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厦门六中高三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诗经·氓》)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 《师说》) (4)冰泉冷涩弦凝绝,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 行》)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土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仳沂公①, 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②,当试馆③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 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 例。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④:皆神宗特命, 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日:“臣 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 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 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 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 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上元⑤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日:“是绝其自新 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
2009 年厦门六中高三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 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诗经·氓》)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 《师说》) (4)冰泉冷涩弦凝绝, 。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 行》)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4 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①, 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②,当试馆③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 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 例。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④:皆神宗特命, 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 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 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 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 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 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上元⑤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 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
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土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 对日:“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 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 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日文定 (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注释∶①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③试馆:古代科举 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④流内铨:官职。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⑤上元:即元 宵节。⑥元祐:宋晢宗元祐元年,司马光为相,废王安石新法。后章惇、蔡京为宰相,称司 马光等人为“元祐奸党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荣:赞誉 B.及肄射,将先破的的:箭靶中心 C.吏籍为盗者系狱籍:登记 D.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难:危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在昭庆军判官一职任期满后,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但许将却愿做地方官, 并希望能多读书。后来神宗非常赏识他,在三天内把他擢拔数级。 B.契丹大举进犯代州,并派遣使者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而当年应该出使辽国的官员由 于惧怕不敢前往,于是许将主动请缓,毅然出使辽国,并圆满完成任务。 C.许将在郓州任职时,反对让为盗者皆尽入狱,并将他们全部释放。此后,民无人犯 法,就连喜欢聚众谤言朝政的士人,也不再非议朝政 D.御史中丞朱谔用许将过去章表中一些语句,据此诬许将诽谤朝政。徽宗将许将贬为 河南知府,朱谔又进谗言,许将又被免除资政殿大学士,任颖昌知府。。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3分) (2)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3分
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 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 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 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 (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注释:①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③试馆:古代科举 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④流内铨:官职。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⑤上元:即元 宵节。⑥元祐:宋哲宗元祐元年,司马光为相,废王安石新法。后章惇、蔡京为宰相,称司 马光等人为“元祐奸党”。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荣:赞誉 B.及肄射,将先破的.的:箭靶中心 C.吏籍.为盗者系狱籍:登记 D.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难:危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许将在昭庆军判官一职任期满后,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但许将却愿做地方官, 并希望能多读书。后来神宗非常赏识他,在三天内把他擢拔数级。 B.契丹大举进犯代州,并派遣使者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而当年应该出使辽国的官员由 于惧怕不敢前往,于是许将主动请缨,毅然出使辽国,并圆满完成任务。 C.许将在郓州任职时,反对让为盗者皆尽入狱,并将他们全部释放。此后,民无人犯 法,就连喜欢聚众谤言朝政的士人,也不再非议朝政。 D.御史中丞朱谔用许将过去章表中一些语句,据此诬许将诽谤朝政。徽宗将许将贬为 河南知府,朱谔又进谗言,许将又被免除资政殿大学士,任颖昌知府。。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⑴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3 分) 译: ⑵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3 分) 译:
