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哲学不等于政治,哲学家也不是政治家,有的哲学家甚至想方设法远离政治,但 哲学不可能脱离政治。哲学总是具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背景,总是以自己独特的方 式蕴涵着政治,总是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政治效应。马克思之所以重视否定性的辩 证法,是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 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这就是说,马克思之所以重视辩证 法,背后有现实问题,有政治内涵,这就是批判、否定资本主义,实现无产阶级 和人类解放。如果我们只是看到辩证法的学理性,而没有看到它背后的现实问题 和政治内涵,就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法,就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为什么强 调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往前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 法国启蒙晢学登上历史舞台,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摇旗呐喊。德国资产阶级革命 产生之前,德国古典哲学登上历史舞台,为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鸣锣开道。往后 看,海德格尔晢学“从头到尾都是政治的”。即使解构主义哲学也不是所谓“纯 粹晢学”,与政治无关。用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的话来说,解构主义是通过解构 既定的话语结构来挑战既定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的政治结构。 同时,政治需要哲学。如果说“哲学家不时地以其哲学名义,投身于政治研究乃 至政治进程中”,那么,“政治家或有时利用哲学概念使其政治企图合理化,或 有时寻求哲学的忠告”(汉斯·斯鲁格语)。的确如此。没有经过晢学论证其合理 性的政治缺乏理性和逻辑力量,缺乏理念和精神支柱,很难获得人民大众的拥护。 毛泽东之所以重视哲学,提出实事求是,就是为了批判教条主义,从而正确解决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邓小平之所以重视哲学,重申实事求是,就是为 了批判“两个凡是”,从而正确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离开了这 政治背景,仅仅从学理的角度去理解实事求是,把实事求是还原为一般唯物论和 认识论原理,就索然无味。当然,哲学命题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效应并非等值,但 哲学具有这种或那种政治效应却是无疑的,而且同一个哲学命题在不同的历史条 件下会产生不同的政治效应。 哲学不应成为某种政治的传声筒或辩护词,因为哲学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即科 学性、反思性、批判性;哲学也不应远离或脱离政治,因为哲学和时代的统一性 首先是通过其政治效应来实现的。哲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以抽象的概念体 系来反映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现实的社会运动,体现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 益、愿望和要求。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晢学是这样,明快泼辣的法国启蒙哲学 是这样,艰涩隐晦的德国古典哲学是如此,高深莫测的解构主义哲学也不例外。 学哲学,就是要培养自己具有自觉的哲学意识,同时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并使 二者达到高度统一,从而真正理解现实,把握历史趋势
河北省百校联盟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哲学不等于政治,哲学家也不是政治家,有的哲学家甚至想方设法远离政治,但 哲学不可能脱离政治。哲学总是具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背景,总是以自己独特的方 式蕴涵着政治,总是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政治效应。马克思之所以重视否定性的辩 证法,是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 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这就是说,马克思之所以重视辩证 法,背后有现实问题,有政治内涵,这就是批判、否定资本主义,实现无产阶级 和人类解放。如果我们只是看到辩证法的学理性,而没有看到它背后的现实问题 和政治内涵,就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法,就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为什么强 调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往前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 法国启蒙哲学登上历史舞台,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摇旗呐喊。