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五地六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 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髙适,他们开启 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 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 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 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 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 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 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 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 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 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 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 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 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 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 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 “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 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 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 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 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冋行,玲珑剔透,流 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 大义”。 B.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 的家国荣誉
吉林省“五地六校”2019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 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 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 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 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 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 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 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 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 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 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 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 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 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 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 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 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 “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 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 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 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 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 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 2018 年 2 月 12 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 大义”。 B.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 的家国荣誉
C.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 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D.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 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 情怀也未曾缺席。 C.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 怀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 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B.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 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 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 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世界末日前夕 王溱 风起,风停,叶子来不及起舞,花儿就凋落了 门开,门关,邻家的喜字还没干透,孩子就呱呱坠地了。 跑得真急呀!她深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继续侍弄院子里的花草 咔嚓,她剪去桃花歪扭的枝蔓。桃花呀,即便你只灿烂一季,也不能不修边幅不 是? 咕噜,她给水仙灌上满满的清水。水仙呀,春天只剩下尾巴,再不开花你就永远 装蒜吧 喵!一只猫从花盆后蹿了岀来,打翻了一盆正酝酿花蕾的山茶花。她生气地捡起 块小石子扔过去,已不见踪影。 算你跑得快。她说。静了一会儿,她又唷喃道,跑得快又怎样呢?跑得过时间吗? 世界末日就要来了。这么漂亮的院子,这么美好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她早已没了刚得知这个消息时的惊慌与悲伤,安静得跟这个院子一样。独处时, 她经常幻想世界末日来临那一天,会是怎样的情形? 或许她正与他坐在摇椅上,看小狗呲牙咧嘴、气喘呼吁地追着白己的尾巴转圈。 圈,两圈,三圈……好像没有尽头,又一下到了尽头 或许她正与他并排躺在院子中央,被她亲手种的花环绕着,银色的月光披在他们 脸上,他久久凝视着她的脸,就像读书时那样。一刹那,那画面就成了永恒。 总之,不管怎么想象,她离不开他,离不开这个院子。尽管她和他住进这个院子 还不到两个月。 三个月前的某一天,晴,没有风,他进门时脸上却挂着风暴。她一看就明白了, 他准是从哪里知道世界末日的事情了
