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 4.1交流绕组的构成原则和分类 42三相双层绕组 4.3正弦磁场下交流绕组的感应电动势 44感应电动势中的高次谐波 4.5通有正弦交流电时单相绕组的磁动势 4.6通有对称的三相电流时三相绕组的磁动势 录上一页 页后
第四章 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 4.1交流绕组的构成原则和分类 4.2三相双层绕组 4.3正弦磁场下交流绕组的感应电动势 4.4感应电动势中的高次谐波 4.5通有正弦交流电时单相绕组的磁动势 4.6通有对称的三相电流时三相绕组的磁动势
第四章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 本章重点 、掌握交流绕组的排列方式,以双层整距叠绕组为主,掌 握交流绕组的基本概念,如绕组的分相,每极每相槽数 及每相绕组的连接、并联支路数。 2、掌握交流绕组的感应电势与磁通的关系及表达式 掌握短距系数、分布因数的计算及物理意义。 3、掌握单相和三相绕组的磁动势的性质,大小及波形。 录上一页 页后
第四章 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 1、掌握交流绕组的排列方式,以双层整距叠绕组为主,掌 握交流绕组的基本概念,如绕组的分相,每极每相槽数 及每相绕组的连接、并联支路数。 2、掌握交流绕组的感应电势与磁通的关系及表达式。 掌握短距系数、分布因数的计算及物理意义。 3、掌握单相和三相绕组的磁动势的性质,大小及波形。 本章重点:
第四章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 4.1交流绕组的构成原则和分类 构成原则 成电动势和合成磁动势的波形要接近正弦形 (基波、谐波) 2.三相绕组对称(节距、匝数、线径相同、空间互 差电角度)(即保证各相电动势磁动势对称,电 阻电抗相同) 铜耗减小,用铜量减少。 4.绝缘可靠、机械强度高、散热条件好、制造方便 录上一页 页后
第四章 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 4.1交流绕组的构成原则和分类 一、构成原则 1.合成电动势和合成磁动势的波形要接近正弦形 (基波、谐波) 2.三相绕组对称(节距、匝数、线径相同、空间互 差电角度)(即保证各相电动势磁动势对称,电 阻电抗相同) 3.铜耗减小,用铜量减少。 4.绝缘可靠、机械强度高、散热条件好、制造方便
第四章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 交流绕组的分类 按相数分为:单相、三相、多相 按槽内层数分为:单层(同心式、链式、交叉 式)、双层(叠绕组、波绕组)、单双层 每极每相槽数q:整数槽、分数槽 录上一页 页后
第四章 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 二、交流绕组的分类 按相数分为:单相、三相、多相 按槽内层数分为:单层(同心式、链式、交叉 式)、双层(叠绕组、波绕组)、单双层 每极每相槽数q:整数槽、分数槽
第四章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 42三相双层绕组双层绕组的主要优点(P1): 基本概念 1线圈(绕组元件):是构成绕组的基本单元。绕组就是线圈 按一定规律的排列和联结。线圈可以区分为多匝线圈和单匝线 圈。与线圈相关的概念包括:有效边;端部;线圈节距等(看 图) m 1散嵌货图 照片:成型线圈 录上一页 页后
第四章 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 1.线圈(绕组元件):是构成绕组的基本单元。绕组就是线圈 按一定规律的排列和联结。线圈可以区分为多匝线圈和单匝线 圈。与线圈相关的概念包括:有效边;端部;线圈节距等(看 图) 4.2三相双层绕组 双层绕组的主要优点(P113): 一、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