德国资产阶级革命 产生之前,德国古典哲学登上历史舞台,为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鸣锣开道。往后 看,海德格尔哲学“从头到尾都是政治的”。即使解构主义哲学也不是所谓“纯 粹哲学”,与政治无关。用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的话来说,解构主义是通过解构 既定的话语结构来挑战既定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的政治结构。 同时,政治需要哲学。如果说“哲学家不时地以其哲学名义,投身于政治研究乃 至政治进程中”,那么,“政治家或有时利用哲学概念使其政治企图合理化,或 有时寻求哲学的忠告”(汉斯·斯鲁格语)。的确如此。没有经过哲学论证其合理 性的政治缺乏理性和逻辑力量,缺乏理念和精神支柱,很难获得人民大众的拥护。 毛泽东之所以重视哲学,提出实事求是,就是为了批判教条主义,从而正确解决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邓小平之所以重视哲学,重申实事求是,就是为 了批判“两个凡是”,从而正确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离开了这一 政治背景,仅仅从学理的角度去理解实事求是,把实事求是还原为一般唯物论和 认识论原理,就索然无味。当然,哲学命题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效应并非等值,但 哲学具有这种或那种政治效应却是无疑的,而且同一个哲学命题在不同的历史条 件下会产生不同的政治效应。 哲学不应成为某种政治的传声筒或辩护词,因为哲学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即科 学性、反思性、批判性;哲学也不应远离或脱离政治,因为哲学和时代的统一性 首先是通过其政治效应来实现的。哲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以抽象的概念体 系来反映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现实的社会运动,体现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 益、愿望和要求。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样,明快泼辣的法国启蒙哲学 是这样,艰涩隐晦的德国古典哲学是如此,高深莫测的解构主义哲学也不例外。 学哲学,就是要培养自己具有自觉的哲学意识,同时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并使 二者达到高度统一,从而真正理解现实,把握历史趋势
(摘编自杨耕《哲学的位置在哪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哲学全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背景,全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蕴涵着政治,全都 具有一定的政治效应。 B.因为马克思重视否定性的辩证法,所以马克思批判、否定资本主义,为实现无 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而斗争。 C.解构主义哲学与政治有关,表现在通过解构既定的话语结构来挑战既定的历史 传统和现实的政治结构。 D.政治家为了使政治企图合理化,有时需利用哲学概念,有时寻求哲学的忠告, 这是政治需要哲学的表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政治经过哲学论证其合理性,具有理性和逻辑力量,具有理念和精神支柱,可 以获得人民大众的拥护。 B.哲学具有政治效应是一定的,但哲学命题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效应并非等值,不 同的历史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政治效应。 C.哲学的科学性、反思性、批判性决定了它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所以哲学也 不应远离或者脱离现实政治。 D哲学学派有着共同的特点,但它们也有各自的特点,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大精 深,解构主义哲学高深莫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哲学与政治相辅相成,晢学家想脱离现实政治去研究哲学是不可能的,因为哲 学与政治是密切联系的。 B.在马克思的辩证法产生之前,法国和德国的哲学都为各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摇旗呐喊或者鸣锣开道。 C.毛泽东和邓小平提出实事求是,都是为了批判错误思想,解决中国社会主义革 命或者建设的道路问题。 D.使自觉的哲学意识与敏锐的政治眼光达到高度统一,才能真正理解现实,把握 历史趋势,这就需学哲学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母尝梦东南日光射其身,旁一神人以笔授之,已而 奂生,其父以为文明之象,因名之曰奂。金末举进士不中,乃作万言策,指陈时 病,皆人所不敢言者,未及上而归,教授乡里。 岁癸已,奂微服北渡,冠氏帅赵寿之即延致奂,待以师友之礼。门人有自京师载 书来者,因得聚而读之。东平严实闻奂名,数问其行藏,奂终不一诣。 戊戌,试诸道进士。奂试东平,两中赋论第一。从监试官北上,谒中书耶律楚材, 楚材奏荐之,授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奂将行,言于楚材曰:“仆 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 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愿假以岁月,使得抚摩疮痍,以为朝廷爱养基本 万一之助。”楚材甚善。奂既至,招致一时名士与之议,政事约束一以简易为事。 按行境内,亲问盐务月课几何、难易若何。有以增额言者,奂责之曰:“剥下欺
