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东丰县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第I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①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 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一属西汉, 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其实 它们间隔了大约180年的距离,等于我们现在此距离嘉庆朝的时间。 ②《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司马 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况且《史记》 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 间,有相当的出入。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国的史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社 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 家,独尊儒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 的,而是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 当时政权。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此宗旨着眼,从此 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 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 多年的基础。 ③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 《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 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 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 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④《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 董仲舒所说的“邪辟”。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 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 只能降格为“载记”)。文中又把项羽写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角色,其 英雄末路,令人怜惜。与之相较,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 ⑤《史记》除了《刺客列传》之外,还有《滑稽列传》《日者列传》和 《龟策列传》,可谓涉及九流三教,有呈现整个社会之剖面的样子。班固书里虽 有《东方朔传》,却不再缕列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资料。 ⑥也因其如此,司马迁就受到班固的指责。《汉书》里就有《司马迁传》, 内中批评他“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 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 ⑦这些地方还不足以表现班固的正统思想,最使我们看出他的作品在历 史上是属于“罢斥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产物的,乃是《汉书》卷二十《古今 人表》。这表里列有1931位古代名人,包括传奇中的人物如女娲氏、有巢氏, 《论语》中有名的孔门弟子,《春秋》中的国君等,至秦亡为止。由作者“显善 昭恶”的原则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 括三皇五帝,以周公、孔子殿后。仲尼之外即再无圣人,孟子也只与颜渊、管仲 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申子、墨翟、韩非都属“中上”,与孙膑、白 起一流。刺客荆轲则为“中中”,和孟尝君、吕不韦同品。而“下下愚人”里既 有蚩尤、共工、三苗,也有倾国倾城的褒姒和妲己。秦始皇虽焚书坑儒,班固只
吉林省东丰县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答题时间 120 分钟 总分 150 分 第Ⅰ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①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 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 92 年)。一属西汉, 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 90 年。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其实 它们间隔了大约 18O 年的距离,等于我们现在此距离嘉庆朝的时间。 ②《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司马 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况且《史记》 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 间,有相当的出入。在公元前 90 年和公元 90 年,中国的史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社 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 家,独尊儒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 的,而是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 当时政权。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此宗旨着眼,从此 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 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 多年的基础。 ③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 《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 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 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 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④《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 董仲舒所说的“邪辟”。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 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 只能降格为“载记”)。文中又把项羽写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角色,其 英雄末路,令人怜惜。与之相较,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 ⑤《史记》除了《刺客列传》之外,还有《滑稽列传》《日者列传》和 《龟策列传》,可谓涉及九流三教,有呈现整个社会之剖面的样子。班固书里虽 有《东方朔传》,却不再缕列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资料。 ⑥也因其如此,司马迁就受到班固的指责。《汉书》里就有《司马迁传》, 内中批评他“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 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 ⑦这些地方还不足以表现班固的正统思想,最使我们看出他的作品在历 史上是属于“罢斥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产物的,乃是《汉书》卷二十《古今 人表》。这表里列有 1931 位古代名人,包括传奇中的人物如女娲氏、有巢氏, 《论语》中有名的孔门弟子,《春秋》中的国君等,至秦亡为止。由作者“显善 昭恶”的原则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 括三皇五帝,以周公、孔子殿后。仲尼之外即再无圣人,孟子也只与颜渊、管仲 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申子、墨翟、韩非都属“中上”,与孙膑、白 起一流。刺客荆轲则为“中中”,和孟尝君、吕不韦同品。而“下下愚人”里既 有蚩尤、共工、三苗,也有倾国倾城的褒姒和妲己。秦始皇虽焚书坑儒,班固只
