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肇庆市教学质量评估统一检测 高三语文 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8页,六大题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题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第四大题为选做题,请考生在两组试题中 选择一组作答,其他均为必做题。 3、请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锃亮/憎恶肄业/防疫吹毛求疵/睚眦必报 B.军饷/晌午信笺/掮客绿林好汉/戮力同心 C.恸哭/恫吓偌大/诺言焚膏继晷/咎由自取 D.蚌壳/趸卖媲美/睥睨关关雎鸠/暴戾恣睢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只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重视人格品质培养,并大力推进课程设置和考试制度改革,从 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现有的考试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B.美国政府在对别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评头论足的同时,也应正视自己国内的人权问 题,不要裁缝师傅的尺子一—只量别人 C.正月十五元宵节,农贸市场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吆喝的吆喝,砍价的砍价,呈现出 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D.市场经济信息瞬息万变,时不我待,只有及时掌握,才能抓住机遇,取得社会效益和经 济效益的双赢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加拿大的一些矿井正在使用一个通过雷达进行勘测的裂纹识别系统,以检查矿井底下是 否存在裂缝和危险区域 B.墨西哥一家舞厅发生了一起有多人丧命的踩踏惨案,警方称,原因是由于夜总会老板故 意制造恐慌和紧急出口处受阻引起的。 c.虽然无家可归的人数众多,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艰苦努力,使边远地区的灾民也全部 得到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 D.奥运村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先进的循环系统和朴素的建筑外观,一旦完全投入使用,奥 运村每年的碳排放量可减少8000吨
1 2009肇庆市教学质量评估统一检测 高 三 语 文 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8页,六大题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2、试题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第四大题为选做题,请考生在两组试题中 选择一组作答,其他均为必做题。 3、请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锃亮/憎恶 肄业/防疫 吹毛求疵/睚眦必报 B.军饷/晌午 信笺/掮客 绿林好汉/戮力同心 C.恸哭/恫吓 偌大/诺言 焚膏继晷/咎由自取 D.蚌壳/趸卖 媲美/睥睨 关关雎鸠/暴戾恣睢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只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重视人格品质培养,并大力推进课程设置和考试制度改革,从 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现有的考试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B.美国政府在对别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评头论足的同时, 也应正视自己国内的人权问 题,不要裁缝师傅的尺子——只量别人。 C.正月十五元宵节,农贸市场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吆喝的吆喝,砍价的砍价, 呈现出 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D.市场经济信息瞬息万变,时不我待,只有及时掌握,才能抓住机遇,取得社会效益和经 济效益的双赢。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加拿大的一些矿井正在使用一个通过雷达进行勘测的裂纹识别系统,以检查矿井底下是 否存在裂缝和危险区域。 B.墨西哥一家舞厅发生了一起有多人丧命的踩踏惨案,警方称,原因是由于夜总会老板故 意制造恐慌和紧急出口处受阻引起的。 c.虽然无家可归的人数众多,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艰苦努力,使边远地区的灾民也全部 得到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 D.奥运村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先进的循环系统和朴素的建筑外观,一旦完全投入使用,奥 运村每年的碳排放量可减少8000吨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_这时候发 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①出现在天空, ②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③透过黑云的重围 ④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⑤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⑥后来太阳才慢慢地突出重围 A.⑥②①⑤③④ B.⑤③④⑥①② C.⑤①②⑥③④ D.③④①②⑤⑥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 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 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日:“此王公孙 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 京扰乱③,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悦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 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 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土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③可规。 土之避乱抻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 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 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睍建,拜侍中。 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地,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卯能暗诵乎?”日:"能。因使肖而诵之,不失 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巾巴°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 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 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2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 这时候发 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①出现在天空, ②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③透过黑云的重围, ④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⑤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 ⑥后来太阳才慢慢地突出重围, A.⑥②①⑤③④ B.⑤③④⑥①② C.⑤①②⑥③④ D.③④①②⑤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 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 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日:“此王公孙 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 京扰乱①,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悦②,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 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 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③可规.。 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 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 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④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 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日:“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 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巾巴⑤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 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 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粲二子为魏讽@所引,诛。 后绝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 注:①扰乱:指董卓乱长安朝政的情况。②通悦:随随便便,不拘小节。悦,同“脱” ③西伯:周文王原来的封号。④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⑤巾巴:头巾。⑥魏讽: 魏相国钟繇的属官,曾图谋反,被人告发,牵连被杀的有几千人
