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潘慎修不忘根本,节操髙尚。南唐旧臣大多批评李煜昏慵懦弱,宋真宗向潘 慎修询问实情,他用谁说昏慵的人不能在位十多年的话回答,这种回答深得真宗 赞许。 D.潘慎修学识丰富,被人敬仰。他广泛涉猎文史典籍,为人宽厚有涵养,当时 和他交往的士大夫们没有人不推崇他品格高尚,宋真宗也非常赏识他温文尔雅的 风度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 (2)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答案】14.D 16.C 17.(1)讲仁爱就能保全自己,守正义就能自我防守,遵礼制就能知道变通, 用智慧就能做到兼并,讲诚信就能够战胜对手。(得分点:全、兼、克) (2)他委托陈彭年为自己起草身后奏章,在奏章中他不为儿子们谋求朝廷的恩 泽,只把皇上的恩情没有报答当作遗憾。(得分点:草、干泽、恨) 【解析】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 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 句。“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 吏督从镒入贺”,联系起来,句意为:宋朝军队征讨南唐,李煜派他跟着自己的 弟弟李从镒向宋朝进贡买宴钱,请求暂停用兵。于是他们就留住怀信驿里。很快 宋朝捷报就传到了驿馆,驿馆官吏催促李从镒入朝送钱庆贺。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 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 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 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 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 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 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 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 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 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
C. 潘慎修不忘根本,节操高尚。南唐旧臣大多批评李煜昏慵懦弱,宋真宗向潘 慎修询问实情,他用谁说昏慵的人不能在位十多年的话回答,这种回答深得真宗 赞许。 D. 潘慎修学识丰富,被人敬仰。他广泛涉猎文史典籍,为人宽厚有涵养,当时 和他交往的士大夫们没有人不推崇他品格高尚,宋真宗也非常赏识他温文尔雅的 风度。 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 (2)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答案】14. D 15. B 16. C 17. (1)讲仁爱就能保全自己,守正义就能自我防守,遵礼制就能知道变通, 用智慧就能做到兼并,讲诚信就能够战胜对手。(得分点:全、兼、克) (2)他委托陈彭年为自己起草身后奏章,在奏章中他不为儿子们谋求朝廷的恩 泽,只把皇上的恩情没有报答当作遗憾。(得分点:草、干泽、恨)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 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 句。“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 吏督从镒入贺”,联系起来,句意为:宋朝军队征讨南唐,李煜派他跟着自己的 弟弟李从镒向宋朝进贡买宴钱,请求暂停用兵。于是他们就留住怀信驿里。很快 宋朝捷报就传到了驿馆,驿馆官吏催促李从镒入朝送钱庆贺。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 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 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 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 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 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 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 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 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 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
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 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 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 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 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本题C项“史书用年号纪年很少见”错误。史书中干支纪年、年号纪年是常见纪 年法。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 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始创年号元狩,并追建元狩以前年号 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 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 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煕皇帝等。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谁说昏慵的人不能在位 十多年”错误。