贬之为“中下”,因为他下面还有二世胡亥列入“下中”,宦官赵高列入“下 下 ⑧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想出世俗观念中儒家的拘泥,并不一定是孔子和 他门徒的真性格。那些呆板多方面的样子,还是后人所造,其目的在维持文官集 团的紧凑。总算还是中国读书人的运气好,得有太史公司马迁在兰台令班固之前 写作,否则没有《史记》,径由《汉书》开二十三史之端,中国史学的传统,必 更趋向“文以载道”的方针,更缺乏“百家殊方”的真实性和生动活泼了。(选 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关于《史记》和《汉书》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汉书》完成于汉和帝永元四年,一属西汉, 属东汉,成书年代相差约180年。 B.《史记》为私人著作,而《汉书》则经皇帝看过,带有国史的色彩,因此《汉 书》在编修上要比《史记》更为严谨和准确 C.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的宗旨和班固作《汉书》的宗旨有很 大不同,这就决定了《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 D.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司马迁的思想并未受此影响, 而班固则不同,这也是《史记》和《汉书》风格差异的重要原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迁和班固都认同儒家思想,但是作者个人气质的巨大差异使得《史记》 和《汉书》文风差异明显,司马迁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 B.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其真正目的在于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 正统思想,支持当时政权。班固受其影响,并呈现于《汉书》的创作中。 C.《史记》和《汉书》在对待项羽的态度上差异明显,《史记》里的《项羽本 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这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D.《史记》里的人物涉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如日者(占卜的人),而《汉书 秉持官方正统思想,较少记录不符合正统观念的人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中把项羽刻画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末路英雄的形象,与之 相比,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这样的描述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B.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表达了对司马迁的看法“是非颇缪于圣人” 他认为《史记》的叙史观念有悖于圣人之道。 C.《汉书》里的卷二十《古今人表》按照官方正统观念把历史人物分为三等九 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仲尼之后即再无圣人,表现了极强的独尊儒 术的态度。 D.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孔子及其门徒的形象,多半出于汉朝“独尊儒术”以后的 历史典籍,这些形象并不是他们的真实形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 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 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 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贬之为“中下”,因为他下面还有二世胡亥列入“下中”,宦官赵高列入“下 下”。 ⑧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想出世俗观念中儒家的拘泥,并不一定是孔子和 他门徒的真性格。那些呆板多方面的样子,还是后人所造,其目的在维持文官集 团的紧凑。总算还是中国读书人的运气好,得有太史公司马迁在兰台令班固之前 写作,否则没有《史记》,径由《汉书》开二十三史之端,中国史学的传统,必 更趋向“文以载道”的方针,更缺乏“百家殊方”的真实性和生动活泼了。(选 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关于《史记》和《汉书》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汉书》完成于汉和帝永元四年,一属西汉,一 属东汉,成书年代相差约 180 年。 B. 《史记》为私人著作,而《汉书》则经皇帝看过,带有国史的色彩,因此《汉 书》在编修上要比《史记》更为严谨和准确。 C. 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的宗旨和班固作《汉书》的宗旨有很 大不同,这就决定了《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 D. 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司马迁的思想并未受此影响, 而班固则不同,这也是《史记》和《汉书》风格差异的重要原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和班固都认同儒家思想,但是作者个人气质的巨大差异使得《史记》 和《汉书》文风差异明显,司马迁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 B. 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其真正目的在于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 正统思想,支持当时政权。班固受其影响,并呈现于《汉书》的创作中。 C. 《史记》和《汉书》在对待项羽的态度上差异明显,《史记》里的《项羽本 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这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D. 《史记》里的人物涉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如日者(占卜的人),而《汉书》 秉持官方正统思想,较少记录不符合正统观念的人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中把项羽刻画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末路英雄的形象,与之 相比,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这样的描述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B.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表达了对司马迁的看法“是非颇缪于圣人”, 他认为《史记》的叙史观念有悖于圣人之道。 C. 《汉书》里的卷二十《古今人表》按照官方正统观念把历史人物分为三等九 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仲尼之后即再无圣人,表现了极强的独尊儒 术的态度。 D.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孔子及其门徒的形象,多半出于汉朝“独尊儒术”以后的 历史典籍,这些形象并不是他们的真实形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小题。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 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 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 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 道:“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哆。”