(摘编自杨耕《哲学的位置在哪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哲学全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背景,全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蕴涵着政治,全都 具有一定的政治效应。 B.因为马克思重视否定性的辩证法,所以马克思批判、否定资本主义,为实现无 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而斗争。 C.解构主义哲学与政治有关,表现在通过解构既定的话语结构来挑战既定的历史 传统和现实的政治结构。 D.政治家为了使政治企图合理化,有时需利用哲学概念,有时寻求哲学的忠告, 这是政治需要哲学的表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政治经过哲学论证其合理性,具有理性和逻辑力量,具有理念和精神支柱,可 以获得人民大众的拥护。 B.哲学具有政治效应是一定的,但哲学命题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效应并非等值,不 同的历史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政治效应。 C.哲学的科学性、反思性、批判性决定了它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所以哲学也 不应远离或者脱离现实政治。 D.哲学学派有着共同的特点,但它们也有各自的特点,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大精 深,解构主义哲学高深莫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哲学与政治相辅相成,哲学家想脱离现实政治去研究哲学是不可能的,因为哲 学与政治是密切联系的。 B.在马克思的辩证法产生之前,法国和德国的哲学都为各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摇旗呐喊或者鸣锣开道。 C.毛泽东和邓小平提出实事求是,都是为了批判错误思想,解决中国社会主义革 命或者建设的道路问题。 D.使自觉的哲学意识与敏锐的政治眼光达到高度统一,才能真正理解现实,把握 历史趋势,这就需学哲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母尝梦东南日光射其身,旁一神人以笔授之,已而 奂生,其父以为文明之象,因名之曰奂。金末举进士不中,乃作万言策,指陈时 病,皆人所不敢言者,未及上而归,教授乡里。 岁癸已,奂微服北渡,冠氏帅赵寿之即延致奂,待以师友之礼。门人有自京师载 书来者,因得聚而读之。东平严实闻奂名,数问其行藏,奂终不一诣。 戊戌,试诸道进士。奂试东平,两中赋论第一。从监试官北上,谒中书耶律楚材, 楚材奏荐之,授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奂将行,言于楚材曰:“仆 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 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愿假以岁月,使得抚摩疮痍,以为朝廷爱养基本 万一之助。”楚材甚善。奂既至,招致一时名士与之议,政事约束一以简易为事。 按行境内,亲问盐务月课几何、难易若何。有以增额言者,奂责之曰:“剥下欺
上,汝欲我为之那?”即减元额四之一,公私便之。不逾月,政成,时论翁然 以为前此漕司未之有也。在官十年,乃请老于燕之行台。 世祖释召奂参议京兆宣抚司事,累上书,得请而归。疾笃,处置后事如平时,引 筋大笑而卒,年七十。赐谧文宪。 奂博览强记,作文务去陈言,以蹈袭古人为耻。朝廷诸老,皆折行辈与之交。关 中虽号多士,名未有出奂右者。奂不治生产,家无十金之业,而喜周人之急,虽 力不赡,犹勉强为之。人有片善,则委曲称奖,唯恐其名不闻;或小过失,必尽 言劝止,不计其怨怒也。所著有《还山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 书》六十卷,行于世 (选自《元史·杨奂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 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B.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 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C.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 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D.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 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口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 私访。 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 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 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3分) A.杨奂出身有传奇色彩,他受人尊敬。他出生之前,母亲梦见东南方的阳光照在 自己的身上;赵寿之将他请来,以师友之礼相待,严实询问他的行止。 B.杨奂关心民生,办事坚持原则。他巡视河南辖境时,过问盐税情况,严厉批评 提出增加盐税的人,下令减少盐税,官府百姓两相便利。 C.杨奂敢言劝谏,心直口快。他作万言策上奏皇上,批评当时的弊政;他向耶律 楚材吐露心声,得到称赞;别人有小过,他毫不顾忌地予以指出 D.杨奂为文喜新,著作丰富。他写文章绝不因袭古人,务必去除陈词滥调;他著 有《还山集》和《正统书》等,一共一百多卷流传于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功分) (1)奂既至,招致一时名士与之议,政事约束一以简易为事。(5分) (2)而喜周人之急,虽力不赡,犹勉强为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客亭 杜甫