原文意思是李煜如果如此不明事理,那么他凭什么在位治国十多 年,也就是说李煜并不像他人说说的那样昏慵。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 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 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 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査对正误。特 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 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 有借题解文的意识。D项“谁说昏慵的人不能在位十多年”错误。原文意思是李 煜如果如此不明事理,那么他凭什么在位治国十多年,也就是说李煜并不像他人 说说的那样昏慵 17.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全”译为保全,“义”译为守正 义,作动词词性,“兼”译为兼并,“克”译为战胜对手。(2)补充句首主语 草”译为起草,“干泽”译为谋求朝廷的恩泽,“恨”译为遗憾。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 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
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 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 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 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 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本题 C 项“史书用年号纪年很少见”错误。史书中干支纪年、年号纪年是常见纪 年法。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名师点睛】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 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始创年号元狩,并追建元狩以前年号 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 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如唐高宗有 14 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 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 项“谁说昏慵的人不能在位 十多年”错误。原文意思是李煜如果如此不明事理,那么他凭什么在位治国十多 年,也就是说李煜并不像他人说说的那样昏慵。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 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 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 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 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 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 有借题解文的意识。D 项“谁说昏慵的人不能在位十多年”错误。原文意思是李 煜如果如此不明事理,那么他凭什么在位治国十多年,也就是说李煜并不像他人 说说的那样昏慵。 17. 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全”译为保全,“义”译为守正 义,作动词词性,“兼”译为兼并,“克”译为战胜对手。(2)补充句首主语 “他”,“草”译为起草,“干泽”译为谋求朝廷的恩泽,“恨”译为遗憾。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 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
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 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 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 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如此题中的“义”“全”“草”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 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莆田县人。他父亲叫潘承祐,在南唐做官,官至刑部尚书 后退休。潘慎修年轻时因为父亲的职任做秘书省正字,多次升迁后官至水部郎中 兼起居舍人。开宝末年,宋朝军队征讨南唐,李煜派他跟着自己的弟弟李从镒向 宋朝进贡买宴钱,请求暂停用兵。于是他们就留住怀信驿里。很快宋朝捷报就传 到了驿馆,驿馆官吏催促李从镒入朝送钱庆贺。潘慎修认为国家将要灭亡,应当 等待惩罚,还庆贺什么呢?从此每当宋朝大臣们上表庆贺胜利时,李从镒马上就 上表宋廷请求惩罚自己以示哀痛。宋太祖赞许他懂礼制,派吕使安慰开导他,大 凡供宴饮用的帷帐、用具、饮食等物和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都优厚地供给 他。李煜归顺朝廷时,宋廷让潘慎修担仼太子右赞善大夫。李煜上表请求朝廷让 潘慎修担任自己的掌记室,朝廷答应了。李煜死后,潘慎修改官做太常博士。多 次升迁官职后做湖州、梓州知州。 淳化年间,秘书监李至推荐他,朝廷命他凭本官身份知直秘阁。潘慎修擅长下棋, 宋太宗多次召他前来下棋,于是他就写《棋说》一文来进献。文章大意说:“下 棋的方法要义在于恬静沉默,而攻占与放弃是最紧要的。讲仁爱就能保全自己 守正义就能自我防守,遵礼制就能知道变通,用智慧就能做到兼并,讲诚信就能 战胜对手。君子懂得这五样,大概就可以和他谈论棋艺了。”接着他就列举了十 大要领来阐明这下棋的道理,宋太宗看完文章后称赞写得好。过了不久,他就和 直昭文馆韩援一道出使淮南巡视当地军政、民政,多次升迁官职后担任仓部、考 功部这两部的郎中。咸平年间,他又以邢昺副手身份担任两浙巡抚使,不久他们 又一同编写宋太宗起居注。 景德初年,他上表说自己衰老了,请求朝廷放他到地方做官。宋真宗认为他风度 儒雅应该留在秘府里,只听任他解除编写起居注的职务。几个月后,朝廷又提拔 他担任右谏议大夫、翰林侍读学士。他跟着真宗巡视澶州,染上伤寒病,真宗下 诏命令他坐轿子先回京。潘慎修病情虽然危急,但神智不错乱。他委托陈彭年为 自己起草身后奏章,在奏章中他不为儿子们谋求朝廷的恩泽,只把皇上的恩情没 有报答当作遗憾。第二年正月,潘慎修去世,年龄六十九岁。朝廷赏赐安葬费二 十万,绢一百匹。皇上哀怜他,命令主管部门提供船只载着他的灵柩回到故乡洪 州 潘慎修风度蕴藉,广泛涉猎文史典籍,读过很多道家著作,善于清谈。在此以前, 南唐旧臣大多指责李煜昏慵懦弱,所说事情大多言过其实。宋真宗有一天拿他们 的话询问潘慎修,潘慎修回答说:“李煜如果真像这样不明事理,那么他凭什么 在位治国十多年?”过了些时日,宋真宗向宰相谈及潘慎修的话,还说潘慎修温