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 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 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 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 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 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 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 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 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己经和缓多了。我躺着 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 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 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 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 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 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 “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 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佚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 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 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 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 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 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 道:“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哆。”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 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 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 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 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 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 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 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 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 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 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 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 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 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 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 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 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佚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 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 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 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 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 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
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 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 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 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 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的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 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 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 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 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佚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 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 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 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5.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6.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梁思礼:苍穹大业赤子心 他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地对地导弹”的控制系统负责人之一;他 参加了多种型号的导洋核武器试验;他是我国远程液体火箭和和长征二号运载火 箭的副总设计师、控制系洗的负责人;在他的主持下,我国首次将集成电路用于 弹上计算机,并首次进行了全弹自动化测试;他参与了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远 程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他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 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先生
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 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 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 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 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的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 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 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 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 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 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 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 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佚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 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 E. 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 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5.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6.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小题。 梁思礼:苍穹大业赤子心 他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地对地导弹”的控制系统负责人之一;他 参加了多种型号的导洋核武器试验;他是我国远程液体火箭和和长征二号运载火 箭的副总设计师、控制系洗的负责人;在他的主持下,我国首次将集成电路用于 弹上计算机,并首次进行了全弹自动化测试;他参与了 1980 年向太平洋发射远 程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他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 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先生