上,汝欲我为之那?”即减元额四之一,公私便之。不逾月,政成,时论翁然, 以为前此漕司未之有也。在官十年,乃请老于燕之行台。 世祖释召奂参议京兆宣抚司事,累上书,得请而归。疾笃,处置后事如平时,引 筋大笑而卒,年七十。赐谧文宪。 奂博览强记,作文务去陈言,以蹈袭古人为耻。朝廷诸老,皆折行辈与之交。关 中虽号多士,名未有出奂右者。奂不治生产,家无十金之业,而喜周人之急,虽 力不赡,犹勉强为之。人有片善,则委曲称奖,唯恐其名不闻;或小过失,必尽 言劝止,不计其怨怒也。所著有《还山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 书》六十卷,行于世。 (选自《元史·杨奂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 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B.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 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C.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 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D.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 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口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 私访。 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 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 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3 分) A.杨奂出身有传奇色彩,他受人尊敬。他出生之前,母亲梦见东南方的阳光照在 自己的身上;赵寿之将他请来,以师友之礼相待,严实询问他的行止。 B.杨奂关心民生,办事坚持原则。他巡视河南辖境时,过问盐税情况,严厉批评 提出增加盐税的人,下令减少盐税,官府百姓两相便利。 C.杨奂敢言劝谏,心直口快。他作万言策上奏皇上,批评当时的弊政;他向耶律 楚材吐露心声,得到称赞;别人有小过,他毫不顾忌地予以指出。 D.杨奂为文喜新,著作丰富。他写文章绝不因袭古人,务必去除陈词滥调;他著 有《还山集》和《正统书》等,一共一百多卷流传于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功分) (1)奂既至,招致一时名士与之议,政事约束一以简易为事。(5 分) (2)而喜周人之急,虽力不赡,犹勉强为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客 亭 杜甫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 风中翁蓬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 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 [注]宝应元年秋,杜甫自绵州至梓州,时家在成都。秋晚,方迎家再至梓州。因 秋夜而赋此诗。 8.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均在《离骚》中,屈原用“ ”两句直抒 胸臆、表明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纵死不悔。 (2)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词人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 盾心理的两句 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抉择 杨邪 早晨,教官通知我,半小时后他要坐直升机去一个地方,让我先在机场准备一下 “今天,我带你去见一个人!”说完,他就撂下了电话。 二十分钟后,教官到了 “教官,我们去哪?” “行程一个半小时!”“这么远,哪儿?”“上了天再告诉你!” 当直升机完成升空,教官才说,我们要去沿海的某机场 “那好像是个民用的小机场?”“它以前是部队的! 想起来了,我听说教官曾是沿海某部的模范飞行员。 您以前在那儿待过?”“待了十年!” “噢……您说要带我去见一个人?” “对!他是我的教官!” 教官突然收紧了下领,于是我也就闭了嘴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 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 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 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 蓬。 [注]宝应元年秋,杜甫自绵州至梓州,时家在成都。秋晚,方迎家再至梓州。因 秋夜而赋此诗。 8.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9.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均在《离骚》中,屈原用“ ▲ , ▲ ”两句直抒 胸臆、表明心志,写自己对美好 德行的追求,纵死不悔。 (2)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 “ ▲ , ▲ ”。