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 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 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 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如此题中的“义”“全”“草”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 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莆田县人。他父亲叫潘承祐,在南唐做官,官至刑部尚书 后退休。潘慎修年轻时因为父亲的职任做秘书省正字,多次升迁后官至水部郎中 兼起居舍人。开宝末年,宋朝军队征讨南唐,李煜派他跟着自己的弟弟李从镒向 宋朝进贡买宴钱,请求暂停用兵。于是他们就留住怀信驿里。很快宋朝捷报就传 到了驿馆,驿馆官吏催促李从镒入朝送钱庆贺。潘慎修认为国家将要灭亡,应当 等待惩罚,还庆贺什么呢?从此每当宋朝大臣们上表庆贺胜利时,李从镒马上就 上表宋廷请求惩罚自己以示哀痛。宋太祖赞许他懂礼制,派吕使安慰开导他,大 凡供宴饮用的帷帐、用具、饮食等物和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都优厚地供给 他。李煜归顺朝廷时,宋廷让潘慎修担任太子右赞善大夫。李煜上表请求朝廷让 潘慎修担任自己的掌记室,朝廷答应了。李煜死后,潘慎修改官做太常博士。多 次升迁官职后做湖州、梓州知州。 淳化年间,秘书监李至推荐他,朝廷命他凭本官身份知直秘阁。潘慎修擅长下棋, 宋太宗多次召他前来下棋,于是他就写《棋说》一文来进献。文章大意说:“下 棋的方法要义在于恬静沉默,而攻占与放弃是最紧要的。讲仁爱就能保全自己, 守正义就能自我防守,遵礼制就能知道变通,用智慧就能做到兼并,讲诚信就能 战胜对手。君子懂得这五样,大概就可以和他谈论棋艺了。”接着他就列举了十 大要领来阐明这下棋的道理,宋太宗看完文章后称赞写得好。过了不久,他就和 直昭文馆韩援一道出使淮南巡视当地军政、民政,多次升迁官职后担任仓部、考 功部这两部的郎中。咸平年间,他又以邢昺副手身份担任两浙巡抚使,不久他们 又一同编写宋太宗起居注。 景德初年,他上表说自己衰老了,请求朝廷放他到地方做官。宋真宗认为他风度 儒雅应该留在秘府里,只听任他解除编写起居注的职务。几个月后,朝廷又提拔 他担任右谏议大夫、翰林侍读学士。他跟着真宗巡视澶州,染上伤寒病,真宗下 诏命令他坐轿子先回京。潘慎修病情虽然危急,但神智不错乱。他委托陈彭年为 自己起草身后奏章,在奏章中他不为儿子们谋求朝廷的恩泽,只把皇上的恩情没 有报答当作遗憾。第二年正月,潘慎修去世,年龄六十九岁。朝廷赏赐安葬费二 十万,绢一百匹。皇上哀怜他,命令主管部门提供船只载着他的灵柩回到故乡洪 州。 潘慎修风度蕴藉,广泛涉猎文史典籍,读过很多道家著作,善于清谈。在此以前, 南唐旧臣大多指责李煜昏慵懦弱,所说事情大多言过其实。宋真宗有一天拿他们 的话询问潘慎修,潘慎修回答说:“李煜如果真像这样不明事理,那么他凭什么 在位治国十多年?”过了些时日,宋真宗向宰相谈及潘慎修的话,还说潘慎修温
文尔雅做人不忘根本,恪守做臣子的节操,深深赞许褒扬他。当时和潘慎修交往 的士大夫们,都推崇他为人朴素高尚。然而他很有依仗自己是前辈的味道,对待 后辈较傲慢,因此人们又轻视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桓荣子郁。郁字仲恩,少以父任为郎。敦厚笃学,传父业,以《尚书》教授,门 徒常数百人。荣卒,郁当袭爵,上书让于兄子泛,显宗不许,不得已受封,悉以 租入与之。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帝自制 《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永平十五年,入授皇太子经,迁越骑校尉,诏敕太子、诸王各奉贺致礼。郁数进 忠言,多见纳录。肃宗即位,郁以母忧乞身,诏听以侍中行服。建初二年,迁屯 骑校尉 和帝即位,富于春秋,侍中窦宪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颇涉经学,上疏皇太后 曰:“《礼记》云:‘天下之命,悬于天子;天子之善,成乎所习。习与智长 则切而不勤;化与心成,则中道若性。昔成王幼小,越在襁褓,周公在前,史佚 在后;太公在左.召公在右。中立听朝,四圣维之。是以虑无遗计,举无过事。 孝昭皇帝八岁即位,大臣辅政,亦选名儒韦贤、蔡义、夏侯胜等入授于前,平成 圣德。近建初元年,张醣、魏应、召训亦讲禁中。臣伏惟皇帝陛下,躬天然之姿 宜渐教学,而独对左右小臣,未闻典义。昔五更桓荣,亲为帝师,子郁,结发敦 尚,继传父业,故再以校尉入授先帝,父子给事禁省,更历四世,今白首好礼 经行笃备。又宗正刘方,宗室之表,善为《诗经》,先帝所褒。宜令郁、方并入 教授,以崇本朝,光示大化。”由是迁长乐少府,复入侍讲。顷之,转为侍中奉 车都尉。永元四年,代丁鸿为太常。明年,病卒。 郁经授二帝,恩宠甚笃,赏赐前后数百千万,显于当世。门人杨震、朱宠,皆至 三公。 子普嗣,传爵至曾孙。郁中子焉,能世传其家学。孙鸾、曾孙彬,并知名 (选自《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有删改)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 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B.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 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文尔雅做人不忘根本,恪守做臣子的节操,深深赞许褒扬他。当时和潘慎修交往 的士大夫们,都推崇他为人朴素高尚。