C.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 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D.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 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 情怀也未曾缺席。 C.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 怀。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 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B.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 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 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 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世界末日前夕 王溱 风起,风停,叶子来不及起舞,花儿就凋落了。 门开,门关,邻家的喜字还没干透,孩子就呱呱坠地了。 跑得真急呀!她深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继续侍弄院子里的花草。 咔嚓,她剪去桃花歪扭的枝蔓。桃花呀,即便你只灿烂一季,也不能不修边幅不 是? 咕噜,她给水仙灌上满满的清水。水仙呀,春天只剩下尾巴,再不开花你就永远 装蒜吧。 喵!一只猫从花盆后蹿了出来,打翻了一盆正酝酿花蕾的山茶花。她生气地捡起 一块小石子扔过去,已不见踪影。 算你跑得快。她说。静了一会儿,她又唷喃道,跑得快又怎样呢?跑得过时间吗? 世界末日就要来了。这么漂亮的院子,这么美好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她早已没了刚得知这个消息时的惊慌与悲伤,安静得跟这个院子一样。独处时, 她经常幻想世界末日来临那一天,会是怎样的情形? 或许她正与他坐在摇椅上,看小狗呲牙咧嘴、气喘呼吁地追着白己的尾巴转圈。 一圈,两圈,三圈……好像没有尽头,又一下到了尽头。 或许她正与他并排躺在院子中央,被她亲手种的花环绕着,银色的月光披在他们 脸上,他久久凝视着她的脸,就像读书时那样。一刹那,那画面就成了永恒。 总之,不管怎么想象,她离不开他,离不开这个院子。尽管她和他住进这个院子, 还不到两个月。 三个月前的某一天,晴,没有风,他进门时脸上却挂着风暴。她一看就明白了, 他准是从哪里知道世界末日的事情了
还有多久?他问。 也就三个月吧。她说。 他不语,任凭脸上的风暴变成暴雨交加。 我想辞了工作。他说 辞了吧。她温顺地附和。 我们把房子卖了吧。他说。 卖了吧。她温顺地附和 我们买个院子吧,就是我们一直憧憬的那样。他说。 买吧。她还是温顺地附和 他们结婚时就约定好了,先努力挣钱,在城市里买房子,生孩子,给孩子最好的 教育。等将来老了,就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盖一座小房子,在院子里种满各 种各样的花,弄一块菜地,再养几只狗、几只鸡,过上世外桃源般的惬意生活。 为了这个约定,他们没日没夜地忙,省吃俭用地过。 见他天天要到处去拉业务,她对他说,买辆车吧,挤公交太辛苦了。他摇摇头 养车多费钱呀,还得缴保险,还得租车位,还是把钱留着,将来可以买大一点儿 的院子 见她拖着疲惫的身躯晩归,他对她说,不做饭了,我们出去吃吧。她不肯,又不 是什么节日,干吗出去吃呀?把钱省下来,给咱将来的院子多添几盆你最爱的茶 花 然而省下的钱,并没有变成院子的面积,也没有变成名贵的花,它们都被送进了 银行,变成一纸债单一一他们如愿当上房奴了。 这样,他们的第一步目标就算完成了,可是第二步却迟迟完成不了。说不准是谁 的原因,也许是他缺乏锻炼造成的,也许是她太过劳累的缘故,总之就是怀不上 孩子。 现在看来,这倒是件好事,世界末日到来时也少个牵挂。他们把约定提前了,短 短的三个月内,他们把三十年后要做的事,做了个遍,在小院子里等待世界末日 的来 然而她的世界末日最终却没有来。医生说,她的癌细胞居然没再扩散,真是奇迹。 他的世界末日也没有来。她没事,他也就用不上偷偷藏着的那瓶安眠药了 他们开了香槟庆祝,她与他并排躺在院子中央,被她亲手种的花环绕着,银色的 月光披在他们脸上,他久久凝视着她的脸,就像读书时那样。 我们又得重新开始奋斗了。他说 嗯,重新开始吧。她温顺地附和 桃花正妖娆,水仙花也不装蒜了,没有花盆护着的山茶花顽强地爆了蕾………院子 正是最美的时候。可是他们看不见。从医院检査回来的第二天,他们就迫不及待 地收拾行李回城里了,他们唯一带走的是那条小狗,直到现在它还是会傻傻地追 自己的尾巴。 (选自《作品》2016年第12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小说以“世界末日前夕”为标题,但文章却写得风轻云淡,表现了主人公豁 达淡泊的性格。 B.小说的开篇,反复渲染时间过得很快,快得仿佛一切都来不及,为下文情节 推进埋下了伏笔
还有多久?他问。 也就三个月吧。她说。 他不语,任凭脸上的风暴变成暴雨交加。 我想辞了工作。他说。 辞了吧。她温顺地附和。 我们把房子卖了吧。他说。 卖了吧。她温顺地附和。 我们买个院子吧,就是我们一直憧憬的那样。他说。 买吧。她还是温顺地附和。 他们结婚时就约定好了,先努力挣钱,在城市里买房子,生孩子,给孩子最好的 教育。等将来老了,就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盖一座小房子,在院子里种满各 种各样的花,弄一块菜地,再养几只狗、几只鸡,过上世外桃源般的惬意生活。 为了这个约定,他们没日没夜地忙,省吃俭用地过。 见他天天要到处去拉业务,她对他说,买辆车吧,挤公交太辛苦了。他摇摇头, 养车多费钱呀,还得缴保险,还得租车位,还是把钱留着,将来可以买大一点儿 的院子。 见她拖着疲惫的身躯晚归,他对她说,不做饭了,我们出去吃吧。她不肯,又不 是什么节日,干吗出去吃呀?把钱省下来,给咱将来的院子多添几盆你最爱的茶 花。 然而省下的钱,并没有变成院子的面积,也没有变成名贵的花,它们都被送进了 银行,变成一纸债单——他们如愿当上房奴了。 这样,他们的第一步目标就算完成了,可是第二步却迟迟完成不了。说不准是谁 的原因,也许是他缺乏锻炼造成的,也许是她太过劳累的缘故,总之就是怀不上 孩子。 现在看来,这倒是件好事,世界末日到来时也少个牵挂。他们把约定提前了,短 短的三个月内,他们把三十年后要做的事,做了个遍,在小院子里等待世界末日 的来临。 然而她的世界末日最终却没有来。医生说,她的癌细胞居然没再扩散,真是奇迹。 他的世界末日也没有来。她没事,他也就用不上偷偷藏着的那瓶安眠药了。 他们开了香槟庆祝,她与他并排躺在院子中央,被她亲手种的花环绕着,银色的 月光披在他们脸上,他久久凝视着她的脸,就像读书时那样。 我们又得重新开始奋斗了。他说。 嗯,重新开始吧。她温顺地附和。 桃花正妖娆,水仙花也不装蒜了,没有花盆护着的山茶花顽强地爆了蕾……院子 正是最美的时候。可是他们看不见。从医院检查回来的第二天,他们就迫不及待 地收拾行李回城里了,他们唯一带走的是那条小狗,直到现在它还是会傻傻地追 自己的尾巴。 (选自《作品》2016 年第 12 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A. 小说以“世界末日前夕”为标题,但文章却写得风轻云淡,表现了主人公豁 达淡泊的性格。 B. 小说的开篇,反复渲染时间过得很快,快得仿佛一切都来不及,为下文情节 推进埋下了伏笔
