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语文 、考试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是面向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达标性考试。考试 遵循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语 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为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而发挥语文应有的奠基作用,从而 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方面的追求。考试遵照高中新课 程的语文课程目标,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基本特点,发挥 语文特有的育人功能,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 面要素的融汇整合,注重“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 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全面检测高中学生学习语文必修课程 所达到的水平,重点考査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 探究能力的达标情况 二、命题依据 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育部颁布的《普 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 考试实施方案》《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考试大纲(试行)》, 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至必修5 模块),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1 2009 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语 文 一、考试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是面向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达标性考试。考试 遵循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语 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为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而发挥语文应有的奠基作用,从而 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方面的追求。考试遵照高中新课 程的语文课程目标,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基本特点,发挥 语文特有的育人功能,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 面要素的融汇整合,注重“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 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全面检测高中学生学习语文必修课程 所达到的水平,重点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 探究能力的达标情况。 二、命题依据 2009 年湖南省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育部颁布的《普 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 考试实施方案》《2009 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考试大纲(试行)》, 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 1 至必修 5 模块),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三、命题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试题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要求,符合学生 语文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确保语文知识、观点正确,语言表述规 范,选用的情境素材健康。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2.客观性原则—一试题具有代表性,覆盖面广,充分反映高中阶段语文学 科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试题的难易度适当, 杜绝偏题、怪题,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适当。试卷的内容效度高, 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基础性原则——针对必修模块命题,注重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重点考 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初步 的语文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 4.公平性原则——命题面向全体学生,试题内容避免客观因素影响,尽可 能做到无经济、文化、城乡、民族、性别等背景的差异。 5.友好性原则一一制卷应充分体现为考生服务的宗旨,符合学生的认知心 理,卷面设计规范,题干语有亲和力,卷头、卷尾和换页处有提示,给考生以 人文关怀。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的目标要求,以 及本省教学实际来确定。 考试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 力,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与《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
2 三、命题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试题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要求,符合学生 语文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确保语文知识、观点正确,语言表述规 范,选用的情境素材健康。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2.客观性原则——试题具有代表性,覆盖面广,充分反映高中阶段语文学 科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试题的难易度适当, 杜绝偏题、怪题,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适当。试卷的内容效度高, 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基础性原则——针对必修模块命题,注重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重点考 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初步 的语文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 4.公平性原则——命题面向全体学生,试题内容避免客观因素影响,尽可 能做到无经济、文化、城乡、民族、性别等背景的差异。 5.友好性原则——制卷应充分体现为考生服务的宗旨,符合学生的认知心 理,卷面设计规范,题干语有亲和力,卷头、卷尾和换页处有提示,给考生以 人文关怀。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的目标要求,以 及本省教学实际来确定。 考试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 力,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与《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
中规定的能力层级比照如下: 《实施方案》能力层级识记理解 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语文学科能力层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相应符号 A C D F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 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 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 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探讨疑点难点,进行思辨与批判,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 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积累应用 识记教材中重要的语文知识;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 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
3 中规定的能力层级比照如下: 《实施方案》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语文学科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相应符号 A B C D E F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 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 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 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 指探讨疑点难点,进行思辨与批判,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 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积累应用 识记教材中重要的语文知识;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 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1.识记 A ⑴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⑵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
(3)识记教材中重要的文学、文化常识 (4)默写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诗文 2.表达应用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4)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5)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3.语文探究F 针对生活中的语文现象,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教材内外的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现代文。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3)分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4)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 (6)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4 ⑶ 识记教材中重要的文学、文化常识 ⑷ 默写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诗文 2.表达应用 E ⑴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⑵ 正确使用词语 ⑶ 辨析并修改病句 ⑷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⑸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3. 语文探究 F 针对生活中的语文现象,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教材内外的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现代文。 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 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⑶ 分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⑷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⑸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 ⑹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4.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对文本作出个性化的、合情理的分析判断或评价质疑 (三)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教材内外的浅易古诗文 1.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 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2.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写作E
5 ⑴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⑵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4. 探究 F ⑴ 从不同的角度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⑵ 对文本作出个性化的、合情理的分析判断或评价质疑 (三)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教材内外的浅易古诗文。 1. 理解 B ⑴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 因、于、与、则、者、之) ⑶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⑷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2.分析综合 C ⑴ 筛选文中的信息 ⑵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 鉴赏评价 D ⑴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写作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