授的好意,他回应道:“我 并不期望发现新大陆,只想把现有的物理知识搞清楚。” 第二年,当为自己以“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为题目的博士论文答辩时,年轻的普朗克被 一位知名化学家进行了近乎讽刺的批评。幸运的是,普朗克最终通过答辩,并获得了慕尼黑 大学的教职,可以继续从事他的理论物理研究。 普朗克所不曾期望的“新大陆”,则在 22 年后浮现。1900 年,普朗克提出黑体辐射问题, 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这给物理学带来巨变,也在 18 年后给普朗克带来了诺贝尔奖。 只是,此时的奖励,已难以抚平普朗克内心的千疮百孔。他的妻子和女儿先后离世,大 儿子则死于一战战场。 战争带给普朗克的,不仅是家庭的巨变,还有事业的动荡不安。1914 年,在军国主义 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德国科学和文化界发表了《文明世界宣言》。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