1949年9月,“克利夫兰总统号”一次普通的航行一从美国的旧金山出 发,终点是中国香港。船上的500多名旅客中,有20多位中国留学人资格外引 人注目,他们正沉浸在回家的喜悦之中 在这20多位留学生中,有一位25岁的年轻人,他叫梁思礼,是清末著 名政治家、思想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此时,他正带着刚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获 得的自动控制专业的博士学位,返回到阔别了8年的祖国 9月30日,当轮船航行在接近亚洲的太平洋海域时,广播里播音员正介 绍着新中国的国旗一一五星红旗。梁思礼等人想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庆祝方式 做了一面新中国的国旗,没有红布,就从船舱找来一块白布和一瓶红墨水,用红 墨水把白布染成红色,接着又用黄纸剪了1个大4小共5个五角星,然后将它们 贴到红布上,简单而独特的方式,传达出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梁思礼归国后,组织上将他安排在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和通信兵部电 子科学研究所从事通讯技术工作。这期间,他还参加了国务院组织的“十二年科 学远景规划”的起草工作。 1956年,是梁思礼人生中的一个新起点。这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共产党。而新中国的航天事业也从这个时候开始了它艰难的起步。这一年,国家 决定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学自动化出身的梁思礼责无旁贷地挑起了这副担 子,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航天人 正当梁思礼埋头搞科研时,一场政治运动袭来。在1965年的“四清”运动 中,由于父亲的缘故,他一直在不停地作检讨,仅当时写的一份检讨手搞就长达 80多页。 由于熟悉业务,梁思礼最终还是被派往基地继续搞科研。基地的紧张工 作让梁思礼暂时做好躲过了冲击。那时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一心一意把“两弹 结合试验”这个国家头等大事做好再说。心血浇灌出了成绩,中近程地地导弹(改 进型)与原子烊结合试验成功了。梁思礼将一步工作的重点转到了远程运载火箭 的预先研究上 没过多久,等待他的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又一波的冲击。作为梁启超 的儿子,梁思礼被称为“保皇党的孝子贤孙”,他被立了专案,他的几位兄姐也 被关了起来。1968年,母亲去世,梁思礼请示军管会要为母亲奔丧,却被要求 “划清界线″,未获批准。时间过去近50年,梁思礼谈到此事时依然难以释怀这 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 由于得到用总理的保护,梁思礼才没有受到更多迫害。不过,磨难并未结 束,长子梁左军,在“文革”期间,落下了抑郁症的病根,30岁那年,左军结 束了自己的生命。梁思礼夫妇心中又多了一道永远的伤口。 “您后悔1949年回国吗?如果1979年回国,这些灾难和痛苦也许就可 以躲过去了。”很多人见到这位为祖国奋斗了一辈子的老人,都会禁不住为他鸣 不平 “什么话?!你们为什么这么说?我当初就是要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回家, 建设百废待兴的祖国!我以自己是第一代航天人自豪,从来不后悔!对于如今还 在海外留子的人,我想说:‘是好样的,就要学成回国。’” 2016年4月14日10时52分,梁思礼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梁思礼 是我国著名的导弹和火控制系统专家,也是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 头人,曾经参与中国航天历史上的多个“首次”,他的离世是中国航天领域的重 大损失。(原载于2016年4月19日《北京日报》,有删改
1949 年 9 月,“克利夫兰总统号”一次普通的航行一从美国的旧金山出 发,终点是中国香港。船上的 500 多名旅客中,有 20 多位中国留学人资格外引 人注目,他们正沉浸在回家的喜悦之中。 在这 20 多位留学生中,有一位 25 岁的年轻人,他叫梁思礼,是清末著 名政治家、思想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此时,他正带着刚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获 得的自动控制专业的博士学位,返回到阔别了 8 年的祖国。 9 月 30 日,当轮船航行在接近亚洲的太平洋海域时,广播里播音员正介 绍着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梁思礼等人想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庆祝方式: 做了一面新中国的国旗,没有红布,就从船舱找来一块白布和一瓶红墨水,用红 墨水把白布染成红色,接着又用黄纸剪了 1 个大 4 小共 5 个五角星,然后将它们 贴到红布上,简单而独特的方式,传达出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梁思礼归国后,组织上将他安排在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和通信兵部电 子科学研究所从事通讯技术工作。这期间,他还参加了国务院组织的“十二年科 学远景规划”的起草工作。 1956 年,是梁思礼人生中的一个新起点。这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共产党。而新中国的航天事业也从这个时候开始了它艰难的起步。这一年,国家 决定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学自动化出身的梁思礼责无旁贷地挑起了这副担 子,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航天人。 正当梁思礼埋头搞科研时,一场政治运动袭来。在 1965 年的“四清”运动 中,由于父亲的缘故,他一直在不停地作检讨,仅当时写的一份检讨手搞就长达 80 多页。 由于熟悉业务,梁思礼最终还是被派往基地继续搞科研。基地的紧张工 作让梁思礼暂时做好躲过了冲击。那时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一心一意把“两弹 结合试验”这个国家头等大事做好再说。心血浇灌出了成绩,中近程地地导弹(改 进型)与原子烊结合试验成功了。梁思礼将一步工作的重点转到了远程运载火箭 的预先研究上…… 没过多久,等待他的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又一波的冲击。作为梁启超 的儿子,梁思礼被称为“保皇党的孝子贤孙”,他被立了专案,他的几位兄姐也 被关了起来。1968 年,母亲去世,梁思礼请示军管会要为母亲奔丧,却被要求 “划清界线",未获批准。时间过去近 50 年,梁思礼谈到此事时依然难以释怀这 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 由于得到用总理的保护,梁思礼才没有受到更多迫害。不过,磨难并未结 束,长子梁左军,在“文革”期间,落下了抑郁症的病根,30 岁那年,左军结 束了自己的生命。梁思礼夫妇心中又多了一道永远的伤口。 “您后悔 1949 年回国吗?如果 1979 年回国,这些灾难和痛苦也许就可 以躲过去了。”很多人见到这位为祖国奋斗了一辈子的老人,都会禁不住为他鸣 不平。 “什么话?!你们为什么这么说?我当初就是要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回家, 建设百废待兴的祖国!我以自己是第一代航天人自豪,从来不后悔!对于如今还 在海外留子的人,我想说:‘是好样的,就要学成回国。’” 2016 年 4 月 14 日 10 时 52 分,梁思礼在北京逝世,享年 91 岁。梁思礼 是我国著名的导弹和火控制系统专家,也是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 头人,曾经参与中国航天历史上的多个“首次”,他的离世是中国航天领域的重 大损失。(原载于 2016 年 4 月 19 日《北京日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