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 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A项悚sδng项牾w首υ项辗zhan注意错误均排除。 2.【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A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望文生义。 B项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 形容对象错了。 ∂项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形容对象错 了。 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淸凉舒适。符合语境 3.【答案】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需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A项“ 但…还…”联结的内容无关联性且这组关联词一般表递进关系,而本例中还后面的内容 与“他在英语国家工作”无直接关系。 B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应为“酝酿、出台、执行”。不合逻辑 D项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与就业压力无关联。 4.【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逹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 语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首先明确整段话叙述的中心是茶发展历史及词义的演变。 先总说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⑤,再介绍“茶”字发展演变的历史④,①③为“茶”字形体 变⑥②“茶”义项与生活的关系密贴。根据毎句话的逻辑关系及关联性词语处理好句子顺 序。一开始选⑥,给人以突兀的感觉,从生活贴入,水到渠成的讲“茶”字的发展演变,非 常自然、合理。故排除⑥为第一句,B、D项排除了,⑤②之间关系不如⑥②之间关系紧密。 所以答案为C 5.【答案①既然自称为“客”(或“他自号为‘客’”);②戏曲界无人不知(或“戏曲界人 人都知道”):③他还搜集了700余份戏单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鲜明、得体的能力。从修改语病角度看,属优劣改 每写出一句给2分。句①如果未表达出“自称为客”意思的,不给分;句②如果不用“戏曲 界”作为话题,不给分;句③如果不用“他”作为话题,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关键 处符台要求,可酌情给分。 6.【答案示例】作为一门艺术,音乐也要追求“深度”(或“音乐作品也需要追求‘深度’”)。 【解析】考查学生语言连贯的能力。补写正确给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表达出“音 乐要有深度”意思的,可酌情给分。 7.【答案示例】没有奋斗,生命就如空中棧阁,无论怎样建造,都只是徒劳无益, 没有奋斗,生命就如夭上的彩虹,无论怎样描绘,都只是昙花一现般的消逝。 没有奋斗,生命就如干涸土壤中的种子,无论怎样耕耘,都只是空壳一只。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的能力。作答本题注意要求,从语法角度看,是复句,“没有· 无论……都只是”条件复句,要注意形式要是复句;从修辞角度看,三句都是比喻,且三句 构成排比。仿写时要形神兼备,要有文采,也要有意蕴。首先要选用一个对象,使用到比喻 修辞,句式和原句相同。在仿写时注意比喻要恰当贴切,内容要合理通顺,并且是完整的 比喻正确给2分,构成排比给2分,话题内容贴切给2分
- 1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 答案: 一、1.【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A 项悚 sǒnɡ C 项牾 wǔ D 项辗 zhǎn 注意错误均排除。 2. 【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 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A 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望文生义。 B 项 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 形容对象错了。 C 项 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形容对象错 了。 D 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符合语境。 3.【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需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A 项“不 但……还……”联结的内容无关联性且这组关联词一般表递进关系,而本例中还后面的内容 与“他在英语国家工作”无直接关系。 B 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应为“酝酿、出台、执行”。不合逻辑。 D 项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与就业压力无关联。 4.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 语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首先明确整段话叙述的中心是茶发展历史及词义的演变。 先总说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⑤,再介绍“茶”字发展演变的历史④,①③为“茶”字形体 演变⑥②“茶”义项与生活的关系密贴。根据每句话的逻辑关系及关联性词语处理好句子顺 序。