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间接危害 医学节肢动物携带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这种由 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病(arbo- disease),在传染病中具有重要地位 按其传播过程中与节肢动物媒介的关系可分为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 1.机械性传播( mechanical transmission)医学节肢动物对病原体仅 起着携带、输送的作用,病原体机械地从一个宿主被传给另一个宿主,或从 某一污物如宿主带“病原菌”的粪便,被输送到宿主的食物、膳具上,造成 食物等污染和病原体传播。病原体在与昆虫接触过程中不发生明显的形态变 化或生物学变化。当然,在特定条件下亦可以繁殖,但并非必要。 机械性传播虫媒病的节肢动物,主要有蝇和蟑螂,尤其前者。蝇的外部 形态结构和生态特点,对于病原体的机械性传播十分有利。蝇的体表如足、 口器、背腹等满布体壁衍生物如鬃、毛、刺等,使蝇与病原体的接触面积大 大增加;足的足垫除多毛外,尚能分泌粘液,容易粘附病原体;蝇喜食粪便、 排泄物、伤口分泌物、脓血等腥臭的污物,同时又喜欢摄食宿主的食物和饮 料,在食物与污物间频繁来回寻食;蝇摄食过程中边食、边吐(吐滴)、边 排粪便的特点造成宿主的食物反复污染。据我国大连、长沙、杭州等地调査, 从蝇体内外可分离出多种病原菌,如痢疾杄菌、伤寒杄菌,沙门氏菌等。1964 年太原市的痢疾发病率、蝇类的消长、西瓜销售量三者之间互相一致。同时 在垃圾、厕所和水果摊档捕获的大头金蝇、麻蝇、舍蝇的体内外都分离出痢 疾杆菌。从全国范围来看,各种蝇类在传病作用上,主要是家蝇、大头金蝇、 绿蝇和麻蝇。但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中各蝇类的传病意义不同。 医学节肢动物还可以携带阿米巴包囊、蠕虫卵等寄生虫病原。国内有资
6 二、 间接危害 医学节肢动物携带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这种由 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病(arbo-disease),在传染病中具有重要地位。 按其传播过程中与节肢动物媒介的关系可分为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 1.机械性传播(mechanical transmission) 医学节肢动物对病原体仅 起着携带、输送的作用,病原体机械地从一个宿主被传给另一个宿主,或从 某一污物如宿主带“病原菌”的粪便,被输送到宿主的食物、膳具上,造成 食物等污染和病原体传播。病原体在与昆虫接触过程中不发生明显的形态变 化或生物学变化。当然,在特定条件下亦可以繁殖,但并非必要。 机械性传播虫媒病的节肢动物,主要有蝇和蟑螂,尤其前者。蝇的外部 形态结构和生态特点,对于病原体的机械性传播十分有利。蝇的体表如足、 口器、背腹等满布体壁衍生物如鬃、毛、刺等,使蝇与病原体的接触面积大 大增加;足的足垫除多毛外,尚能分泌粘液,容易粘附病原体;蝇喜食粪便、 排泄物、伤口分泌物、脓血等腥臭的污物,同时又喜欢摄食宿主的食物和饮 料,在食物与污物间频繁来回寻食;蝇摄食过程中边食、边吐(吐滴)、边 排粪便的特点造成宿主的食物反复污染。据我国大连、长沙、杭州等地调查, 从蝇体内外可分离出多种病原菌,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菌等。1964 年太原市的痢疾发病率、蝇类的消长、西瓜销售量三者之间互相一致。同时, 在垃圾、厕所和水果摊档捕获的大头金蝇、麻蝇、舍蝇的体内外都分离出痢 疾杆菌。从全国范围来看,各种蝇类在传病作用上,主要是家蝇、大头金蝇、 绿蝇和麻蝇。但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中各蝇类的传病意义不同。 医学节肢动物还可以携带阿米巴包囊、蠕虫卵等寄生虫病原。国内有资