然而他很有依仗自己是前辈的味道,对待 后辈较傲慢,因此人们又轻视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桓荣子郁。郁字仲恩,少以父任为郎。敦厚笃学,传父业,以《尚书》教授,门 徒常数百人。荣卒,郁当袭爵,上书让于兄子泛,显宗不许,不得已受封,悉以 租入与之。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帝自制 《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永平十五年,入授皇太子经,迁越骑校尉,诏敕太子、诸王各奉贺致礼。郁数进 忠言,多见纳录。肃宗即位,郁以母忧乞身,诏听以侍中行服。建初二年,迁屯 骑校尉。 和帝即位,富于春秋,侍中窦宪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颇涉经学,上疏皇太后 曰:“《礼记》云:‘天下之命,悬于天子;天子之善,成乎所习。习与智长, 则切而不勤;化与心成,则中道若性。昔成王幼小,越在襁褓,周公在前,史佚 在后;太公在左.召公在右。中立听朝,四圣维之。是以虑无遗计,举无过事。’ 孝昭皇帝八岁即位,大臣辅政,亦选名儒韦贤、蔡义、夏侯胜等入授于前,平成 圣德。近建初元年,张酺、魏应、召训亦讲禁中。臣伏惟皇帝陛下,躬天然之姿, 宜渐教学,而独对左右小臣,未闻典义。昔五更桓荣,亲为帝师,子郁,结发敦 尚,继传父业,故再以校尉入授先帝,父子给事禁省,更历四世,今白首好礼, 经行笃备。又宗正刘方,宗室之表,善为《诗经》,先帝所褒。宜令郁、方并入 教授,以崇本朝,光示大化。”由是迁长乐少府,复入侍讲。顷之,转为侍中奉 车都尉。永元四年,代丁鸿为太常。明年,病卒。 郁经授二帝,恩宠甚笃,赏赐前后数百千万,显于当世。门人杨震、朱宠,皆至 三公。 子普嗣,传爵至曾孙。郁中子焉,能世传其家学。孙鸾、曾孙彬,并知名。 (选自《后汉书· 桓荣丁鸿列传》,有删改) 1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 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B. 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 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C.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 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D.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 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是指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后成为一种学官名,掌管学校课试等 事,位居提督学事司之下。现在是髙等学校教师学衔或职务名称之一。 B.“母忧乞身”是指遭逢母亲去世,在朝廷任职的官员,请求辞职前去为母守 C.“五更”是指年老还乡但富有学识经验的德高望重之人。古代设五更之位, 天子要以父兄之礼来对待。 D.“结发”,汉族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 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郁将爵位让给他哥哥的孩子桓泛,但皇帝不答应,桓郁虽接受了爵位,但 将所有的租税收入都交给了桓泛。 B.桓郁升迁为越骑校尉,皇帝下诏命令太子和诸王各自向桓郁祝贺;桓郁多次 向太子进谏忠言,多次都被采纳 C.窦宪上书皇太后,请求选择贤明来教导小皇帝读书,皇太后听从了他的建议, 让桓郁再次入宫侍讲 D.桓荣和桓郁因品德、学识突出而在宫中授课,历经四世,特别是桓郁擅长讲 论《诗经》,为先帝所褒奖。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帝即位,富于春秋,侍中窦宪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颇涉经学 (2)臣伏惟皇帝陛下,躬天然之姿,宜渐教学,而独对左右小臣,未闻典义。 【答案】18.B 21.(1)和帝即位后,年龄还小,侍中窦宪自认为自己身负外戚重任,想让小皇 帝多涉猎一些经书。(得分点:富、春秋、重、颇)
C. 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 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D. 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 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1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教授”是指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后成为一种学官名,掌管学校课试等 事,位居提督学事司之下。现在是高等学校教师学衔或职务名称之一。 B. “母忧乞身”是指遭逢母亲去世,在朝廷任职的官员,请求辞职前去为母守 孝。 C. “五更”是指年老还乡但富有学识经验的德高望重之人。古代设五更之位, 天子要以父兄之礼来对待。 D. “结发”,汉族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 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 2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桓郁将爵位让给他哥哥的孩子桓泛,但皇帝不答应,桓郁虽接受了爵位,但 将所有的租税收入都交给了桓泛。 B. 桓郁升迁为越骑校尉,皇帝下诏命令太子和诸王各自向桓郁祝贺;桓郁多次 向太子进谏忠言,多次都被采纳。 C. 窦宪上书皇太后,请求选择贤明来教导小皇帝读书,皇太后听从了他的建议, 让桓郁再次入宫侍讲。 D. 桓荣和桓郁因品德、学识突出而在宫中授课,历经四世,特别是桓郁擅长讲 论《诗经》,为先帝所褒奖。 2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帝即位,富于春秋,侍中窦宪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颇涉经学。 (2)臣伏惟皇帝陛下,躬天然之姿,宜渐教学,而独对左右小臣,未闻典义。 【答案】18. B 19. D 20. D 21. (1)和帝即位后,年龄还小,侍中窦宪自认为自己身负外戚重任,想让小皇 帝多涉猎一些经书。(得分点:富、春秋、重、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