(3)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商歌(宋)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注】《商歌》是一个古老的诗歌题式。春秋时的宁戚就曾唱过两首自鸣不平的《商歌》。“商″是 我国古代五音中象征萧瑟秋天的,所以“商歌”属秋,可是罗与之的《商歌》,讲的却是春天里的事 (1)作者巧妙地运用传统诗题作反面文章,诗言春,而题却言秋,请简要说明作者的 用意。(3分) 答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兵追击,误 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名“八阵图”)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 出,得以逃脱。(《三国演义》) B.《子夜》最后一章里,吴荪甫、赵伯韬当面交锋,赵伯韬以借款给危机中的益中公 司作为“和解”的借口,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完成他的吞并的计划。吴荪甫只好屈服,抛下妻 子离开上海。(《子夜》) C.高老太爷临死前让觉慧叫回觉民,答应和冯家的亲事不提了。觉民与琴争取婚姻自 由的斗争取得了胜利。(《家》) D.甘果瓦误入乞丐小偷们聚居的圣迹区。按照圣迹区的法律,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 跟绞索配对,要么跟乞丐王国中的女人结婚。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爱斯梅拉达接受了甘果瓦 的求婚,宣布愿意做他的妻子,婚期五年,但两人实际上只是名义上的夫妻。(《巴黎圣母 院》) E.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第三次到监狱来探望她的时候,已经戒了酒,还答应在医院 里做杂务工,但拒绝接受他的求婚。(《复活》) 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下列文字选自《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周瑜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郎的“妙计”是什么?又为何“赔了夫人又折兵”?请简要叙述 (2)在等待了七年以后,欧也妮终于收到了查理的信。激动得不能自己的欧也妮读完 信后,巴尔扎克这样写道:“可怕呀,好比天塌地陷!船沉了,在希望的茫茫大海上没有留 下一截绳索,一块木板。 叙述这封给欧也妮巨大打击的信的内容
⑶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3 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商歌 (宋)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注】《商歌》是一个古老的诗歌题式。春秋时的宁戚就曾唱过两首自鸣不平的《商歌》。“商”是 我国古代五音中象征萧瑟秋天的,所以“商歌”属秋,可是罗与之的《商歌》,讲的却是春天里的事。 (1)作者巧妙地运用传统诗题作反面文章,诗言春,而题却言秋,请简要说明作者的 用意。(3 分) 答: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 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 ...的两项是( )(5 分) A.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兵追击,误 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名“八阵图”)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 出,得以逃脱 。(《三国演义》) B.《子夜》最后一章里,吴荪甫、赵伯韬当面交锋,赵伯韬以借款给危机中的益中公 司作为“和解”的借口,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完成他的吞并的计划。吴荪甫只好屈服,抛下妻 子离开上海。(《子夜》) C.高老太爷临死前让觉慧叫回觉民,答应和冯家的亲事不提了。觉民与琴争取婚姻自 由的斗争取得了胜利。(《家》) D.甘果瓦误入乞丐小偷们聚居的圣迹区。按照圣迹区的法律,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 跟绞索配对,要么跟乞丐王国中的女人结婚。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爱斯梅拉达接受了甘果瓦 的求婚,宣布愿意做他的妻子,婚期五年,但两人实际上只是名义上的夫妻。(《巴黎圣母 院》) E.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第三次到监狱来探望她的时候,已经戒了酒,还答应在医院 里做杂务工,但拒绝接受他的求婚。(《复活》) 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 l00 字左右)(5 分) (1)下列文字选自《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周瑜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郎的“妙计”是什么?又为何“赔了夫人又折兵”?请简要叙述。 (2)在等待了七年以后,欧也妮终于收到了查理的信。激动得不能自已的欧也妮读完 信后,巴尔扎克这样写道:“可怕呀,好比天塌地陷!船沉了,在希望的茫茫大海上没有留 下一截绳索,一块木板。” 叙述这封给欧也妮巨大打击的信的内容。 d y r 2 3 2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问日:“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日:“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 矣。”日:“敢问其次。”日:“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日:“言 必信,行必果,砼砼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日:“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日:“噫! 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注释]①砼砼(keng):浅薄固执的样子。②斗筲(sho)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真正的“士”,是能够在行为上虽曾有令其羞耻之处,但当他出使各国 时,能不负君王使命的人 关于士的标准,孔子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言必信,行必果”的是属最后一个层次 C.孔子认为不问黑白,一味讲信用,只知贯彻自己言行的人,只是小人罢了 D.对当朝的执政诸公的言行,孔子颇为鄙视、不屑,认为他们连小人也比不上 (2)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与上文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 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孔子“信”的理解。