一开始选⑥,给人以突兀的感觉,从生活贴入,水到渠成的讲“茶”字的发展演变,非 常自然、合理。故排除⑥为第一句,B、D 项排除了,⑤②之间关系不如⑥②之间关系紧密。 所以答案为 C 5. 【答案①既然自称为“客”(或“他自号为‘客’”); ②戏曲界无人不知(或“戏曲界人 人都知道”): ③他还搜集了 700 余份戏单。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鲜明、得体的能力。从修改语病角度看,属优劣改 每写出一句给 2 分。句①如果未表达出“自称为客”意思的,不给分;句②如果不用“戏曲 界”作为话题,不给分;句③如果不用“他”作为话题,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关键 处符台要求,可酌情给分。 6. 【答案示例】作为一门艺术,音乐也要追求“深度”(或“音乐作品也需要追求‘深度’”)。 【解析】考查学生语言连贯的能力。补写正确给 3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表达出“音 乐要有深度”意思的,可酌情给分。 7. 【答案示例】没有奋斗,生命就如空中楼阁,无论怎样建造,都只是徒劳无益。 没有奋斗,生命就如天上的彩虹,无论怎样描绘,都只是昙花一现般的消逝。 没有奋斗,生命就如干涸土壤中的种子,无论怎样耕耘,都只是空壳一只。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的能力。作答本题注意要求,从语法角度看,是复句,“没有…… 无论……都只是”条件复句,要注意形式要是复句;从修辞角度看,三句都是比喻,且三句 构成排比。仿写时要形神兼备,要有文采,也要有意蕴。首先要选用一个对象,使用到比喻 修辞,句式和原句相同。在仿写时注意比喻要恰当贴切,内容要合理通顺,并且是完整的。 比喻正确给 2 分,构成排比给 2 分,话题内容贴切给 2 分
1、【答案】A 【解析】B仗义执言,蹙(c山)额,C再接再厉,百舸(g)争流,D绿草如茵,乳臭(xi山) 未干 2、【答案】C 【解析】A“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搭配不当。B“依据……结果”或 “…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句式杂糅。D“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成分残缺。 3、【答案】D 【解析】“必须”只能做状语不能做定语,因此第一空只能是“必需”。“胆固醇在小肠的 吸收”只能“(控)制”不能“(制)止”,因此第二空只能是“抑制”。第三空所支配的 宾语是“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心语是“发生”,“发生”只能“防止”但没法“防治 4、【答案】B 【解析】此题先看选项,第一空只有②③两种可能,比较之下,必然选②,排除C、D。再看 第二空,只有③④两种可能,但如果填入③,则这一句内部已经前后矛盾,因此只能填④, 由此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5、【答案】C 【解析】“多用对偶骈散相间”不是前述所有文学体裁的共同特点,例如“骈散相间”就不 能用以形容《诗经》和唐诗等体裁。 三、1.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辨析能力。A.轻歌慢舞→轻歌曼舞B.影牒 →影碟C.结骨眼→节骨眼 2.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令人侧目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 憎恨或又怕又愤恨。褒贬使用不当。D.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 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B.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 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C.与日俱增: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 容不断增长。形容对象不对, 3.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辨析语病的能力。A.句式杂糅,“规划拟把……作为目标”。 B.语序不当,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为其制订专门培养方案。D.提承不 面与两面 搭配不当,“能否……是”改为“……是”,删去“能否”。 4.【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下定语首先要符合表达形式的要求,概念表达一般用“种差” “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方式。因此我们先要从语段中找相关属概念,提取关 键信息,即种差一一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同时也要注意种差多 时,语序要恰当,不能出现语病。如“被定义概念”=“种差”十“邻近的属概念”。按这一思 路总结即可。答案:年画是春节时张贴的,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含有吉祥喜庆意义的 图画。 5.【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题要审淸题意要求,理解整个语段含意, 抓住关键词“可游、可居、可望”之间的关系,注意层次条理,同时还要注意形式的特点, 如一些关联词“不但、也、都是、而且、从而”等在行文中的提示作用。答题时不能离开“居、 望、游”三个关键词。答案示例:①“望”最重要。②即便是“居”,③窗子起着“望”的 重要作用。(窗子也很重要。窗子必不可少)④景色都不(尽)相同。⑤丰富的审美感受。 6.【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答题时,应该先了解安晴的诉求,答话者李 华是回答安晴的诉求的,揣摩他们的谈话内容,交谈的要点信息,注意他们对话的礼貌委婉 得体。答案示例 ①你好!我想加入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可以吗? ②请问协会近期有什么活动? ③我想参加,有哪些内容呢?