C.文中将男女主人公生活的日常状态对照着写,表现了夫妻感情深厚,共同为 更好的生活努力。 D.小说结尾写水仙花山茶花盛开,与开篇对桃花水仙的微责形成对比,引人凝 神,余韵深长 5.文中两次写到小狗追自己的尾巴,有什么含义,请联系文本简要说明。(6分) 6.有评论说这篇小说采用了双重倒叙的叙述方式,别具匠心。请谈谈这样设计有 怎样的艺术效果,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课内古诗文(本题共6小题,12分) 7.下列有关诗词格律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等,根据字数不同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虞 美人》就是小令 B.七言律诗,每句成七言,一篇有八句,其中四句对仗、四句押韵。《登髙》被 诗家称为:“古今七律第一” C.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形式。由四句组成,其中律 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D.元曲又称词余,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 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 8.下列句子中,所用典故与表达情感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 A.《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辛弃疾借用“尽西风、季鹰归未?”的典故来 表达季鹰对家乡的思念及对其有家难归的同情。 B.《泊秦淮》中,杜牧借用《玉树后庭花》这首南朝亡国曲,揭露与鞭挞晩唐统 治者饮酒作乐、荒淫无度的行为,表达诗人对风雨飘摇朝政的担忧之情。 C.《马嵬·其二》中,李商隐借用“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中“莫 愁”这一农家妇形象,表达诗人对唐玄宗爱情悲剧的讽刺及惋惜、同情。 D.《短歌行》中,曹操借用《诗经·小雅·鹿鸣》这种古时君王宴请群臣的宫廷 乐曲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望和期待之情。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君既若见录 见陵之耻除矣 B.如惠语以让单于 纵一苇之所如 C.青泥何盘盘 吏呼一何怒 D.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入门谢罪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失其所与,不知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当侍东宫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C.始适还家门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丁”可表示顺序第四,也是天干第四位。它的意思还很多,如“人丁兴旺” 中“丁”指人口,“壮丁”中“丁”指成年男子,“丁忧”中“丁”是遭逢、碰 到的意思等等。“庖丁解牛”中“丁”是厨师的名 B.三辅,指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其所辖地区也称三辅,《后汉书·张 衡传》“游于三辅”中,“三辅”意为后者
C. 文中将男女主人公生活的日常状态对照着写,表现了夫妻感情深厚,共同为 更好的生活努力。 D. 小说结尾写水仙花山茶花盛开,与开篇对桃花水仙的微责形成对比,引人凝 神,余韵深长。 5.文中两次写到小狗追自己的尾巴,有什么含义,请联系文本简要说明。(6 分) 6.有评论说这篇小说采用了双重倒叙的叙述方式,别具匠心。请谈谈这样设计有 怎样的艺术效果,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 分) (一)课内古诗文(本题共 6 小题,12 分) 7. 下列有关诗词格律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A.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等,根据字数不同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虞 美人》就是小令。 B.七言律诗,每句成七言,一篇有八句,其中四句对仗、四句押韵。《登高》被 诗家称为:“古今七律第一”。 C.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形式。由四句组成,其中律 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D.元曲又称词余,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 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 8. 下列句子中,所用典故与表达情感不相符的一项是(2 分)( ) A.《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辛弃疾借用“尽西风、季鹰归未?”的典故来 表达季鹰对家乡的思念及对其有家难归的同情。 B.《泊秦淮》中,杜牧借用《玉树后庭花》这首南朝亡国曲,揭露与鞭挞晚唐统 治者饮酒作乐、荒淫无度的行为,表达诗人对风雨飘摇朝政的担忧之情。 C.《马嵬·其二》中,李商隐借用“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中“莫 愁”这一农家妇形象,表达诗人对唐玄宗爱情悲剧的讽刺及惋惜、同情。 D.《短歌行》中,曹操借用《诗经·小雅·鹿鸣》这种古时君王宴请群臣的宫廷 乐曲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望和期待之情。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A. 君既若见录 见陵之耻除矣 B. 如惠语以让单于 纵一苇之所如 C. 青泥何盘盘 吏呼一何怒 D. 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入门谢罪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A. 失其所与,不知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 当侍东宫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C. 始适还家门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D.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 “丁”可表示顺序第四,也是天干第四位。它的意思还很多,如“人丁兴旺” 中“丁”指人口,“壮丁”中“丁”指成年男子,“丁忧”中“丁”是遭逢、碰 到的意思等等。“庖丁解牛”中“丁”是厨师的名。 B. 三辅,指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其所辖地区也称三辅,《后汉书·张 衡传》“游于三辅”中,“三辅”意为后者
