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 3.五十者可以衣帛 (《寡人之于国也》)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5.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6.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7.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填然鼓之。 (《寡人之于国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寡人之于国也》) 3.五十者可以衣帛。 (《寡人之于国也》)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5.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6.会盟而谋弱秦。 ( 《过秦论》) 7.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填然鼓之。 (鼓——击鼓)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木—种植) 3.五十者可以衣帛。 (衣服—穿上)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河水—游泳) 5.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帝王—称帝称王) 6.会盟而谋弱秦 (盟约——订立盟约) 7.籍吏民,封府库。 (册—造册登记)
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填然鼓之。 (鼓——击鼓)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木——种植) 3.五十者可以衣帛。 (衣服——穿上)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河水——游泳) 5.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帝王——称帝称王) 6.会盟而谋弱秦。 ( 盟约——订立盟约) 7.籍吏民,封府库。 (册——造册登记)
用法归纳: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 只是动作化罢了。名词用作一般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 的意思。 A、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B、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C,两个名词连用,如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结构,那么其中有 个名词就可能活用为动词。 D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E,名词处于谓语部分且谓语中无其他中心词(如动词),此名词活用为 般动词
用法归纳: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 只是动作化罢了。名词用作一般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 的意思。 A、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B、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C,两个名词连用,如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结构,那么其中有一 个名词就可能活用为动词。 D,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E,名词处于谓语部分且谓语中无其他中心词(如动词),此名词活用为 一般动词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2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2.既东封郑。 (《烛之武退秦师》)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2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疆界——使……成为疆界 特征归纳: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 名词活用为有“使…….”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 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语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2.既东封郑。 (《烛之武退秦师》) 疆界——使……成为疆界 名词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 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语。 特征归纳: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