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变”后面不能带宾语。例:天变蓝了。树变绿了。(三)课文串讲1.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2.课文讲解(1)根据课文提问:A.“我”现在在哪儿?“我”为什么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B.“我”为什么要来中国?C.“我”办留学手续为什么要瞒着父母?D.父母为什么不太愿意“我”到中国来?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E.父母对我提出了什么要求?3.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老师的问题:(1)课文中“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意思是非常高兴,你什么时候有过这种情况?(2)忙着办各种手续说说你来中国留学都办了哪些手续(办护照、签证来了以后报名、安排住宿等)(3)“这一切都是瞒着我父母做的“:你有没有瞒着父母做过什么事?(4)父母“总是嘱时我要注意身体,注意安全。努力学习,愉快生活“。你的父母是怎么嘱时你的?(瞩时:对你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4.口头表述:讲讲自己离家时的情况。(四)作业1.做课后练习。(1)生词练习,课后练习3,重点是词语辨析。(2)造句练习,课后练习5。(3)词语用法及语法练习,课后练习7、9。2.预习下一课生词和课文。第二课一封信
现象。“变”后面不能带宾语。 例: 天变蓝了。 树变绿了。 (三)课文串讲 1. 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2. 课文讲解 (1)根据课文提问: A.“我”现在在哪儿?“我”为什么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B.“我”为什么要来中国? C.“我”办留学手续为什么要瞒着父母? D.父母为什么不太愿意“我”到中国来?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E.父母对我提出了什么要求? 3.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老师的问题: (1)课文中“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意思是非常高兴,你什么时候有过这 种情况? (2)忙着办各种手续说说你来中国留学都办了哪些手续(办护照、签证来了 以后报名、安排住宿等) (3)“这一切都是瞒着我父母做的“:你有没有瞒着父母做过什么事? (4)父母“总是嘱咐我要注意身体,注意安全。努力学习,愉快生活“。你 的父母是怎么嘱咐你的?(嘱咐:对你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4. 口头表述:讲讲自己离家时的情况。 (四)作业 1.做课后练习。 (1)生词练习,课后练习 3,重点是词语辨析。 (2)造句练习,课后练习 5。 (3)词语用法及语法练习,课后练习 7、9。 2.预习下一课生词和课文。 第二课 一封信
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并能回答课后的问题,并能把几张照片的内容复述出来。2.能理解所学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并且能用“靠、各、表示、又又…、分别”等造句。二、教学时间8课时三、教学重点1.重点词语:靠、各、表示、分别2.重点用法及比较.又·又…、每一一各、表示—一表达四、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提问:来中国以后给爸爸妈妈写过信吗?打过电话吗?都说些什么?(二)生词学习1.朗读生词,纠正读音。2.重点生词讲解(1)靠:教师做出靠在教室墙上的动作,学生用“靠”描述老师的动作。讲解“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意义。(2)各&每:各:在一个范围内的所有个体,用在名词或者量词之前。例:世界各国(用在名词前)请各位同学注意!(用在量词前)每:指的是总体中的任何一个个体,强调全体都一样,没有例外,一般跟“都”连用。用在名词前时,常常要加量词。例:每个国家都派出了自己的代表。(指所有的国家)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并能回答课后的问题,并能把几张照 片的内容复述出来。 2.能理解所学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并且能用“靠、各、表示、又.又.、 分别”等造句。 二、教学时间 8 课时 三、教学重点 1.重点词语:靠、各、表示、分别 2.重点用法及比较:又.又.、每——各、表示——表达 四、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提问:来中国以后给爸爸妈妈写过信吗?打过电话吗?都说些什么? (二)生词学习 1.朗读生词,纠正读音。 2.重点生词讲解 (1)靠: 教师做出靠在教室墙上的动作,学生用“靠”描述老师的动作。讲解“在家 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意义。 (2)各&每: 各:在一个范围内的所有个体,用在名词或者量词之前。 例: 世界各国(用在名词前) 请各位同学注意!(用在量词前) 每:指的是总体中的任何一个个体,强调全体都一样,没有例外,一般跟“都” 连用。用在名词前时,常常要加量词。 例: 每个国家都派出了自己的代表。(指所有的国家)
王刚对每个人都很热情。各:表示总体中不同的个体,强调的是不同,可以直接加在一些集体、组织、机构、单位的名词前面。例:学生们欢迎来自各个国家的客人。(指不同的国家,不一定是所有的国家)各国、各省、各校、各学院、各民族、各行业(3)表示:A.动词。问:点头表示什么?给女孩子玫瑰花表示什么?B.名词。问:朋友送给你礼物时,你会有什么表示?(4)又………·又……表示几种情况或几种性质同时存在。例:又说又笑、又唱又跳、又便宜又好吃、又大又圆(5)分别:副词,表示“各自、不一起”的意思。例:对不同的情况,要分别对待。他们都是我的学生,怎么能分别对待呢?父母分别送了他一份生日礼物。(三)课文串讲1.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2.课文讲解(1)按课文回答问题:A.玛丽现在在哪儿?B.她现在生活得怎么样?C.她参加了一个什么班?D.她以前会用筷子吗?E.她来中国多长时间了?
