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简要谈谈你对文中“当前中国社会存在普遍的道德危机”这句话含意的理解。(4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明月文周涛 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越圆了,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春 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至此宣告结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 之,将面对暮秋的肃杀和寒冬的凛冽 月亮的提醒当然非常重要,人们不能无视这一天的存在。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月亮的变 化都十分敏感,而这敏感又渐渐培养了独特的,心理,这心理是细的、柔的、感伤的、内敛 的,中国人选择了这一天像蚕吐丝一样,把轻易不肯吐露的心思,拉得很长很长—“江 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轻轻一问,看似漫不经心,却一下把思想的触角伸向 了远古洪荒,一下就追问到了人类的源头。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他意识到自己的短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也明白“夫天地者,万 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他甚至想纵身而起“欲上青天 揽明月”。 这些唐代的中国人在干余年前就想到了这么远、这么深,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 命题,这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 因此,中国人过中秋节便顺情合理。可以说,中秋节是一个全民族的诗的节日,“天上 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世界上哪里还有如此凝聚人的心思的节日呢?别的节日都 热闹,惟有中秋节,静远。约定俗成,中秋节是不能放鞭炮的,别的节日放鞭炮是造气氛, 中秋节放鞭炮是煞风景。 那一轮月亮确实是越来越囻了。因其囻满,反而倒惹岀些人的伤感。这时候,伤感是一
答: 11.简要谈谈你对文中“当前中国社会存在普遍的道德危机”这句话含意的理解。(4 分) 答: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明月文 周涛 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越圆了,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春 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至此宣告结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 之,将面对暮秋的肃杀和寒冬的凛冽。 月亮的提醒当然非常重要,人们不能无视这一天的存在。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月亮的变 化都十分敏感,而这敏感又渐渐培养了独特的,心理,这心理是细的、柔的、感伤的、内敛 的,中国人选择了这一天像蚕吐丝一样,把轻易不肯吐露的心思,拉得很长很长——“江 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轻轻一问,看似漫不经心,却一下把思想的触角伸向 了远古洪荒,一下就追问到了人类的源头。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他意识到自己的短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也明白“夫天地者,万 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他甚至想纵身而起“欲上青天 揽明月”。 这些唐代的中国人在千余年前就想到了这么远、这么深,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 命题,这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 因此,中国人过中秋节便顺情合理。可以说,中秋节是一个全民族的诗的节日,“天上 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世界上哪里还有如此凝聚人的心思的节日呢?别的节日都 热闹,惟有中秋节,静远。约定俗成,中秋节是不能放鞭炮的,别的节日放鞭炮是造气氛, 中秋节放鞭炮是煞风景。 那一轮月亮确实是越来越圆了。因其圆满,反而倒惹出些人的伤感。这时候,伤感是一
种难得的、美好的情绪,是思念,是怀旧,是静下心来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总结。这些美好 的情绪都天然地带有感伤的情调。“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是感怀;“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中肠”,是伤感;“月岀惊山鸟″是宁静;“露似真珠月似弓″是巧喻;只有李白 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毫无伤感之意,一出手,写月 亮也是万里横空出世的气魄! 最令人费解的是,以大唐国力之盛、疆域之广,唐诗里竟无一首写太阳的、歌颂太阳的, 似乎太阳就根本不存在,“月上柳梢头”才是人间最美好的时刻。 最好有三五良朋,一石桌,几藤椅。一壶老酒须温热,撒一撮姜丝。要有一碟花生米, 茴香豆更好;一罐凤尾鱼,一盘大闸蟹,再加上一些果品。不求醉饱,但营情调,故万万不 可端上来一大盘手抓羊肉,煞了风景。“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 是离人泪。”真可谓秋之伤情处,不过还有更伤情的,那一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就更将人生的落寞凄凉、心无系处突兀地暴露在典型情态之下。唐以后,宋朝明 月愈转华美凄清,这一脉相传的明月情结,已经明白无误地揭示出中国文化中的柔性倾向, 即便豪放如苏东坡,高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也还是问的明月而不是红日。 那一轮月亮此刻正高悬夜空,越来越囻了,如同宇宙间惟一的一盏华美的路灯。谁也不 觉得那光明是反射太阳的,只觉得那清光是它自身独有的;它不炽烈,不耀目,使人可以沐 浴那光明,直视那月轮,月之光明,亲近可人。“月光如水”,那是无声的低语,是母亲慈 爱的目光,是打乱了星星的诗行后醒目的句号,是云朵的和声伴唱下突出的主题曲 设想一下,那些终生仰望明月,看着它盈缩变化,产生过无限遐想悠思然后死去的人, 肉身寂灭,灵魂是否可以奔月?或者虽不能奔月却化作一缕云影环绕在月之旁也好?因此,不 能不羨慕那留下优美诗句的人,他说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他虽然早就死了,但 谁敢说他真的就完全死了呢?
种难得的、美好的情绪,是思念,是怀旧,是静下心来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总结。这些美好 的情绪都天然地带有感伤的情调。“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是感怀;“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中肠”,是伤感;“月出惊山鸟”是宁静; “露似真珠月似弓”是巧喻;只有李白 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毫无伤感之意,一出手,写月 亮也是万里横空出世的气魄! 最令人费解的是,以大唐国力之盛、疆域之广,唐诗里竟无一首写太阳的、歌颂太阳的, 似乎太阳就根本不存在,“月上柳梢头”才是人间最美好的时刻。 最好有三五良朋,一石桌,几藤椅。一壶老酒须温热,撒一撮姜丝。要有一碟花生米, 茴香豆更好;一罐凤尾鱼,一盘大闸蟹,再加上一些果品。不求醉饱,但营情调,故万万不 可端上来一大盘手抓羊肉,煞了风景。“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 是离人泪。”真可谓秋之伤情处,不过还有更伤情的,那一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就更将人生的落寞凄凉、心无系处突兀地暴露在典型情态之下。唐以后,宋朝明 月愈转华美凄清,这一脉相传的明月情结,已经明白无误地揭示出中国文化中的柔性倾向, 即便豪放如苏东坡,高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也还是问的明月而不是红日。 那一轮月亮此刻正高悬夜空,越来越圆了,如同宇宙间惟一的一盏华美的路灯。谁也不 觉得那光明是反射太阳的,只觉得那清光是它自身独有的;它不炽烈,不耀目,使人可以沐 浴那光明,直视那月轮,月之光明,亲近可人。“月光如水”,那是无声的低语,是母亲慈 爱的目光,是打乱了星星的诗行后醒目的句号,是云朵的和声伴唱下突出的主题曲。 设想一下,那些终生仰望明月,看着它盈缩变化,产生过无限遐想悠思然后死去的人, 肉身寂灭,灵魂是否可以奔月?或者虽不能奔月却化作一缕云影环绕在月之旁也好?因此,不 能不羡慕那留下优美诗句的人,他说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他虽然早就死了,但 谁敢说他真的就完全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