料表明,蟑螂体外携带蛔虫卵率可达31.5%,体内带卵率也达15.7% 2.生物性传播( biological transmission)病原体在传播过程中,在 节肢动物体内经历发育或/与繁殖的阶段,是完成其生活史或传播不可缺少的 过程。在自然环境中,通常只有少数节肢动物种类才适合于某些病原体的发 育或/与繁殖,因此,生物性传播方式显示出病原与媒介节肢动物之间一定程 度的特异性关系。例如疟原虫必需经历在蚊体内的发育,才能有感染期的子 孢子;丝虫必需经历在蚊体内的发育,才能有感染期的丝状蚴;鼠疫杆菌必 需经历在蚤体内的繁殖,才能有足够数量的感染剂量感染新病例。病原体在 生物性媒介节肢动物体内,经过一定时间,完成其发育或/与繁殖的循环之后 才具有感染力。从病原体侵入昆虫体内,到具有感染力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称为外潜伏期( extrinsic incubation period)。外潜伏期的长短,与病原体本身 的生物学特点、节肢动物种类及其易感性以及周围环境因素,尤其温度和湿 度密切相关。通常根据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的发育与繁殖的情况,将病原 体与节肢动物媒介的关系分为4类。 (1)发育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完成其生活史的发育阶段,但没 有繁殖过程,即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仅有形态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等变 化,在数量上没有增加,有时甚至由于发育过程中一定比例的病原体死亡而 数量下降。例如丝虫微丝蚴进入蚊胃后,经过脱鞘进入胸肌成为腊肠期幼虫 感染前期幼虫、感染期幼虫,然后进入蚊喙才具感染性。但自始至终,虫数 只有因死亡而减少,不会增加 (2)繁殖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没有发育的阶段性,形态上没 有明显的变化。但经过繁殖后,其数量增多。例如黄热病毒、登革病毒在蚊 虫体内;恙虫病立克次体在恙螨体内、鼠疫杄菌在蚤体内、回归热螺旋体在
7 料表明,蟑螂体外携带蛔虫卵率可达 31.5%,体内带卵率也达 15.7%。 2.生物性传播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病原体在传播过程中,在 节肢动物体内经历发育或/与繁殖的阶段,是完成其生活史或传播不可缺少的 过程。在自然环境中,通常只有少数节肢动物种类才适合于某些病原体的发 育或/与繁殖,因此,生物性传播方式显示出病原与媒介节肢动物之间一定程 度的特异性关系。例如疟原虫必需经历在蚊体内的发育,才能有感染期的子 孢子;丝虫必需经历在蚊体内的发育,才能有感染期的丝状蚴;鼠疫杆菌必 需经历在蚤体内的繁殖,才能有足够数量的感染剂量感染新病例。病原体在 生物性媒介节肢动物体内,经过一定时间,完成其发育或/与繁殖的循环之后 才具有感染力。从病原体侵入昆虫体内,到具有感染力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称为外潜伏期(extrinsic incubation period)。外潜伏期的长短,与病原体本身 的生物学特点、节肢动物种类及其易感性以及周围环境因素,尤其温度和湿 度密切相关。通常根据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的发育与繁殖的情况,将病原 体与节肢动物媒介的关系分为 4 类。 (1)发育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完成其生活史的发育阶段,但没 有繁殖过程,即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仅有形态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等变 化,在数量上没有增加,有时甚至由于发育过程中一定比例的病原体死亡而 数量下降。例如丝虫微丝蚴进入蚊胃后,经过脱鞘进入胸肌成为腊肠期幼虫、 感染前期幼虫、感染期幼虫,然后进入蚊喙才具感染性。但自始至终,虫数 只有因死亡而减少,不会增加。 (2)繁殖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没有发育的阶段性,形态上没 有明显的变化。但经过繁殖后,其数量增多。例如黄热病毒、登革病毒在蚊 虫体内;恙虫病立克次体在恙螨体内、鼠疫杆菌在蚤体内、回归热螺旋体在
