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漳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文 (本试卷分六大题,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分) (1)故不积跬步, 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2)挟飞仙以遨游, 。知不可乎骤得, (苏轼《赤壁赋》) ,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 (4)斜阳草树, 辛弃疾《永遇乐》) (二)文言文间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画网巾先生传 (清)最名世 先生者,其姓名爵里皆不可得而知者也。携仆二人,皆仍明时衣冠,匿迹于邵武、光译 山守中。事颇闻于外,而光泽守将吴镇使人掩捕之,逮送邵武守将池风阳。风阳皆去其网 中,留于军中,戒部卒谨守之。先生既失网中,宣栉毕,谓二仆曰:“衣冠者,历代各有 定创,至网中则我太祖高皇帝创为之也。今吾曾国破即死,诓可忘祖制乎!汝曹取笔墨来 为我画网中额上。”于是二仆为先生画网巾,画已,乃加冠,二仆亦互相画也,日以为常。 军中皆哗笑之,而先生无姓名,人皆呼之曰画网中云。 岁庚寅夏,四营兵渍于部武之禾坪,池夙阳说称先生为阵俘,献之提督杨名高。名 高军至泰宁,从褴车中出先生,谓之曰:“若及今降我,犹可以免死。”先生曰:“吾旧识王 之纲,当就彼决之。”王之纲者,穑建总兵,破四营有功者也。名高喜,使往之刚所。之纲 曰:“吾因不识菪也。”先生曰:“吾亦不识芳也,今特就若死耳。”之纲穷诂其名,先生曰: 吾忠未能报国,留姓名则辱国;智未能保家,留姓名则辱家;危不即致身,留姓名则辱 身。军中呼我为画网中,即以此为吾姓名可矣。”之網曰:“天下事已大定,吾本明朝总兵 狹以识时变,知天命,王今日不失富。若一匹夫,僵强死,何益?且夫改制易服,自前世 已然。”因指其发而诟之曰:“此种种④者不肯去,何也?”先生曰:“吾于网巾且不忍去, 发耶!”之纲怒,命卒先斩其二仆。群卒前之,二仆瞋目叱曰:“吾二人岂惜死者!顾 死亦有礼,当一辞吾主人而死耳。”于是向先生拜,且辞曰:“奴等得事扫除泉下也!”乃欣 语文试題第1页(共10页)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然受刃。之纲复谓先生曰:“若岂有所负耶?义死虽亦佳,何执之整也。”先生曰:“吾何 负?负吾君耳。一筹莫效而来手就擒,与婢妾何异,又以此易节烈名,吾笑乎古今之循例而 负义者,故肚不自述也”遂被戮于泰宁之杉津。泰宁诸生谢韩葬其黻于郊外杉寫山,题 曰:“画网中先生之慕”,而岁时上冢致祭不眼。 [注]①网巾:以丝结网为巾,用以裹发,始于明代。②庚寅:顺治七年(1650)。 ③四营兵:清初,活动在江西、福建一带明军的余部。④种种:头发短的样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阳皆去其网中 去:离开 B.之纲穷诘其名 穷:穷究 C.且夫改制易服 易:改变 D.因指其发而话之 诟:诟骂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画网巾”先生被捕后,在额上画网巾,表示不忘明朝祖制,说明“画网巾”先生 心系故国、效忠明朝。 B.面对清军将领的威逼与利诱,“画网巾”先生与明王朝共存亡的决心始终不动摇,表 现了他的铮铮铁骨。 C.文中写“画网巾”先生二仆“欣然受刃”和明降将王之纲的言行,意在衬托“画网 巾”先生的形象。 D.作者叙述了一个“其姓名爵里皆不得而知”的明朝遗民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画 网巾”先生的赞叹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吾本明朝总兵,徒以识时变,知天命,至今日不失富费。(5分) (2)吾笑乎古今之循例而负义者,故耻不自述也。(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忆秦娥 刘辰翁 小序云: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春煉》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食。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与 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注]①中斋:邓剡的号。邓坚持抗元斗争,1279年崖山兵败,投海未死,被俘,与文 天祥一同北遣,至南京放还,终不屈节,宋亡后不仕。②烧灯节”,即上元节,俗称元宵 语文试题第2頁(典10页)(背面还有试题)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节。南宋都城临安,上元节多繁华热闹。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词的内容对诗人感情的表达作简要赏析。(6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抄检大观园时,当风姐和王善保家的抄检到探春处,她挺身护丫头,不许搜她们的 东西,痛斥抄检是“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顶撞了风姐,并打了“乘势作险” 的王善保家一记耳光。(《红楼梦》) B.因双桥镇失陷,吴荪甫为级解公司危机,只好筹集资金投资公债。在交易所里,赵 伯韬操纵管理机构为难吴荪甫,吴荪甫寄希望于杜竹斋,关键时刻,杜竹斋见利忘 义,临时变卦,致使吴荪甫彻底破产。(《子夜 C.大路上赶来了两群羊,堂吉诃德把羊群看成是出现在他面前的左右两支军队,便紧 握长枪,冲了上去,举枪乱刺,杀伤不少羊,还把牧羊人打倒。桑丘对主人这一壮 举倍加赞赏。(《堂吉诃德》) D.在狱中,聂赫留朵夫见到玛丝洛娃,玛丝洛婕一下子就认出他。聂樁留朵夫跟她说 起了以前对她犯下的罪,请求她饶恕,玛丝洛娃不动声色。聂赫留朵夫从她的神色 中觉得她是个没有灵魂的女人,就不再坚持请求她饶恕了。(《复活》) E.葛朗台在弥留之际,当神甫把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做 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欧也妮 葛朗台》) 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三国演义》第63回中有一童谣:“一龙并一风,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风死 落坡东。”意谣中“才到半路里,风死落坡东”所指的是哪件事,请简述。 (2)一个如此美额鲜艳、纯洁可爱,同时又如此柔弱的美丽少女,似这般虔诚地救援 集诸多不聿、畸形与凶恶于一身的怪物,这样的场面出现在任何地方都是动人的 这是《巴黎圣母院》中作者的一句话。作品中,类丽少女是如何在广场上救援“怪物 的?请简述这一个情节。 答:第()题 语文试题第3页(共10页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十室之邑①,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治长》) ②子夏曰:“贤贤③易色③;寧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⑤;与朋友交,言而有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注】①邑:村子。②子夏:孔子的学生。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宜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③贤贤:尊重贤者。④易色:改变好色之心。⑤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 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是一个坦率直爽的人,他承认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即使在只有10 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 B.孔子在承认自己不具有忠信的优越性的同时,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自己的德 性和才能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好学”。 C.一个人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但他却从实行重贤、忠孝和诚信等伦理道德中学习,子 夏认为,这样的人就是一个知识高深的人。 D.在子夏看来,评价一个人重要的是看他的德行,面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由此可以 看出孔子时代儒家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2)孔子又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受人思弄)。”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 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戏曲的现代化不能割裂与传统的关系 从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来看,一部戏曲史实际上就是传统戏曲如何改变和超越自己、努 力适庶人们的审美趣味和欣赏方式的变化的历史,一部改革发展和不断地新陈代谢的历史。 它始终反映着时代的价值观念、审美选择和人们的表达方式。从院本到杂剧,从南戏到传 奇,从谭鑫培到梅兰芳,勾勒出传统戏曲紧跟时代的轨迹,这正是它能够实现现代转型的一 个根本原因。 无疑,戏曲从伶统向现代转型的难度和复杂性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所不曾有的。当今 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思维与欣赏方式、价值观与表达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交化,而导致 现代生活的内容、欣赏接受方式和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产生了更大的矛后。如何解决这种矛 语文试题第4页(共10页)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庸,如何实现这种跨越,传统戏曲已经作出了自己的求变的姿态。虽然梅兰芳最终敕弃了时 装戏,样板戏也国其过于政治意识形态化而饱受非议,现代戏又大量失去了传统戏曲本质因 素而不尽人意。但是我们看到,戏曲在由传统向现代的发展、跨越中已经走出了第一步。 这个进程最平应该是从五四时期的戏曲改良运动开始的。1905年,陈独秀发表了《论 戏曲》,基本上代表了当时许多学者关于戏曲的主要观点,即从内容到形式对戏曲进行改 ,试图让戏曲成为社会改良的工具。这本身就脱离了戏曲作为传统艺术的内涵。因此,他 们用这种“工具论”的标准改良传统戏曲,结果发现戏曲与传统文化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根本达不到他们所预期的改良社会的宣传效果,于是,他们转而要求戏曲背离传统, 向西方话剧学习和靠拢,甚至有的学者千臆主张完全废除传统戏曲,而将西方戏剧移植过 来,创逵一种新的戏刷,完成中国戏刷的现代化。张庚先生在评价这段历史时说:“‘五四 并没有创逵出自己民族的新丈化,因而也没有创造出新戏刷来。”究其原因,他认为:“没 有饪何文化可以不接受遗产而能发荣滋长成为一种高级的结晶,戏剧也不例外。”正是从这 一点上来说,割裂了传统与戏曲的美系,戏曲的现代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节选自《中国戏曲的现代转型与本盾回归》,有副改)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中国传统戏曲之所以能获得发展,是它始终反映着时代的价值观念、审美选择和人 们的表达方式。 B.当今社会中,由于人们的思维与欣赏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增加了戏曲从传 统向现代转型的难度和复杂性。 C.梅兰芳文革时期编演的样板戏,由于不顾观众的需求,没有表现出戏曲由传统向现 代的发展、跨越而饱受非议。 D.五四时期的学者们试图配合当时社会变革所进行的戏曲改革由于脱离社会现实,最 终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E.张庚先生认为“五四”并没有创造出新戏剧。究其原因,是没有接受传统文化遗产 的滋养,导致戏曲变革的失败。 10.作者认为,传统戏曲能够实现现代转型的原因是什么?(3分) 1l.“五四”戏曲的变革“割裂了传统与戏曲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概 述。(4分) 语文试题第5页(共10页)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