3 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粲二子,为.魏讽⑥所引,诛。 后绝。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 注:①扰乱:指董卓乱长安朝政的情况。②通悦:随随便便,不拘小节。悦,同“脱”。 ③西伯:周文王原来的封号。④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⑤巾巴:头巾。⑥魏讽: 魏相国钟繇的属官,曾图谋反,被人告发,牵连被杀的有几千人
5.下列各旬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以谦名公之胄 后代 B.常车骑填巷 充塞 C.自以为西伯可规 规劝 D.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主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 ②为魏讽所引 B.①进以谦名公之胄 ②以疾免,卒于家 C.①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②乃之荆州依刘表 D.①然好贤而不能用 ②故国危而无辅 7.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 A.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B.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 C.士之避乱荆州者 D.粲二子,为魏讽所引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一篇历史人物传记,本文先叙述王粲的家世,然后写他的才能,最后写他的结局 全文剪裁、组织精当,叙述简洁。 B.蔡邕“闻粲在门,倒屣迎之”,体现他虽是东汉著名学者,却热情好客 C.王粲在汉水之滨酒宴上对曹操所说的一段话是为了恭维曹操,以求得安生立命之地 D.虽是写史,强调客观,不应渗入作者的主观情感,但是作者在文章最后写王粲的结局 时还是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婉惜之情和怜惜之意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部分断句。(4分)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 ②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 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夜闻笛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夜闻笛声,笛声所引发的情感相同吗?请作简要分析。(3分) (2)第二首诗题为“闻笛”,但诗歌的前两旬却写了登城所见之景,你如何理解这种艺术处 理?(4分)
4 5.下列各旬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以谦名公之胄. 后代 B.常车骑填.巷 充塞 C.自以为西伯可规. 规劝 D.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主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 ②为.魏讽所引 B.①进以.谦名公之胄 ②以.疾免,卒于家 C.①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②乃之.荆州依刘表 D.①然好贤而.不能用 ②故国危而.无辅 7.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 A.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 B.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 C.士之避乱荆州者 D.粲二子,为魏讽所引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为一篇历史人物传记,本文先叙述王粲的家世,然后写他的才能,最后写他的结局, 全文剪裁、组织精当,叙述简洁。 B.蔡邕“闻粲在门,倒屣迎之”,体现他虽是东汉著名学者,却热情好客。 C. 王粲在汉水之滨酒宴上对曹操所说的一段话是为了恭维曹操,以求得安生立命之地。 D.虽是写史,强调客观,不应渗入作者的主观情感,但是作者在文章最后写王粲的结局 时还是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婉惜之情和怜惜之意。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部分断句。 (4分)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 ②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 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夜闻笛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夜闻笛声,笛声所引发的情感相同吗?请作简要分析。(3分) (2)第二首诗题为“闻笛”,但诗歌的前两旬却写了登城所见之景,你如何理解这种艺术处 理?(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 《出师表》)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高低冥迷,不 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自 居易《琵琶行》)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吃出来的血缘 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似乎只有通过请客吃饭才能建聿立起种非寻常的人际关系。 中国人很看重人际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可靠的,又是“血缘”。所以,中国人在处理 人际关系时总是要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为血缘关系比如”父母官”“子弟”“兄 弟单位”等等。 血缘关系中最亲的是母子。母子关系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兄弟、 乡亲,则是“同吃”的关系。”乡′’这个字,繁体作“绑”,甲骨文的字形是:当中一个饭桶 (簋),一边一个跪坐的人。所以,乡,也就似乎同吃锅饭”的意思。实际上,只要是“同 吃一锅饭,,的人,比如部队里的战友,单位上的同事,也都多多少少有些兄弟般的情分。 吃同一食物的人可以被看作是有血缘关系的因为食物是生命之源。吃了同一食物就 有了同一生命来源,岂能不是兄弟?所以,世界上不少民族都有这样的习俗:如果你能和他 们一起共餐,哪怕是只吃一口食物或只喝一口牛奶,便不必害怕被视为敌人。 当然进餐的方式也决不能是西方那种"分餐制"。尽管不少现代中国人也承认分餐 制科学卫生、不浪费,但同时也认为,那种进餐方式太冷漠,太没有人情味,简直就是怠 慢客人,好像怀疑人家有传染病。所以,越是大家都懂科学卫生,反倒不好意思分餐.相反 为了表示大家是“铁哥儿们”,最好是连别人的病也一并传染过来。要知道,“食人之食”是
5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诸葛亮 《出师表》)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高低冥迷,不 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 (自 居易《琵琶行》)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 三、本大题4小题,共l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15小题。 吃出来的血缘 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似乎只有通过请客吃饭,才能建立起一种非同寻常的人际关系。 中国人很看重人际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可靠的,又是“血缘”。所以,中国人在处理 人际关系时,总是要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为血缘关系,比如“父母官”“子弟兵”“兄 弟单位”等等。 血缘关系中,最亲的是母子。母子关系,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兄弟、 乡亲,则是“同吃”的关系。“乡’’这个字,繁体作“绑”,甲骨文的字形是:当中一个饭桶 (簋),一边一个跪坐的人。所以,乡,也就似乎“同吃一锅饭”的意思。实际上,只要是“同 吃一锅饭,,的人,比如部队里的战友,单位上的同事,也都多多少少有些兄弟般的情分。 吃同一食物的人可以被看作是有血缘关系的,因为食物是生命之源。吃了同一食物,就 有了同一生命来源,岂能不是兄弟?所以,世界上不少民族都有这样的习俗:如果你能和他 们一起共餐,哪怕是只吃一口食物或只喝一口牛奶,便不必害怕被视为敌人。 当然,进餐的方式,也决不能是西方那种“分餐制”。尽管不少现代中国人也承认,分餐 制科学、卫生、不浪费,但同时也认为,那种进餐方式太冷漠,太没有人情味,简直就是怠 慢客人,好像怀疑人家有传染病。所以,越是大家都懂科学卫生,反倒不好意思分餐.相反, 为了表示大家是“铁哥儿们”,最好是连别人的病也一并传染过来。要知道,“食人之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