(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近段时间,又有学者提议要把“四书”纳入中学课堂。观其议论纷纭,无非说“四书 是中华民族“伦理共识”、“文化认同”的基础,因为我们放弃了以“四书”为表征的儒家 文化的伦理资源,所以面临着道德“脱序的危险”。因此,应该把“四书”教育纳入国民教 育体系,以取得全社会普遍的族群认同与伦理共识。“不读四书’,不知道做人的尊严, 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此论之谬,不待多言。如果此论成立的话,那么包括西方历史上众多最伟大人物在内的 人类,绝大多数都“不知道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因为他们都没 有读过“博大精深”的“四书 说当前中国社会存在普遍的道德危机实质是说当前中国社会普遍蔑视某些任何公民本 来都应当受其约束的基本原则,而奉行目的至上、不择手段的道德观念。换句话说,就是整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 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 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 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注释]①硁硁(kēng):浅薄固执的样子。 ②斗筲(shāo)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子认为,真正的“士”,是能够在行为上虽曾有令其羞耻之处,但当他出使各国 时,能不负君王使命的人。 B.关于士的标准,孔子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言必信,行必果”的是属最后一个层次 的。 C.孔子认为不问黑白,一味讲信用,只知贯彻自己言行的人,只是小人罢了。 D.对当朝的执政诸公的言行,孔子颇为鄙视、不屑,认为他们连小人也比不上。 (2)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与上文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 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孔子“信”的理解。(3 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 近段时间,又有学者提议要把“四书”纳入中学课堂。观其议论纷纭,无非说“四书” 是中华民族“伦理共识”、“文化认同”的基础,因为我们放弃了以“四书”为表征的儒家 文化的伦理资源,所以面临着道德“脱序的危险”。因此,应该把“四书”教育纳入国民教 育体系,以取得全社会普遍的族群认同与伦理共识。“不读‘四书’,不知道做人的尊严, 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此论之谬,不待多言。如果此论成立的话,那么包括西方历史上众多最伟大人物在内的 人类,绝大多数都“不知道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因为他们都没 有读过“博大精深”的“四书”。 说当前中国社会存在普遍的道德危机,实质是说当前中国社会普遍蔑视某些任何公民本 来都应当受其约束的基本原则,而奉行目的至上、不择手段的道德观念。换句话说,就是整
个社会缺乏某些不可动摇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道德规范。 个社会要形成某种统一的确定性观念,不外乎以下三种途径:一是统一于某一宗教, 比如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道德系统和伊斯兰国家的伊斯兰教道德系统冖是统-某种意识形 态,比如传统中国社会的儒家道德系统;三是统-于宪政民主精神,比如英美等建立了稳定 的自由民主制度的国家,“对宪政政府的信仰是美国传统的核心”。第一种途径主要诉诸人 类共有的宗教感,因而比较深刻持久;第二种途径主要依靠政治力量的宣传灌输,往往离不 开某种压迫性权力的支持;第三种途径则借由公共理性,因而能稳定持久。 由于中国从来就不存在某种类似于欧洲基督教那样系统稳定、深入人心的宗教,而且在 社会不断趋向平等化、民主化的时代,建立新宗教的一切企图,不但要被人视为是邪恶的, 而且要被人视为是荒谬的和不合理的,因而第一条途径是不可能在中国走通的。另一方面, 中国传统道德因其内在的专制主义缺陷,在其实现自身必要的现代性转化之前,既不可能、 也不应该由它来支撑起当代中国人的道德大厦。再加上现代社会的多元主义特征,决定了前 两种途径在合法性上存在着极大的疑问。因此,不断推进民主进程,逐步建立稳定的民主制 度框架,以民主精神感化国人灵魂,促进现代文明的那些基本原则牢牢扎根于国人的心灵深 处,就成了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关键所在。包括提倡儒家旧道德在内的任何药方 即使不是无用的或有害的,也至多只能算是治标之术。(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5分) A.人类的绝大多数都没有读过“博大精深”的“四书”,但是他们同样“知道做人的 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B.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道德系统和伊斯兰国家的伊斯兰教道德系统合而为一,共同诉 诸人类共有的宗教感,因而深刻持久 C.英美等建立了稳定的自由民主制度的国家,“对宪政政府的信仰是美国传统的核心 从而形成一种统一的确定性观念 D.依靠政治力量的宣传灌输,往往离不开某种压迫性权力的支持,如传统中国社会的 儒家道德系统依靠的就是统治者的支持。 E.人们普遍不读“四书”,是当前中国社会存在普遍道德危机的根源。 10.“近段时间,又有学者提议要把‘四书’纳入中学课堂”,其原因是什么?根据原文分 点概括。(3分)
个社会缺乏某些不可动摇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道德规范。 一个社会要形成某种统一的确定性观念,不外乎以下三种途径: 一是统一于某一宗教, 比如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道德系统和伊斯兰国家的伊斯兰教道德系统;二是统一某种意识形 态,比如传统中国社会的儒家道德系统;三是统一于宪政民主精神,比如英美等建立了稳定 的自由民主制度的国家,“对宪政政府的信仰是美国传统的核心”。第一种途径主要诉诸人 类共有的宗教感,因而比较深刻持久;第二种途径主要依靠政治力量的宣传灌输,往往离不 开某种压迫性权力的支持;第三种途径则借由公共理性,因而能稳定持久。 由于中国从来就不存在某种类似于欧洲基督教那样系统稳定、深入人心的宗教,而且在 社会不断趋向平等化、民主化的时代,建立新宗教的一切企图,不但要被人视为是邪恶的, 而且要被人视为是荒谬的和不合理的,因而第一条途径是不可能在中国走通的。另一方面, 中国传统道德因其内在的专制主义缺陷,在其实现自身必要的现代性转化之前,既不可能、 也不应该由它来支撑起当代中国人的道德大厦。再加上现代社会的多元主义特征,决定了前 两种途径在合法性上存在着极大的疑问。因此,不断推进民主进程,逐步建立稳定的民主制 度框架,以民主精神感化国人灵魂,促进现代文明的那些基本原则牢牢扎根于国人的心灵深 处,就成了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关键所在。包括提倡儒家旧道德在内的任何药方, 即使不是无用的或有害的,也至多只能算是治标之术。(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5 分) A.人类的绝大多数都没有读过“博大精深”的“四书”,但是他们同样“知道做人的 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B.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道德系统和伊斯兰国家的伊斯兰教道德系统合而为一,共同诉 诸人类共有的宗教感,因而深刻持久。 C.英美等建立了稳定的自由民主制度的国家,“对宪政政府的信仰是美国传统的核心”, 从而形成一种统一的确定性观念。 D.依靠政治力量的宣传灌输,往往离不开某种压迫性权力的支持,如传统中国社会的 儒家道德系统依靠的就是统治者的支持。 E.人们普遍不读“四书”,是当前中国社会存在普遍道德危机的根源。 10.“近段时间,又有学者提议要把‘四书’纳入中学课堂”,其原因是什么?根据原文分 点概括。(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