王刚对每个人都很热情。 各:表示总体中不同的个体,强调的是不同,可以直接加在一些集体、组织、机 构、单位的名词前面。 例: 学生们欢迎来自各个国家的客人。(指不同的国家,不一定是所有的国家) 各国、各省、各校、各学院、各民族、各行业 (3)表示: A.动词。 问:点头表示什么? 给女孩子玫瑰花表示什么? B.名词。 问:朋友送给你礼物时,你会有什么表示? (4)又.又.:表示几种情况或几种性质同时存在。 例: 又说又笑、又唱又跳、又便宜又好吃、又大又圆 (5)分别:副词,表示“各自、不一起”的意思。 例: 对不同的情况,要分别对待。 他们都是我的学生,怎么能分别对待呢? 父母分别送了他一份生日礼物。 (三)课文串讲 1.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2.课文讲解 (1)按课文回答问题: A.玛丽现在在哪儿? B.她现在生活得怎么样? C.她参加了一个什么班? D.她以前会用筷子吗? E.她来中国多长时间了?
3.在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1)你来中国以后有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现在习惯了吗?怎么适应的?(2)讲一下你或你朋友在中国过生日的情景。(3)课文中的“拍下来”“照下来”以前已经学过,用什么“拍下来”“照下来”了什么?“拍下来”“照下来”以后影像留在了什么地方?(4)你什么情况下会“又高兴又不好意思”?(四)作业1.做课后练习。(1)生词练习,课后练习3。(2)造句练习,课后练习4、5。(3)词语用法及语法练习,课后练习7、92.预习下一课生词和课文。第三课北京的四季一、教学目的1.掌握一些关于天气、气候的词语,结合自已本国或家乡的情况,说一说或写一写,介绍一下自己国家的气候情况。2.能理解所学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并且能用“拿、动词十下、动词十上多么、也许”等造句。二、教学时间8学时三、教学重点1.重点词语:多么、充满、显得、数、也许2.重点用法及词语比较:拿……来说、动词+下、动词+上、热爱一一亲爱一爱四、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提问: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3.在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1)你来中国以后有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现在习惯了吗?怎么适应的? (2)讲一下你或你朋友在中国过生日的情景。 (3)课文中的“拍下来”“照下来”以前已经学过,用什么“拍下来”“照下来” 了什么?“拍下来”“照下来”以后影像留在了什么地方? (4)你什么情况下会“又高兴又不好意思”? (四)作业 1.做课后练习。 (1)生词练习,课后练习 3。 (2)造句练习,课后练习 4、5。 (3)词语用法及语法练习,课后练习 7、9。 2.预习下一课生词和课文。 第三课 北京的四季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一些关于天气、气候的词语,结合自己本国或家乡的情况,说一说或写 一写,介绍一下自己国家的气候情况。 2.能理解所学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并且能用“拿、动词+下、 动词+上、 多么、也许”等造句。 二、教学时间 8 学时 三、教学重点 1.重点词语:多么、充满、显得、数、也许 2.重点用法及词语比较:拿.来说、动词+下、动词+上、热爱——亲爱—— 爱 四、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提问: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请说出表示天气的词语。(二)生词学习1.朗读生词,纠正读音。2.重点生词讲解)拿来说·用做例子,说明情况,“比如”的意思,还可以说“拿…来看/讲”。例:这里的变化太大了,就拿交通来说吧,汽车增加了很多。(2)脱下/换上:动词+上A.表示动作有结果,合并在一起的意思。例:穿上衣服、关上窗户他爱上了这个地方。B.表示从低处到高处,或者达到了目的。例:他爬上了长城。孩子今年考上了大学。考试的时候我有一个汉字没写上。动词+下A.表示动作完成,有“分开、离开”的意思。例:脱下冬衣、取下手表、脱下皮鞋B.表示从高处到低处,或者离开高处,到达低处。例:她走下楼梯,去了客厅。他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他从车上跳下来,抓住了小偷。(3)充满:一般带抽象名词作宾语,很少带具体名词
请说出表示天气的词语。 (二)生词学习 1.朗读生词,纠正读音。 2.重点生词讲解 (1)拿.来说 :用.做例子,说明情况,“比如”的意思,还可以说“拿. 来看/讲”。 例: 这里的变化太大了,就拿交通来说吧,汽车增加了很多。 (2)脱下/换上: 动词+上 A.表示动作有结果,合并在一起的意思。 例: 穿上衣服、关上窗户 他爱上了这个地方。 B.表示从低处到高处,或者达到了目的。 例: 他爬上了长城。 孩子今年考上了大学。 考试的时候我有一个汉字没写上。 动词+下 A.表示动作完成,有“分开、离开”的意思。 例: 脱下冬衣、取下手表、脱下皮鞋 B.表示从高处到低处,或者离开高处,到达低处。 例: 她走下楼梯,去了客厅。 他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 他从车上跳下来,抓住了小偷。 (3)充满:一般带抽象名词作宾语,很少带具体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