- 2 - 二、1、【答案】A 【解析】B 仗义执言,蹙(cù)额,C 再接再厉,百舸(ɡě)争流,D 绿草如茵,乳臭(xiù) 未干。 2、【答案】C 【解析】A“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搭配不当。B“依据……结果”或 “……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句式杂糅。D“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成分残缺。 3、【答案】D 【解析】“必须”只能做状语不能做定语,因此第一空只能是“必需”。“胆固醇在小肠的 吸收”只能“(控)制”不能“(制)止”,因此第二空只能是“抑制”。第三空所支配的 宾语是“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心语是“发生”,“发生”只能“防止”但没法“防治”。 4、【答案】B 【解析】此题先看选项,第一空只有②③两种可能,比较之下,必然选②,排除 C、D。再看 第二空,只有③④两种可能,但如果填入③,则这一句内部已经前后矛盾,因此只能填④, 由此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5、【答案】C 【解析】“多用对偶骈散相间”不是前述所有文学体裁的共同特点,例如“骈散相间”就不 能用以形容《诗经》和唐诗等体裁。 三、1.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辨析能力。A. 轻歌慢舞→轻歌曼舞 B.影牒 →影碟 C.结骨眼→节骨眼 2. 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 令人侧目 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 憎恨或又怕又愤恨。褒贬使用不当。D. 鞭辟入里,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 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B. 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 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C.与日俱增: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 容不断增长。形容对象不对。 3. 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辨析语病的能力。 A.句式杂糅,“规划拟把……作为目标”。 B.语序不当,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为其制订专门培养方案。 D.提承不一。一面与两面 搭配不当,“能否……是”改为“……是”,删去“能否”。 4.【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下定语首先要符合表达形式的要求,概念表达一般用“种差” +“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方式。因此我们先要从语段中找相关属概念,提取关 键信息,即种差——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同时也要注意种差多 时,语序要恰当,不能出现语病。如“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概念”。按这一思 路总结即可。答案:年画是春节时张贴的,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含有吉祥喜庆意义的 图画。 5.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题要审清题意要求,理解整个语段含意, 抓住关键词“可游、可居、可望”之间的关系,注意层次条理,同时还要注意形式的特点, 如一些关联词“不但、也、都是、而且、从而”等在行文中的提示作用。答题时不能离开“居、 望、游”三个关键词。答案示例:①“望”最重要。②即便是“居”, ③窗子起着“望”的 重要作用。(窗子也很重要。窗子必不可少)④景色都不(尽)相同。⑤丰富的审美感受。 6.【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答题时,应该先了解安晴的诉求,答话者李 华是回答安晴的诉求的,揣摩他们的谈话内容,交谈的要点信息,注意他们对话的礼貌委婉 得体。答案示例: ①你好!我想加入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可以吗? ②请问协会近期有什么活动? ③我想参加,有哪些内容呢?