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词人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 盾心理的两句 是 “ ▲ , ▲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 分) 抉 择 杨邪 早晨,教官通知我,半小时后他要坐直升机去一个地方,让我先在机场准备一下。 “今天,我带你去见一个人!”说完,他就撂下了电话。 二十分钟后,教官到了。 “教官,我们去哪?” “行程一个半小时!”“这么远,哪儿?”“上了天再告诉你!” 当直升机完成升空,教官才说,我们要去沿海的某机场。 “那好像是个民用的小机场?”“它以前是部队的!” 想起来了,我听说教官曾是沿海某部的模范飞行员。 “您以前在那儿待过?”“待了十年!” “噢……您说要带我去见一个人?” “对!他是我的教官!” 教官突然收紧了下领,于是我也就闭了嘴
没过多久,我发现教官的神情有点忧惚。 印象中,教官几乎从来没有走神的时候,他总是那么精神,像时钟的秒针,时刻 都在做规律而精确的运动。可这回,教官真的走神了一神情忧惚的教官,看上去 忽然老态了许多。 “您经常来看望您以前的教官吗?”我小声打断了教官的思绪。 “是!”教官闻声立刻改变了一下坐姿,集中了精神,“每年的今天,我都独自 驾机来看望他一次! 接着,教官又沉默了。在接近那个机场的上空时,教官说了一句话 “飞这一趟,我用的时间都在八十五分钟到九十分钟之间,而你只用了七十三分 钟! 教官似乎是感叹自己上了年纪吧,可他清楚,其实驾驶速度并不能说明什么 在那个简陋的小机场降落后,我们走出机场,走上了一条几近废弃的土路。 “您教官退休了吧?他家就在这机场附近?”我疑惑。教官抬头看着远处。“偌 就在前面!”我们约莫步行了两公里,来到一带小山丘的脚下。“到了!”教官说。 我正纳闷,这时前面豁然出现的小山坳让我愣怔住了一山坳周围的山坡上根本没 有人烟,只有一座孤坟! “这就是我教官的家,三十六岁那年,他就住在这儿了!”教官好像对我幽默了 下,一个非常严肃的幽默 平缓的山坡只有稀疏的山草和矮树,有一条小径,笔直通向半坡的坟墓一墓周围 有很大一圈青石砌成的坟围,非常醒目。 “教官,我看您来了一”教官轻声说。他俯下身,双手抚摸着墓碑 我看清楚了,墓碑上刻着“李为军之墓”这几个字,还有就是下面的一个括号, 刻着“一九三八至一九七三 教官开始动手拔草。我也要动手,被他制止了,他说让他一个人来。后来,长达 数十分钟的时间,教官就肃立在墓前 关于他的教官的故事,他是在离开墓地回机场的路上告诉我的。三十年前的今天, 他和他的教官驾机上天,在正准备降低高度回机场之际,机尾失火。那时,他还 是个半生不熟的新手,教官坐前舱,他坐后舱。面对碎发的事故,地面指挥部下 了紧急跳伞的命令,而他的教官只是命令他立刻跳伞,他的教官说,下面全是居 民区。就这样,他先跳了伞,在空中,他看见教官驾着一团浓烟,反向朝某处俯 冲下去一最后,那架战斗机在爆炸解体前的一刻,被他的教官带到了一处没有人 烟的田野里。 返程时,我和教官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直升机飞行了八十九分钟才回到部队机 场。“教官,这事您可从没和我说起过!”“这么多年来,我从没和我的任何 名学员说起过“为什么?”除了你!” “现在让我来问你一个问题:要是在那样的紧急关头,如果你是教官,你会怎么 做? 我 “你可以仔细设想,现在不必回答我……” 下了飞机,已是午后。 在我的教练生涯中,你是我碰到的最有天赋的一个飞行员一我相信,以后你可 以成为一名比我更称职、更出色的飞行教官!” 拍了拍我的肩膀,教官走了。午后的阳光有些灼热,它在机场地面上的反光很刺 目
没过多久,我发现教官的神情有点忧惚。 印象中,教官几乎从来没有走神的时候,他总是那么精神,像时钟的秒针,时刻 都在做规律而精确的运动。可这回,教官真的走神了一神情忧惚的教官,看上去 忽然老态了许多。 “您经常来看望您以前的教官吗?”我小声打断了教官的思绪。 “是!”教官闻声立刻改变了一下坐姿,集中了精神,“每年的今天,我都独自 驾机来看望他一次!” 接着,教官又沉默了。在接近那个机场的上空时,教官说了一句话。 “飞这一趟,我用的时间都在八十五分钟到九十分钟之间,而你只用了七十三分 钟!” 教官似乎是感叹自己上了年纪吧,可他清楚,其实驾驶速度并不能说明什么。 在那个简陋的小机场降落后,我们走出机场,走上了一条几近废弃的土路。 “您教官退休了吧?他家就在这机场附近?”我疑惑。教官抬头看着远处。“偌一 就在前面!”我们约莫步行了两公里,来到一带小山丘的脚下。“到了!”教官说。 我正纳闷,这时前面豁然出现的小山坳让我愣怔住了一山坳周围的山坡上根本没 有人烟,只有一座孤坟! “这就是我教官的家,三十六岁那年,他就住在这儿了!”教官好像对我幽默了 一下,一个非常严肃的幽默! 平缓的山坡只有稀疏的山草和矮树,有一条小径,笔直通向半坡的坟墓一墓周围 有很大一圈青石砌成的坟围,非常醒目。 “教官,我看您来了一”教官轻声说。他俯下身,双手抚摸着墓碑。 我看清楚了,墓碑上刻着“李为军之墓”这几个字,还有就是下面的一个括号, 刻着“一九三八至一九七三”。 教官开始动手拔草。我也要动手,被他制止了,他说让他一个人来。后来,长达 数十分钟的时间,教官就肃立在墓前。 关于他的教官的故事,他是在离开墓地回机场的路上告诉我的。三十年前的今天, 他和他的教官驾机上天,在正准备降低高度回机场之际,机尾失火。那时,他还 是个半生不熟的新手,教官坐前舱,他坐后舱。面对碎发的事故,地面指挥部下 了紧急跳伞的命令,而他的教官只是命令他立刻跳伞,他的教官说,下面全是居 民区。就这样,他先跳了伞,在空中,他看见教官驾着一团浓烟,反向朝某处俯 冲下去一最后,那架战斗机在爆炸解体前的一刻,被他的教官带到了一处没有人 烟的田野里。 返程时,我和教官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直升机飞行了八十九分钟才回到部队机 场。“教官,这事您可从没和我说起过!”“这么多年来,我从没和我的任何一 名学员说起过“为什么?”除了你!” “现在让我来问你一个问题:要是在那样的紧急关头,如果你是教官,你会怎么 做?” “我?” “你可以仔细设想,现在不必回答我……” 下了飞机,已是午后。 “在我的教练生涯中,你是我碰到的最有天赋的一个飞行员一我相信,以后你可 以成为一名比我更称职、更出色的飞行教官!” 拍了拍我的肩膀,教官走了。午后的阳光有些灼热,它在机场地面上的反光很刺 目