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 三、优点 (1)可采用短距,改善电动势、磁动势的波形 (2)线圈尺寸相同,便于绕制 (3)端部排列整齐,利于散热机械强度高 10kW以上的电机主要采用双层绕组 四、分类 (1)叠绕组——相邻两个串联绕组中,后一个绕组叠加 在前一个线圈上 (2波绕组—两个相连接的线圈成波浪式前进 录上一页 页后
第四章 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 三、优点: ⑴ 可采用短距,改善电动势、磁动势的波形 ⑵线圈尺寸相同,便于绕制 ⑶端部排列整齐,利于散热机械强度高 10kW以上的电机主要采用双层绕组 四、分类 ⑴叠绕组——相邻两个串联绕组中,后一个绕组叠加 在前一个线圈上 ⑵波绕组——两个相连接的线圈成波浪式前进
第四章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 42三相双层绕组 五、叠绕组 构造方法和步骤(举例:Q=242p=4,整距m=3) (1)分极分相 将总槽数按给定的极数均匀分开(N,S极相邻分布)并标记假设 的感应电势方向 将每个极域的槽数按三相均匀分开。三相在空间错开120电角度。 S S 录上一页 页后
第四章 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 4.2三相双层绕组 五、叠绕组 构造方法和步骤(举例:Q=24,2p=4,整距,m=3) ⑴分极分相: 将总槽数按给定的极数均匀分开(N,S极相邻分布)并标记假设 的感应电势方向; 将每个极域的槽数按三相均匀分开。三相在空间错开120电角度
第四章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 42三相双层绕组 (2)连线圈和线圈组(P116图)根据给定的线圈节距连线圈(上 层边与下层边合一个线圈)以上层边所在槽号标记线圈编号 将同一极域内属于同一相的某两个圈边连成一个线圈(共有q个 线圈,为什么?) 将同一极域内属于同一相的q个线圈连成一个线圈组(共有多少 个线圈组?)以上连接应符合电势相加原则。 录上一页 页后
第四章 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 4.2三相双层绕组 (2)连线圈和线圈组(P116图)根据给定的线圈节距连线圈(上 层边与下层边合一个线圈)以上层边所在槽号标记线圈编号。 将同一极域内属于同一相的某两个圈边连成一个线圈(共有q个 线圈,为什么?) 将同一极域内属于同一相的q个线圈连成一个线圈组(共有多少 个线圈组?)以上连接应符合电势相加原则
第四章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 42三相双层绕组 (3)连相绕组: 将属于同一相的2p个线圈组连成一相绕组,并标记首尾端 串联与并联,电势相加原则。 按照同样的方法构造其他两相 A 录上一页 页后
第四章 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 4.2三相双层绕组 (3)连相绕组: • 将属于同一相的2p个线圈组连成一相绕组,并标记首尾端。 • 串联与并联,电势相加原则。 • 按照同样的方法构造其他两相
第四章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 42三相双层绕组 (4)连三相绕组 将三个构造好的单相绕组连成完整的三相绕组 △接法或者Y接法 B B B B U,=U 3 录上一页 页后
第四章 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 4.2三相双层绕组 (4)连三相绕组 • 将三个构造好的单相绕组连成完整的三相绕组 • △接法或者Y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