④太妤了!我们还打算跟她们联欢呢,你能出个节目吗? 1.答案:A[解析]B项“帛(b)”与“悖(bei)”读音不同,C项“昭(zhaσ)” 与“着(zhu)”读音不同,D项“忏(chan)”与“阡(qian)”读音不同。 [评点]从考查的内容上看,有形近字(共四组)、同音字(共八组),而且以同音字考查为主 导,这是比较少见的,这也体现了命题人的胆识;在读音不相同的选项中只设一组读音不同, 做到了命题的规范,也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因而一上来就给考生坚定了信心。但是, 音字考查过多,并且同音字除了同音之外之间再没有其他任何联系,比如“嫁”与“假” 帛”与“悖 昭”与“着”,等,并组考查根本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给人的感觉好像 只是两个同音字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已,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对人才选拔性的考查。所以从 此题内容上说,命题有些低幼化,也间接地帮扶了不愿识记的当代中学生,而且还“促进” 了当代中学生识记能力逐步退化的倾向。 2.答案:∂[解析]笫一空根据“笔名满夭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 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 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 的趋势,填“弄假成真”。 [评点]在所给语境中选填成语,似乎是成语考查的一种创新动作,但这种题型早已出现过, 并不“新”。但从成语的考查数量上看,这样的题型无疑比传统的成语题多了些考查的内容 —传统考四个成语,这里考了六个成语。但这里考查的内容不是体现在成语的区别上,而 是根据语境选填成语,所以此题仍然简单。 3.答案:人们的活动要懂得自然生态规律,不能为了享受而破坏自然。 标准答案:树乜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 [解析]这是一道语感题,考查的是“听”的能力。在答此题的时候要注意由点到面的思维。 意思对即可。 评点:听言外音、话中话,乜就是所说的潜台词,这样的题考查的太少,江苏省能有这样的 题目出现乃为中学生的大幸,因为当代的中学生“不会听话”了,因为他们失去了生活的根 基。不过,这样的题出得再生活化就更好了。比如类似于这样的题目:某天一位领导与你相 遇了,领导打趣地对你说:“打老远的地方,我都看见你了,你却没有看见我!”作为相遇 的你,你怎么回答呢?你可以笑着说:“领导就是有高瞻远瞩的能力,岂是我能相比的!” 当然这甚有拍马的嫌疑,但这不能不说你有超强的生活表达能力,不然,我们学语文是用来 干什么的呢? 4.标准答案: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 [解析]这是一道图文题,漫画的意图很明显,并不隐晦,所以学生也不难答题。意思对即可。 [评点]解答这道题的考生,可能正是这种教育下的“孩子”,所以这道题岀得很有现实性、 生活性,这也是对他们的教育与警醒。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二) 请查阅必修一到必修五的课本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三) 、基础知识部分。15小题,30分。 1-5 CDCBB 6-10 CDBCB 11-15 DACAB 中国古代文学(文化)部分。37小题,74分。 3
- 3 - ④太好了!我们还打算跟她们联欢呢,你能出个节目吗? 四、1. 答案:A[解析]B 项“帛(bó)”与“悖(bèi)”读音不同,C 项“昭(zhāo)” 与“着(zhuó)”读音不同,D 项“忏(chàn)”与“阡(qiān)”读音不同。 [评点]从考查的内容上看,有形近字(共四组)、同音字(共八组),而且以同音字考查为主 导,这是比较少见的,这也体现了命题人的胆识;在读音不相同的选项中只设一组读音不同, 做到了命题的规范,也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因而一上来就给考生坚定了信心。但是,同 音字考查过多,并且同音字除了同音之外之间再没有其他任何联系,比如“嫁”与“假”, “帛”与“悖”,“昭”与“着”,等,并组考查根本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给人的感觉好像 只是两个同音字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已,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对人才选拔性的考查。所以从 此题内容上说,命题有些低幼化,也间接地帮扶了不愿识记的当代中学生,而且还“促进” 了当代中学生识记能力逐步退化的倾向。 2. 答案:C [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 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 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 的趋势,填“弄假成真”。 [评点]在所给语境中选填成语,似乎是成语考查的一种创新动作,但这种题型早已出现过, 并不“新”。但从成语的考查数量上看,这样的题型无疑比传统的成语题多了些考查的内容 ——传统考四个成语,这里考了六个成语。但这里考查的内容不是体现在成语的区别上,而 是根据语境选填成语,所以此题仍然简单。 3. 答案:人们的活动要懂得自然生态规律,不能为了享受而破坏自然。 标准答案: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 [解析]这是一道语感题,考查的是“听”的能力。在答此题的时候要注意由点到面的思维。 意思对即可。 评点:听言外音、话中话,也就是所说的潜台词,这样的题考查的太少,江苏省能有这样的 题目出现乃为中学生的大幸,因为当代的中学生“不会听话”了,因为他们失去了生活的根 基。不过,这样的题出得再生活化就更好了。比如类似于这样的题目:某天一位领导与你相 遇了,领导打趣地对你说:“打老远的地方,我都看见你了,你却没有看见我!”作为相遇 的你,你怎么回答呢?你可以笑着说:“领导就是有高瞻远瞩的能力,岂是我能相比的!” 当然这甚有拍马的嫌疑,但这不能不说你有超强的生活表达能力,不然,我们学语文是用来 干什么的呢? 4. 标准答案: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 [解析]这是一道图文题,漫画的意图很明显,并不隐晦,所以学生也不难答题。意思对即可。 [评点]解答这道题的考生,可能正是这种教育下的“孩子”,所以这道题出得很有现实性、 生活性,这也是对他们的教育与警醒。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二) 请查阅必修一到必修五的课本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三) 一、基础知识部分。15 小题,30 分。 1-5 CDCBB 6-10 CDBCB 11-15 DACAB 二、中国古代文学(文化)部分。37 小题,74 分
16-20 DDBBC 21-25 ACCCA 26-30 CAABB 31-35 ABCAB 36-40 CCABB 41-45 CDBCB 46-50 DDDCA 51-52 BC 三、中国四大古典小说部分。13小题,26分。 53-55DBA 56-60 ACCAB 61-65 CBABC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5小题,10分。 66-70 DDABB 五、外国文学部分。15小题,30分。 71-75 BCBBD 76-80 ACCDB 81-85 DDAAB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四) 答案 -5 ACDA B 1A出自《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鸿雁:《汉书苏武传》 载有大雁传书事,后因以之喻书信。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2C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3D“半斤八两”,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 上下。 