C.太祖,谥号称谓。谥号是古代皇帝、大臣、贵族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 的称号。 D.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帝王召见群臣时,都面向南而坐,因此南 面指帝王之位。后泛指居尊位或官位。 1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 体全为“牲”。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子衿:亦作“青衿”,周代读书人常穿 的服装,泛指有学识的人。 C.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官吏初到任。 D.沛公欲王关中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 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伯父玚,深所嗟尚, 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 居丧骨立。士谦服阕,舍宅为伽蓝。博览群籍,兼善天文术数。赵郡王睿举德行, 称疾不就。隋有天下,毕志不仕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髙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 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 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 徒之不德也。”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阅 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 其家僮尝执盜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其奴 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卿 本无杀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性宽厚,皆此类也。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 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明年大 熟,债家争来偿谦,谦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 全活者将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或谓士谦曰:“子 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 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士谦平生时为咏怀诗。又尝论刑罚,其略曰:“今之赃重者死,是酷而不惩也 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 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有识者颇以为得治体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曾不死,而 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李景伯等以士谦道著丘园,条其行状,诣 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节选自《隋书·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 【注】伽蓝:佛寺。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太祖,谥号称谓。谥号是古代皇帝、大臣、贵族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 的称号。 D. 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帝王召见群臣时,都面向南而坐,因此南 面指帝王之位。后泛指居尊位或官位。 1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 体全为“牲”。 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子衿:亦作“青衿”,周代读书人常穿 的服装,泛指有学识的人。 C.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官吏初到任。 D. 沛公欲王关中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 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6 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伯父玚,深所嗟尚, 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 居丧骨立。士谦服阕,舍宅为伽蓝。博览群籍,兼善天文术数。赵郡王睿举德行, 称疾不就。隋有天下,毕志不仕。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 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 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 徒之不德也。”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 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 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其奴 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卿 本无杀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性宽厚,皆此类也。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 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明年大 熟,债家争来偿谦,谦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 全活者将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或谓士谦曰:“子 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 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士谦平生时为咏怀诗。又尝论刑罚,其略曰:“今之赃重者死,是酷而不惩也。 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 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有识者颇以为得治体。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曾不死,而 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李景伯等以士谦道著丘园,条其行状,诣 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节选自《隋书·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 【注】伽蓝:佛寺。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