虱体内的繁殖等。 (3)发育繁殖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必须经历发育和繁殖两个 过程,它们不仅因有发育阶段而发生形态上的变化,而且在数量上也因繁殖 而增加。处于发育阶段的病原体,在到达感染期前对人无感染性,它们完成 发育阶段和繁殖并到达感染部位之后,才能传染给人。例如疟原虫,在按蚊 体内雌、雄配子体经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后,发育成动合子、卵囊,在卵囊阶 段发生孢子增殖,形成数以千计的子孢子,并且在子孢子侵入到唾液腺后, 通过感染蚊的吸血才能使人感染。 有些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的阶段不能明确地列入上述类型。例如利什 曼原虫在白蛉体内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增加,其实也有发育的过程,应归入发 育繁殖式 (4)经卵传递式:某些病原体特别是病毒和立克次体不仅在节肢动物 体内繁殖,而且侵入卵巢,经卵传递到下一代并使之具有感染性。病原体 的这种传递方式多见于蜱螨类。例如恙螨幼虫叮刺宿主感染了恙虫病立克 次体后,病原体经成虫产卵传递给下一代幼虫并具感染性。森林脑炎、蜱 媒出血热、Q热等病原体均能经卵传递。昆虫媒介也有经卵传递病原体的 例子,如乙型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在蚊媒中也可以经卵传递。 病原体经节肢动物传播的过程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从宿主中获得病原 体,二是经一定的发育或/和繁殖后再传给下一个脊椎动物宿主或人。前者一 般都通过吸血来完成,后者有多种形式 多数虫媒病病原体通过具感染性的媒介节肢动物吸血、叮咬传递给新宿 主。病原体在媒介昆虫体内发育成或繁殖后,侵入唾液腺,当昆虫叮咬或吸血 时,病原随唾液侵入宿主,使宿主获得感染,这种情形较多见,如按蚊传播
8 虱体内的繁殖等。 (3)发育繁殖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必须经历发育和繁殖两个 过程,它们不仅因有发育阶段而发生形态上的变化,而且在数量上也因繁殖 而增加。处于发育阶段的病原体,在到达感染期前对人无感染性,它们完成 发育阶段和繁殖并到达感染部位之后,才能传染给人。例如疟原虫,在按蚊 体内雌、雄配子体经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后,发育成动合子、卵囊,在卵囊阶 段发生孢子增殖,形成数以千计的子孢子,并且在子孢子侵入到唾液腺后, 通过感染蚊的吸血才能使人感染。 有些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的阶段不能明确地列入上述类型。例如利什 曼原虫在白蛉体内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增加,其实也有发育的过程,应归入发 育繁殖式。 (4)经卵传递式:某些病原体特别是病毒和立克次体不仅在节肢动物 体内繁殖,而且侵入卵巢,经卵传递到下一代并使之具有感染性。病原体 的这种传递方式多见于蜱螨类。例如恙螨幼虫叮刺宿主感染了恙虫病立克 次体后,病原体经成虫产卵传递给下一代幼虫并具感染性。森林脑炎、蜱 媒出血热、Q 热等病原体均能经卵传递。昆虫媒介也有经卵传递病原体的 例子,如乙型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在蚊媒中也可以经卵传递。 病原体经节肢动物传播的过程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从宿主中获得病原 体,二是经一定的发育或/和繁殖后再传给下一个脊椎动物宿主或人。前者一 般都通过吸血来完成,后者有多种形式。 多数虫媒病病原体通过具感染性的媒介节肢动物吸血、叮咬传递给新宿 主。病原体在媒介昆虫体内发育/或繁殖后,侵入唾液腺,当昆虫叮咬或吸血 时,病原随唾液侵入宿主,使宿主获得感染,这种情形较多见,如按蚊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