4A出自宋·范公偁《过庭录》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乇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 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意思是: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5B孔子老家是现在的山东省济宁曲阜市。 曲阜市的邻居邹城市,是孟子的家乡。所以,我们家那里又被称为“孔孟之乡” 6----10 CCdA B 6∂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7℃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 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 4 - 16-20 DDBBC 21-25 ACCCA 26-30 CAABB 31-35 ABCAB 36-40 CCABB 41-45 CDBCB 46-50 DDDCA 51-52 BC 三、中国四大古典小说部分。13 小题,26 分。 53-55DBA 56-60 ACCAB 61-65 CBABC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5 小题,10 分。 66-70 DDABB 五、外国文学部分。15 小题,30 分。 71-75 BCBBD 76-80 ACCDB 81-85 DDAAB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四) 答案: 1----5 A C D A B 1A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鸿雁:《汉书苏武传》 载有大雁传书事,后因以之喻书信。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2C 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3D “半斤八两”,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 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 上下。 4A 出自宋·范公偁《过庭录》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 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 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意思是: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5B 孔子老家是现在的山东省济宁曲阜市。 曲阜市的邻居邹城市,是孟子的家乡。所以,我们家那里又被称为“孔孟之乡”。 6----10 C C D A B 6C 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7C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 二世,曰: ‘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意思是指着鹿,故意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8D炎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有熊氏,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的后代。指中华民 族的后代。 9A出自唐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B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大篆.六国古文→小篆——→隶书一→楷.草.行书 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这是汉宇形体演变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 的分水岭。 此前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叫古文字,字形具有象形性,此后的隶书.楷书.行书叫 今文字,字形具有象征性。 15aa B 11A《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 内容。 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12A选自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 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 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遙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 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效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 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13D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 说中的龙所组成,用于记年 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14B选自李煜《虞美人》
- 5 - 意思是指着鹿,故意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8D 炎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有熊氏,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 炎帝和黄帝的后代。指中华民 族的后代。 9A 出自 唐杜牧《泊秦 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B 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大篆.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草.行书 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这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 的分水岭。 此前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叫古文字,字形具有象形性,此后的隶书.楷书.行书叫 今文字,字形具有象征性。 11----15 A A D B B 11A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 内容。 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12A 选自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 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 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 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效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 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13D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 说中的龙所组成,用于记年, 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14B 选自李煜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